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基因型差异 被引量:13
1
作者 许红 刘杨 +5 位作者 王威雁 马云 南泽阳 张雪晴 穆若兰 廖允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26-1432,共7页
为准确评价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基因型差异,利用15%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选取22个小麦品种进行种子萌发实验,通过对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发芽势等9个指标的测定,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 为准确评价冬小麦种子萌发期抗旱性的基因型差异,利用15%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选取22个小麦品种进行种子萌发实验,通过对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发芽势等9个指标的测定,并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小麦品种萌芽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指标抗旱指数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发芽势、根长、芽长、根干重、芽干重的抗旱指数变异系数均大于100%,以发芽势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到186.30%,而种子总干重变异最小。通过主成分分析,将9个指标转化为三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到94.43%。根据抗旱性综合评价值(D)进行聚类分析,将22个小麦品种分为四类,其中第一类,D≥0.5,抗旱能力较强,包括长旱58、西杂5号和陕麦139;第二类,0.4≤D<0.5,中等抗旱,包括航麦6号、晋麦47和轮选988;第三类,0.19≤D<0.4,对干旱中度敏感,包括西农223等7个品种;第四类,D<0.19,抗旱能力较弱,包括漯麦18、郑麦7698和天麦5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抗旱性 萌芽期 综合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