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晚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及其与油气关系
1
作者 孙自明 卞昌蓉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6期19-29,共11页
构造-热事件是地球深部强烈构造活动导致岩石圈发生构造变形和变位而引起深源流体上涌的地质现象,为探讨构造-热事件与油气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为例,研究了构造-热事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上涌和南秦岭... 构造-热事件是地球深部强烈构造活动导致岩石圈发生构造变形和变位而引起深源流体上涌的地质现象,为探讨构造-热事件与油气的关系,以四川盆地为例,研究了构造-热事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受二叠纪峨眉山地幔柱上涌和南秦岭洋区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共同控制,四川盆地及邻区晚古生代经历了一次明显的构造-热事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油气储层,包括与火山喷发相关的火成岩储层、与区域地壳隆升有关的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以及与区域构造伸展有关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礁滩相灰岩储层和构造-热液白云岩储层等;②快速产生了较高的古地温异常,加速了震旦系—中二叠统烃源岩的成熟演化进程;③提供了油气运移的动力和通道;④促使油气相态发生转化;⑤使油气成藏期提前,延长了古油气藏的保存时间,相应地增加了被后期构造改造或破坏的风险。因此,晚古生代构造-热事件对四川盆地震旦系—下三叠统油气成藏条件、成藏过程、油气相态转化和保存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 构造-热事件 油气成藏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雏议 被引量:72
2
作者 张金川 薛会 +2 位作者 卞昌蓉 王艳芳 唐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3-56,共4页
非构造控藏是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根缘气、水溶气、水合物等类型在内的几乎所有非常规机理天然气聚集的共同特征,特殊的赋存状态和富集特点使它们在盆地空间内构成了依次渐变的分布序列。其中,根缘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价值较... 非构造控藏是包括煤层气、页岩气、根缘气、水溶气、水合物等类型在内的几乎所有非常规机理天然气聚集的共同特征,特殊的赋存状态和富集特点使它们在盆地空间内构成了依次渐变的分布序列。其中,根缘气、煤层气和页岩气的勘探开发价值较高,也是目前非常规天然气勘探中的主要类型。致密储层中的根缘气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主要类型,主要在中西部地区具有良好的发育地质条件,砂岩底部含气是其识别和勘探的主要特点。煤层气是吸附状态天然气富集的代表类型,对于大中小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页岩气具有煤层气和根缘气在成藏意义上的双重特征,吸附机理的存在提高了页岩气资源量并延伸了勘探领域,页岩气可能是中国南方地区油气进一步勘探的重要突破口。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加强理论、技术研究及交流,将能够更好地促进非常规天然气的勘探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天然气 成藏机理 序列 勘探评价 勘探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震结合断层建模技术在复杂断块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3
作者 曲良超 卞昌蓉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4期426-429,共4页
基于井震结合的三维断层建模技术,提高了复杂断块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拓宽了地质建模工作的研究范围,即从"一个特定的研究环节"变为贯穿整个油藏开发地质工作的综合研究项目。井震... 基于井震结合的三维断层建模技术,提高了复杂断块基础地质研究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采用新的技术方法和工作流程,拓宽了地质建模工作的研究范围,即从"一个特定的研究环节"变为贯穿整个油藏开发地质工作的综合研究项目。井震结合的三维断层建模技术,一方面可将断层建模与构造落实、地层对比等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充分结合到一起;另一方面还可借用三维地质建模特有技术方法,以更高的技术要求重新开展基础地质研究。建立断层模型的具体步骤:首先,利用地震解释成果建立初步断层模型;其次,利用钻井断点位置进行三维空间校正;最后,针对无法解释的断点位置修改断层解释方案。在苏北盆地溱潼凹陷祝庄油田阜一段应用中,利用该技术对原构造解释方案和地层对比进行修正,调整了局部构造高点和断层断距,并新增断层一条,落实了断块内各级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结合 断层建模 复杂断块 基础地质 步骤 应用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预测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刘丽芳 张金川 卞昌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1,共3页
根缘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甜点”又是根缘气藏内具有工业勘探价值的具体目标,其资源结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根缘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效益。目前针对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预测方法的研究很少,文章依据根缘气“甜点”特征,将其资源结... 根缘气具有广阔的勘探开发前景,“甜点”又是根缘气藏内具有工业勘探价值的具体目标,其资源结构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根缘气藏的勘探和开发效益。目前针对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预测方法的研究很少,文章依据根缘气“甜点”特征,将其资源结构预测方法归纳为规模序列法、规模概率法和发现过程模型法等3类。应用上述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实际资料状况,选择帕莱托分布模型对吐哈盆地小草湖洼陷的根缘气“甜点”资源结构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小草湖洼陷根缘气(“甜点”)勘探富有前景,西山窑组及三间房组的“甜点”数量介于29~42之间,为最佳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缘气 “甜点” 资源结构 预测方法 小草湖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古生界流体的垂向分隔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薛会 刘丽芳 +1 位作者 卞昌蓉 张金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0-296,共7页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寒武—奥陶纪泥岩、晚寒武世和石炭纪的膏岩层及较为致密的岩性阻碍了地层流体的垂向运移。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经历了加里东(早、晚、末)和海西期(早、晚、末)6期构造运动,除海西末期外,其他期次的构造运动主要以升降运... 塔里木盆地古生代寒武—奥陶纪泥岩、晚寒武世和石炭纪的膏岩层及较为致密的岩性阻碍了地层流体的垂向运移。塔里木盆地古生代经历了加里东(早、晚、末)和海西期(早、晚、末)6期构造运动,除海西末期外,其他期次的构造运动主要以升降运动和弱挤压运动为主,破坏范围局限,所产生的断层规模小,导致地层流体具有较强的垂向分隔性。塔里木盆地古生界地层水矿化度达到卤水级别,奥陶系最高,石炭系次之,志留系最低。志留系低矿化度特征得以保持,表明了古生界地层流体的分隔性强,决定了油气主要以古生界区域性不整合面为通道进行侧向运移。在剖面上,油气主要是沿生烃层系分布,在平面上,沿油气运移路径,从坳陷至隆起皆有油气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流体 油气成藏 古生界 塔里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白马中区长8段储层裂缝发育特点及水淹预测 被引量:6
6
作者 曲良超 崔刚 卞昌蓉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6年第5期32-34,共3页
西峰油田白马中区长8段为低孔低渗储层,该油田主要采用超前注水和压裂方式投产,致使储层中的隐裂缝开启。隐裂缝的开启一方面起到了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注水沿裂缝窜流,造成油井水淹。通过该区裂缝产生的应力场背景、岩心发... 西峰油田白马中区长8段为低孔低渗储层,该油田主要采用超前注水和压裂方式投产,致使储层中的隐裂缝开启。隐裂缝的开启一方面起到了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另一方面使注水沿裂缝窜流,造成油井水淹。通过该区裂缝产生的应力场背景、岩心发育特征和特殊测井响应特征等研究对裂缝段进行了识别;根据常规测井系列深、浅感应电阻率的变化与测试结果,定量解释了西峰油田白马中区部分井的裂缝率,结合用生产动态资料判断的暴性水淹井和水淹井的来水方向,指出凡是由裂缝引起暴性水淹的井一般都遵循由低裂缝率到高裂缝率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裂缝 特点 测井解释 暴性水淹 西峰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致密碎屑岩储层预测——以镇泾地区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陆红梅 张仲培 +3 位作者 王琳霖 卞昌蓉 孙宜朴 卢颖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43-451,共9页
岩石物理特征难以有效区分储层与非储层,黄土塬叠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预测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久攻不克的技术瓶颈,也成为制约该区勘探推进的原因之一。区带评价认为镇泾区块东北部是有利勘探区带,二叠系山西组二段、下石... 岩石物理特征难以有效区分储层与非储层,黄土塬叠后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预测成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古生界久攻不克的技术瓶颈,也成为制约该区勘探推进的原因之一。区带评价认为镇泾区块东北部是有利勘探区带,二叠系山西组二段、下石盒子组一段是主要勘探目的层。镇泾3D波形聚类地震相分析结果与镇泾地区物源、砂体展布特征一致,表明地震资料可以用来开展储层预测研究。结合沉积相展布特征的一系列地震正演模拟发现,山二段内与盒一段大套砂体有一定距离、具有一定厚度的砂体能够形成可识别的地震反射,这种地层岩性纵向上的空间组合与区域叠加型及厚层单一型砂体沉积模式吻合,正是周边已发现气藏的典型储盖组合类型。根据正演模拟结果优选的波峰数地震属性储层预测证实,山二段叠加型砂体及厚层单一型砂体呈SW-NE向宽幅条带状展布,进而开展的地震剖面特征同相轴的拾取解释与构造成图,直接圈定了山二段叠加型与厚层单一型砂体岩性圈闭的分布范围与埋深,为该区勘探部署提供了钻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叠置方式 地震正演 地震相分析 薄层反射 储层预测 致密碎屑岩 上古生界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及天然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孙自明 刘光祥 +3 位作者 卞昌蓉 郭小文 王岩磊 何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4-516,共13页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 四川盆地东部发育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向上能否穿越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并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储层聚集成藏(即油气跨层成藏),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为此,开展了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和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盖性等研究,探讨了油气跨层成藏及其天然气勘探意义。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群储层固体沥青主要来源于筇竹寺组泥页岩烃源岩;中下寒武统膏盐岩区域盖层封闭性良好,但在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使其封盖完整性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为寒武系油气跨层成藏提供了重要的垂向运移通道。该区寒武系油气成藏经历了盐下早期古油藏(S_(3)—P_(1))、油气跨层成藏(P_(2)—T_(2))和古气藏(T_(3)—K_(1))等演化阶段;油气跨层成藏是多旋回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的重要特征,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复活的基底断裂和新形成的规模较大的断裂是寻找洗象池群原生古气藏的重要线索。确定和评价原生古气藏将是今后研究区洗象池群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区域盖层 基底断裂 油气跨层成藏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四川盆地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天然气分布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晓光 张金川 +8 位作者 陈振岩 单俊峰 侯读杰 薛会 徐波 李国永 李敬含 卞昌蓉 刘保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3,共5页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是中国东部油气资源丰度最高的地质单元之一,目前已产出大量原油,但天然气勘探研究相对薄弱。为此,根据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关系分析,并侧重油气分布地质规律认识,将该坳陷西部凹陷划分为各自特征明显的4个油气成藏体系,...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是中国东部油气资源丰度最高的地质单元之一,目前已产出大量原油,但天然气勘探研究相对薄弱。为此,根据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关系分析,并侧重油气分布地质规律认识,将该坳陷西部凹陷划分为各自特征明显的4个油气成藏体系,分别是北部陡坡带、西部斜坡带、中部断背斜带和南部陡坡带成藏体系。各成藏体系的形成演化及含油气地质特点与西部凹陷的沉降—沉积中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迁移特点密切相关,有机质的生烃能力、油气的富集程度以及天然气的聚集丰度均受制于这一地质过程。作为多因素地质作用的结果,油气分布具有顺层、近源、受层系控制的成藏及分布模式,天然气分布主要出现在各成藏体系中靠近洼陷中心的地方,环绕鸳鸯沟、清水、盘山等南部洼陷,形成了天然气分布的环圈状特点,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成藏体系的展布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坳陷 西部凹陷 天然气 成藏体系 气藏形成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马家沟组岩溶储层的差异性和发育模式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军涛 金晓辉 +3 位作者 谷宁 卞昌蓉 杨佳奇 何治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9-1168,1242,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普遍发育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发育模式明显不同于经典的传统岩溶模式。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共识别出3类具有成因联系且受含膏地层影响的储层,并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含蒸发盐矿物层系...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普遍发育岩溶型储层,但其岩溶发育模式明显不同于经典的传统岩溶模式。通过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共识别出3类具有成因联系且受含膏地层影响的储层,并建立了研究区马家沟组含蒸发盐矿物层系的岩溶模式。结果显示,含膏白云岩-膏模孔型储层形成于萨布哈白云岩化作用,富含蒸发盐矿物,沉积环境为含膏云坪,储集空间为石膏溶解形成的膏溶铸模孔;白云岩-溶孔-晶间(溶)孔型储层形成于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流体来自于上覆的含膏层系,主要发育于浅滩相白云岩地层中,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灰岩-缝洞型储层主要发育在(含云)灰岩地层之中,原始沉积环境为灰坪,储集空间为裂缝和溶洞溶孔-晶间(溶)孔型储层,最初始裂缝的形成与下伏含膏岩层的溶解和变形有关。在空间分布上,鄂北中东部3类储层均有发育,西部以溶孔-晶间(溶)孔白云岩储层为主,北部则主要发育灰岩裂缝型储层。在不同古地貌单元,储层岩石也表现出不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大致分为渗流区和汇聚区。在较高的部位多表现为大气降水渗流区的特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少,储层保存较好,充填有少量的白云石,杂质元素(Al,K,Sr等)含量较低;而较低的部位则表现出汇聚区的特征,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储层破坏严重,大量的方解石充填,杂质元素含量较高,δ^(18) O值偏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模式 蒸发盐矿物 碳酸盐岩 岩溶储层 马家沟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