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叙事:将城市针灸作为以社区为基础的遗产保护和发展策略 被引量:2
1
作者 单瑞琦 Michael Reiche Gaia Agostini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6期77-80,共4页
上海是一个进步与传统并存、现代化对城市肌理和本土社区不断冲击的地方。基于以上考虑,以上海虹口区提篮桥地区袖珍广场设计为例,采取城市针灸这种微干扰方式对该地区的公共空间体系进行整体性梳理,并在提升空间质量的过程中采取自下... 上海是一个进步与传统并存、现代化对城市肌理和本土社区不断冲击的地方。基于以上考虑,以上海虹口区提篮桥地区袖珍广场设计为例,采取城市针灸这种微干扰方式对该地区的公共空间体系进行整体性梳理,并在提升空间质量的过程中采取自下而上的社区参与模式,在落实设计时采取软硬设计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弹性空间的可能。"上海叙事"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社区导向的、强调公众参与的、自下而上的规划模式探讨,而非简单的设计成果呈现,期望能对城市更新策略的探索尽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针灸 遗产保护 社区导向 公众参与 弹性空间 软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柏林城市遗产保护区与城市更新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单瑞琦 张松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6期64-69,共6页
在回顾德国柏林城市更新与城市遗产保护理念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柏林城市遗产保护区和城市更新区的法律定义、制度特色、规划管理、资金政策等方面展开比较分析,两者有一定相似之处,由地方政府按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后确定特定政策分区,... 在回顾德国柏林城市更新与城市遗产保护理念演变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柏林城市遗产保护区和城市更新区的法律定义、制度特色、规划管理、资金政策等方面展开比较分析,两者有一定相似之处,由地方政府按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后确定特定政策分区,并配套相应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尊重房屋土地产权关系,实施严格的规划管理。城市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应转换城市保护与城市更新的理念,尽快建立管理主体明确、资金政策有效的保护制度和机制,方能真正实现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和环境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遗产保护区 城市更新区 规划管理 资金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微更新视角下的公共空间挖潜——以德国柏林社区菜园的实施为例 被引量:74
3
作者 单瑞琦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5期77-82,共6页
社区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更新是近年德国柏林城市更新的关注重点,社区规划也以闲置公共空间的微更新方式为主。其实施机制灵活,既可借助政府主导的邻里管理规划,也可通过第三方引领实施;更新类型丰富,挖潜多元公共空间,进行场所再造;... 社区公共空间与公共设施的更新是近年德国柏林城市更新的关注重点,社区规划也以闲置公共空间的微更新方式为主。其实施机制灵活,既可借助政府主导的邻里管理规划,也可通过第三方引领实施;更新类型丰富,挖潜多元公共空间,进行场所再造;鼓励多元参与,进行新功能活化。柏林两个社区菜园的微更新案例说明,社区微更新能起到提升社区物质环境,同时加强场所活力的作用;但也在实践中出现了微更新场所被私有化、项目呈盈利倾向、不为社区居民所接受的现象。因此,社区微更新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专门的社区微更新公共基金,形成完整的申请审批流程,制定符合当地条件的微更新场所使用规则,才能有助于政府实施监管,保障实施效果,实现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社区微更新 社区菜园 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2040人口规模与经济目标适配度研究
4
作者 单瑞琦 楚天舒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z1期-,共4页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对于2040年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提出相应的预期指标.通过对上海历史发展与现状水平趋势外推,并对标国际城市发展水平两个角度下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一方面从本轮总规明确的经济目标出发,推导... 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中,对于2040年城市规模与城市经济提出相应的预期指标.通过对上海历史发展与现状水平趋势外推,并对标国际城市发展水平两个角度下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一方面从本轮总规明确的经济目标出发,推导达到这一目标值所需的就业规模,以及与之相应的人口规模;另一方面,从本轮总规预期的人口规模出发,估算可提供的就业人口数,以及可产生的地区生产总值.研究2个目标的匹配度并提出相应思考:在资源压力下,上海市严控人口规模的需求固然强烈,但如要同时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仍需要相当规模的人力持续供应.两个目标的兼顾,需要注重多目标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经济目标 匹配分析 劳动生产率 就业率 上海市 20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总体规划中结构性分区的创新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晓芾 袁鹏洲 单瑞琦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5-151,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阶段,不同类型的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上有差异化的需求,单一的用地分类标准无法完全适应。为探索面向大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土地用途管制的创新路径,分析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在上述两类规划中的土地用途管制...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阶段,不同类型的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上有差异化的需求,单一的用地分类标准无法完全适应。为探索面向大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土地用途管制的创新路径,分析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在上述两类规划中的土地用途管制方式和彼此之间在用地上的规划意图传导手段;总结上海总体规划编制中有关土地用途管制的分区探索经验。研究发现,用途管制应从依赖用地分类的技术标准向依托分区的政策工具转型;可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采用“结构性分区”落实战略性意图,打破传统规划体系中用地分类的“树形结构”,打造不同规划类型下的差异化土地用途管制工具;并通过用地兼容性、妨害性的原则进行探索,在保障不同规划类型保持各自工具理性的同时,提高土地用途管制意图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之间的传导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途管制 结构性分区 城市总体规划 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