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享储能模式下电动汽车充电站双层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卞海红 李灿 童宇轩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0-180,共11页
在电动汽车持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需求日益强烈。为了提高充电站运行经济性,文中提出接入共享储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分布式储能和共享储能的运行模式,以充电站年投资成本和年运行成本最低... 在电动汽车持有量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需求日益强烈。为了提高充电站运行经济性,文中提出接入共享储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优化调度方法。首先,分析分布式储能和共享储能的运行模式,以充电站年投资成本和年运行成本最低为上层目标函数,以典型日运行成本最小为下层目标函数,构建考虑储能不同运行模式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其次,对3个具有差异性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进行仿真,并将多个场景下的不同储能运行模式进行对比。然后,在此基础上,针对共享储能服务费以及电动汽车放电损耗进行灵敏度分析。最后,算例表明,共享储能的接入对降低电动汽车充电站规划和运行成本具有积极作用,合理的储能服务费定价和电动汽车放电损耗成本能减少充电站运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储能 分布式储能 电动汽车充电站 需求侧灵活性 投资规划 双层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Bi-LSTM和V2G的山地城市风光消纳率提升策略
2
作者 蔡黎 商冰洁 +4 位作者 徐青山 晏娟 卞海红 张一 邹小江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4-162,共9页
针对目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弃能现象,提出一种促进风光消纳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策略。该策略利用电网互动技术,在山地城市的背景下,以最大化区域内风光消纳率、最小化电力负荷波动和最大化电力公司的售电效益为目标,建立多目标充电... 针对目前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弃能现象,提出一种促进风光消纳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策略。该策略利用电网互动技术,在山地城市的背景下,以最大化区域内风光消纳率、最小化电力负荷波动和最大化电力公司的售电效益为目标,建立多目标充电模型。日前采用变分模态分解结合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预测风电、光伏出力,根据风电、光伏的出力值划分出力时段并设置动态电价,以自适应粒子群算法、Yalmip+Cplex以及CVX工具箱进行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当用户车网互动(vehicle-to-grid,V2G)响应度为30%、60%、100%时,风光消纳率分别为83.73%、89.12%、97.11%,电力负荷波动性分别下降41.89%、44.46%、47.32%,同时保证电力公司的售电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有序充电 电动汽车与电网互动 山地城市 风光预测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灵活性资源和多能共享的低碳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联盟-配电网博弈优化调度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瑞阳 王新宝 +3 位作者 高娴 王芳 卞海红 徐懂理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8,共12页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政策落地,为充分挖掘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低碳减排能力,提高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接入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的经济交互效益,提出了考虑灵活性资源与低碳... 随着全国碳交易市场政策落地,为充分挖掘区域综合能源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低碳减排能力,提高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接入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ADN)的经济交互效益,提出了考虑灵活性资源与低碳交互结构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联盟参与配电网调峰调度的优化调度策略。建立了以主动配电网为主体,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联盟为从体的主从博弈模型。主体以最大化交互效益目标制定分时电价策略,从体成员间通过联络线实现多能共享,考虑碳交易制度以供能与碳交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响应主体电价策略,建立了下层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联盟合作博弈优化模型。引入包含需求响应、储能和电动汽车在内的灵活性资源,配合碳捕集-电转气耦合机组优化联盟内部各系统的低碳供能策略,满足联盟负荷需求。基于纳什议价理论完成联盟成员合作收益的分配。通过算例验证所提策略能够有效减少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碳排放,并保障主从交互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性资源 多能共享 碳捕集 纳什议价 主从博弈 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随机阴影影响的光伏阵列失配运行特性 被引量:28
4
作者 卞海红 徐青山 +2 位作者 高山 雪田和人 一柳胜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109,共6页
目前为了减少功率失配损失,一般太阳能模组串联时都配置旁路二极管以提供一个能量散逸的途径;而在并联运行前,还将配置阻断二极管以防止功率逆向传送。本文基于上述新配置条件重点考察了随机阴影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失配特性,并比较了不... 目前为了减少功率失配损失,一般太阳能模组串联时都配置旁路二极管以提供一个能量散逸的途径;而在并联运行前,还将配置阻断二极管以防止功率逆向传送。本文基于上述新配置条件重点考察了随机阴影导致的光伏阵列运行失配特性,并比较了不同串并联模式下的阵列抗失配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多辐射强度导致功率曲线多峰走向的趋势,常规单调MPPT算法可能因只检测到伪极大值点而失效;其次,局部辐射强度导致的"门槛效应",即局部阴影的变化并不一定对全局功率输出有影响;最后,为了相对提高输出功率,提出全阵列设计时应优先考虑并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阵列 旁路二极管 阻断二极管 辐射强度 最大功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群风电场出力统计指标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卞海红 郑维高 +2 位作者 林章岁 徐青山 张乐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7,共7页
基于概率统计理论,建立单个风电场与集群风电场出力的中心矩关系模型。从风电出力概率分布特性的角度,引入描述风电出力"分布形状"的2个统计学指标——偏度和峰度。基于集群风电出力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4个统计性指标,... 基于概率统计理论,建立单个风电场与集群风电场出力的中心矩关系模型。从风电出力概率分布特性的角度,引入描述风电出力"分布形状"的2个统计学指标——偏度和峰度。基于集群风电出力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4个统计性指标,构建表征集群风电出力概率分布的皮尔逊族模型,模拟集群风电场出力时序数据,进而得到集群风电场出力曲线。基于对区域典型风电集群历史出力数据的分析,根据经验建立风电场间相关系数与风电场间距离的指数关系模型,并给出区域风电场各阶标准差与平均出力之间的近似多项式关系模型,降低了计算核心指标所需数据维度。对福建省集群风电场进行实例应用分析,结果验证了所提集群风电场模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风电场 风电场波动 偏度 峰度 皮尔逊分布族 持续曲线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压提升单元的非隔离升压变换器 被引量:2
6
作者 卞海红 王续芳 张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5期36-41,共6页
提出一种新型的非隔离型高升压变换器拓扑,该变换器由一个基本Boost单元和耦合电感、电容、二极管组成的电压提升单元(coupled inductor capacitor diode cell)构成。该变换器增益比传统Boost变换器高N倍电压增益,可有效避免高升压应用... 提出一种新型的非隔离型高升压变换器拓扑,该变换器由一个基本Boost单元和耦合电感、电容、二极管组成的电压提升单元(coupled inductor capacitor diode cell)构成。该变换器增益比传统Boost变换器高N倍电压增益,可有效避免高升压应用场合极大占空比的出现。由于CICD单元中储能电容存在,开关管电压应力降低,因此可以选择低电压应力器件来提升效率;储能电容同样降低了输出二极管的电压应力,缓解了反向恢复问题,进一步提高了效率;CICD升压单元中二极管实现了零电流关断,解决了二极管的反向恢复问题。首先对拓扑的推演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分析了变换器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最后通过saber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 高升压变换器 CICD单元 SABER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太虚拟景观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7
作者 卞海红 朱跃龙 +1 位作者 张新华 徐立中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09-712,共4页
介绍了系统场景可视化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开发了引江济太三维虚拟景观原型系统(YJJT3D系统),用OpenGL作为底层图形驱动程序,以VC++6.0为开发工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三维图形技术,实现了对大规模地形场景的实时动态显示、... 介绍了系统场景可视化采用的一些关键技术.开发了引江济太三维虚拟景观原型系统(YJJT3D系统),用OpenGL作为底层图形驱动程序,以VC++6.0为开发工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三维图形技术,实现了对大规模地形场景的实时动态显示、信息查询以及空间分析,并提出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快速显示的算法,将地物在地形中进行显示.该系统能在PC机上流畅地运行,图形的生成速度和质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地形可视化 数字高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的半不变量法随机潮流计算 被引量:35
8
作者 黄煜 徐青山 +1 位作者 卞海红 刘建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119,共8页
新能源发电的兴起加剧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传统潮流计算方法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电网分析和评估的要求。提出一种可考虑输入变量相关性的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的半不变量法随机潮流计算方法。该算法综合了模拟法精度高... 新能源发电的兴起加剧了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传统潮流计算方法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电网分析和评估的要求。提出一种可考虑输入变量相关性的基于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的半不变量法随机潮流计算方法。该算法综合了模拟法精度高、适用性广和半不变量法计算速度快的优点,采用分段线性化潮流模型减小截断误差,并通过Cholesky分解解决了半不变量法只能处理独立变量的难题。对IEEE 30和IEEE 118节点系统的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快速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丁超立方采样 相关性 半不变量法 分段线性化 CHOLESKY分解 随机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游程检测法重构的EMD-Elman风电功率短时组合预测 被引量:13
9
作者 徐青山 郑维高 +2 位作者 卞海红 张乐 黄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852-2859,共8页
考虑到直接对经验模式分解(EMD)所得多个分量分别建模预测会引入多重随机误差和产生较大预测工作量,提出一种基于游程检测法重构原则的EMD-Elman神经网络组合的风电短时功率预测算法,运用游程检测法对风电出力时间序列EMD得到系列本征... 考虑到直接对经验模式分解(EMD)所得多个分量分别建模预测会引入多重随机误差和产生较大预测工作量,提出一种基于游程检测法重构原则的EMD-Elman神经网络组合的风电短时功率预测算法,运用游程检测法对风电出力时间序列EMD得到系列本征模态函数IMF和趋势项Res进行波动性程度检测,将波动程度相似、变化规律相近的分量依照fine to coarse顺序重构成高频分量、低频分量和趋势项。然后针对性地对3个分量分别建立较准确的Elman神经网络短时多步预测模型,可减少预测分量建模数,提高预测精度和预测速度,最后将三分量预测结果自适应叠加。还分别给出两种预测模型的算例,对比分析发现EMD-Elman组合预测模型的精度优于Elman神经网络单一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功率 经验模式分解 ELMAN神经网络 游程检测法重构 短时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旁路二极管效应的太阳能模组性能评估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青山 卞海红 +2 位作者 高山 雪田和人 一柳胜宏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3-108,共6页
为避免功率失配损失,太阳能模组一般都配置旁路二极管,提供一个能量散逸的途径。基于这种配置提出一种新的太阳能模组性能评估算法。依据实际旁路区段配置建立网络方程,通过牛顿-拉夫逊非线性迭代方法实现拓扑求解,继而获得模组的整体... 为避免功率失配损失,太阳能模组一般都配置旁路二极管,提供一个能量散逸的途径。基于这种配置提出一种新的太阳能模组性能评估算法。依据实际旁路区段配置建立网络方程,通过牛顿-拉夫逊非线性迭代方法实现拓扑求解,继而获得模组的整体性能。在用制造商标准测试数据验证了该评估算法的有效性后,进一步考察各种阴影场景下的模组整体性能,并给出全局最大功率点(maximal power point,MPP)位置随辐射强度变化时的定性结论。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由于多辐射强度导致功率多峰值的存在,常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al power point track,MPPT)算法可能会因为只能检测到MPPT伪极大值点而失效;而且,旁路二极管的合理配置对太阳能模组性能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模组 旁路二极管 辐射强度 最大功率点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辐射实用模型的建立与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青山 臧海祥 卞海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80-1185,共6页
依据太阳辐射实测数据,在分析全天太阳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日升、日落及太阳辐照度峰值的三点法太阳辐射实用模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太阳辐照度峰值,针对此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即基于国际通用辐射模型峰值的置信权重拟合和... 依据太阳辐射实测数据,在分析全天太阳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日升、日落及太阳辐照度峰值的三点法太阳辐射实用模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太阳辐照度峰值,针对此提出两种解决方案,即基于国际通用辐射模型峰值的置信权重拟合和在实际允许误差范围内取邻近日拟合数据。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太阳辐照度理论预测值与实测值较吻合,可满足工程和科学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模型 最大辐照度 太阳辐射 三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变流器直流模块化结构级联运行方案及优化控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青山 卞海红 +2 位作者 赵伟然 雪田和人 一柳胜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90-94,共5页
光伏直流模块化结构能各自独立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减少由于模块之间运行失配而导致的功率损失。但级联运行的方式常由于DC变流器的变换比率限制导致并不是所有太阳能模组都能运行在最佳功率位置。考虑光伏模组最佳工作电流(MPP电... 光伏直流模块化结构能各自独立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减少由于模块之间运行失配而导致的功率损失。但级联运行的方式常由于DC变流器的变换比率限制导致并不是所有太阳能模组都能运行在最佳功率位置。考虑光伏模组最佳工作电流(MPP电流)与短路电流之间的近似比例匹配,在电流步长足够精确以及模组参数I0和Rs在线辨识或有离线策略依据的情况下,实际运行功率裕度可由工作电流与最佳MPP电流之间的功率积分计算得出。所提出的光伏实际运行裕度定量评估方法,可用以解决失配场景下的级联结构2级控制(功率控制和电压控制)运行点优化问题。重点考察了一些典型失配场景,仿真结果也证实了功率裕度评估方法及工况运行矫正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模块级联系统 功率裕度评估 失配损失 最大功率点 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一架构的集成的数字化校园设计 被引量:7
13
作者 梁正和 张新华 +1 位作者 张国宝 卞海红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181-183,193,共4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架构的,由核心数据库和许多校园业务数据库组成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统一架构、统一平台、统一编码体系、统一权限体系、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结束目前校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状态,实现校园各... 提出了一种基于统一架构的,由核心数据库和许多校园业务数据库组成的数字化校园数据中心平台,在此基础上实现统一架构、统一平台、统一编码体系、统一权限体系、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结束目前校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状态,实现校园各方面业务的高度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校园 权限体系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三维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9
14
作者 万定生 卞海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2期219-221,共3页
给出了一个适用于水利领域的三维可视化系统(YJJT3D系统)的组成,提出了解决超大数据量数字高程模型(DEM)快速显示的算法,将地物在地形中进行显示,研究了基于三维场景空间分析的理论,最后对系统的实现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地形可视化 数字高程模型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T-LAB的MPPT控制模拟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红 马洲俊 +2 位作者 张明 嵇文路 卞海红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6,6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改进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并与常见的MPPT算法(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加拿某公司推出的RT-LAB实时仿真平台建立数字主电路,进行数模混合实时仿真验证,分析了改进MPPT算法与传统MPP... 提出了一种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改进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算法,并与常见的MPPT算法(扰动观察法和电导增量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加拿某公司推出的RT-LAB实时仿真平台建立数字主电路,进行数模混合实时仿真验证,分析了改进MPPT算法与传统MPPT算法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变步长扰动观察法振荡范围小于2种传统MPPT算法,同时该算法在光照强度及电池温度改变时,跟踪至新的最大功率点所需时间也小于另外2种算法,验证了改进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T-LAB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数模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典型气象周的GRNN光伏发电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6
16
作者 卞海红 孙健硕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99,共6页
由于光伏发电量具有波动性,且现有的光伏发电量预测技术存在气象因素考虑不全面、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为提高光伏发电量预测精度,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典型气象年方法(TMY Method)生成典型气象年数据,并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 由于光伏发电量具有波动性,且现有的光伏发电量预测技术存在气象因素考虑不全面、特征提取不充分等问题,为提高光伏发电量预测精度,文中提出一种改进的典型气象年方法(TMY Method)生成典型气象年数据,并结合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进行光伏发电量预测。首先,选择6种历史气象指标,利用Finkelstein-Schafer统计方法选择典型气象周,并生成典型气象年数据;然后,使用因子分析法对会影响光伏发电量的气象指标进行筛选,对筛选出的气象指标和日光伏发电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将其作为GRNN模型的初始输入量,得到预测日的光伏发电量;最后,利用江苏省南京市的历史气象数据及日发电量数据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与标准TMY Method-GRNN预测方法相比,文中所提预测方法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气象年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 改进的典型气象年方法(TMY Method) 因子分析法 光伏发电量预测 气象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