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谈《180天重启计划》导演李漠:“情感-伦理”叙事的现代变奏与“召唤式创作”策略
1
作者 卞芸璐 张明浩 +1 位作者 李漠 马小君(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6,共8页
本文以学者与青年导演李漠对谈的方式回溯《180天重启计划》(2025)的创作历程及李漠导演的创作思想,探讨基于代际关系的视角转换对当代家庭剧“情感-伦理”主题的开拓意义,剖析该剧超越年龄阈限的“成长”叙事对家庭群像塑造和类型范式... 本文以学者与青年导演李漠对谈的方式回溯《180天重启计划》(2025)的创作历程及李漠导演的创作思想,探讨基于代际关系的视角转换对当代家庭剧“情感-伦理”主题的开拓意义,剖析该剧超越年龄阈限的“成长”叙事对家庭群像塑造和类型范式突围的价值。以此为基点,总结该剧基于戏仿、共创和即兴等手段的“召唤式创作”策略,并就网生语境下剧集导演的“作者化”生存与创作探索展开进一步讨论,以期为学界相关研究及业界相关创作提供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0天重启计划》 李漠 青年导演 情感-伦理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编剧: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8期青年编剧圆桌访谈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旭光 张明浩 +6 位作者 徐洲赤 南镇 于法润 戴琪 满胜宠 卞芸璐 卢玥(整理)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28,共8页
新媒介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编剧面临诸多生存挑战与机遇。青年编剧作为长期以来在某种意义上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对该群体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此,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第68期暨青年编剧“在北大发言”文艺沙龙之“新媒介语境... 新媒介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编剧面临诸多生存挑战与机遇。青年编剧作为长期以来在某种意义上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对该群体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此,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第68期暨青年编剧“在北大发言”文艺沙龙之“新媒介语境下青年编剧的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均斋报告厅成功举办。“原创故事创作路径”与共情式“相通性”故事思维,是青年编剧创作的两种重要路径。编导合一的转型生存与剧本工业化实践,是青年编剧重要的产业生存之道。新媒介冲击下,编剧面临受众审美接受变迁、受众故事偏好改变的困境,但同时新媒介又为青年编剧提供了媒介资源库与创意支撑。如何平衡新媒介、人工智能背后的理性、共性与创作背后的感性和个性,是新媒介语境下未来青年编剧需着重探索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编剧 新媒介语境 圆桌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者化”浪潮、“圈层”困局与小屏奇观--2023年中国网络剧创作述评 被引量:1
3
作者 卞芸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2023年的中国网络剧涌现了一批“作者化”风格鲜明的网络剧,它们作为剧集生态中重要的创新之“流”,发挥了美学试水和拓宽表达边界的重要功能。古装偶像网络剧在2023年凭借对类型范式的微观改造和想象的“叠加”,继续聚拢着观众的目光... 2023年的中国网络剧涌现了一批“作者化”风格鲜明的网络剧,它们作为剧集生态中重要的创新之“流”,发挥了美学试水和拓宽表达边界的重要功能。古装偶像网络剧在2023年凭借对类型范式的微观改造和想象的“叠加”,继续聚拢着观众的目光。曾经为网络剧品质提升立下汗马功劳的“类型化”方法论,在2023年却陷入了“圈层”化瓶颈。网络微短剧发展的加速和失速是2023年的重要创作现象,厘清其内容生态、重思其发展起伏背后的深层媒介动因,对网络剧整体的创作革新亦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网络剧 “作者化”剧集 “圈层”传播 微短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谈《承欢记》导演田宇:经典改编剧的当下性与“体制内作者”的作者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卞芸璐 张明浩 +1 位作者 郭培振 田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8,共6页
2024年4月9日,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对焦青春成长、家庭、职场的电视剧《承欢记》在CCTV-8播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这部剧将原著小说的故事背景从世纪之交的中国香港,改到当下的上海,在爱情、亲情与职场中勾画女性成长,表现了当代青年... 2024年4月9日,改编自亦舒同名小说,对焦青春成长、家庭、职场的电视剧《承欢记》在CCTV-8播出,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这部剧将原著小说的故事背景从世纪之交的中国香港,改到当下的上海,在爱情、亲情与职场中勾画女性成长,表现了当代青年在自我价值实现和亲密关系处理中的观念转变。不仅如此,电视剧《承欢记》在工业制作等多方面也有诸多可借鉴之处,为电视剧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一种现实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性 改编剧 《承欢记》 体制内 当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谈《鸣龙少年》导演丁黑:“现实-浪漫”式间性书写、电影化叙事策略及其想象力消费美学
5
作者 卞芸璐 张明浩 +1 位作者 郭培振(整理) 丁黑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3-28,共6页
卞芸璐:近期,您执导的教育题材电视剧《鸣龙少年》(2023)热播,引发网络热烈讨论,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鸣龙少年》不仅具有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在人物关系搭建、叙事策略及现实反思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部剧与之前常规的... 卞芸璐:近期,您执导的教育题材电视剧《鸣龙少年》(2023)热播,引发网络热烈讨论,在业界和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鸣龙少年》不仅具有电影化的影像质感,在人物关系搭建、叙事策略及现实反思方面,也有较为突出的表现。这部剧与之前常规的青春校园剧差异较大,在以青春励志、少年“英雄”成长为叙事主线的基础上,又通过几个少年的复杂家庭关系及成长背景来折射现实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鸣龙少年》在解释、发现、反思现实的同时,还尝试提供某种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案。通过与您的对谈,相信将会为我们之后研究及相关题材的影视创作提供重要的经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化叙事 消费美学 影视创作 成长背景 现实反思 叙事主线 教育题材 想象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非交流,视听为桥——对谈非洲纪录片导演张勇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明浩 卞芸璐 +1 位作者 郭培振 张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26,共6页
作为“学术与实践的两栖人”,纪录片导演张勇不仅深入研究非洲影视与文化,还积极参与中非影像的创作实践。张勇从博士学习期间至今,一直活跃在国内中非影视文化交流的第一线,践行“中非交流,视听为桥”的影像观,探寻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 作为“学术与实践的两栖人”,纪录片导演张勇不仅深入研究非洲影视与文化,还积极参与中非影像的创作实践。张勇从博士学习期间至今,一直活跃在国内中非影视文化交流的第一线,践行“中非交流,视听为桥”的影像观,探寻学术研究与实践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从“去西方化”视角揭开非洲“神秘”影像人文的学术初衷,到积极从事于中非交流的影像创作,是张勇践行全面客观的中非交流实践的初心所在。他的作品以双向视角、融合互通为叙事基底,关注生活中的平凡人物,体现出直接电影创作理念的静观默察、抓取真实,让人物“无视镜头”,直观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同时,他采用影像画面“言说”,而非解说“引导”,权衡中国、西方与非洲本土等话语之间的博弈,提升了国内外民众对非洲的全面认知。本刊对话导演、学者张勇,结合导演的学术缘起和电影创作经历,从“学者型导演”的创作关注、作品的叙事视角与话语博弈、纪录影像的视听技巧、中非交流影像的海内外传播等角度展开对话,以期为中非文化交流、非洲人文景观的影像创作分享经验与心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变化 融合互通 影像创作 学者型 人文景观 影视文化 话语博弈 全面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末:与观众同频同在——张末导演创作谈
7
作者 张末 张明浩(整理) 卞芸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0,共7页
近年来,从《狙击手》到《拯救嫌疑人》,导演张末表现出娴熟的类型处理能力与小人物深度书写能力。作为青年女性导演,张末近期导演的《拯救嫌疑人》以互文的两对母女拯救关系搭建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将母爱、女性力量这一相对抽象的主题与... 近年来,从《狙击手》到《拯救嫌疑人》,导演张末表现出娴熟的类型处理能力与小人物深度书写能力。作为青年女性导演,张末近期导演的《拯救嫌疑人》以互文的两对母女拯救关系搭建出强烈的戏剧张力,将母爱、女性力量这一相对抽象的主题与通过环环相扣的悬疑推理进行了“具象化”呈现。从女性励志片、历史战争片到悬疑片,张末导演既有着明显的“作者性”坚守,又不断求新求变、与时俱进。为此,本刊特以专访形式对张末导演进行访谈,从作者性表达、类型创作、导演思维等多维度深入展现其创作全貌,以此,在总结张末导演阶段性创作的同时,为学界、业界提供宝贵的经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思维 书写能力 悬疑推理 悬疑片 战争片 具象化 女性力量 戏剧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谈《热搜》导演忻钰坤:现实话题省思、舆论想象呈现、工业意识生产及“作者性”的承与变
8
作者 忻钰坤 卞芸璐 张明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66,共6页
2023年11月30日,忻钰坤导演的电影《热搜》上映,引起了诸多关注,话题性、影响力也较高。为此,本刊以学者与导演对谈的形式,深入探寻导演的创作初衷、拍摄过程和“作者思维”的承与变。通过对谈,既能全面展现该片“如何发生”,更能够为... 2023年11月30日,忻钰坤导演的电影《热搜》上映,引起了诸多关注,话题性、影响力也较高。为此,本刊以学者与导演对谈的形式,深入探寻导演的创作初衷、拍摄过程和“作者思维”的承与变。通过对谈,既能全面展现该片“如何发生”,更能够为今后中国同类题材的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必要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忻钰坤 拍摄过程 创作初衷 话题性 同类题材 学术研究 作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复制”逻辑下中国网络电影的故事增殖与产业病理研探 被引量:1
9
作者 卞芸璐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7-42,共6页
近两年,曾作为网生内容新兴力量的网络电影进入了负增长周期,以“复制”为重要表征的内容同质化,被业界与学界视为网络电影的“卡脖子”问题。在“数字复制”的文化构型力影响下,网络电影的故事增殖逻辑与电影系列化开发的思路产生了分... 近两年,曾作为网生内容新兴力量的网络电影进入了负增长周期,以“复制”为重要表征的内容同质化,被业界与学界视为网络电影的“卡脖子”问题。在“数字复制”的文化构型力影响下,网络电影的故事增殖逻辑与电影系列化开发的思路产生了分歧,而在这种指向“相似故事的重复消费”的内容生产背后,平台逻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网络电影的“复制”表征之下,隐藏着数字资本的过度扩张和责任转移倾向,这使得对其To C产业模式“蓝图”的质疑成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电影 数字复制 系列化 产业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