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地形下西南地区水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唐霜 朱崇京 +1 位作者 高洁 卞鸿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4-252,共9页
[目的]西南地区水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在不同地貌和地形下的影响因素研究能为该区域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nVEST模型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评估1992—2020年逐年产水量和土壤侵蚀量,探讨产水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多... [目的]西南地区水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在不同地貌和地形下的影响因素研究能为该区域生态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nVEST模型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评估1992—2020年逐年产水量和土壤侵蚀量,探讨产水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多维变化特征(时间、空间、高程),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方法量化分析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水生态系统服务相对贡献率。[结果](1)1992—2020年,西南地区产水量呈下降趋势,2002年为产水量变化的突变年,土壤侵蚀量呈上升趋势,1997年为土壤侵蚀量变化的突变年。(2)产水量随海拔的上升而下降,土壤侵蚀量随海拔的上升而上升。(3)在喀斯特地区,降水对产水量和土壤侵蚀量的相对贡献率大于非喀斯特地区。[结论]气候变化对产水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影响比较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对其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复杂地形地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制定生态保护方案和措施提供参考,也为喀斯特地区土地管理和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服务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相对重要性分析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都市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及SSPs-RCPs流转情景
2
作者 魏梦雨 卞鸿雁 +4 位作者 高洁 张路金 贾润熙 李昊霖 王琳涌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53-363,共11页
[目的]重庆是位于西南丘陵腹地的特大都市区,人口集聚及粗放的经济发展导致城市景观的快速爬坡和蔓延,城乡二元及立体的空间结构,直接影响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亟待开展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坡谱特征及未来流转情景的预测。[方法... [目的]重庆是位于西南丘陵腹地的特大都市区,人口集聚及粗放的经济发展导致城市景观的快速爬坡和蔓延,城乡二元及立体的空间结构,直接影响景观的结构、功能及可持续性,亟待开展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坡谱特征及未来流转情景的预测。[方法]基于1990-2020年及SSPs-RCPs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整合景观生态风险评估模型,刻画重庆市的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动态及爬坡规律,预测2035年和2050年SSPs-RCPs 5种情景的生态风险及空间流转特征。[结果](1)重庆生态风险指数由1990年的0.14下降到2020年0.12,生境质量总体提升,呈自然景观(除林地)>人造景观的生态风险,其中城市景观随着城-乡的密度递减,生态风险呈递增趋势,草地的生态风险呈反向梯度;(2)渝东北和东南的大巴山及武陵山生态屏障区的风险低,渝西南及河谷丘陵区高,低和较低风险占全域面积90%以上;(3)89.4%的景观分布于坡度≥5°的地区,分布于坡度>7.5°的生态屏障区的修复工程,显著降低高坡度水土流失或石漠化等风险;(4)比较2035年和2050年SSPs-RCPs的生态风险及空间流转情景,SSP1的发展路径最可持续,城市景观爬坡及蔓延区的生态风险将继续增加,长江沿岸消落带和武陵山、大娄山的陡坡区和矿山的治理及修复将有效降低风险。[结论]山地都市区的景观可持续亟待科学-实践-政策的协同治理、科学的景观规划及管理与跨部门和公众的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可持续 景观指数 生态风险评估 SSPs-RCPs 重庆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土壤侵蚀效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卞鸿雁 庞奖励 +3 位作者 任志远 赵艳雷 毛沛妮 郑树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6,4,共6页
基于3S技术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测评,同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共有1 123.80km2耕地被用为城镇建设用地,建... 基于3S技术对黄土高原南部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综合测评,同时应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定量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表明,研究区1980—2005年共有1 123.80km2耕地被用为城镇建设用地,建设用地面积净增了1 238.29km2,林地、草地面积总量变化小,但局部地区流转特征显著;与此同时,该区土壤侵蚀模数从11.54t/(hm2.a)增至13.81t/(hm2.a),1980和2005年黄土沟壑区侵蚀模数的峰值分别为1 708.52和1 584.69t/(hm2.a)。该区域土壤侵蚀效应与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耦合性较强,林地、草地由于分布区域海拔高,坡度陡,侵蚀强烈,而地势低洼、平坦地区(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的土壤侵蚀强度小。林地、草地的土壤侵蚀效应由于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对降雨侵蚀因子增强的响应尤其明显。2005年该区林地和草地的平均侵蚀模数分别增加了2.34和7.32t/(hm2.a),并且微度以上侵蚀等级的面积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土地利用变化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泾河流域固碳释氧功能的时空动态测评 被引量:6
4
作者 卞鸿雁 庞奖励 任志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4-99,共6页
基于SPOT-4VEGETATION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集,应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光合作用方程和造林成本法,模拟1998—2010年泾河流域固碳释氧量时间演变规律及价值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固碳释氧功能与环境... 基于SPOT-4VEGETATION遥感影像和气象数据集,应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CASA)、光合作用方程和造林成本法,模拟1998—2010年泾河流域固碳释氧量时间演变规律及价值量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固碳释氧功能与环境因素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泾河流域各植被类型的CASA模型有机质模拟值均处于实测范围内,其中,落叶阔叶林最高(317.36g.C/(m2.a)),典型草原最低(98.71g.C/(m2.a)).(2)1998—2010年流域固碳释氧产量稳定,年均光合固碳总量为658.82×104 t,年均释放氧气总量为485.02×104 t,流域固碳释氧量季节变化特征较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3)流域年均固碳释氧价值量达3.45亿元,其空间格局总体与降雨、光热因子分布特征一致.(4)由流域固碳释氧功能与自然影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的相关性系数可知,气象因素(0.294)是固碳释氧时空演变的关键要素,地貌(0.114)和土壤因素(0.194)虽然重要但不是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释氧 时空动态 环境因素 泾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经济损失核算 被引量:2
5
作者 卞鸿雁 庞奖励 任志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86,共6页
应用马尔科夫矩阵、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探究1980—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定量测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量及其经济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 应用马尔科夫矩阵、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机会成本法,探究1980—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定量测算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量及其经济损失.结果表明:(1)研究区耕地和建设用地变化显著,1 123.80km2的耕地转为建设用地.(2)1980年和2005年黄土高原南部地区的土壤潜在侵蚀总量分别为22.99×108、23.03×108t,实际侵蚀总量分别为2.56×108、3.09×108 t.以2005年为例,各地类土壤实际侵蚀模数的排序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林地<草地.(3)1980年和2005年研究区域土壤侵蚀的经济损失分别为137.66亿元、162.17亿元,草地、耕地、林地是土壤侵蚀经济损失的主要源头,受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地形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经济损失 土地利用变化 地形 黄土高原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南地区粮食安全与空间格局分析—以天水市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卞鸿雁 任志远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10年第3期371-377,共7页
基于天水市1978-2008年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天水市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天水市的113个乡镇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 基于天水市1978-2008年的农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最小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天水市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对天水市的113个乡镇的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进行空间分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市的5县2区中的秦安县为粮食较安全区域,耕地压力指数较小,其他区、县分别为粮食较不安全区域和不安全区域;通过计算全局Moran指数I得出:天水市的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占有量都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全局正自相关;Moran散点图刻画了天水市各个乡镇人均粮食和耕地占有量的局部空间联系形式,呈现出一种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空间组织形式。图8,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粮食安全 耕地压力指数 空间自相关 Moran散点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弥陀寺汉江段北宋时期古洪水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郑树伟 庞奖励 +3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查小春 卞鸿雁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对湖北汉江郧县弥陀寺河段的地貌进行了考察,在该河段一级阶地上发现了黄土-古土壤剖面。对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记录了一期古洪水事件。通过OSL断代及地层对比,确定此期古洪水事件发生于北宋时期(公元900-1... 对湖北汉江郧县弥陀寺河段的地貌进行了考察,在该河段一级阶地上发现了黄土-古土壤剖面。对剖面进行了样品采集和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剖面中记录了一期古洪水事件。通过OSL断代及地层对比,确定此期古洪水事件发生于北宋时期(公元900-1000年)。用两种方法确定了古洪水的水位高程,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这次古洪水事件的洪峰流量在58620~64270 m3/s之间。研究结果可供汉江上游的防洪工程建设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上游 古洪水事件 北宋时期 湖北弥陀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上游弥陀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化学风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学佳 庞奖励 +4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卞鸿雁 张玉柱 高鹏坤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91-1198,共8页
对汉江上游谷地弥陀寺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和常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光释光测年法(OSL)对地层进行了断代。结果显示:剖面中Na2O、Mg O、Ca O表现淋失,Fe2O3、K2O和Al2O3则相对富集,其中在古土壤中这些元素表现淋失或富集程度更为强烈;... 对汉江上游谷地弥陀寺黄土剖面的地层序列和常量元素进行了研究,用光释光测年法(OSL)对地层进行了断代。结果显示:剖面中Na2O、Mg O、Ca O表现淋失,Fe2O3、K2O和Al2O3则相对富集,其中在古土壤中这些元素表现淋失或富集程度更为强烈;剖面具有斜长石风化为主的初级化学风化程度,以Ca、Na流失严重为特征;从马兰黄土L1→古土壤S0→全新世黄土L0,风化由弱变强再变弱。这些信息揭示了汉江上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尤其是气候的变化规律:18 000~11 500 a BP气候以干冷为主,进入全新世后逐渐转暖,8 500~3 100 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温湿,3 100 a BP后气候又转凉,呈现出由"冷干→转暖→暖湿→干凉"的演变过程,同时弥陀寺黄土对6 000~5 000 a BP期间发生的气候波动冷事件也有记录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化学风化 气候变化 弥陀寺 汉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格局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莉 卞鸿雁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9-146,共8页
基于ArcGIS,Geoda软件,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标准差、经济增长指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利用2002年-2014年人均GDP数据对湖北长江经济带48个县域的经济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湖北长江... 基于ArcGIS,Geoda软件,运用加权变异系数、标准差、经济增长指数和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ESDA),利用2002年-2014年人均GDP数据对湖北长江经济带48个县域的经济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1时间演变特征:湖北长江经济带县域经济绝对差异显著增大,相对差异呈先缓慢增大后逐渐减小特征,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缓慢;2空间演变格局:县域经济空间自相关性显著,呈现相对稳定的空间格局,具有"大均质,小异质"的空间分布特征,逐渐形成以武汉、宜昌、黄石3市市辖区为主的热点区域.县域经济增长空间格局表现出随机性和不稳定性,引领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县域数量较少,未形成连绵分布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格局演变 探索性空间分析 湖北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南丹凤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色度参数特征 被引量:26
10
作者 高鹏坤 庞奖励 +4 位作者 黄春长 周亚利 卞鸿雁 王蕾彬 王学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以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该区黄土色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亮度)在黄土层中出现峰值,a*(红度)、a*/b*(红度/黄度)在古土壤层出现峰值,色度参数的峰谷变化特征与该区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相吻... 以丹凤县茶房村黄土—古土壤剖面为对象,研究了该区黄土色度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L*(亮度)在黄土层中出现峰值,a*(红度)、a*/b*(红度/黄度)在古土壤层出现峰值,色度参数的峰谷变化特征与该区黄土—古土壤地层旋回相吻合。L*(亮度)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a*(红度)、a*/b*(红度/黄度)的变化则受控于铁氧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尽管三者的受控因素不同,但都与风化成壤强度密切相关,且与磁化率形成良好的对比,可作为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间接地反映该区气候和成壤环境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度 黄土—古土壤 气候变化 茶房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城镇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耦合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玲燕 李维杰 +4 位作者 王勇 卞鸿雁 王秋红 刘岩 袁贞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97-408,共12页
[目的]研究山地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交互耦合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城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该地区城镇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地城市重庆市为例,运用熵值法和活力—组织力—弹力—服务模型(V-O-R... [目的]研究山地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系统健康的时空交互耦合特征以及生态系统健康与城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为该地区城镇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山地城市重庆市为例,运用熵值法和活力—组织力—弹力—服务模型(V-O-R-S)分析了城镇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亚系统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2000—2020年重庆市城镇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亚系统间交互耦合关系的机理。[结果]①2000—2020年重庆市综合城镇化水平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仍存在空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核心带及低值区均受地形起伏影响显著;②2000—202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一直处于适中状态,城镇化发展迅速的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显著,植被覆盖度较高的渝东南与渝东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良好。[结论]城镇化与生态系统健康亚系统间的交互耦合关系呈上升趋势,但是目前未达到高度协调阶段,仍有矛盾存在。重庆市要实现高质量且可持续的发展,仍需走绿色发展路径,解决时空不均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度模型 山地城市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