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材料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对假体——骨界面骨形成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蔡谞 王继芳 +3 位作者 卢世璧 赵斌 张笑明 侯宁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54-558,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材料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对假体 -骨界面骨形成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以改良“骨收集室”(BHC)植入兔胫骨干骺端为假体 骨界面模型 ,分别在BHC内加入1.5mg/ml(W/V)Ti合金、CoCr合金或UH... 目的 :观察不同材料人工关节磨损颗粒对假体 -骨界面骨形成的影响 ,进一步探讨其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的作用。方法 :以改良“骨收集室”(BHC)植入兔胫骨干骺端为假体 骨界面模型 ,分别在BHC内加入1.5mg/ml(W/V)Ti合金、CoCr合金或UHMWPE颗粒混悬物 10 μl,4周取材。组织学观察成骨情况 ,颗粒分布及其周围的组织细胞学反应。图像分析测量每个视野小梁骨面积与组织总面积的比值 (BA/TTA) ,于各组间比较。结果 :UHMWPE颗粒与CoCr合金颗粒均明显抑制BHC内网织骨形成 ,并有以MΦ为主的炎症反应及纤维组织大量增生 ,组织构成与人体内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界膜接近。Ti合金颗粒则对成骨影响相对较小。各加颗粒组BHC中组织BA/TTA均小于空白对照组 (P <0 .0 1) ,其中又以UHMWPE颗粒与CoCr合金颗粒组最小 (P <0 .0 1) ,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磨损颗粒除可激活MΦ性骨溶解外 ,还可抑制网织骨形成。因此 ,其造成的人工关节假体 骨界面骨重建障碍可能是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减少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关节 磨损颗粒 骨界面 骨形成 比较研究 假体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毛克亚 郝立波 +5 位作者 唐佩福 王继芳 王岩 卢世璧 卢世琳 贺大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4年第3期129-132,F002,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10只杂种犬肱骨近端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并以高温烧结羟基磷灰石陶瓷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5天、4周、...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在10只杂种犬肱骨近端制作骨缺损动物模型,采用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并以高温烧结羟基磷灰石陶瓷作为对照,分别于术后5天、4周、8周、12周和16周处死动物,通过X线和组织学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完全充填骨缺损,界面与骨结合紧密,生物相容性良好,并且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可逐渐降解并被新生骨爬行替代,与骨整合为一体。而羟基磷灰石陶瓷不能紧密充填骨缺损,在实验期间与骨界面清晰,并且没有见到降解现象。结论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具有原位固化性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 骨缺损 组织学 修复材料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隙感染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刘玉杰 张伯勋 +2 位作者 卢世璧 王继芳 惠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24-26,共3页
笔者报告应用CT、ECT、X线平片和MR诊断椎间隙感染13例。根据本组X线平片所示,将其分为3期:骨质吸收疏松期,骨质破坏期和增生修复期。作者认为尽管x线平片和断层在椎间隙感染的早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但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C... 笔者报告应用CT、ECT、X线平片和MR诊断椎间隙感染13例。根据本组X线平片所示,将其分为3期:骨质吸收疏松期,骨质破坏期和增生修复期。作者认为尽管x线平片和断层在椎间隙感染的早期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但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诊断方法。CT能清楚显示病灶的部位。骨扫描对椎间隙感染具有高度的敏感性。MR比X线平片、CT、ECT更准确、更敏感、更有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炎 细菌感染 诊断 影像学 腰椎间隙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中碳酸根存在的意义及其对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唐佩福 郝立波 +5 位作者 毛克亚 王继芳 卢世璧 王岩 卢世琳 贺大为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5期267-270,共4页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中碳酸根存在的意义及其对溶解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备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定量分析其固化产物晶体中的碳酸根结构。以磷酸钙骨水泥为对照组,分别预制直径为8 mm、高为12 mm的圆柱体试样。经模拟体液浸泡后... 目的探讨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中碳酸根存在的意义及其对溶解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制备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定量分析其固化产物晶体中的碳酸根结构。以磷酸钙骨水泥为对照组,分别预制直径为8 mm、高为12 mm的圆柱体试样。经模拟体液浸泡后,定期观察、测量每一试样的失重率,对照分析其体外溶解性的差别。结果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固化产物的晶体中含有质量浓度5.6%的碳酸根,与自然骨的矿物成分更接近。随着时间的改变,材料在模拟体液中逐渐由白色转为微黄色,棱角逐渐变钝。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材料表面出现点、坑、片状溶蚀,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较磷酸钙骨水泥更明显。失重率的检测表明,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的失重率改变明显高于磷酸钙骨水泥。结论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中碳酸根的存在可增加其溶解度,加快降解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根 磷酸钙 体外溶解 羟基磷灰石骨水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步态分析系统──足底压力测量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46
5
作者 韦启航 陆文莲 +1 位作者 傅祖芸 卢世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2-40,共9页
根据人体步态分析的需求 ,我们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小巧 ,功耗低 ,能实时测量 ,测量参数丰富 ,结果直观 ,人机界面友好的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系统的硬件包括由压力传感器阵列制成的鞋、信号调理单元、主电路单元三大部分。系统软件... 根据人体步态分析的需求 ,我们设计并研制了一套体积小巧 ,功耗低 ,能实时测量 ,测量参数丰富 ,结果直观 ,人机界面友好的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系统的硬件包括由压力传感器阵列制成的鞋、信号调理单元、主电路单元三大部分。系统软件具有数据采集、文件管理、信号处理、步态特征参量提取及分析等多种功能。其图形丰富 ,操作简便 ,是一套人机界面友好的专用软件。此系统与三维运动子系统和三维测力台子系统可以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功能齐全的人体步态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生物力学 步态压力测量 脚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S180肉瘤肿瘤模型生长规律及热休克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6
作者 汤宇 崔雪梅 +3 位作者 袁玫 卢世璧 黄靖香 朱克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08-409,412,F002,共4页
目的 :研究Balb/C小鼠S1 80肉瘤细胞接种后肿瘤发生及生长规律以及不同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在小鼠S1 80肉瘤细胞中的表达 ,为HSP的分离、纯化及免疫治疗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 方法 :三组不同剂量S1 80肉瘤细胞 (1 0万个... 目的 :研究Balb/C小鼠S1 80肉瘤细胞接种后肿瘤发生及生长规律以及不同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在小鼠S1 80肉瘤细胞中的表达 ,为HSP的分离、纯化及免疫治疗提供可用的动物模型。 方法 :三组不同剂量S1 80肉瘤细胞 (1 0万个、1 0 0万个、5 0 0万个 )于Balb/C小鼠背部皮下接种 ,观察肿瘤发生率、肿瘤组织生长规律、小鼠生存时间 ,取部分肉瘤细胞进行热休克处理后进行免疫组化观察。 结果 :S1 80肉瘤细胞接种Balb/C小鼠的肿瘤发生率为 1 0 0 % ,不同剂量的肿瘤生存期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肿瘤大小无显著差异 ;对HSP的免疫组化观察表明 :HSP6 0、70、90α、grp94均为阳性表达 ,其中HSP6 0、grp94强阳性 ,热休克处理后HSP70阳性增强 ,HSP90α阳性减弱。 结论 :Balb/C小鼠S1 80肉瘤为观察HSP表达及提取、纯化提供稳定的动物肿瘤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模型 热休克蛋白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灾思
7
作者 卢世璧 《中国医院院长》 2013年第9期62-64,共3页
加强对医生抢救知识的教育,不仅是为了治疗,更重要的是指挥一线抢险队正确施救。
关键词 医院 行政管理 院长 业务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膜技术下引导性骨再生机制探讨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永刚 卢世璧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隔膜技术下引导性骨再生组织学过程以及BMP、TGF β、bFGF的表达规律 ,进而结合骨诱导理论探讨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 :在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 10mm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 ,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 ,用硅... 目的 :通过观察隔膜技术下引导性骨再生组织学过程以及BMP、TGF β、bFGF的表达规律 ,进而结合骨诱导理论探讨引导性骨再生的机制。方法 :在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 10mm标准骨缺损不愈合模型 ,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侧 ,用硅胶膜成管状包裹骨缺损 ,另一侧为对照侧。术后分别进行组织学以及BMP、TGF β、bFGF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和cDNA探针原位杂交观察。结果 :(1)组织学发现隔膜能够在骨缺损处形成密闭腔室 ,隔膜管内骨折端各种细胞增殖共同形成肉芽组织 ,占据骨缺损并提供成骨细胞来源。 (2 )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细胞表达bFGF、TGF β、BMP ,两组中无明显不同。 (3) 3种骨诱导因子在实验组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 (P <0 .0 0 1)。结论 :引导性骨再生成功的关键是由于隔膜在骨折局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骨再生环境 ,排除了周围组织的干扰 ,能够防止骨诱导因子扩散 ,使骨缺损局部的骨诱导因子含量相对增加 ,最终成功地诱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囊 引导性骨再生 骨诱导因子 表达 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软骨溶解症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守荣 梁雨田 +2 位作者 卢世璧 缪力 崔志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目的 :探讨髋关节特发性软骨溶解症的临床及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 ,为诊断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分析本例自发病以来的系列临床及综合影像学资料 ,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软骨溶解症起病隐匿 ,发展缓慢 ,早期临床及... 目的 :探讨髋关节特发性软骨溶解症的临床及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 ,为诊断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 :分析本例自发病以来的系列临床及综合影像学资料 ,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软骨溶解症起病隐匿 ,发展缓慢 ,早期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极为困难 ,后期关节毁损严重 ,系列影像学资料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影像学特点为 :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股骨头骺板提前闭合 ,直至内陷 ,同时髋臼内突 ,股骨头颈逐渐溶解、碎裂、消失。结论 :髋关节软骨溶解症早期诊断困难 ,发病机制不明 ,临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系列影像资料并结合临床有利于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溶解症 X线 CT MRI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步态分析系统子系统-测力台系统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潇 卢世璧 +1 位作者 陆文莲 付祖云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8-366,共9页
站立与行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之一,对站立或行走时足底与支承面之间的压力(垂直、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的力)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反映人体下肢的结构、功能乃至全身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子系统—... 站立与行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动之一,对站立或行走时足底与支承面之间的压力(垂直、左右、前后三个方向的力)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反映人体下肢的结构、功能乃至全身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子系统—三维测力台系统,及其运用它对正常人和骨科病人的一些测量和分析结果,包括足底压力曲线、矢量图、功率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压力测量 力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属颅外段面神经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斌 龙璇 +9 位作者 杨昱 任志午 彭江 王玉 张莉 许文静 赵喆 詹胜锋 卢世璧 赵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5-16,22,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鼠、兔、犬、人颅外段的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总结"一干多支"周围神经的特点。方法在外科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鼠、兔、犬、人的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及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5个分支,... 目的通过比较鼠、兔、犬、人颅外段的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的解剖学和组织学结构,总结"一干多支"周围神经的特点。方法在外科显微镜下解剖、分离出鼠、兔、犬、人的颅外段面神经主干及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颈支5个分支,各20根全面神经,分别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超薄切片电镜观察,运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plus.5.0,分别记录各种属面神经主干及各分支的神经直径、神经分束、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等结构特点。结果面神经直径鼠<兔<人<犬;面神经分束,鼠2~4束,兔2~6束,人5~9束,犬各分支均只有1束;轴突直径鼠<兔<犬<人;髓鞘厚度鼠<兔<犬<人。结论不同种属的"一干多支"神经具有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一干多支 周围神经 神经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方圆 卢世璧 +5 位作者 黄利虹 许文静 彭江 赵斌 袁玫 黄靖香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9期683-687,共5页
目的:观察团块样自体软骨细胞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后的病理变化,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4只3.0kg以上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20%的速眠新(1mg/kg)... 目的:观察团块样自体软骨细胞植入关节软骨缺损后的病理变化,探讨自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24只3.0kg以上4~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2只,20%的速眠新(1mg/kg)肌肉注射麻醉后取肩关节软骨组织,0.2%Ⅱ型胶原酶消化分离软骨细胞,体外单层培养,细胞长成肉眼可见的膜状后收集固体的组织样细胞团,动物再次麻醉制造双膝股骨滑车4.0mm×6.0mm方形缺损,植入细胞团块,骨膜覆盖,缝合骨膜于双股骨髁上。对照组12只,同实验组手术方法进行缺损单纯骨膜移植。1、3、12、24周两组各3只动物空气栓塞处死取材,观察细胞团块变化和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周时软骨细胞朝向关节面部分细胞变大变圆,产生大量基质;3周时此种变化更加明显,但骨膜与细胞团块已然不能分开;12周时缺损为类透明软骨组织修复;24周时修复组织为透明软骨样组织,对照组为纤维软骨组织修复。结论:关节软骨细胞体外聚集培养形成的细胞团块内的细胞有迁移生长能力;细胞团块移植方法植入的细胞数量大,表型好,细胞在缺损内不会流失;关节软骨缺损修复是由植入的细胞团块生长分化而来;自体关节软骨细胞团块植入关节缺损内后,在关节应力的影响下,先从朝向关节面的一侧逐渐发生细胞成熟分化和软骨基质产生,逐渐完成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关节 移植 自体 软骨细胞 软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原膜对引导性骨再生影响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永刚 卢世璧 +2 位作者 王继芳 张伯勋 解英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9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观察降解材料隔膜对引导性骨再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采用胶原隔膜.制做桡骨引导性骨于再生模型。术后分别进行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以及bFGF、TGF-β、BMP免疫组化染色,并对3种骨诱导因子的含量进... 目的:观察降解材料隔膜对引导性骨再生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采用胶原隔膜.制做桡骨引导性骨于再生模型。术后分别进行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以及bFGF、TGF-β、BMP免疫组化染色,并对3种骨诱导因子的含量进行测量。结果:术后1周时胶原隔膜即在骨缺损处形成密闭的管状腔室,术后6~8周降解,降解后仍有骨痂形成。12周时胶原隔膜能够引导骨再生修复骨缺损。术后6周内实验侧bFGF、TGF-β、BMP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0.001)。结论:术后6周内胶原隔膜在骨缺损处形成密闭腔室,将周围组织隔离于骨缺损之外,提供骨再生的空间,并将骨缺损处骨诱导因子浓缩,成功诱导骨组织再生;6~8周后胶原隔膜降解不影响骨再生过程。结果表明引导性骨再生早期的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性骨再生启动后,即使8周隔膜降解,仍不影响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隔膜 胶原膜 引导性骨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囊肿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治疗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的X线表现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雨田 张伯勋 +1 位作者 卢世璧 郭义柱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探讨囊肿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治疗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5例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穿刺及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法以X线表现为指标,定期观察、治疗。结果:在治疗过程中,X线表现为云雾状、木棉状及骨瘢痕征... 目的:探讨囊肿内注射醋酸氢化可的松治疗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的X线表现。材料和方法:5例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穿刺及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法以X线表现为指标,定期观察、治疗。结果:在治疗过程中,X线表现为云雾状、木棉状及骨瘢痕征象。经过2~11年的随诊,5例完全治愈。结论:X线表现为骨瘢痕征象,是穿刺注射治愈手术后复发性骨囊肿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可的松 X线诊断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属坐骨神经的结构差别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鑫 彭江 +8 位作者 王玉 任志午 赵斌 张莉 许文静 赵喆 詹胜锋 卢世璧 赵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4-36,共3页
目的测量不同种属的坐骨神经解剖结构差异,为粗大神经的化学去细胞工艺提供解剖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取正常新鲜人、猪、犬、大鼠坐骨神经,每段长10 mm,剔除外膜结缔组织。HE染色后测量神经束膜厚度;Laminin免疫组化后根据神经束标注颜色... 目的测量不同种属的坐骨神经解剖结构差异,为粗大神经的化学去细胞工艺提供解剖学方面的参考。方法取正常新鲜人、猪、犬、大鼠坐骨神经,每段长10 mm,剔除外膜结缔组织。HE染色后测量神经束膜厚度;Laminin免疫组化后根据神经束标注颜色的像素求得神经束内截面积占神经截面积百分比。结果人、犬、猪、大鼠坐骨神经束膜厚度(F=7.48,P<0.05)和神经束内截面积占神经截面积百分比(F=8.10,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同种属坐骨神经的解剖结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对去细胞神经的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神经解剖学 周围神经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研制及其在临床骨科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潇 卢世璧 +1 位作者 陆文莲 付祖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7年第1期34-41,共8页
站立与行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行之一,对站立或行走时足底与支承面之间的压力(X、Y、Z三个方向的力)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反映人体下肢的结构、功能乃至全身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子系统——三维测力台... 站立与行走是人体最基本的运行之一,对站立或行走时足底与支承面之间的压力(X、Y、Z三个方向的力)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获得反映人体下肢的结构、功能乃至全身的协调性等方面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人体步态分析系统的子系统——三维测力台系统及其运用它对正常人和骨科病人的一些测量和分析结果,包括足底压力曲线、矢量图、功率谱、拟合曲线分析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分析 压力测量 力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亲桥接多肽的合成与成骨活性研究
17
作者 毛克亚 宁江海 +4 位作者 郝立波 唐佩服 王继芳 王岩 卢世璧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5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合成一条具有双亲功能的多肽,观察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制备具有双亲桥接功能多肽P19,一端含有多谷氨酸序列,与羟基磷灰石(HA)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另一端又具有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RGD)三肽序列,通过整合素受... 目的合成一条具有双亲功能的多肽,观察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制备具有双亲桥接功能多肽P19,一端含有多谷氨酸序列,与羟基磷灰石(HA)具有特殊的亲和力,另一端又具有精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RGD)三肽序列,通过整合素受体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和增殖。观察P19对HA的亲和力和表面培养UMR106细胞的成骨活性。结果合成P19相对分子质量2215.26,纯度53.62%,与HA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生理条件下不能被洗脱,同时P19能够促进UMR106细胞在HA表面的吸附、增殖,并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论P19具有成骨活性,可复合HA修复骨缺损和用于HA表面喷涂假体的生物活性修饰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 成骨活性 双亲 多肽 观察 增殖 细胞 亲和力 结论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修复鼠全面神经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赵斌 杨昱 +7 位作者 詹胜锋 彭江 王玉 赵喆 任志午 张莉 许文静 卢世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27,共3页
目的利用具有"一主干多分支"特征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CEAN)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取成年SD大鼠双侧面神经进行去细胞同种异体面神经制备和自体面神经冻融处理并进行结构评价。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 目的利用具有"一主干多分支"特征的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CEAN)修复大鼠面神经缺损并评价修复效果。方法取成年SD大鼠双侧面神经进行去细胞同种异体面神经制备和自体面神经冻融处理并进行结构评价。取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制备大鼠左侧面神经10 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n=10),分别为采用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去细胞同种异体面神经移植(CEANA)组(B组)和自体神经液氮冷冻组(C组),术后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利用化学法可制备出保留天然成分和空间结构的具有"一干多支"特征的CEAN。术后12周,A组、B组有髓神经纤维总数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天然成分和空间结构的具有"一干多支"特征的CEANA可用于修复大鼠全面神经缺损的治疗,具有同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化学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 冻融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切片的骨小梁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重建
19
作者 赵斌 彭江 +5 位作者 汪爱媛 孙明学 许文静 王广志 丁辉 卢世璧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2期19-20,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获取松质骨小梁结构的三维图形的方法。方法对松质骨样本进行硝酸银染色和白色聚酯包埋,逐层连续断面切除,利用数码相机连续进行图像采集,获取清晰的骨小梁结构的二维图像,随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松质骨...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获取松质骨小梁结构的三维图形的方法。方法对松质骨样本进行硝酸银染色和白色聚酯包埋,逐层连续断面切除,利用数码相机连续进行图像采集,获取清晰的骨小梁结构的二维图像,随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松质骨小梁空间结构的计算机三维图形,并对这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本方法可以获得清晰的骨小梁三维结构图;根据三维图形计算所得的骨体积分数为18.6%±5.2%,与传统的Archimedes方法测量值17.8%±6.3%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骨小梁结构体系的研究中,利用实验室的现有设备,采用本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获得松质骨小梁结构的三维图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小梁 空间结构 三维图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嵌压后病理形态与钾钠钙离子变化的实验研究
20
作者 刘玉杰 卢世璧 +2 位作者 昝世明 鲍善芬 罗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1999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嵌压后病理形态改变及离子含量变化与压力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压力大小分为0、4、8、12kPa 4组。将双坐骨神经游离后从神经压迫器的孔隙内通过,持续加压1小时后解除压迫,术后1周取材,制作病理切片和神经...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嵌压后病理形态改变及离子含量变化与压力的关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压力大小分为0、4、8、12kPa 4组。将双坐骨神经游离后从神经压迫器的孔隙内通过,持续加压1小时后解除压迫,术后1周取材,制作病理切片和神经单丝纤维撕梳,行组织形态学观察。GG-X原子吸收分光法测定各压力组坐骨神经内钾、钠、钙等元素的含量。结果:各压力组神经受压段神经纤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节段性脱髓鞘改变,神经的远端脱髓鞘不明显;受压神经段K^+、Na^+、Ca^2+等含量随压力增加而发生不同变化。结论:不同压力作用下受压神经段均发生不同程度节段性脱髓鞘改变;受压神经段的K^+、Na~、Ca^2+浓度升高与压力高低呈正相关;离子分布平衡失调可造成神经继发性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 周围神经嵌压 离子 原子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