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老涧三线船闸深基坑支护方案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3
1
作者 卞璇屹 周效国 +1 位作者 沈波 徐骏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4年第4期172-174,241,共4页
介绍了刘老涧三线船闸在深基坑支护施工中采用PHC管桩坛替代钢板桩进行深基坑支护的思路和施工方法,为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船闸 深基坑 支护 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000t甲板驳船船体结构局部强度校核 被引量:4
2
作者 卞璇屹 陈家旺 李永正 《江苏船舶》 2012年第2期12-15,30,共5页
以14 000 t甲板驳船为研究对象,按照设计图纸,使用MSC.Patran有限元软件建立全船有限元模型,取用强度标准,根据该船实际装载3种不同长度和重量的桥梁,定义3种工况进行局部强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原设计的甲板驳船结构构件,除了甲板纵... 以14 000 t甲板驳船为研究对象,按照设计图纸,使用MSC.Patran有限元软件建立全船有限元模型,取用强度标准,根据该船实际装载3种不同长度和重量的桥梁,定义3种工况进行局部强度校核。计算结果表明,原设计的甲板驳船结构构件,除了甲板纵桁和横梁外,强度都满足规范要求。作者提出了局部结构强度加强方案,校核结果表明该方案可行,建议采取该方案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板驳船 局部强度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煤码头钻孔桩施工技术
3
作者 卞璇屹 周效国 +1 位作者 邹新祥 朱晓红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14年第3期339-343,349,共6页
针对上海外高桥电厂三期煤码头复杂地质抛石层,更改了原平台搭设及钻孔施工工艺,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主要对平台搭设、护筒埋设、钻孔控制、浇筑控制等几个关键点进行详细介绍,为同类工程设计施工提供经验参考。
关键词 外高桥电厂 煤码头 复杂地质 抛石层 钻孔桩 施工工艺 贝雷片平台 钢板桩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缺陷对加筋板结构极限强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施兴华 卞璇屹 +1 位作者 钱鹏 王鹏翔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35,共7页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包含3种初始缺陷加筋板结构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极限强度的变化趋势,即初始变形、残余应力和凹陷。以单筋单跨加筋板模型为研究对象,考虑初始变形,不同半径及不同速度的撞击球所形成的凹陷及残余应力对...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Ansys研究包含3种初始缺陷加筋板结构在单轴压缩载荷作用下极限强度的变化趋势,即初始变形、残余应力和凹陷。以单筋单跨加筋板模型为研究对象,考虑初始变形,不同半径及不同速度的撞击球所形成的凹陷及残余应力对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缺陷的存在降低了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而且缺陷的叠加作用比单独缺陷存在时对结构极限强度的影响大;加筋板的极限强度随着凹陷深度的加深而减小;3种初始缺陷中,残余应力相对于初始变形和凹陷对结构极限强度的削弱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缺陷 加筋板 极限强度 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碰撞凹陷损伤下加筋板结构的崩溃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施兴华 包均 +1 位作者 钱鹏 卞璇屹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年第5期780-786,共7页
采用球撞击加筋板形成凹陷,选取3种典型的凹陷位置,即板格中间、翼板中间和板格所在加筋处中间.保持撞击后的变形状态,在加筋板的两侧施加逐步增加的轴向压力,以获得其崩溃状态,最终得到凹陷损伤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分析5种不同的速度和... 采用球撞击加筋板形成凹陷,选取3种典型的凹陷位置,即板格中间、翼板中间和板格所在加筋处中间.保持撞击后的变形状态,在加筋板的两侧施加逐步增加的轴向压力,以获得其崩溃状态,最终得到凹陷损伤加筋板的极限强度.分析5种不同的速度和不同的重量对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并讨论了凹陷损伤下加筋板的失效模式及凹陷深度对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凹陷的存在削弱加筋板的极限强度,而且随着凹陷面积和凹陷深度的增加,极限强度减小更加明显;凹陷在板格中间对加筋板的承载能力影响最大;不同撞击部位的凹陷损伤加筋板结构在轴向压缩载荷下会出现不同的失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筋板 凹陷 极限强度 撞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算法及其在核动力管道布置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林焰 辛登月 +2 位作者 卞璇屹 张乔宇 李铁骊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25,共13页
[目的]旨在研究非线性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管道路径的布置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设计特点,建立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空间模型、约束条件和评价函数;基于管道节点数量,... [目的]旨在研究非线性自适应惯性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实现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管道路径的布置优化设计。[方法]根据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设计特点,建立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空间模型、约束条件和评价函数;基于管道节点数量,提出一种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新型定长编码方法,然后结合该编码方法建立方向引导机制;在此基础上,针对粒子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收敛速度慢的缺点,结合辅助线性变化的学习因子,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自适应惯性权重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将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与协同进化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求解分支管道布局问题的协同进化粒子群优化算法,以用于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的管道布局优化。[结果]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的改进算法与标准算法相比收敛速度提高了40%~50%,不仅能够得到更好的管道布局效果,还解决了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结论]研究成果可为船用核动力一回路系统管道布置的优化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核动力 一回路系统 粒子群优化算法 非线性惯性权重 自适应 线性学习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