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压灌溉埋管深度的机理性研究及大田试验 被引量:10
1
作者 单志杰 蔡焕杰 +1 位作者 陈新明 赵伟霞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47,52,共5页
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压灌溉方式下埋管深度对水分运移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埋深时湿润体形状均为球冠,但球冠高度不同;湿润体内含水率均在埋管深度附近达到最大值,并以灌水器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埋... 通过室内试验和大田试验,研究了无压灌溉方式下埋管深度对水分运移和作物生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埋深时湿润体形状均为球冠,但球冠高度不同;湿润体内含水率均在埋管深度附近达到最大值,并以灌水器所在平面为对称面对称分布;埋管深度对番茄根系的生长分布、早期生物量的积累和后期干物质在果实和茎叶中的分配比例都有影响;埋深10 cm时,番茄的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最大,是温室番茄的最佳埋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灌溉 埋管深度 湿润体 番茄 根系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EN-1固化剂后土壤入渗能力评价模型研究
2
作者 单志杰 左长清 +1 位作者 赵伟霞 张京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4期303-308,共6页
本文以0~30cm和30~100cm土层的填土和黄绵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EN-1固化剂的施用对土壤入渗能力、土壤结构、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酸度的影响.以表征土壤结构、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酸度的指标作为土壤入渗能力评价指标,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 本文以0~30cm和30~100cm土层的填土和黄绵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EN-1固化剂的施用对土壤入渗能力、土壤结构、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酸度的影响.以表征土壤结构、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酸度的指标作为土壤入渗能力评价指标,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经固化剂处理后的土壤入渗能力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EN-1固化剂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程度与固化剂掺量、土壤类型和土壤的取土层次有关.在评价土壤入渗能力的模型中,除大于0.25mm的毛管饱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滞留含水量是共有指标外,其它指标的选取随土壤类型和取土层次的不同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1固化剂 土壤入渗能力 逐步回归分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区局部控水无压地下灌溉技术对黄瓜和番茄产量及其品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陈新明 蔡焕杰 +1 位作者 单志杰 赵伟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86-492,共7页
根区局部控水无压低下灌溉技术(简称无压灌溉)是把带有出水器的毛管埋在作物根区,利用土壤吸力对作物进行“主动灌溉”,满足生育期需水要求.其适宜压力变化范围-4~8 cm,埋深10~30 cm,出水器孔径3~8 mm.通过2 a的温室大棚种植黄瓜... 根区局部控水无压低下灌溉技术(简称无压灌溉)是把带有出水器的毛管埋在作物根区,利用土壤吸力对作物进行“主动灌溉”,满足生育期需水要求.其适宜压力变化范围-4~8 cm,埋深10~30 cm,出水器孔径3~8 mm.通过2 a的温室大棚种植黄瓜、番茄,采用无压灌溉和沟灌对比试验,研究了黄瓜、番茄生育期内根区土壤水分运动和变化规律、作物耗水量及其规律、作物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关系以及不同灌溉方式对作物品质影响的机理.研究表明无压灌溉改善了设施内作物的生存环境,为作物根系提供了充足的氧气,使根系与大气很好地进行能量交换,让根系生存在一个更加适宜的环境中,从而影响光合同化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的分配,调节了作物的生长发育,改善产品品质.与沟灌相比,无压灌溉并不降低作物产量,且能够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使黄瓜、番茄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总糖和无机磷含量明显提高,具有以水调质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灌溉 土壤水分 品质影响 黄瓜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根草和马唐的根系特征及对坡地紫色土抗侵蚀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王润泽 谌芸 +3 位作者 李铁 彭石磊 刘志鹏 单志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5-54,共10页
为探讨紫色土区草类根系特征及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坡地香根草和马唐为研究对象,分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分别采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和改进的原状土冲刷水... 为探讨紫色土区草类根系特征及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本试验选取坡地香根草和马唐为研究对象,分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采集根系和土壤样品,分别采用WinRHIZO(Pro.2004c)根系分析系统、ZJ型应变控制式直剪仪和改进的原状土冲刷水槽测定根系指标、根-土复合体抗剪和抗冲性能,研究了不同土层香根草和马唐的根系特征及与土壤抗侵蚀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30cm土层范围内,香根草根系的总体指标和径级指标(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重密度)均优于马唐;较之马唐,香根草更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状况和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上述2种草类根-土复合体的抗冲剪性能均表现为:0~10cm土层最优,10~20cm土层次之,20~30cm土层最差,且各土层均表现为香根草的优于马唐的;相关分析表明,1.0<d(直径)≤2.0mm是影响复合体粘聚力和抗冲指数的关键径级,其次是径级d≤1.0mm。本研究结果可为紫色土区水土保持植被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 内摩擦角 粘聚力 抗冲指数 紫色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卉芳 单志杰 +1 位作者 秦伟 殷哲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0,共7页
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 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总结出当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概述了在漫川漫岗区、丘陵沟壑区和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角度,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和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黑土区 水土流失 治理技术 治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化水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莹莹 宋妮 +4 位作者 单志杰 刘小飞 宁慧峰 吴金龙 陈智芳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66,共7页
【目的】探索冬小麦生长发育、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对磁化种子和磁化水灌溉的响应。【方法】2017-2019年冬小麦(供试品种为"周麦22")生长季在河南新乡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共设3个处理:磁化种子+磁化水灌溉(T1)、常规种子... 【目的】探索冬小麦生长发育、植株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对磁化种子和磁化水灌溉的响应。【方法】2017-2019年冬小麦(供试品种为"周麦22")生长季在河南新乡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共设3个处理:磁化种子+磁化水灌溉(T1)、常规种子+磁化水灌溉(T2)和常规种子+常规灌溉水灌溉(T3),其中T3处理为对照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2个生长季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T3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的冬小麦株高分别增加了6.16%和4.38%,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加了11.73%和6.53%,最大叶片SPAD值增加了5.74%和4.18%(2017-2018年)。在不增加灌溉用水的条件下,与T3处理相比,T1和T2处理的有效穗数分别提高了3.09%~6.56%和2.88%~4.95%;穗粒数分别提高了5.28%~6.75%和4.05%~5.87%;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439.40~717.10、372.16~577.75kg/hm^2,增产率达到了6.14%~8.99%和5.20%~7.24%。【结论】磁化水灌溉能够促进冬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有效穗数和穗粒数,进而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水灌溉 冬小麦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灌溉日光温室番茄作物-皿系数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伟霞 蔡焕杰 +2 位作者 单志杰 陈新明 王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21,共6页
以-25 kPa作为土壤水势临界值,将作物—皿系数(Kcp)设为0.2,0.4,0.6,0.8,1.0,1.2六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时的番茄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通过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了杨凌地区无压灌溉温室番茄获得最高经济效益时的作物—皿系... 以-25 kPa作为土壤水势临界值,将作物—皿系数(Kcp)设为0.2,0.4,0.6,0.8,1.0,1.2六个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水量时的番茄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利用效率。通过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了杨凌地区无压灌溉温室番茄获得最高经济效益时的作物—皿系数。通过张力计读数变化规律,研究了利用张力计测量无压灌溉湿润体内土壤水势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Kcp为0.2-0.8时,灌溉水量的增加对番茄产量影响不大;Kcp为1.0-1.2时,灌溉水量的增加能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果实大小;Kcp为0.2时的灌溉水量能极显著提高番茄的灌溉水利用效率。在综合考虑了杨凌地区水价、番茄使用目的和市场价格波动规律后,Kcp取值1.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作物—皿系数法计算灌溉水量时的滞后性特点和张力计埋设位置,是判断利用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势临界值方法有效性的两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灌溉 作物—皿系数 产量 品质 灌溉水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无压灌溉灌水定额模型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赵伟霞 蔡焕杰 +2 位作者 陈新明 单志杰 王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8,共4页
根据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形状为球冠的特点及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推导出了湿润体特征值模型。该模型表明湿润体特征值仅是灌溉水量的函数,因此可以用该模型计算无压灌溉灌水定额。通过微灌灌水定额计算方程和湿润体特征值模型的比较... 根据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形状为球冠的特点及湿润体内含水率分布规律,推导出了湿润体特征值模型。该模型表明湿润体特征值仅是灌溉水量的函数,因此可以用该模型计算无压灌溉灌水定额。通过微灌灌水定额计算方程和湿润体特征值模型的比较和联立求解,分别推导出了当湿润体半径(即根据作物根系分布规律来确定湿润体半径大小)为已知条件和湿润比为已知条件时的灌水定额计算方程,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通过求湿润体内平均含水率的方法,解决了大田试验中用张力计监测土壤水分动态变化,从而实现适时精确灌水时张力计具体埋设位置的问题。结果表明,与微灌灌水定额计算方法相比,基于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灌水定额模型简单,操作性强,误差小,且同时扩大了微灌灌水定额计算方法在无压灌溉技术中的推广和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灌溉 特征值 模型 灌水定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特征值变化规律与经验解 被引量:1
9
作者 赵伟霞 蔡焕杰 +2 位作者 陈新明 单志杰 王健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3,共4页
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形状为球冠,径向和垂向最大湿润距离相等且与时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径向和垂向最大湿润距离趋于一定值。湿润体大小与供水压力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在零压力附近湿润体体积最大。湿润体半径与累计入... 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形状为球冠,径向和垂向最大湿润距离相等且与时间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随着时间的延长,径向和垂向最大湿润距离趋于一定值。湿润体大小与供水压力之间呈抛物线关系,在零压力附近湿润体体积最大。湿润体半径与累计入渗量呈幂函数关系,拟合方程中的系数和指数为一定值,与入渗时间和供水压力无关,在试验条件下,分别为18.467和0.5037。综合以上结果,提出了预测无压灌溉土壤湿润体特征值的经验解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压灌溉 湿润体特征值 球冠 供水压力 经验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重建模式下赣北红壤侵蚀坡地土壤养分效应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昭艳 单志杰 +3 位作者 池春青 左长清 杨洁 李安怡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27-332,共6页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 为了探讨植被重建模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合理改良与利用红壤侵蚀坡地,本文分析了草本、果树、果树+草、果树+草+农作物和果树+农作物等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的土壤养分效应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重建模式土壤养分效应差异显著,以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好,然后依次是果树+草本模式(全区覆盖优于带状覆盖)、果+草+农作物模式、果树+纵坡套种农作物,草本、果树模式改善土壤养分效应最差。赣北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可以优先考虑恢复果树+横坡套种农作物模式和果树+草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植被重建模式 红壤侵蚀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反射土壤水分测量方法及主要仪器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哲 单志杰 +3 位作者 于洋 秦伟 郭乾坤 李柏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3期121-126,共6页
土壤水分含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及土壤的机械性能,在农业、工程、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近红外反射光谱特性的土壤水分的快速测量研究对作物栽培、农田灌溉、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测量... 土壤水分含量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及土壤的机械性能,在农业、工程、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基于近红外反射光谱特性的土壤水分的快速测量研究对作物栽培、农田灌溉、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近红外光谱土壤水分测量方法的特点,概述了其测量原理与方法。通过搜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对主要仪器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反射光谱测量土壤水分含量方法由研究逐步向商用化发展,测量装置小型化,测量精度不断提高;此外,该测量方法不需要与土壤接触,不破坏土壤结构,测量精度高,可快速测量土壤水分含量,能够满足科学研究和生产活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近红外 光谱 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魏闯 雷成霞 +1 位作者 郭银 单志杰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166,共5页
为探索华北平原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通过2个生长季(2010-2012年)的大田试验,重点研究喷灌条件下,不同水分供应模式对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经济产量、籽粒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 为探索华北平原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规律,通过2个生长季(2010-2012年)的大田试验,重点研究喷灌条件下,不同水分供应模式对冬小麦地上部生物量、经济产量、籽粒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相比,返青-拔节期适度水分亏缺以及灌浆成熟期适度水分亏缺处理的收获指数、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灌溉水利用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籽粒产量略有增加或减产幅度较小,同时不同程度改善了籽粒品质;综合考虑经济产量、籽粒品质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试验条件下返青-拔节期适度水分亏缺和灌浆-成熟期轻度水分亏缺可作为当地喷灌冬小麦适宜的优质高效灌水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灌 灌水量 产量 籽粒品质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裸岩率提取方法——以蒙自断陷盆地高原面为例
13
作者 殷哲 单志杰 +4 位作者 秦伟 于洋 郭乾坤 李柏 王丹丹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6期26-33,共8页
地表裸岩出露是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典型的地貌景观之一。裸岩率作为石漠化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进行精准提取,可为摸清石漠化地区裸岩分布特征以及石漠化等级划分提供依据。为探讨喀斯特断陷盆地典型地貌环境下地表裸岩的分布... 地表裸岩出露是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典型的地貌景观之一。裸岩率作为石漠化等级划分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其进行精准提取,可为摸清石漠化地区裸岩分布特征以及石漠化等级划分提供依据。为探讨喀斯特断陷盆地典型地貌环境下地表裸岩的分布格局,该研究以蒙自断陷盆地高原面为对象,采用无人机拍摄图像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精确提取植被恢复后的喀斯特断陷盆地高原面裸岩率特征。结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能够用于喀斯特地区裸岩率的准确提取,无人机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有效结合,可以快速获取断陷盆地典型地貌范围内的裸岩率数据。通过对蒙自断陷盆地高原面不同裸岩分布条件下25处典型地貌的信息进行无人机航拍与图像处理分析,裸岩率在2.7%-28.9%之间。当无人机飞行高度大于200 m时,裸岩提取精度会受影响,影响因素包括图像像素、拍摄角度、采集区域面积等,该方法将会大大提高喀斯特地区裸岩率提取效率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漠化 裸岩率 断陷盆地 无人机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和草类根系对荒坡侵蚀劣地紫色土微团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润泽 谌芸 +5 位作者 李铁 周涛 何丙辉 刘枭宏 刘志鹏 单志杰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3,共11页
为探讨PAM(聚丙烯酰胺)和草类根系对侵蚀劣地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以该环境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CK)以及单施PAM、单植草类、"狗牙根+PAM"、"三叶草+PAM"4个试验处理类别,6个月后测定了土壤微团聚体组... 为探讨PAM(聚丙烯酰胺)和草类根系对侵蚀劣地土壤的改良效果,试验以该环境的紫色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CK)以及单施PAM、单植草类、"狗牙根+PAM"、"三叶草+PAM"4个试验处理类别,6个月后测定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分析了土壤微团聚体分布、结构及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各试验处理的大粒径微团聚体含量增加,小粒径的则减少;2)各试验处理的MWSSA(平均重量比表面积)、分散系数和分散率均显著减小(各指标最小值分别为CK的0.30、0.15和0.60倍),MWD(平均重量直径)、团聚状况和团聚度均显著增大(各指标最大值分别为CK的1.17、1.49和1.28倍);3)各试验处理的微团聚体分形维数均减小;4)GY-PAM1(狗牙根+液施PAM,浓度:30 g/m^3)土壤的各项微团聚体结构指标均优于其他试验处理,表现出较好的抗侵蚀性;5)"草类+PAM"的根系指标均优于单植草类,平均根长密度(RLD)和d(直径)≤0.2 mm径级分别是影响该紫色土结构稳定性和抗侵蚀性的主要因子和关键径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团聚体 PAM 根系特征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包民伟 康晓涛 +2 位作者 单志杰 韩天成 王延涛 《能源与环保》 2018年第6期114-117,122,共5页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光薄片鉴定工作,认为豫西卢氏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过程中,富含挥发分的岩浆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作用使稀有元素聚集。其中,交代作用占主导地位,其过程强烈而复杂... 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光薄片鉴定工作,认为豫西卢氏地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成矿过程中,富含挥发分的岩浆在特定的地质和物理化学条件下,通过结晶分异作用和交代作用使稀有元素聚集。其中,交代作用占主导地位,其过程强烈而复杂,在其不同次级阶段形成了各种有用矿物,占据稀有金属矿化的重要地位,从而最大限度地促成稀有金属矿床的形成。研究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的成矿作用,可有效指导该类型矿产的勘查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 花岗伟晶岩 稀有金属 成矿作用 结晶分异 交代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