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曲松钠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1
作者 卢丽莉 杨倩 +1 位作者 仇艳玲 易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各10只,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B^F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各10只,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B^F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E组分别于术后第1、7天开始于腹腔注射Cef,1次/d,共注射7次;D、F分别与C、E组相同,均同时腹腔注射NS。在不同点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同时点脊髓后角组织中的GLT-1。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第3天开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减少(P均<0.05);C组(术后第11、14天)、E组(术后第14天)分别与D、F组比较,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升高、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Cef可通过上调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的表达,从而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头孢曲松钠 谷氨酸转运体1 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底蜕膜绒毛外滋养细胞中IGFBP7、VEGF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倩 卢丽莉 +1 位作者 孟丽婵 宋春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底蜕膜绒毛外滋养细胞(EVT)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20例(观察组),人工流产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 目的观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底蜕膜绒毛外滋养细胞(EVT)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早期自然流产患者20例(观察组),人工流产患者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EVT中IGFBP7、VEGF。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IGFBP7免疫染色评分(IRS)分别为(10.75±1.28)、(8.63±1.06)分,VEGF IRS分别为(5.25±1.98)、(7.75±2.25)分,两组比较,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IGFBP7、VEGF表达无相关性(r=-0.32,P=0.44)。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EVT中IGFBP7表达升高,VEGF表达降低,两指标表达异常可能与早期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绒毛外滋养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受高三
3
作者 卢丽莉 《新作文(小学中高年级版)》 2002年第12期23-23,共1页
我想这一年,定会是你一生的珍藏。
关键词 高三 人生 季节 感受 选择 生活 课本 全神贯注 充满 爱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南新榆林探槽组揭露的破裂特征与地震复发行为 被引量:6
4
作者 高帅坡 陈立春 +5 位作者 梁明剑 王栋 李彦宝 韩明明 冯嘉辉 卢丽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61,共9页
(古)地震破裂行为是地震危险性评估与重大工程建设抗减震设计的基础资料。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平均30余年就有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拟建川藏铁路必经的康定城区一带是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相... (古)地震破裂行为是地震危险性评估与重大工程建设抗减震设计的基础资料。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左旋走滑断裂,平均30余年就有一次7级以上的地震发生。拟建川藏铁路必经的康定城区一带是鲜水河断裂带古地震研究相对较弱的段落。为获得更为翔实的破裂特征与复发行为,选取康定新城南侧的新榆林一处断陷塘进行探槽组开挖,探槽共计2个,垂直于断陷塘布设,相距约6 m,长度均为18 m,深约3 m。探槽组揭露出宽约5 m的破裂带与构造楔等古地震破裂遗迹。根据断陷塘沉积序列及断层与沉积层的关系,探槽共识别出6次破裂事件,结合探槽20个^(14)C样品AMS测年结果与历史地震记录,事件年代限定为8714BC之前、8304—6316BC、6135—734BC、118BC—27AD、810—1230AD,以及1786年磨西73/4级地震事件。事件序列显示:新榆林一带,早期大震复发间隔较长,约3000 a左右;自约公元元年以来,活动加剧,复发间隔缩短至700~1000 a左右,与鲜水河断裂带北段的大震复发行为基本一致。对比和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鲜水河断裂带康定城区以南新榆林至二台子一带,大多事件都是同时破裂,但可能存在个别事件,只破裂了二台子一带。1893年以来,鲜水河断裂带再次进入显著的活跃期,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均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康定以南段自1786年磨西地震后一直趋于平静,未来存在发生地表破裂型强震的可能,在川藏铁路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大震监测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古地震 磨西段 康定 地震危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