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歧口凹陷隐性断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周维维 王伟锋 单晨晨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6,共8页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 隐性断裂带(断裂趋势带)是指盆地沉积盖层内发育的弱变形(隐蔽性较强)构造带,属于断裂带形成演化早、中期阶段的产物,由于缺乏明显的断裂面(带)和显著的位移而难以识别。在对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隐性断裂带研究基础上,于歧口凹陷识别出基底断裂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并分析其特征、形成机制、控藏作用等。该断裂趋势带其自南向北可以分3个区段:南段基底断裂与盖层断裂体系直接连接构成花状构造;中段古近系的花状构造终止于沙二段,新近系仅发生挠曲变形,成为东西侧不同构造单元、南北部不同构造特征的平衡点;北段新近系发育的花状构造深部收敛于古近系的重力滑脱断层,基底断裂通过影响滑脱断层控制盖层断裂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古近系基底断裂扭动作用主要以直接传递、调节传递、间接传递等3种方式控制影响盖层中隐性断裂带的形成。深部隐伏断裂切入基底,有利于热作用传递而促进烃源岩成熟;盖层中的隐性断裂带控制了沉积体系和隐蔽性圈闭的形成和分布;隐性断裂带的观点丰富了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油气勘探提供了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断裂带 基底断裂活动 花状构造 调节构造 滑脱构造 油气成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凝土高温性能与作用机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韩雪 杨鼎宜 +2 位作者 单晨晨 商程 孙炎 《江苏建材》 2017年第4期19-22,共4页
通过对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碳纤维混凝土以及聚丙烯纤维混凝土3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分析,总结其材料特点,而后对其高温下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出纤维混凝土这种新型混凝土的性能优势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 通过对高温后钢纤维混凝土、碳纤维混凝土以及聚丙烯纤维混凝土3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纤维混凝土的研究分析,总结其材料特点,而后对其高温下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最后总结出纤维混凝土这种新型混凝土的性能优势以及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混凝土 高温 材料特点 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三角洲前缘坡移扇储集体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伟锋 胡瑜 +3 位作者 于正军 陈杰 单晨晨 张晓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0-608,共9页
坡移扇是指在地震等因素触发下,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前缘斜坡带砂体以滑动、滑塌或碎屑流的形式在斜坡带内发生再搬运形成的一种事件性沉积体。经钻井岩心描述、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野外考察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坡移扇储集体... 坡移扇是指在地震等因素触发下,三角洲或扇三角洲前缘斜坡带砂体以滑动、滑塌或碎屑流的形式在斜坡带内发生再搬运形成的一种事件性沉积体。经钻井岩心描述、测井、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合野外考察和物理模拟实验研究表明:坡移扇储集体以细、粉砂岩为主,发育块状层理、重荷模、滑塌构造等,测井曲线为中等至高幅的齿化箱型、指形,地震相呈丘形、楔形,中强振幅,岩心和野外地质特征上,坡移扇表现为滑动型砂体、滑塌型砂体以及碎屑流型砂体;根据沉积模拟实验结果,按成因划分出7种坡移扇砂体,并结合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地质条件对坡移扇的分布进行预测,划分出2个有利勘探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移扇 储集体特征 成因 沉积模拟 三角洲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拗陷隐性断裂带分布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4
作者 单晨晨 温明明 冯强强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年第3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隐性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在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共识别出两种类型八条隐性断裂带,其活动性的差异导致该区隐性断裂带的演化程度不一,构造特征不同。研究区隐性断裂带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歧口凹陷和南部的孔南地区,以贯穿孔... 为了研究隐性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在渤海湾盆地黄骅拗陷共识别出两种类型八条隐性断裂带,其活动性的差异导致该区隐性断裂带的演化程度不一,构造特征不同。研究区隐性断裂带主要分布在中部的歧口凹陷和南部的孔南地区,以贯穿孔南地区南北向基底走滑型隐性断裂带和东西向调节构造型羊三木等隐性断裂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类型隐性断裂带的油气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①活动的隐性断裂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对烃源岩的热演化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②复杂的构造活动会形成大量裂缝,可大大改善油气输导能力;③隐性断裂带延伸至深部油气储层,很好地起到了输导油气的作用。隐性断裂带对成藏圈闭类型及规模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其演化程度与油气输导能力呈正相关,因而可以定性地确定隐性断裂带末期断面贯通时,油气输导能力达到最大,即是油气运移的最佳时间。结论认为,通过研究隐性断裂带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可以为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拗陷 隐性断裂带 烃源岩演化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