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餐饮废水混凝工艺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贾艳萍 单晓倩 +3 位作者 宋祥飞 佟泽为 张健 张兰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931-4940,共10页
餐饮废水是一种污染严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了降低生化处理的负荷,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工艺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絮体组成结构的变化... 餐饮废水是一种污染严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了降低生化处理的负荷,采用混凝沉淀工艺对餐饮废水进行预处理,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工艺条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絮体组成结构的变化,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对比餐饮废水处理前后有机物成分的变化,探究餐饮废水的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初始pH 7.75,FeCl3投加量为101.84 mg/L,搅拌及沉降时间分别为42.05 s和25.99 min的条件下,响应面法预测COD去除率为45.34%,与实测值仅相差0.02%(<2%)。由SEM、EDS及XRD分析可知,混凝前原水的悬浮物表面相对平整,混凝后的沉淀物颗粒表面粗糙,且表面呈空间网状结构;混凝前后废水的絮体主要含有C、Cl、Na、O、N、P等元素;混凝后的絮体表面附着铁的氢氧化物。通过三维荧光分析可知,混凝沉淀工艺能有效地去除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和腐殖酸类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 餐饮废水 混凝沉淀 模型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球藻强化餐厨废水处理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贾艳萍 丁雪 +5 位作者 单晓倩 李硕 张健 张海丰 李正 张兰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03-2610,共8页
利用小球藻对混凝出水进行处理,考察小球藻接种量对COD、DTP和TN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微孔分析仪分析小球藻形貌和组成结构的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餐厨废水中有机物成分的变化... 利用小球藻对混凝出水进行处理,考察小球藻接种量对COD、DTP和TN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微孔分析仪分析小球藻形貌和组成结构的变化,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研究餐厨废水中有机物成分的变化,探究小球藻降解餐厨废水的机理.结果表明:当小球藻接种量为25%时,COD和T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79.73%和78.28%);当小球藻接种量为35%时,DTP去除率最高(85.55%).反应前的小球藻细胞表面相对光滑,反应后的小球藻细胞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增大,并粘附大量颗粒态物质;小球藻细胞表面的羧基、氨基和磷酸基团等官能团参与污染物的吸附沉淀;小球藻破坏了腐殖质结构,降低了腐殖质芳香性;小球藻在降解可溶性微生物副产物和类腐殖酸的同时,产生芳香类蛋白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餐厨废水 吸附 降解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单晓倩 常军 +3 位作者 宋京京 罗泳茵 郝楠 赵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0-856,共7页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快速、及时、准确预测卒中后结局并干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和临床评估,缺乏客观简便的快速预测工具。近年来研究显示,早期测定外周血来源...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我国成年人神经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快速、及时、准确预测卒中后结局并干预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对缺血性卒中预后的预测主要依靠神经影像学和临床评估,缺乏客观简便的快速预测工具。近年来研究显示,早期测定外周血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或可预测卒中患者结局,从而优化卒中管理,提高患者康复效率,改善卒中结局。该文对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与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预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记 缺血性卒中 预测价值 外周血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