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境资本流入与实体企业金融化:风险规避还是资本逐利 被引量:3
1
作者 卞雨晨 高水文 《金融监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35,共20页
金融化是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基于“风险规避”与“资本逐利”动机,揭示了跨境资本流入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并使用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流入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弱企业金融化的... 金融化是我国公司治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文章基于“风险规避”与“资本逐利”动机,揭示了跨境资本流入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并使用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流入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减弱企业金融化的“风险规避”动机;但也会通过加剧金融资产价值偏离增强企业金融化的“资本逐利”动机,且后者处于主导地位。整体而言,跨境资本净流入规模每提升1个单位,企业金融化程度会提高0.1859个单位。拓展研究表明:跨境资本流入对企业金融化的加剧作用在高财务柔性企业、非融资融券标的企业,以及处于宏观审慎弱监管期和信贷扩张期的企业更为明显;地区数字经济建设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均能够缓解跨境资本流入对企业金融化的推动作用;跨境资本流入不仅会提升企业金融化的整体水平,而且会加剧企业过度金融化现象。本文以跨境资本流入为切入点,拓宽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视角,对科学设计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并以此遏制经济“脱实向虚”趋势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境资本流入 企业金融化 融资约束 金融资产价值偏离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会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吗?——基于中国上市银行的证据 被引量:44
2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43,共12页
选取2011—202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对数字金融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数字金融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部门,数字金融对非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 选取2011—202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对数字金融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数字金融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部门,数字金融对非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数字金融通过金融脱媒渠道促进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并通过银行业竞合、风险承担及贷款集聚渠道抑制了银行系统性风险。金融脱媒渠道的促进作用对冲了银行业竞合、风险承担及贷款集聚渠道的抑制作用,由此促进了银行系统性风险。“数字金融—金融脱媒/银行业竞合/风险承担/贷款集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城镇化水平提高会加剧数字金融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内需市场规模提升会减弱数字金融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4)数字金融在保险与投资功能渠道促进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货币基金功能渠道抑制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但在支付、信贷、信用等功能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无效。研究成果将为规范中国数字金融发展及防范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银行系统性风险 金融脱媒 银行业竞合 风险承担 贷款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事会资本、风险承担与企业创新投入 被引量:20
3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共9页
本文选取2009—2017年中国72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就董事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董事会人力资本与董事会社会资本进行深度融合,从教育背景、金融经历、董事联结、政治关联、科研任职五个维度... 本文选取2009—2017年中国727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就董事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董事会人力资本与董事会社会资本进行深度融合,从教育背景、金融经历、董事联结、政治关联、科研任职五个维度对董事会资本进行测度,并从企业产权性质、企业所属地区、企业规模层面进行分组检验,以考察董事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影响及其调节作用的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1)董事会资本的提高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渠道的创新信息传递效应与社会资本渠道的创新决策联结效应,由此促进企业创新投入。(2)企业风险承担在董事会资本与企业创新投入关系中承担着部分中介作用。(3)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会助推董事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融资约束引发的资本稀缺性会加剧企业通过创新投入来获取高边际收益的倾向。(4)企业所在地区制度环境的改善会助推董事会资本对企业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会资本 创新投入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 风险承担 融资约束 制度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信贷能否缓解银行系统性风险——基于中国22家上市银行的证据 被引量:21
4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2-56,共15页
本文选取2009—2020年中国2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就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与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风险承担与盈利能力在绿色信贷与银行系... 本文选取2009—2020年中国2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就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与异质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抑制作用。风险承担与盈利能力在绿色信贷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双重中介作用。绿色信贷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特征。相对于国有银行、低环境规制时期银行及经济上行期银行,绿色信贷对非国有银行、高环境规制时期银行及经济下行期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该成果将为防控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信贷 银行系统性风险 风险承担 盈利能力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财政支出、金融及FDI发展与文化产业增长--城镇化与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6-37,共12页
选取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金融及FDI发展对文化产业增长的影响及其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财政支出与金融发展对文化产业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FDI发展对文化产业增长存在抑制作用。(2)相对于东、... 选取2008—2018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与金融及FDI发展对文化产业增长的影响及其调节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财政支出与金融发展对文化产业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FDI发展对文化产业增长存在抑制作用。(2)相对于东、西部地区,加大财政支出对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促进力度更大,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对财政支出释放的政策红利效应更具敏感性。(3)资本市场发展对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更依赖于资本市场发展。信贷市场发展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中、西部地区更依赖于信贷市场发展。(4)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加剧资本市场发展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会减弱资本市场发展对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加剧信贷市场发展对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会减弱信贷市场发展对东、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5)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加剧资本市场发展对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但会减弱FDI发展对东、中部地区文化产业增长的抑制作用。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政府高效制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实现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出 金融及FDI发展 文化产业增长 城镇化水平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约束与企业创新 被引量:20
6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5-66,共12页
通过选取2013—2018年中国72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及企业风险承担与金融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 通过选取2013—2018年中国72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及企业风险承担与金融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具有抑制作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比率的提高会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抑制力度。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特征,相对于国有产权与高投资倾向企业,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非国有产权与低投资倾向企业创新的抑制力度更大。融资约束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由此引发企业研发投入下降,从而抑制企业创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约束-企业创新”的传导渠道有效。企业风险承担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高会减弱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这主要归于企业创新风险容忍度提升所带来的预期高回报效应。金融环境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金融环境提升会加大企业融资约束与控制权转移风险,由此加剧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该研究成果将为提升中国企业创新质量及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 企业创新 融资约束 企业风险承担 金融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耦合协同提升了企业融资效率吗?——基于中国755家科技型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17
7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109,共16页
通过分析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机理,构建科技-金融耦合协同的测度方法,选取2007—2017年中国755家科技型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对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省域科技-金融耦合... 通过分析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机理,构建科技-金融耦合协同的测度方法,选取2007—2017年中国755家科技型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对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省域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度主要呈现高耦合协同度省域集聚模式(HH模式)与低耦合协同度省域集聚模式(LL模式)为主导的二元分布特征,且存在高耦合协同度省域集聚区扩大及低耦合协同度省域集聚区缩小的演进态势。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对企业融资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度的提高将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效率,科技-金融耦合协同的正向外溢效应显现。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不同类型省域集聚区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低耦合协同度省域集聚区,高耦合协同度省域集聚区内科技-金融耦合协同对企业融资效率的提升力度更大。该研究成果将为中国政府科学制定科技与金融产业协同发展战略及政策,以此来实现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目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耦合协同 企业融资效率 省域集聚模式 莫兰指数检验 非平衡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竞争有助于化解系统性风险吗——基于僵尸企业贷款、同业业务及私人部门存款渠道 被引量:6
8
作者 顾海峰 卞雨晨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33,共21页
银行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业全局安全。本文从僵尸企业贷款、同业业务及私人部门存款视角对银行竞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诠释,在此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 银行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金融业全局安全。本文从僵尸企业贷款、同业业务及私人部门存款视角对银行竞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诠释,在此基础上,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A股上市银行季度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银行竞争会通过缩减僵尸企业贷款规模、同业业务规模及降低私人部门存款占比而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流动性错配水平并提升资本充足率,由此控制了银行系统性风险,但这种控制作用仅存在于非国有银行部门。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力度提高与实施存款保险制度能够增强银行竞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程度上升会减弱银行竞争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该成果为“竞争-稳定”理论提供了证据支持,并对防范和化解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具有一定政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竞争 银行系统性风险 僵尸企业贷款 同业业务 私人部门存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