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过滤精度316L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新星 王兴 +3 位作者 王红侠 张召森 卜康 胡胜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4-38,44,共6页
以不同直径的316L不锈钢纤维作为原材料,采用三段牵伸结合气流成网技术,形成不锈钢纤维毡,然后经复合、烧结、压延,制备出均匀性良好的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其孔隙率为81.1%,过滤精度为5.75μm,均优于市场同类材料。采用腐蚀失重法和电... 以不同直径的316L不锈钢纤维作为原材料,采用三段牵伸结合气流成网技术,形成不锈钢纤维毡,然后经复合、烧结、压延,制备出均匀性良好的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其孔隙率为81.1%,过滤精度为5.75μm,均优于市场同类材料。采用腐蚀失重法和电化学极化法分析316L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在硝酸氢氟酸水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腐蚀试样的形貌。结果表明,烧结过程中采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在钼炉膛中进行烧结所得的不锈钢纤维多孔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耐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纤维 气流成网 烧结 保护气体 炉膛材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混合配体构筑的钴(Ⅱ)一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 晶体结构与磁性质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艳 崔磊 卜康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4-899,共6页
基于萘膦酸羧酸酯配体和氯化钴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得到配位聚合物[Co(5-pncee)(4,4′-bpy)(H_(2)O)_(3)(5-pnceeH_(2))]·2H_(2)O(1)(5-pncee H_(2)=5-phosphono-naphthalene-1-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4,4′-bpy=4,4′-bipyri... 基于萘膦酸羧酸酯配体和氯化钴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得到配位聚合物[Co(5-pncee)(4,4′-bpy)(H_(2)O)_(3)(5-pnceeH_(2))]·2H_(2)O(1)(5-pncee H_(2)=5-phosphono-naphthalene-1-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4,4′-bpy=4,4′-bipyridinyl)。采用单晶衍射(X-Ray)、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粉末衍射(PXRD)、热重分析(TG-DTG)对配位聚合物进行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位聚合物结晶于三斜晶系,P 1空间群,a=0.82406(6)nm,b=1.01448(9)nm,c=1.15144(8)nm。配位聚合物呈线性链状结构。相邻的链由中等强度的氢键连接,形成超分子层,层间被膦酸配体的有机基团所填充。通过研究配位聚合物1的磁性质,表明Co(II)离子存在自旋轨道耦合和/或Co(II)离子之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膦酸盐 水热法 自组装 晶体结构 磁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手性层状钴有机膦酸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被引量:1
3
作者 徐艳 吉玉如 +1 位作者 卜康 徐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48-853,共6页
基于手性有机膦酸配体(3-phenyl-2-[(phosphonomethyl)amino]propanoic,2-ppapH3)和辅助含氮配体(1,3-di(4-pyridyl)propan,1,3′-dpp)合成得到一对对映体纯的钴有机膦酸配合物R(S)-Co3(2-ppap)2(1,3′-dpp)2(H2O)2·2H2O(R-1 or S... 基于手性有机膦酸配体(3-phenyl-2-[(phosphonomethyl)amino]propanoic,2-ppapH3)和辅助含氮配体(1,3-di(4-pyridyl)propan,1,3′-dpp)合成得到一对对映体纯的钴有机膦酸配合物R(S)-Co3(2-ppap)2(1,3′-dpp)2(H2O)2·2H2O(R-1 or S-1)。该配合物晶体显示了层状结构,其中{Co1O4N2}八面体,{Co2O3N2}和{Co3O3N2}三角双锥分别与{PO3C}四面体的三个角连接,形成了含有八元环的无机金属链。这些无机金属链通过1,3′-dpp交联,在ac平面上形成分子层。同时研究了配合物R-1和S-1的热稳定性和手性光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离子 晶体结构 单一手性 光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羧酸膦酸铜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卜康 吉玉如 +2 位作者 王楠 徐阳 王宣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105,112,共5页
本文以萘羧酸膦酸配体(5-pncH 3=(5-phosphono-1-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和高氯酸铜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得到了一维配合物Cu 0.5(5-pncH 2)(H2O)1.5(1)。采用单晶衍射(X-Ray)、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粉末衍射(Powd... 本文以萘羧酸膦酸配体(5-pncH 3=(5-phosphono-1-naphthalenecarboxylic acid)和高氯酸铜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得到了一维配合物Cu 0.5(5-pncH 2)(H2O)1.5(1)。采用单晶衍射(X-Ray)、元素分析(EA)、红外光谱(FT-IR)、粉末衍射(Powder X-Ray)、热重分析(TG-DTG)对配合物进行晶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结晶于正交晶系,Pbcm空间群,a=0.66788(2)nm,b=0.88414(2)nm,c=4.17403(9)nm。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中相邻的金属Cu^Ⅱ离子由配位水分子连接成一维锯齿状无机链。这些相邻的无机链通过萘羧酸膦酸配体上未配位的双重羧基氢键连接成层状结构。热稳定性研究表明,配合物呈现出逐级分解过程,在350℃以下能够保持配合物骨架结构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自组装 晶体结构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