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技术要点分析 被引量:92
1
作者 李剑锋 李运 +7 位作者 王俊 刘军 姜冠潮 赵辉 杨帆 刘彦国 周足力 卜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技术难点及对策。方法2006年9月~2008年5月,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91例。通过胸部3个微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方法与常规开胸手术相同。施行右肺上叶切除21例,右肺中叶切除12例,右肺下叶切除20例,左肺上叶切除18例,左肺下叶切除20例。结果中转开胸2例。全胸腔镜下完成的89例手术时间(185.8±52.9)min(60~300min);术中出血量50~650ml,平均213.2ml;胸腔引流时间(6.9±2.9)d;术后住院(9.4±3.2)d。乳糜胸1例,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随访原发肺癌中2例分别于术后15、3个月发生远处转移,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但是需要把握适应证并熟练掌握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淋巴结 乳糜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辉 王俊 +6 位作者 李剑锋 李运 周足力 卜梁 隋锡朝 陈克终 李晓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14-101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9月~2011年8月182例经EBUS-TBNA检查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0cm)和(或)PET/CT提...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年9月~2011年8月182例经EBUS-TBNA检查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所有患者胸部CT均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0cm)和(或)PET/CT提示纵隔淋巴结阳性。结果该组182例患者,经EBUS-TBNA检查证实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51例,未见纵隔淋巴结转移(阴性)者31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或新辅助治疗。阴性者接受胸腔镜或开胸手术,行肺叶切除或肺楔型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病理证实26例纵隔淋巴结未见转移,5例纵隔淋巴结可见癌转移(EBUS-TBNA检查假阴性)。EBUS-TB-N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价值及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96.8%(151/156),100%(26/26),97.3%(177/182),100%(151/151)和83.9%(26/31)。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E-BUS-TBN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超声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肺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辉 王俊 +8 位作者 李剑锋 李运 周足力 卜梁 隋锡朝 杨帆 刘彦国 姜冠潮 刘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共56例影像学高度可疑肺癌患者,为明确诊断接受EBUS-TBNA。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常规气管镜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结果该组56例患者...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6月共56例影像学高度可疑肺癌患者,为明确诊断接受EBUS-TBNA。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了常规气管镜等检查,未能明确诊断。结果该组56例患者。其中,影像学怀疑肺癌伴纵隔淋巴结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短径>1 cm)45例,经EBUS-TBNA行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后确诊肺癌36例,9例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者分别经胸腔镜或开胸手术确诊(肺癌3例,肺转移癌1例,肺部良性病变5例)。大气道旁肺实质内占位11例,经EBUS-TBNA检查后明确诊断肺癌9例,肺部炎症1例,1例EBUS-TBNA未能明确诊断,经胸腔镜手术证实为肺癌。EBUS-TBNA在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8%(45/49)和92.9%(52/56)。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高度可疑肺癌的肺部肿物或肿大淋巴结,EBUS-TBNA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当其他诊断方法难以或无法明确诊断时,应考虑采用这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超声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胸腺切除治疗巨大实性胸腺瘤 被引量:34
4
作者 李剑锋 赵辉 +6 位作者 李运 杨帆 刘彦国 周足力 卜梁 姜冠潮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巨大胸腺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3月~2009年3月,对16例经CT测量最大径≥5 cm的"巨大"实性非侵袭(或轻微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全胸腔镜手术切除,范围... 目的探讨完全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切除巨大胸腺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3月~2009年3月,对16例经CT测量最大径≥5 cm的"巨大"实性非侵袭(或轻微侵袭)性胸腺瘤进行全胸腔镜手术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和整个胸腺,合并重症肌无力等瘤外表现者同时清除前纵膈脂肪组织。结果15例完成全胸腔镜下胸腺切除术,1例因怀疑侵犯左无名静脉而中转开胸。肿瘤最大径5~10 cm,平均7.1 cm。手术时间65~195 min,平均134.1 min。胸腔引流时间1~6 d,平均2.9 d。术后住院3~13 d,平均5.3 d。全组无严重并发症。中转开胸病例术后接受总剂量64 Gy的放疗。15例随访5~75个月,平均31.3月,无复发或转移。结论对于有经验的术者,胸腔镜下切除非侵袭的巨大胸腺瘤是可行和安全的,以往认为的以肿瘤大小界定的禁忌证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手术 胸腺瘤 胸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11例分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彦国 卜梁 +4 位作者 姜冠潮 李剑锋 崔健 刘军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970-972,共3页
目的探索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11例胸腔镜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时间3月以内者7例,1年以上者4例)再手术经由原切口进胸,行肺大疱切除,联合胸膜切除(n=5)、胸膜摩擦(n=5)、喷洒滑石粉法... 目的探索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胸腔镜术后复发气胸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1月~2008年4月11例胸腔镜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时间3月以内者7例,1年以上者4例)再手术经由原切口进胸,行肺大疱切除,联合胸膜切除(n=5)、胸膜摩擦(n=5)、喷洒滑石粉法(n=1)行胸膜固定。结果11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8±35)min,术中出血量(160±95)ml。无中转开胸、术中大出血及围术期死亡。11例术后随访1~86个月,(48±15)月,气胸再次复发2例(18.2%),均为初期病例且再手术采用摩擦法行胸膜固定的患者。结论再次胸腔镜手术治疗术后复发性气胸技术上可行,但须采用胸膜切除法行胸膜固定以保证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肺大疱 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BUS-TBNA)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辉 王俊 +3 位作者 李剑锋 李运 周足力 卜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2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明确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9~11月,对25例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和(或)肺门淋... 目的探讨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在明确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9~11月,对25例胸部CT检查提示纵隔和(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短径〉1 cm)进行EBUS-TBNA检查,阴性者进一步接受纵隔镜检查或胸腔镜、开胸手术加以确证。结果本组25例共穿刺32组淋巴结。EBUS-TBNA明确淋巴结恶性转移者15例;EBUS-TBNA阴性者10例,其中1例开胸术后证实隆突下淋巴结转移。EBUS-TBNA在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15/16),100%(9/9)和96%(24/25)。所有患者检查耐受良好,无任何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EBUS-TBNA是评价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内超声 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淋巴结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 被引量:19
7
作者 周足力 赵辉 +7 位作者 李运 李剑锋 姜冠潮 杨帆 刘彦国 卜梁 隋锡朝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8期686-687,699,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4月~2009年11月完成的24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7年4月~2009年11月完成的24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叶切除,不牵开肋骨,以切割缝合器分别处理肺血管和支气管。如遇严重粘连或出血等则中转开胸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带管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全组中2例(8.3%)因为胸腔内粘连重,叶间裂分化差或肺门处严重粘连并有大量迂曲扩张的血管,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胸行VATS辅助小切口手术。余22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肺切除范围包括右肺上叶1例,右肺中叶1例,右肺下叶3例,左肺上叶2例,左肺下叶13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例,左肺下叶+右肺中叶1例。手术时间(173.6±57.1)min(80~280min),出血量(173.9±65.9)ml(50~300ml),术后带管时间(6.1±3.8)d(2~19d),术后住院时间(8.6±3.9)d(4~22d)。术后病理均符合支气管扩张症改变。无围手术期死亡。并发症4例,均为肺持续漏气>7d,引流7~19d后自愈拔除胸腔引流管。全组随访1~31个月,平均13.7月,其中13例>12个月。15例(62.5%)术后咳痰或咯血症状完全消失,7例(29.2%)痰量明显减少,但仍间断有咳痰或咯血等症状。2例(8.3%)咯血量或痰量较前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支气管扩张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的扶镜技巧 被引量:26
8
作者 周足力 李运 +6 位作者 赵辉 杨帆 卜梁 李剑锋 姜冠潮 黄宇清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20-321,328,共3页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以及扶镜技巧。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我们完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29例。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恶性肿瘤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右肺上叶切除84例,右肺中叶切...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的作用以及扶镜技巧。方法 2006年9月~2010年4月,我们完成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29例。通过胸部3个小切口非直视下完成肺叶解剖性切除,恶性肿瘤行淋巴结清扫。施行右肺上叶切除84例,右肺中叶切除32例,右肺下叶切除65例,左肺上叶切除73例,左肺下叶切除66例,联合肺叶或全肺切除9例。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因淋巴结干扰、出血或肿瘤体积大等原因而中转开胸27例。手术时间(194.5±60.1)min(75~490 min),术中出血量中位数200 ml(20~1800 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7.4±3.4)d(1~22 d),术后住院时间(10.2±4.5)d(1~36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中扶镜手需要熟知手术步骤,了解术者操作习惯,实时调节镜头焦距和角度,以配合术者进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硬质气管镜治疗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肿瘤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运 王俊 +8 位作者 赵辉 周足力 李剑锋 刘军 姜冠潮 杨帆 刘彦国 卜梁 隋锡朝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总结电视硬质气管镜在原发性大气道肿瘤治疗方面的特点及体会。方法2002年9月~2009年10月,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45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肿瘤。平均年龄54.4岁(18~80岁)。病变位于气管29例,隆突4例,左主支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6例。... 目的总结电视硬质气管镜在原发性大气道肿瘤治疗方面的特点及体会。方法2002年9月~2009年10月,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治疗45例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肿瘤。平均年龄54.4岁(18~80岁)。病变位于气管29例,隆突4例,左主支气管6例,右主支气管6例。全麻下经口置入电视硬质气管镜,根据病变情况决定治疗方式:窄蒂的良性肿瘤行内镜下完全切除;可切除的肿瘤,内镜下清除肿瘤后开胸行气管支气管部分切除吻合;不能切除的恶性肿瘤,内镜下气道疏通或放置支架。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良性病变11例,恶性病变34例。45例共进行49次手术,2例进行了2次手术,1例进行了3次手术。肿瘤根治性切除20次,气道疏通28次,支架放置1次。术后随访平均35.4月(1~83个月),良性肿瘤中2例腺瘤术后复发,其余9例随访(57.0±22.0)月(5~83个月)无复发;恶性肿瘤中12例腺样囊性癌平均随访28.6月(1~71个月)无复发,其中8例未完全切除患者平均随访19.3月(1~48个月),均存活;1例气管鳞癌根治性切除者术后随访60个月,存活。26例恶性肿瘤未完全切除者平均随访22.7月(8~41个月),存活15例(其中复发2例),死亡11例。结论电视硬质气管镜是原发性气管支气管肿瘤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硬质气管镜 原发性气管肿瘤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气管镜下电视激光手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祝娟 杨拔贤 +2 位作者 李运 卜梁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548-55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硬质气管镜(rigid bronchoscopy,RB)电视激光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2002年9月~2006年12月,我院行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32例,其中麻醉资料完整的15例,ASA 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1例。肿瘤13例,瘢痕狭窄2例。气... 目的:探讨经硬质气管镜(rigid bronchoscopy,RB)电视激光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2002年9月~2006年12月,我院行电视硬质气管镜手术32例,其中麻醉资料完整的15例,ASA Ⅱ级7例,Ⅲ级7例,Ⅳ级1例。肿瘤13例,瘢痕狭窄2例。气道阻塞程度80%~100%,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70%预计值。麻醉选用静脉快速诱导,依次注入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或罗库溴铵后,再由外科医生经可视喉镜指引下插入RB开始手术。术中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在麻醉诱导前及术中(手术开始后5~10min)行动脉血气分析,术毕撤出RB气管插管后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ΣTCO2)。结果:术中2例pH〈7.35,3例PaO2〈150mm Hg,5例PaCO2〉45mm Hg,血压、心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经硬质气管镜电视激光手术的麻醉采用常频喷射方式通气及使用动脉血气分析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气管镜 麻醉 呼吸管理 PA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