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港地区1968—2014年低能见度时数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谢菲 吴香华 +3 位作者 何宏让 陈则煌 卞双双 缪子青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研究香港地区低能见度时数变化规律,采用HHT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对1968—2014年香港地区的低能见度时数进行周期分析。基于瞬时能量、稳定性和M-K检验(Mann-Kendall test)得到低能见度时数变化的突变点,结合1997—2013年污... 为研究香港地区低能见度时数变化规律,采用HHT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对1968—2014年香港地区的低能见度时数进行周期分析。基于瞬时能量、稳定性和M-K检验(Mann-Kendall test)得到低能见度时数变化的突变点,结合1997—2013年污染物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了各污染物与突变点以后的低能见度时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港地区低能见度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1年、2年、3年和7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10年和大于20年的代际变化周期;季节方面则表现为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1993年为香港地区的低能见度时数的变化突变点;香港低能见度时数与SO_2、NO_X、RSP、PM_(2.5)、VOC、CO排放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HHT变换 周期变化 突变 香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积冰预报算法对比及其集成预报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卞双双 何宏让 +2 位作者 安豪 潘晓滨 张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2-1362,共11页
以人工增雨作业获取的飞机积冰实例资料为基础,利用WRF模式对51次飞机积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常用七种积冰预报算法对积冰潜势区和强度的预报效果,进而采用评分权重集成法建立了飞机积冰强度集成预报模型,并检验了其预报效果... 以人工增雨作业获取的飞机积冰实例资料为基础,利用WRF模式对51次飞机积冰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常用七种积冰预报算法对积冰潜势区和强度的预报效果,进而采用评分权重集成法建立了飞机积冰强度集成预报模型,并检验了其预报效果。结果表明:(1)假霜点温度经验法对2002年4月4日积冰个例的预报效果与实况一致,而其他积冰算法预报效果均与实况相差较大;(2)对51次飞机积冰预报效果进行统计检验发现,假霜点温度经验法的预报效果最好,积冰强度预报准确率为72.55%,其次是RAOB法,IC指数法和I积冰指数法次之,改进的IC指数法预报准确率最差,只有19.61%;(3)对比不同积冰算法建立的集成预报模型的预报效果发现,选用IC指数法、假霜点温度经验法、RAOB法进行集成预报时,预报准确率最高,且漏报率、偏弱率及偏强率均能控制在10%以内,比单一预报算法中的最高预报准确率提高了8%,且漏报率降低了4%,偏强率降低了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积冰 数值模拟 积冰预报算法 评分权重法 集成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北斗信号的降雨信息监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安豪 严卫 +2 位作者 卞双双 邓志武 张义生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为充分挖掘北斗信号大数据资源的应用价值,拓展其在大气海洋领域的应用方向,重点从理论上研究了利用北斗信号的极化相移监测降雨信息问题。结合北斗信号的频率和极化特征,从极化相移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北斗信号经过雨区和降雨粒子相互作... 为充分挖掘北斗信号大数据资源的应用价值,拓展其在大气海洋领域的应用方向,重点从理论上研究了利用北斗信号的极化相移监测降雨信息问题。结合北斗信号的频率和极化特征,从极化相移的定义出发,分析了北斗信号经过雨区和降雨粒子相互作用的微物理过程,建立了极化相移与降雨强度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北斗信号极化相移对降雨强度具有敏感性,这说明了北斗信号监测降雨强度的可行性;还系统研究了雨滴谱分布、雨区路径长度和卫星仰角等关键因素对极化相移的影响,为后续开展实验验证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斗信号 极化相移 降雨强度 非球形雨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