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动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单连强 吴凤娟 +15 位作者 袁宗强 王为武 蔡洪波 田超 张锋 张天奎 邓志刚 张文帅 滕建 毕碧 杨思谦 杨冬 周维民 谷渝秋 张保汉 朱少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6,共9页
动理学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理解实验结果和传统流体模拟之间的偏差。间接驱动黑腔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跨越多个量级且靶丸组分复杂,在局域的高温低密度区域,粒子的非平衡效应开始变得显著,可能... 动理学效应的研究是近年来激光惯性约束聚变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理解实验结果和传统流体模拟之间的偏差。间接驱动黑腔中等离子体的温度、密度跨越多个量级且靶丸组分复杂,在局域的高温低密度区域,粒子的非平衡效应开始变得显著,可能会间接影响内爆性能。对ICF领域动理学效应的概念和部分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动理学效应 非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背光照相对靶壳阿贝尔密度反演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单连强 周维民 +10 位作者 赵宗清 韩丹 吴凤娟 谭放 刘红杰 刘东晓 伍波 余金清 钱凤 曹磊峰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1-656,共6页
建立了背光照相的模拟手段,研究了记录屏像素尺寸、背光强度分布、背光光谱非单色、针孔弥散及针孔形状对惯性约束聚变中常用塑料球壳的阿贝尔密度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记录屏像素尺寸会掩盖密度分布的细节;高斯型的背光空间分... 建立了背光照相的模拟手段,研究了记录屏像素尺寸、背光强度分布、背光光谱非单色、针孔弥散及针孔形状对惯性约束聚变中常用塑料球壳的阿贝尔密度反演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的记录屏像素尺寸会掩盖密度分布的细节;高斯型的背光空间分布会使密度分布低于真实值,可能导致非物理的负密度分布;采用Mo的L带谱线作为背光源也会导致反演密度偏离真实值;当壳层厚度小于针孔尺寸时,针孔弥散效应会显著降低峰值密度,利用维纳滤波法处理背光图像后密度反演的结果得到明显改善;相同针孔面积条件下,椭圆形针孔给出的峰值密度要低于圆形针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光照相 阿贝尔反演 密度分布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前列腺癌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单连强 瞿色华 +2 位作者 石士奎 蒋旭 杨学贞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前列腺癌(PCA)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本院病理确诊的PCA患者40例作为PCA组,同期选取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良性组,两组均给予1.5 T-MRI检查,比较两组前列腺影像报告... 目的探讨1.5 T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前列腺癌(PCA)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7月本院病理确诊的PCA患者40例作为PCA组,同期选取前列腺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良性组,两组均给予1.5 T-MRI检查,比较两组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评分及ADC值、eADC值。结果 PCA组eADC值高于良性组、ADC值低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组与良性组PI-RA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诊断PCA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方面,PI-RADS评分以>3分为临界值为55.00%、83.33%、72.00%,ADC值以<0.95 mm2/s为临界值为85.00%、75.00%、79.00%,PI-RADS评分联合ADC值为95.00%、70.00%、80.00%,二者联合敏感度高于二者单独,其准确度及Youden指数也大于二者单独。结论 1.5 T-MRI的ADC值可作为PCA筛查的重要指标,且可有效提高PI-RADS评分对PCA的筛查效能,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 前列腺癌 筛查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DWI联合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筛查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单连强 瞿色华 +1 位作者 蒋旭 杨学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5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PCa)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治的4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6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良性组。两组均行1...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MR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联合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PCa)的筛查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9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治的40例PCa患者作为PCa组,选取60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良性组。两组均行1.5T-MRI检查。比较两组前列腺ADC值、指数化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及PI-RADS评分,比较不同方法诊断PCa的效能。结果 PCa组PI-RADS评分及eADC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组,而ADC值明显低于良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DC值联合PI-RADS评分诊断PCa的敏感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均高于ADC值和PI-RADS单独检测,且联合诊断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1.5T-MRI的ADC值联合PI-RADS评分能够作为PCa筛检的主要标准,可以有效提升PCa的筛检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表观扩散系数值 PI-RADS评分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点火锥壳靶压缩对称性及燃料分布测量实验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维民 谷渝秋 +3 位作者 单连强 刘红杰 刘东晓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135-3138,共4页
快点火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将压缩与点火过程分开,与中心点火方式相比,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能量的要求,是国际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热点方向。在神光Ⅱ装置上开展的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中,背光分幅图像显示导引锥及输运丝对靶丸预压... 快点火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将压缩与点火过程分开,与中心点火方式相比,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能量的要求,是国际惯性约束聚变研究的热点方向。在神光Ⅱ装置上开展的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中,背光分幅图像显示导引锥及输运丝对靶丸预压缩过程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与一维数值模拟结果吻合也证明了该结论;实验中通过调节导引锥尺寸和相对靶丸的位置,可保证最大压缩时刻导引锥保存完好,这对超热电子的输运以及能量沉积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锥壳靶 预压缩 对称性 密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Ⅱ升级装置锥壳靶间接驱动快点火集成实验 被引量:5
6
作者 谷渝秋 张锋 +30 位作者 单连强 毕碧 陈家斌 魏来 李晋 宋仔峰 刘中杰 杨祖华 于明海 崔波 张镱 刘红杰 刘东晓 王为武 戴增海 杨轶蒙 杨雷 张发强 吴小军 杜凯 周维民 曹磊峰 张保汉 吴俊峰 任国利 蔡洪波 吴思忠 曹莉华 张华 周沧涛 贺贤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共3页
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完成了国际上首次间接驱动快点火集成实验。实验采用双台阶脉冲整形激光注入黑腔产生X射线准等熵压缩锥壳靶,实现了高密度压缩,然后采用皮秒超短脉冲激光注入加热燃料。实验中观测到中子产额由皮秒激光注入前的5×... 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完成了国际上首次间接驱动快点火集成实验。实验采用双台阶脉冲整形激光注入黑腔产生X射线准等熵压缩锥壳靶,实现了高密度压缩,然后采用皮秒超短脉冲激光注入加热燃料。实验中观测到中子产额由皮秒激光注入前的5×103增加到2.2×105,中子产额增益达到44倍,实验证实了皮秒激光具有明显燃料加热效果。该实验为进一步开展快点火热斑形成效率和相关物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快点火 集成实验 中子产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驱动快点火锥壳靶锥体材料燃料混合问题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维民 单连强 +20 位作者 吴俊峰 蔡洪波 刘东晓 刘红杰 毕碧 张锋 王为武 吴凤娟 朱斌 吴玉迟 温贤伦 何颖玲 周沧涛 曹莉华 吴思忠 魏来 曹柱荣 袁铮 杨志文 谷渝秋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156,共6页
与中心点火相比,快点火将压缩和点火过程分开,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驱动能量的要求。通过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背光分幅照相方法观察到了清晰完整的快点火锥壳靶内爆压缩过程,并利用阿贝... 与中心点火相比,快点火将压缩和点火过程分开,大大放宽了对压缩对称性和驱动能量的要求。通过在神光Ⅱ激光装置上开展了快点火锥壳靶预压缩实验研究,利用X射线背光分幅照相方法观察到了清晰完整的快点火锥壳靶内爆压缩过程,并利用阿贝反演结合剩余烧蚀质量的方法得到了不同时刻燃料密度、面密度分布数据,当前实验条件下获得的最大压缩密度和面密度分别为30g/cm3和50mg/cm2;为解决金柱腔M带对导引锥的预热以及由此导致的燃料-锥体材料混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在锥体表面镀低Z材料的方法,实验和辐射流体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的成功解决了间接驱动快点火激光聚变的重要关键技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间接驱动 激光聚变 锥壳靶 燃料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激光驱动的X射线源编码高分辨照相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天奎 单连强 +20 位作者 于明海 卢峰 周维民 田超 谭放 闫永宏 张锋 袁宗强 徐秋月 王为武 邓志刚 滕建 刘东晓 杨雷 范伟 杨月 周凯南 粟敬钦 吴玉迟 丁永坤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1-38,共8页
为实现惯性约束聚变(ICF)内爆燃烧停滞阶段过程中最大压缩时刻的冷燃料面密度分布测量,设计了包含字母客体与针孔阵列的照相客体,通过同一发相同视角测量源分布与客体照相技术,首次建立了皮秒激光驱动的高能X射线源编码照相技术。通过... 为实现惯性约束聚变(ICF)内爆燃烧停滞阶段过程中最大压缩时刻的冷燃料面密度分布测量,设计了包含字母客体与针孔阵列的照相客体,通过同一发相同视角测量源分布与客体照相技术,首次建立了皮秒激光驱动的高能X射线源编码照相技术。通过星光Ⅲ实验研究,基于W丝阵靶照相的反演图像空间分辨率5.4μm±0.7μm;激光到X射线(50~200 keV)的能量转换效率,W丝阵靶5.4×10^(−4),与传统Au单丝靶的转换效率(4.8×10^(−4))一致。基于源编码照相解决了传统皮秒激光背光照相中空间分辨率与光源亮度不能兼顾的困难,为强背景干扰下提供高信噪比、高分辨率的ICF靶丸压缩背光图像提供了重要照相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皮秒激光 背光照相 高能X射线 空间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点火锥壳靶内爆自发光图像数据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毕碧 单连强 +4 位作者 周维民 刘东晓 曹磊峰 谷渝秋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7-151,共5页
为研究快点火预压缩过程中导引锥对压缩靶丸芯部辐射对称性的影响,在神光Ⅲ原型上开展了快点火预压缩的自发光测量实验。采集了相同长度黑腔中不同类型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和不同长度黑腔中同类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利用最小二乘椭圆... 为研究快点火预压缩过程中导引锥对压缩靶丸芯部辐射对称性的影响,在神光Ⅲ原型上开展了快点火预压缩的自发光测量实验。采集了相同长度黑腔中不同类型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和不同长度黑腔中同类靶丸的内爆自发光图像,利用最小二乘椭圆拟合方法对芯部的自发光半峰值强度等高线进行椭圆拟合,通过椭圆特征来分析靶丸在最强发光时刻的压缩对称性。分析结果表明:导引锥的存在会使发光区域沿着赤道方向拉长,降低了压缩对称性;有锥靶丸在1600μm黑腔内的形变小于在1500μm和1700μm黑腔内的形变,压缩对称性可以通过调整黑腔长度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导引锥 自发光图像 辐射对称性 椭圆拟合 黑腔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约束聚变黑腔内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洪波 张文帅 +10 位作者 杜报 燕鑫鑫 单连强 郝亮 李志超 张锋 龚韬 杨冬 邹士阳 朱少平 贺贤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3-103,共11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研究中,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时空演化特性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因为它会显著影响激光能量沉积、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辐照对称性、黑腔和内爆性能等诸多物理。准确描绘等离子体特征界面附近的动理学效应... 在惯性约束聚变物理研究中,等离子体界面处的动理学效应及其时空演化特性近年来受到重点关注,因为它会显著影响激光能量沉积、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辐照对称性、黑腔和内爆性能等诸多物理。准确描绘等离子体特征界面附近的动理学效应是惯性约束聚变物理设计的基本需求,也是高能量密度物理中的具有挑战且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重点回顾近几年来本团队围绕等离子体动理学效应及其影响开展的一些研究工作:(1)聚变黑腔中金等离子体与靶丸冕区等离子体边缘处的电场结构及其加速的高能离子对内爆对称性的影响;(2)激光光路上高Z-低Z等离子体界面处的电场产生机制及其导致的反常离子扩散对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影响;(3)等离子体中电磁场结构的质子照相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动理学效应 电磁场时空演化 内爆对称性 激光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质子照相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脉冲强电流条件下导线电阻测量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为武 单连强 +9 位作者 田超 袁宗强 张锋 邓志刚 张天奎 滕建 刘东晓 曹磊峰 周维民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32-36,共5页
在超强激光辐照电容线圈靶产生强磁场实验中,在约50 ps时,线圈电流达到20 kA以上。通过该实验结果与磁场产生理论模型对比,可得出该导线电阻值比常温直流电阻高出3个量级。对导线材料电阻率与趋肤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电阻值在量级上... 在超强激光辐照电容线圈靶产生强磁场实验中,在约50 ps时,线圈电流达到20 kA以上。通过该实验结果与磁场产生理论模型对比,可得出该导线电阻值比常温直流电阻高出3个量级。对导线材料电阻率与趋肤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电阻值在量级上是合理的。获得超快脉冲强电流条件下的导线电阻值,有助于更深入理解线圈靶产生强磁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测量 强电流 强磁场 超强激光 电容线圈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点火背光照相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2
作者 韩丹 赵宗清 +1 位作者 单连强 谭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61-1866,共6页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诊断燃料层密度通常利用纳秒激光束辐照金属靶片产生特征X射线作为背光照明光源,对内爆球壳进行瞬态辐射照相,进而推断球壳内爆燃料层的密度。利用蒙特卡罗程序,对快点火X射线背光照相进行了研究,模拟了... 在激光惯性约束聚变实验研究中,诊断燃料层密度通常利用纳秒激光束辐照金属靶片产生特征X射线作为背光照明光源,对内爆球壳进行瞬态辐射照相,进而推断球壳内爆燃料层的密度。利用蒙特卡罗程序,对快点火X射线背光照相进行了研究,模拟了针孔成像中不同的针孔大小、障板厚度、背光能量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对于快点火实验中微米尺寸塑料小球,进行了诊断方案优化。模拟结果表明,综合考虑光通量及成像空间分辨,针孔半径为10μm时成像效果最佳;此时,采用2.7 keV的Mo背光源可以获得最佳的密度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X射线背光照相 针孔成像 空间分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Ⅲ原型装置直接驱动均匀辐照设计及在快点火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超 单连强 +6 位作者 周维民 刘东晓 毕碧 张锋 王为武 谷渝秋 张保汉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6-141,共6页
研究了基于间接驱动设计的神光Ⅲ原型装置在直接驱动方式下提供的辐照均匀程度,在考虑激光瞄准偏差以及激光束间能量偏差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激光光斑内部光强分布实现了球靶表面较高程度的均匀辐照。研究表明光强均方根随激光偏差的减小... 研究了基于间接驱动设计的神光Ⅲ原型装置在直接驱动方式下提供的辐照均匀程度,在考虑激光瞄准偏差以及激光束间能量偏差的情况下,通过优化激光光斑内部光强分布实现了球靶表面较高程度的均匀辐照。研究表明光强均方根随激光偏差的减小而降低。在优化结果基础上,分析了优化光强与实际光强的联系,指出可通过同步放缩具有长度量纲的量调整靶球表面平均光强,为后续靶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研究了优化结果在直接驱动快点火技术途径下的应用,分析了导引锥对激光传输的影响,表明当导引锥位于靶球两极方向,并且半锥角小于30°时,导引锥对锥外部靶球表面的光强分布影响较小,优化结果亦可应用于直接驱动快点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光Ⅲ原型装置 直接驱动 均匀辐照 导引锥 快点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光Ⅱ升级装置激光加速质子照相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滕建 洪伟 +21 位作者 贺书凯 邓志刚 朱斌 张天奎 于明海 钱凤 张博 齐伟 张智猛 毕碧 单连强 张发强 杨雷 卢峰 张锋 李晋 陈韬 吴玉迟 崔波 周维民 曹磊峰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4-59,共6页
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开展了首轮激光加速质子对间接驱动快点火靶内爆过程的照相实验研究。通过激光与靶参数的优化,获得了能量高于18MeV的质子束。通过静态客体的照相,获得了优于20μm的高空间分辨网格图像,为开展时间分辨的啁啾质子照... 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开展了首轮激光加速质子对间接驱动快点火靶内爆过程的照相实验研究。通过激光与靶参数的优化,获得了能量高于18MeV的质子束。通过静态客体的照相,获得了优于20μm的高空间分辨网格图像,为开展时间分辨的啁啾质子照相奠定了基础。开展了质子动态照相实验,获得了内爆压缩晚期的质子照相图像。实验发现内爆区域质子照相图像存在大量排空现象。内爆压缩区域不足以阻挡如此大范围质子束,证明了其中存在电磁场使得质子向外排开。动态照相的质子能量较低,分析是ns激光打靶过程产生的X射线及等离子体对质子加速存在影响。后续实验中需要进一步优化靶的屏蔽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速 质子照相 间接驱动 内爆 电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与双锥靶作用加速准单能质子束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凤娟 周维民 +3 位作者 单连强 张智猛 吴春蓉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6-100,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锥靶结构用于准单能质子束加速。利用二维PIC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强激光与双锥靶作用加速产生质子束的物理过程以及质子束品质。双锥靶产生的质子束在峰值能量和发散角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相同激光条件下单锥靶和平面...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锥靶结构用于准单能质子束加速。利用二维PIC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强激光与双锥靶作用加速产生质子束的物理过程以及质子束品质。双锥靶产生的质子束在峰值能量和发散角度等方面都明显优于相同激光条件下单锥靶和平面靶的结果。尤其与平面靶相比,双锥靶质子束的峰值能量提高了5倍以上,而且很好地保持准单能性。一方面双锥靶的内锥部分是临界密度材料,提高了激光的吸收效率;另一方面双锥靶内形成了更强的准静态磁场,可以约束引导更多的超热电子传输过锥尖,进而增强加速质子束的鞘层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双锥靶 PIC模拟 准静态磁场 准单能质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秒短脉冲X射线背光诊断快点火靶丸压缩面密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碧 周维民 +19 位作者 单连强 魏来 刘东晓 张锋 田超 邓志刚 袁宗强 王为武 卢峰 吴俊峰 蔡洪波 任国利 吴凤娟 李晋 陈韬 杨轶濛 张发强 杨雷 曹磊峰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3-77,共5页
为了给快点火集成耦合效率的计算提供关键参数,并为后期高密度压缩奠定高能背光的诊断基础,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利用皮秒短脉冲激光驱动产生了X射线背光源,测量了成像分辨率、光通量,获得了短脉冲背光源的辐射特性,进一步成功演示了基... 为了给快点火集成耦合效率的计算提供关键参数,并为后期高密度压缩奠定高能背光的诊断基础,在神光-Ⅱ升级装置上利用皮秒短脉冲激光驱动产生了X射线背光源,测量了成像分辨率、光通量,获得了短脉冲背光源的辐射特性,进一步成功演示了基于这种短脉冲背光照相技术的间接驱动快点火预压缩密度诊断。实验所得图像与模拟图像结构一致,实测压缩过程中的面密度达到50 mg/cm2。实验还发现了压缩不对称引起的流体不稳定性特征,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点火 预压缩 短脉冲背光成像 密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爆初级质子能谱直接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伍波 苏明 +6 位作者 滕建 张天奎 蒲昱东 单连强 朱斌 谷渝秋 洪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1-104,共4页
基于单能质子对CR39的标定实验,利用获取的响应曲线,设计了一种内爆初级质子的直接测量方法.在内爆初级质子产额较低的情况下,该方法可获得更多的计数.对实验中的噪声信号排除做出了说明,并对其背景噪声来源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实验数据... 基于单能质子对CR39的标定实验,利用获取的响应曲线,设计了一种内爆初级质子的直接测量方法.在内爆初级质子产额较低的情况下,该方法可获得更多的计数.对实验中的噪声信号排除做出了说明,并对其背景噪声来源进行了分析,以提高实验数据的精确性.利用标定数据,对CR39上观察到的径迹进行鉴别,确定质子径迹并测量其径迹参数,从而确定质子能量.在随机扫描的约300个显微镜视场中获得了200个质子径迹数据,并通过与标定数据比对,获得了它们各自的能量,再利用蒙特卡罗程序Geant4修正铝膜的岐离,最终确认本次内爆实验初级质子的能谱峰值应该在2.4~2.6MeV之间,据此换算到靶丸面密度为7~8mg/cm^2,为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后续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爆压缩面密度 CR39标定 质子径迹 质子能谱下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在超强超短脉冲激光场中的演化
18
作者 刘红杰 谷渝秋 +5 位作者 周维民 单连强 李芳 吴玉迟 朱斌 郑志坚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3-1377,共5页
利用低温脉冲气阀产生氘团簇束,在SILEX-Ⅰ激光装置上开展实验,研究氘团簇在超强超短脉冲激光场中的演化过程,获得了数十keV的高能氘离子,这些氘离子的能谱分布与库仑爆炸模型计算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 利用低温脉冲气阀产生氘团簇束,在SILEX-Ⅰ激光装置上开展实验,研究氘团簇在超强超短脉冲激光场中的演化过程,获得了数十keV的高能氘离子,这些氘离子的能谱分布与库仑爆炸模型计算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激光功率密度条件下,团簇的平均尺度决定了释放出高能离子的能谱分布。激光辐照团簇后,通过阈上电离部分电子逃逸团簇,随着初始电离电子屏蔽作用加强,碰撞电离变成了团簇的主要电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强超短脉冲 团簇 电离 离子能谱 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普顿照相中的背景噪声分析
19
作者 杨靖 吴玉迟 +10 位作者 于明海 张天奎 闫永宏 董克攻 王少义 朱斌 谭放 单连强 周维民 曹磊峰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21,共5页
康普顿照相是用于压缩靶丸成像、诊断内爆压缩对称性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如何屏蔽成像过程中的背景噪声是康普顿照相技术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分析了靶环境以及各种背景信号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屏蔽建议。通过分析可以... 康普顿照相是用于压缩靶丸成像、诊断内爆压缩对称性的一种有效技术手段。如何屏蔽成像过程中的背景噪声是康普顿照相技术的重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分析了靶环境以及各种背景信号的来源,并提出了相应的屏蔽建议。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中子产额小于1013sr-1、压缩靶丸中心温度小于5 ke V时,通过使用相应的屏蔽措施并采用合适的诊断措施和记录设备,可以把背景噪声降至109sr-1以下,使康普顿照相中的面密度测量精度达到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普顿照相 背景噪声 高能X射线 内爆 靶丸面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聚变内爆D^(3)He质子源的在线诊断系统
20
作者 滕建 邓志刚 +22 位作者 单连强 温家星 袁宗强 王为武 张天奎 田超 张锋 于明海 卢峰 洪伟 贺书凯 张智猛 齐伟 崔波 徐秋月 魏来 李颖洁 夏立琼 张兴 吴玉迟 粟敬钦 周维民 谷渝秋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1-105,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像素探测器作为记录介质的用于激光聚变内爆D^(3)He质子源能谱和产额测量的在线磁谱仪诊断系统。通过对探测器上特征团簇数目和能量的识别,结合诊断系统排布,可以快速获取激光聚变反应产生的D^(3)He质子源的能谱和产... 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像素探测器作为记录介质的用于激光聚变内爆D^(3)He质子源能谱和产额测量的在线磁谱仪诊断系统。通过对探测器上特征团簇数目和能量的识别,结合诊断系统排布,可以快速获取激光聚变反应产生的D^(3)He质子源的能谱和产额。在神光装置上对该诊断系统进行了测试。实验使用31束纳秒激光聚焦到靶丸上驱动聚变反应。靶丸内充有原子比1∶1的D_(2)和^(3)He的混合气体。在线磁谱仪诊断系统测量到了中心能量在14.6 MeV、半高全宽为2.1 MeV、产额约(2.3±0.13)×10^(9)的初级D^(3)He质子能谱。该系统的建立可以实时给出D^(3)He质子源能谱和产额信息,从而更加及时地指导实验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聚变 内爆 质子能谱 在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