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谈文化翻译中的异化 被引量:3
1
作者 单文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88,共3页
“归化”和“异化”是文章翻译中的两种方法,各有其长处。“归化”往往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归化”的文章容易上口,有可读性,是符合本民族习惯的翻译。尽管如此,仍有必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异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正变成“地球村”的... “归化”和“异化”是文章翻译中的两种方法,各有其长处。“归化”往往容易被人接受,因为“归化”的文章容易上口,有可读性,是符合本民族习惯的翻译。尽管如此,仍有必要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了“异化”,尤其是在当今世界正变成“地球村”的时代。本文从文化翻译中异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论述了异化确为文章翻译的一个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 异化 归化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意识的涌现看隐喻的形成——以“舌头是火”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单文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3-136,共4页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无论是互动理论还是映射理论,都是对隐喻形成所作的一种解释,但它们似乎都不能够从根本解释隐喻的形成机制。而将心智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探究隐喻的形成机制,无论是互动理论还是映射理论,都是对隐喻形成所作的一种解释,但它们似乎都不能够从根本解释隐喻的形成机制。而将心智哲学的一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语言学研究,可以为隐喻形成机制的探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认知主体首先从客观世界获得感知,继而在感知基础上经过反思获得丰富的感受,并通过格式塔转换形成一个从原初意识到反思意识的涌现,原来外部世界的事件也被裁剪为切合语境表征的用例事件,从而最终表现为一个隐喻的句子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意向性 意识涌现 用例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的运作机理 被引量:2
3
作者 单文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3-106,共4页
从亚里斯多德等人的传统隐喻观到Richard的互动理论直至当今Lakoff的映射理论,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经从当初的修辞学研究进步到了认知语言学研究。隐喻的产生必须以相似性为基础,以语义冲突为要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联想才能推断... 从亚里斯多德等人的传统隐喻观到Richard的互动理论直至当今Lakoff的映射理论,人们对隐喻的认识已经从当初的修辞学研究进步到了认知语言学研究。隐喻的产生必须以相似性为基础,以语义冲突为要件。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进行联想才能推断出隐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相似性 语义冲突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习语比喻的民族性及其对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单文波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75-577,共3页
英语习语比喻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这种民族文化内涵主要由英语民族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等决定。因此,翻译英语习语比喻时,务必深入英语文化的内核,通过反复比较,找出规律,方能达到“信、达、雅”的效果。
关键词 英语习语 比喻 民族性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智哲学视阈下的“汉味”歇后语形成机制研究
5
作者 单文波 《山东外语教学》 2017年第3期23-29,共7页
心智哲学认为句子表达式的形成是心智表征转化为语言表征的过程,这为歇后语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汉味"歇后语源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形成于意向性内容和意向性态度,其中,认知主体的核心意识上升到反思意识,最终... 心智哲学认为句子表达式的形成是心智表征转化为语言表征的过程,这为歇后语的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阈。"汉味"歇后语源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形成于意向性内容和意向性态度,其中,认知主体的核心意识上升到反思意识,最终,认知主体获得了丰富的感受,这就是歇后语形成的源泉。随后,这些感受和武汉当地的文化结合成一个复杂的体系,并最终涌现出具有浓郁武汉特色的歇后语。而在整个过程中,贯穿研究始终的是意识活动,这一最基本和最核心的心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汉味”歇后语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终端数据的电信承载网异常节点定位方法 被引量:11
6
作者 单文波 陈博伶 +1 位作者 钟秋浩 王建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92,共8页
随着电信IPTV业务的高速发展,承载网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故障运维难度逐渐增大。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如何在大规模网络中对故障节点进行快速定位已成为运维方面的重大挑战。目前承载网设备故障告警主要依赖于设备性能日志,误告较多,且无法... 随着电信IPTV业务的高速发展,承载网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故障运维难度逐渐增大。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如何在大规模网络中对故障节点进行快速定位已成为运维方面的重大挑战。目前承载网设备故障告警主要依赖于设备性能日志,误告较多,且无法适应大规模网络故障定位。因此借助Spark等工具,提出一种基于终端数据的异常节点定位方法,结合网络拓扑初步实现阈值告警。并进一步以设备相关性和可靠性为分析基础,将告警过程产生的大量虚假告警进行清洗,提高故障定位精确率。实验结果表明,在承载网故障定位中该方法精确率能达到89%,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电视(IPTV) 终端设备 网络拓扑 故障定位 可靠性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信承载网的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7
作者 钟秋浩 张士庚 +1 位作者 王建新 单文波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231-238,共8页
面对电信承载网连接的日益增长的海量终端设备,运营商需要结合网络拓扑对终端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高效的汇聚统计、异常分析、故障定位处理等操作。针对已有系统存在的操作困难、分析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与实现了一个面向电信承载网的高效... 面对电信承载网连接的日益增长的海量终端设备,运营商需要结合网络拓扑对终端设备产生的数据进行高效的汇聚统计、异常分析、故障定位处理等操作。针对已有系统存在的操作困难、分析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与实现了一个面向电信承载网的高效监控系统,提供实时与离线数据分析和多维可视化分析的能力。对网管、认证、终端等系统及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结构化存储,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拓扑相关性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实现基于动态阈值控制的异常实时告警、定位等操作,并提供多维度可视化分析对网络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优异,具有良好交互性,能较好地满足承载网运维人员业务分析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载网 数据分析 阈值告警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