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苏丹Melut盆地北部凹陷古进系及白垩系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潜力 被引量:1
1
作者 南征兵 肖坤叶 +3 位作者 张光亚 刘计国 史忠生 肖高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22,共7页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 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为富油气凹陷,具有岩性地层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针对深层白垩系和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尚未取得突破的现状,通过开展层序地层学和沉积相研究,建立了统一的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Melut盆地北部凹陷源上、源内各主要层序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与方向。研究表明:源上主要发育Yabus上段—Adar—Lau高位域,有利相带为河流、三角洲、扇三角洲,主要形成构造-岩性圈闭;源内主要发育Galhak—Algayger湖侵域,有利相带为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扇和洪水浊积扇,主要形成岩性和构造-岩性圈闭。综合分析认为,源内层序是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目标。在有利构造背景下发育良好的储盖组合是Melut盆地白垩系成藏的关键因素,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相带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优势相带,上白垩统Galhak组是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要目的层段。研究结果对Melut盆地北部凹陷下步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源内层序 岩性地层油气藏 北部凹陷 Melut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油气显示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26
2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郭祖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3-507,共5页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 羌塘盆地主要发育上侏罗统索瓦组,中侏罗统夏里组、布曲组和上三叠统肖茶卡组4套烃源岩。盆地内已发现多处油气显示,主要有3种类型:一类是索瓦组灰岩裂缝中的液态油苗;另一类为南羌塘坳陷隆鄂尼西布曲组和昂达尔错北索瓦组含油白云岩,以及北羌塘坳陷西部西长梁索瓦组含油灰岩、泥质白云岩;第三类为沥青,主要分布在北、南羌塘坳陷西部和中央潜伏隆起东部等地区。通过多种地球化学方法对比,认为索瓦组灰岩液态油来源于索瓦组泥晶灰岩;索瓦组、布曲组含油灰岩、含油白云岩的油苗来源于索瓦组、夏里组泥页岩;盆内许多沥青,则可能来自索瓦组和布曲组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显示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同位素 油源对比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南征兵 张艳玲 +1 位作者 李永铁 郭祖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17,21,共4页
迄今为止羌塘盆地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为液态油苗,多处为油页岩,表明盆地已具备生烃基础。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117%~0.68%,以中等—... 迄今为止羌塘盆地已发现200多处油气显示点,其中5处为液态油苗,多处为油页岩,表明盆地已具备生烃基础。中侏罗统布曲组烃源岩在羌塘盆地广泛分布,岩性以碳酸盐岩为主,厚度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117%~0.68%,以中等—好烃源岩为主,少数为较差烃源岩;泥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4%~4.64%,各剖面差别较大,较差—好烃源岩均有。干酪根显微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布曲组烃源岩干酪根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各剖面腐泥组平均含量为62%~88%。布曲组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部分Ⅰ型和少量Ⅱ_2型;泥质烃源岩以Ⅱ_2型为主,少量Ⅱ_1型。布曲组烃源岩镜质组反射率平均为0.98%~3.12%,有机质处于成熟一过成熟阶段。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布曲组为盆地最有利生烃层位,主要分布于北羌塘坳陷的中西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有机质丰度 有机质类型 成熟度 布曲组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以来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南征兵 李永铁 张艳玲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47,共3页
西藏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火山喷发频繁,尤以中生代为甚。通过对中生代以来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认为:盆地的烃类物质可能来自壳幔... 西藏羌塘盆地为我国陆上油气资源潜力巨大的一个中生代海相残留盆地,火山喷发频繁,尤以中生代为甚。通过对中生代以来火山岩时空分布规律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认为:盆地的烃类物质可能来自壳幔深部和浅层两方面,即盆地油气的一部分为生物成因,另一部分则可能为非生物成因;盆地内的部分火山岩可作为有效储层和盖层,岩浆热事件既可以加快烃源岩的热成熟,但同时也可能破坏掉已生成的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塘盆地 中生代 火山岩 包裹体 油气成因 时空分布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变形构造与油气聚集保存关系 被引量:17
5
作者 郭祖军 李永铁 +1 位作者 南征兵 叶和飞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63-568,共6页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出露不同层位的地面背斜构造达235个,以侏罗系背斜为主。通过物探及地面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时空及构造组合分析,可将这些背斜划分为单一型、联合型、复合型和扭动型4种构造组合类型,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布... 西藏羌塘盆地地表出露不同层位的地面背斜构造达235个,以侏罗系背斜为主。通过物探及地面地质调查,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进行时空及构造组合分析,可将这些背斜划分为单一型、联合型、复合型和扭动型4种构造组合类型,不同的构造类型分布于盆地的不同部位,主要形成于燕山晚期(J2—K3)及喜马拉雅期变形阶段,且与盆地烃源岩两次生烃时期相匹配,为油气聚集提供了良好条件。目前普遍认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是造成油气藏破坏最重要的因素,但从断裂构造性质、有效盖层分布以及高原隆升对油气保存的影响分析来看,羌塘盆地断裂以压性断裂为主,内部结构稳定,主要目的层保存完好,勘探前景比较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构造 油气聚集 保存条件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的意义——以Abu Gabra组为例 被引量:8
6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2 位作者 刘常妮 南征兵 史艳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2,共9页
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 Gabra组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的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 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 为了阐明Muglad盆地Fula凹陷Abu Gabra组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明确Fula凹陷中央转换带对岩性油藏勘探的意义,利用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识别典型地震层序和单井层序边界,将Fula凹陷Abu Gabra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SQa1~SQa5。在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分析地层厚度分布特征,认为Fula凹陷Abu Gabra组西南厚、东北薄,这种格局的形成与位于Fula凹陷中部的中央构造转换带关系密切;中央构造转换带影响了Abu Gabra组沉积时期的盆地结构、古地貌、沉积相带和层序内部充填,进而影响了Fula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目标的优选。研究表明,中央转换带北段西侧扇三角洲和浊积体,以及东侧三角洲、南段东侧辫状河三角洲及其前端浊积体、滨浅湖滩坝可作为油气勘探优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构造转换带 勘探目标 Abu Gabra组 Muglad盆地 苏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