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猪链球菌2型分解代谢控制蛋白A经NF-κB/MAPK通路对巨噬细胞RAW264.7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郎需龙 冉会玲 +7 位作者 王秀然 王凯 卜昭阳 张瑞 钱晶 陈思 万家余 王兴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1-24,共4页
通过猪链球菌2型分解代谢控制蛋白A(catabolite control protein A,ccpA)原核表达蛋白对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刺激,结果发现,猪链球菌2型ccpA蛋白可以调节巨噬细胞NO产生,另外该蛋白质可通过对iNOS、NF-κB、p38和ERK1/2MAPK等的调节,... 通过猪链球菌2型分解代谢控制蛋白A(catabolite control protein A,ccpA)原核表达蛋白对巨噬细胞RAW264.7进行刺激,结果发现,猪链球菌2型ccpA蛋白可以调节巨噬细胞NO产生,另外该蛋白质可通过对iNOS、NF-κB、p38和ERK1/2MAPK等的调节,从而影响巨噬细胞RAW264.7对细胞因子IL-6、TNF-α和IFN-γ的分泌。该研究为类似蛋白质对免疫细胞NF-κB/MAPK等通路调节影响及细胞因子产生条件探索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分解代谢控制蛋白A NF—κB MAPK 巨噬细胞RAw26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0对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郎需龙 王兴龙 +6 位作者 孙春辉 张付贤 卜昭阳 路浩 唐婕 党源 王英超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7-29,共3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中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调节IL-10的分泌是否会影响DC感染病毒后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用FMDV感染DC后发现,IL-10的分泌量可以影响DC在免疫过程...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中重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在病毒感染机体后的免疫调节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研究调节IL-10的分泌是否会影响DC感染病毒后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用FMDV感染DC后发现,IL-10的分泌量可以影响DC在免疫过程中各种细胞因子的表达,故认为IL-10在口蹄疫病毒感染过程中对机体的免疫调节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0 口蹄疫病毒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布鲁氏菌菌壳疫苗的制备 被引量:3
3
作者 钱晶 尹秋丹 +5 位作者 卜昭阳 陈思 王兴龙 王秀然 郎需龙 王晓旭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3,共6页
菌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通过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保存细菌表面多个抗原表位,所制备的菌壳可作为预防细菌病的理想疫苗。本试验从噬菌体PhiX174DNA钓取裂解E基因,连接至温控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通过PCR在所构建的pBV220+E上... 菌壳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灭活疫苗制备方法,通过非变性的灭活方式保存细菌表面多个抗原表位,所制备的菌壳可作为预防细菌病的理想疫苗。本试验从噬菌体PhiX174DNA钓取裂解E基因,连接至温控原核表达载体pBV220,通过PCR在所构建的pBV220+E上扩增出蛋白裂解部件(protein lysis component,PLC),该部件包含阻遏蛋白cI857、溶菌E基因及终止序列rrnbT1T2,然后将其克隆至广宿主表达载体pBBR1MCS-2中,最终将构建的广宿主裂解质粒pBBR+PLC电转入犬布鲁氏菌RM6/66中。试验结果表明,经42℃诱导后,广宿主裂解质粒对犬布鲁氏菌RM6/66的裂解率达100%,成功制备了犬布鲁氏菌RM6/66菌壳疫苗。本试验通过菌壳技术制备的犬布鲁氏菌疫苗对预防宠物犬布鲁氏菌病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人兽布鲁氏菌疫苗的研制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布鲁氏菌 菌壳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布鲁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小鼠巨噬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孙春辉 郎需龙 +4 位作者 杨艳玲 王秀然 李晓燕 卜昭阳 王兴龙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9-203,共5页
巨噬细胞是机体抗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但布鲁氏菌不但不能被巨噬细胞杀死,反而能在胞内大量繁殖,因此,本研究建立其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布鲁氏菌与其宿主细胞表面相关膜蛋白之间的作用和胞内寄生机制奠定基础。用羊布鲁氏菌强毒株... 巨噬细胞是机体抗吞噬能力最强的细胞,但布鲁氏菌不但不能被巨噬细胞杀死,反而能在胞内大量繁殖,因此,本研究建立其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继续研究布鲁氏菌与其宿主细胞表面相关膜蛋白之间的作用和胞内寄生机制奠定基础。用羊布鲁氏菌强毒株16M感染巨噬细胞系264.7(细胞和细菌比例为1∶500),感染时间为4 h,建立布鲁氏菌感染巨噬细胞模型,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透射电镜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中一抗与二抗最佳稀释度分别为1∶80和1∶80,电镜下观察到细菌侵入细胞时膜凹陷,形态发生变化,形成内吞小体。本试验减少感染过程所涉及的环境因素,优化了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所需的一抗和二抗浓度比,成功建立感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布鲁氏菌强毒株16M 巨噬细胞系RAW264.7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透射电镜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