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2-H2S对X65钢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谢俊 高长征 +1 位作者 单晓琨 李炳辰 《石油规划设计》 2020年第4期13-17,共5页
针对油田管道中存在的CO2-H2S腐蚀现象,开展其对X65钢腐蚀行为的试验研究。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环境,采用挂片失重法,运用单因素影响试验,测定了不同原油含水率、温度、H2S分压、CO2分压条件下对X65钢的腐蚀行为,得... 针对油田管道中存在的CO2-H2S腐蚀现象,开展其对X65钢腐蚀行为的试验研究。通过高温高压反应釜模拟油田集输系统腐蚀环境,采用挂片失重法,运用单因素影响试验,测定了不同原油含水率、温度、H2S分压、CO2分压条件下对X65钢的腐蚀行为,得出结论。最后,对不同分压比条件下的腐蚀产物进行电镜扫描和能谱分析,验证了腐蚀机理。本文研究加深了对复杂环境X65钢腐蚀行为规律的认识,也可为管道腐蚀控制提供基础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65钢腐蚀试验 CO2-H2S 含水率 温度 分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验封压力计的研制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振涛 张亚明 +5 位作者 杨永祥 刘治河 李占省 孙豪 单晓琨 王一鸣 《石油仪器》 2012年第4期23-24,28,共3页
研制了一种用于封隔器验封的压力计。该压力计有两个压力传感器,由于选用了可以把微小低频模拟信号直接转换成数字信号的模数转换器AD7705,既简化了电路设计,又提高了可靠性。
关键词 验封 双压力传感器 单片机 AD77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其成岩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红梅 黄杰 +5 位作者 郭发军 陶亚媛 毛瑜 单晓琨 钟新宇 朱玉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0-59,共10页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新发现含油储层储量较为丰富,但复杂的孔隙结构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以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 渤海湾盆地束鹿凹陷新近系馆陶组新发现含油储层储量较为丰富,但复杂的孔隙结构制约了其有效开发。以束鹿凹陷馆陶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石物性和压汞等测试资料,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和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馆陶组储层整体弱胶结,杂基含量高,有效孔隙主要为杂基溶孔、残余粒间孔和长石溶孔,孔隙结构分为Ⅰ类残余粒间孔—粒间溶孔型、Ⅱ类粒间溶孔—残余粒间孔型、Ⅲ类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型3种类型;压实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7.78%,胶结作用使孔隙度损失2.64%,溶蚀作用使孔隙度增加15.93%,溶蚀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孔隙结构;不同类型的成岩作用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孔隙结构,杂基的强烈溶蚀形成Ⅰ类孔隙结构,Ⅱ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后残余粒间孔喉控制,Ⅲ类孔隙结构主要受压实作用和长石溶蚀影响。研究成果为束鹿凹陷馆陶组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弱胶结 强溶蚀 馆陶组 束鹿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可动流体赋存特征--以二连盆地阿尔凹陷腾一下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杰 杜玉洪 +5 位作者 王红梅 郭佳 单晓琨 苗雪 钟新宇 朱玉双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3-101,共9页
为了明确二连盆地阿尔凹陷腾格尔组腾一下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开展了扫描电镜、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腾一下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不同孔隙结构具有... 为了明确二连盆地阿尔凹陷腾格尔组腾一下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开展了扫描电镜、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和核磁共振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腾一下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不同孔隙结构具有不同的可动流体赋存特征。②Ⅰ类大孔喉结构,孔喉组合主要为粒间孔-孔隙缩小型喉道和粒间孔-缩颈型喉道,喉道半径大,孔喉半径比小,核磁共振T2谱主要为左低右高双峰型,可动流体饱和度高;Ⅱ类孔隙结构,主要为粒间孔-片状喉道组合与溶蚀孔-片状喉道组合,T2谱主要为左高右低双峰型,可动流体饱和度中等;Ⅲ类孔隙结构,主要为粒间孔-片状喉道组合、溶蚀孔-片状喉道组合和晶间孔-管束状喉道组合,喉道半径小,T2谱为左单峰型,可动流体饱和度低。③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黏土矿物含量对可动流体赋存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喉道特征是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的最主要因素,喉道半径越大,大喉道越多,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该研究成果对阿尔凹陷腾一下段储层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孔隙结构 可动流体 核磁共振 腾格尔组 二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S体系对京11断块原油的乳化特性
5
作者 雷小洋 游靖 +3 位作者 单晓琨 李勇斌 井继哲 吴应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84-687,共4页
为明确三元复合驱油体系(ASP)对京11断块原油的乳化特性,提高三元复合驱后采出液破乳脱水处理效果,室内模拟研究了油水乳状液形成时转速、单一驱油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弱碱)以及ASP体系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对乳状... 为明确三元复合驱油体系(ASP)对京11断块原油的乳化特性,提高三元复合驱后采出液破乳脱水处理效果,室内模拟研究了油水乳状液形成时转速、单一驱油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弱碱)以及ASP体系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对乳状液形成状态有较大的影响,转速越大,形成的乳状液液滴直径越小,乳状液越稳定。在转速4000 r/min、搅拌时间20 min的条件下,随聚合物浓度升高,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聚合物浓度大于300 mg/L后所形成的乳状液静置2 h后的脱水率(<5%)基本不再变化;表面活性剂在浓度大于500 mg/L后对乳状液稳定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弱碱浓度以1000 mg/L为转折点,随着弱碱浓度升高,乳状液稳定性先增强后减弱;ASP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最大,弱碱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乳状液 稳定性 三元复合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