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氮浓度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1
作者 卜克辛 陈田田 +3 位作者 王昕慧 徐溢波 白洁 晨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8-64,共7页
针对近二十年中国高氮磷比海域中亚历山大藻等甲藻引起的赤潮现象频发、规模和范围显著扩大的问题,本研究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氮浓度下对A.tamarense进行一次性培养,系统分析了氮浓度对A.tamarens... 针对近二十年中国高氮磷比海域中亚历山大藻等甲藻引起的赤潮现象频发、规模和范围显著扩大的问题,本研究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氮浓度下对A.tamarense进行一次性培养,系统分析了氮浓度对A.tamarense生长生理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缺乏氮源的情况下,A.tamarense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然而随着氮浓度的逐渐增加,其生长速率加快且叶绿素含量增高,从而其光合作用能力也显著增强;在对数生长期,与高氮培养相比,低氮培养条件下A.tamarense的硝酸还原酶(Nitrate reductase 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升高,而平台期NR和GS活性则是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脲酶(Urea enzymes,UE)活性在各时期均随氮浓度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结果表明:不同氮浓度对A.tamarense生长生理存在显著影响,相较于低氮培养,A.tamarense更适应于高氮环境下生长;A.tamarense通过调节氮代谢酶活性以应对氮限制不利环境的影响,这种适应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无机氮条件下更具竞争优势。这些研究结果可为解释氮源影响近岸水域生态系统中甲藻赤潮动态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氮浓度 氮代谢酶 赤潮 富营养化 生长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重金属铜的生理响应
2
作者 王昕慧 陈田田 +3 位作者 卜克辛 孙惠琛 白洁 晨曦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79,共8页
针对铜离子(Cu^(2+))污染海洋环境中塔玛亚历山大藻作为优势种广泛分布的现状,本研究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不同铜离子(Cu^(2+))浓度(0、20、40、80和160 nmol/L)培养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叶... 针对铜离子(Cu^(2+))污染海洋环境中塔玛亚历山大藻作为优势种广泛分布的现状,本研究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了不同铜离子(Cu^(2+))浓度(0、20、40、80和160 nmol/L)培养下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叶绿素、光合作用以及抗氧化系统的变化,揭示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Cu^(2+)的生理响应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最适Cu^(2+)浓度为40 nmol/L。低于此浓度,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受到轻微抑制。而高浓度Cu^(2+)(80和160 nmol/L)处理下,在培养前5 d内会导致藻的生理机能严重受损,生长受到抑制,光合能力下降,活性氧含量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增加;培养5 d后,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速度和叶绿素含量逐渐增加,光合能力逐渐增强。这表明高浓度Cu^(2+)胁迫在初期(短期内)会诱导藻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剂含量的升高,从而增强其对Cu^(2+)的耐受性,随着Cu^(2+)的消耗和玛亚历山大藻对环境的逐渐适应,该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恢复正常生长。综上所述,塔玛亚历山大藻对高浓度Cu^(2+)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这增加了该藻在Cu^(2+)污染的环境中的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铜离子 光合能力 抗氧化酶 赤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