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卞继伟 王新民 肖崇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278-3283,共6页
运用浓密机动态试验装置,通过连续进料和连续放砂,以沉降速度、底流质量分数、溢流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作为动态絮凝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条件下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降速度与絮凝剂单耗、供料速度、料浆... 运用浓密机动态试验装置,通过连续进料和连续放砂,以沉降速度、底流质量分数、溢流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作为动态絮凝沉降效果的评价指标,研究不同条件下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沉降速度与絮凝剂单耗、供料速度、料浆质量分数均呈正相关;底流质量分数随絮凝剂单耗的增加先增加后基本保持不变,与供料速度呈负相关,与料浆质量分数呈正相关;溢流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与絮凝剂单耗呈正相关,与供料速度、料浆质量分数均呈负相关。确定该尾砂最佳动态絮凝沉降条件如下:絮凝剂单耗为10 g/t,供料速度为1.5L/min,全尾砂料浆质量分数为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尾砂 动态沉降 絮凝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填管道堵塞的事故树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钦礼 吴立宏 卞继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5-148,共4页
充填管道的稳定性是充填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而充填管道堵塞是料浆输送过程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事故。为合理分析充填管道堵塞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在综合分析充填管道堵塞事故的基础上,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了充填管道... 充填管道的稳定性是充填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而充填管道堵塞是料浆输送过程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事故。为合理分析充填管道堵塞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在综合分析充填管道堵塞事故的基础上,运用安全系统工程中的事故树分析法,建立了充填管道堵塞事故树模型。通过分析和计算事故树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找出了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路径共有落入异物、格筛破损、管道内径不当等22条,预防充填管道堵塞的途径共有合理控制料浆配比、规范相关设计、消除管理缺陷等4种;水泥用量不合理、料浆配比不合理、弯管较多等16个因素是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最重要因素。事故树分析法能对导致充填管道堵塞的各种因素及逻辑关系做出全面的阐述,并根据结构重要度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充填管道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故树分析 充填管道堵塞 最小割集 最小径集 结构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境界顶柱安全厚度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恒亮 张钦礼 卞继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41-45,共5页
境界顶柱是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有序进行的保证,其合理的厚度对露天转地下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新桥矿露天转地下境界顶柱安全厚度,运用厚跨比法、荷载传递线交汇法和结构力学方法对境界顶柱安全厚度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并用ANSYS对不同... 境界顶柱是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有序进行的保证,其合理的厚度对露天转地下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新桥矿露天转地下境界顶柱安全厚度,运用厚跨比法、荷载传递线交汇法和结构力学方法对境界顶柱安全厚度进行理论分析与计算,并用ANSYS对不同跨度和不同境界顶柱厚度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到了不同采空区跨度下的境界顶柱安全厚度。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有效地确定矿山的境界顶柱厚度,为露天转地下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指导。根据矿山30 m的实际开采跨度,推荐新桥矿的境界顶柱安全厚度为24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境界顶柱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