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对我们的启示 被引量:17
1
作者 卢仁山 沈国华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第3期113-114,共2页
深入探析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积极探索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美国 就业指导体系 构建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卢仁山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96-100,共5页
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揭示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研方的利益分成均... 针对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建立基于分成因子的利益分配模型。通过模型的求解,揭示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在3种不同类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学研方的利益分成均在合作整体利益的三分之二及以上。从社会整体福利最大化的角度,产学研合作双方采取紧密型合作模式,通过共同组建经济实体可以实现最终产品市场的Pareto均衡。但由于共同经济实体的组建、运营与管理比其它合作方式更为复杂、困难更多、难度更大,因此产学研合作双方对是否采用这种合作模式都非常慎重。与松散型的技术转让方式相比,尽管企业在较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方式下的利益分成有所减少,但可以实现更为重要的战略目标。所以委托开发、合作开发、技术许可等较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成为学研方与企业进行合作的主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松散型产学研合作 较紧密型产学研合作 紧密型产学研合作 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学研合作中的技术定价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卢仁山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8,共3页
合作各方利益分配不合理被认为是影响产学研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合作各方利益分配的比例又是通过技术价格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技术价格的形成机理,遵循合作双方均认可接受的计价原则,采用分成率动态浮动的利润分享率法计算、确... 合作各方利益分配不合理被认为是影响产学研合作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合作各方利益分配的比例又是通过技术价格反映出来的。正确认识技术价格的形成机理,遵循合作双方均认可接受的计价原则,采用分成率动态浮动的利润分享率法计算、确定技术价格,可以有效破解产学研合作中由于合作双方无法达成公平、合理的技术价格,而导致合作关系破裂直至失败的现实困境,积极推动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技术定价 成果转化 利润分享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企业视角的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卢仁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6期40-43,共4页
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针对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制定、出台有利于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和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研发优势结合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针对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政府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快制定、出台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相关政策与法规,逐渐消除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政策与体制因素,搭建全国性的信息交流与技术转让网络平台,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风险投资机制与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外部环境。而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主体的企业,应勇于担起创新主体的重任,选择合适的能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提前介入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建立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柔性利益分配机制,妥善解决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问题,实现产学研各方长期合作、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 科技成果转化 技术创新 知识产权 利益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压力反思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海峰 卢仁山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6年第1期86-87,共2页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替代关系。然而,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论文首先分析奥肯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随后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这种经济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反思偏向重工业化战略,并给出...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存在着替代关系。然而,中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就业压力有增无减。论文首先分析奥肯定律适用的前提条件;随后结合中国国情,探讨这种经济现象的具体原因。最后提出要反思偏向重工业化战略,并给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就业压力 重工业化战略 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 工业化战略 替代关系 增长速度 奥肯定律 中国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