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染色方法在大豆锈菌侵染过程中的显微观察效果
1
作者 屈艳慧 杨红丽 +13 位作者 郝青南 陈水莲 邓克林 詹高淼 曹东 陈李淼 郭葳 袁松丽 张婵娟 黄毅 杨中路 陈海峰 单志慧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1,共6页
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大豆锈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的主要病害,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了解大豆锈菌的侵染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锈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番红固绿、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增白剂和麦胚凝集素WGA488(wheat ... 由豆薯层锈菌引起的大豆锈病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大豆的主要病害,可造成大豆严重减产。了解大豆锈菌的侵染特征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抗锈育种研究。本研究利用番红固绿、DA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荧光增白剂和麦胚凝集素WGA488(wheat germ agglutinin,Alexa Fluor^(TM)488 conjugate)四种染料对接种锈菌叶片进行染色观察,比较4种染色方法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番红固绿染色可清晰地观察到叶肉组织排列特征、孢子堆和新生夏孢子等;DAPI染色适于观察细胞核的状态和数量;荧光增白剂可将菌丝和植物细胞明确区分开,利于观察孢子入侵以及菌丝在叶肉组织内的分布特征;WGA488染料只能使真菌着色,适合观察菌丝在叶肉组织中扩展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根据研究目的及需要选取适合的染色方法,有助于精准地掌握大豆锈菌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侵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菌 显微观察 侵染过程 番红固绿 荧光增白剂 DAPI WGA48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抗裂荚基因pdh1在育成品种中的分布
2
作者 邓克林 郝青南 +4 位作者 窦玲 屈艳慧 陈水莲 杨红丽 单志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3,共6页
大豆裂荚是导致大豆产量大幅衰减的原因之一。pdh1基因是控制大豆抗裂荚的主要基因之一,但其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在育种中尚未充分利用。为探究抗裂荚基因应用在育种中的可行性,以抗裂荚基因pdh1为筛选标记,对1929-2021年期间... 大豆裂荚是导致大豆产量大幅衰减的原因之一。pdh1基因是控制大豆抗裂荚的主要基因之一,但其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目前在育种中尚未充分利用。为探究抗裂荚基因应用在育种中的可行性,以抗裂荚基因pdh1为筛选标记,对1929-2021年期间育成的348个品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dh1的携带与否和品种的抗裂荚性密切相关;348份材料中有255份含有pdh1基因,占总数的73.3%。pdh1基因的分布有着明显的地域特点,其中东北地区大豆品种的pdh1基因含有率为80%~85%,黄淮地区的品种中pdh1基因含有率为68%~72.1%,而南方地区育成品种pdh1基因含有率只占30%~36.3%。南方地区育成品种中的抗裂荚基因占有率较低可能与南方高湿气候特点有关。因此,以分子标记检测为主进行南方大豆抗裂荚筛选,可以克服环境影响,提高选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抗裂荚 pdh1 地域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瘤菌Y63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3
作者 孙帅 冷飘 +15 位作者 杨姝琦 周顺馨 张婵娟 黄毅 单志慧 杨中路 郝青南 陈水莲 曹东 陈李淼 郭葳 杨红丽 王贤智 周新安 袁松丽 陈海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0-929,共10页
在大豆生产中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在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保证耕地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品种中豆63为捕获宿主,对湖北省洪湖... 在大豆生产中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在减少氮肥的施用、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保证耕地及农业生态系统健康、促进绿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大豆品种中豆63为捕获宿主,对湖北省洪湖市高产示范田中的中豆63根瘤菌进行分离与鉴定。采用平板划线分离、BTB反应试验等方法筛选出符合根瘤菌表观特征的菌株,并将获得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构建系统发育树,鉴定从中豆63的单个根瘤中分离得到的2个大豆根瘤菌菌株,分别命名为Y63-1与Y63-2。通过抗生素抗性分析表明,Y63-1具有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头孢霉素(Cefotaximesodium)、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和利福平(Rifampin)4种抗性,Y63-2具有硫酸卡那霉素(Kanamycin)、羧苄青霉素(Carbenicillin)、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和利福平(Rifampin)4种抗性。最后以慢生型根瘤菌113-2及快生型根瘤菌HH103作为对照,将获得的两个根瘤菌Y63-1与Y63-2按一定的比例通过盆栽回接中豆63,在接种后42天及51天分别对不同接种比例下中豆63植株地上部分鲜重、结瘤数及根瘤干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Y63-1∶Y63-2=2∶1接种中豆63时结瘤效应最佳。混合接种后根瘤中Y63-1与Y63-2的比例初步鉴定结果显示,Y63-1为主效根瘤菌。本研究丰富了我国的根瘤菌资源,研究结果为大豆根瘤菌混合接种技术在大豆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生产中通过接种高效根瘤菌提升中豆63及其它品种产量潜力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中豆63 根瘤菌 分离与鉴定 根瘤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骨干亲本中豆41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4
作者 杨配配 易志杰 +13 位作者 袁松丽 郝青南 陈水莲 杨中路 单志慧 陈李淼 张婵娟 曹东 郭葳 黄毅 杨红丽 陈海峰 王贤智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3-842,共10页
骨干亲本是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种质材料,明确骨干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特点,可以为在育种中高效利用骨干亲本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骨干亲本中豆41和其他9个大豆材料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杂种F1的10个产量和... 骨干亲本是新品种培育的重要种质材料,明确骨干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特点,可以为在育种中高效利用骨干亲本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骨干亲本中豆41和其他9个大豆材料为亲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30个杂交组合,分析杂种F1的10个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配合力分析表明:中豆4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GCA),除蛋白质含量为负值外,其余9个性状的GCA均为正值,且均为10个亲本中最大值。中豆41组配的杂交组合大部分表现优异,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SCA),在30个杂交组合中,中豆41×郑196、中豆41×新四粒黄和中豆41×中黄319在产量相关性状上均表现出较高的SCA。遗传分析表明,株高、主茎节数、有效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蛋白含量和脂肪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底荚高度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本研究明确了大豆骨干亲本中豆41的配合力特点,为育种中高效利用中豆41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干亲本 中豆41 农艺性状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青枯菌潜伏侵染的酶联免疫血清检测技术 被引量:12
5
作者 单志慧 廖伯寿 +3 位作者 谈宇俊 李栋 雷永 沈明珍 《中国油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5-47,共3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对花生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潜伏侵染进行检测,检测灵敏度为104菌/ml,对潜伏侵染的检测可准确到组织水平,样品制备可用缓冲液浸泡代替研磨,样品保存时间不影响检测效果。
关键词 青枯菌 潜伏侵染 花生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大豆锈病新抗源的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单志慧 刘艳 +7 位作者 巴红平 单连民 陈海峰 沙爱华 邱德珍 杨中路 陈水莲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方法对2007-2010年收集的1 00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性筛选,得到1份高抗材料SX6907。SX6907在接种锈菌后20d不产生侵染病斑;在接种高浓度锈菌时,产生少数红褐色RB(Red-brown)病斑,但无孢子堆破裂现象,无孢子产生;已知抗病品种(除日向外)在本研究抗性鉴定中主要表现为黄褐色TAN型感病病斑,抗性丧失。组织学观察表明,SX6907在接种部位造成细胞坏死,侵染点无孢子形成,其抗性表现为抗锈菌扩展。SX6907是一个优异的抗锈病资源,可做亲本在抗锈病育种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豆薯层锈菌 抗锈鉴定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锈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单志慧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100,共5页
综述了大豆锈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寄主、病原生物学特性、生理小种分化,病害流行、抗锈资源鉴定、抗锈遗传、抗锈育种和综合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大豆锈病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大豆锈病 流行 抗性机制 抗锈资源 生理小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锈病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单志慧 谈宇俊 沈明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3,共2页
1996~ 1 999年对我国 1 0 1 8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抗大豆锈病鉴定 ,其结果未见免疫和高抗资源 ,仅有嘟噜豆 -2等 9份中抗资源 ,占鉴定总数的 0 .88% ,感病资源 1 0 0 9份 ,占鉴定总数的 99.1 2 %。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大豆锈病 抗病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锈菌在不同豆科寄主上的致病反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单志慧 单连民 +5 位作者 沙爱华 蔡淑平 吴学军 张晓娟 邱德珍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7-500,共4页
研究了大豆锈菌在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菜豆和豇豆叶片上的致病反应。接种后锈菌均能在上述植物的叶片上形成侵染病斑,病斑形成时间和形态因物种而异;锈菌在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可形成孢子堆,豌豆叶片上的孢子堆能释放出具有交叉侵染... 研究了大豆锈菌在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菜豆和豇豆叶片上的致病反应。接种后锈菌均能在上述植物的叶片上形成侵染病斑,病斑形成时间和形态因物种而异;锈菌在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可形成孢子堆,豌豆叶片上的孢子堆能释放出具有交叉侵染能力的夏孢子;锈菌在绿豆上可形成具有突起的病斑,在其它豆科叶片上仅形成过敏型枯死病斑,不形成孢子堆。组织学观察表明:大豆和豌豆叶片上孢子堆周围组织布满菌丝,孢子堆中有不同发育阶段的夏孢子;其他豆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中仅含有一些细胞碎片,未见孢子堆和夏孢子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锈菌 致病反应 豆科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抗青枯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单志慧 谈宇俊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0-42,共3页
通过用浸种接种青枯菌的花生进行水培试验,观察了抗、感品种的根系发育和同功酶谱。结果表明:青枯菌均能侵染抗、感品种的根系,但在根系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同功酶系统也有显著变化。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带数增多且活性增强,酯酶... 通过用浸种接种青枯菌的花生进行水培试验,观察了抗、感品种的根系发育和同功酶谱。结果表明:青枯菌均能侵染抗、感品种的根系,但在根系发育上有明显的差异;同功酶系统也有显著变化。抗性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带数增多且活性增强,酯酶酶带则有部分消失和新带出现,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带变化很小,但酯酶带则有大量新带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青枯菌 过氧化物酶 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菌核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和高效菌株的鉴定 被引量:24
11
作者 晏立英 周乐聪 +3 位作者 谈宇俊 单志慧 沈明珍 Leonid Chernin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7,61,共4页
从油菜根际和叶围分离得到320个细菌分离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拮抗实验中,18个分离细菌表现对油菜菌核病菌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Y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Y1进行油菜离体叶片、温室盆栽和田... 从油菜根际和叶围分离得到320个细菌分离物,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的拮抗实验中,18个分离细菌表现对油菜菌核病菌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中Y1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Y1进行油菜离体叶片、温室盆栽和田间小区接种实验,该菌均表现对油菜菌核病明显的防病效果;在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中,防病效果达到92%。经过鉴定,Y1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菌核病 生防细菌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种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 被引量:12
12
作者 廖伯寿 单志慧 +3 位作者 雷永 谈宇俊 李栋 段乃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61-65,共5页
通过对国内外已鉴定出的主要抗青枯病花生种质进行人工接种和多克隆抗体检测,研究栽培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根据青枯菌在花生植株体内的潜伏定殖部位,将抗病花生品种划分为5个反应类型,类型间抗性水平和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对国内外已鉴定出的主要抗青枯病花生种质进行人工接种和多克隆抗体检测,研究栽培花生对青枯菌潜伏侵染的反应。根据青枯菌在花生植株体内的潜伏定殖部位,将抗病花生品种划分为5个反应类型,类型间抗性水平和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潜伏定殖率与植株生长发育的关系,发现不同花生品种受潜伏侵染影响的程度不同,鉴定出的几个产量水平高而且受潜伏侵染影响较小材料,可以作为进一步育种的抗源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青枯病 潜伏侵染 抗性 遗传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大豆脱水胁迫响应的bHLH类转录因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李淼 沙爱华 +8 位作者 张婵娟 单志慧 张晓娟 陈水莲 朱晓玲 刘宝红 祁琳 周新安 李文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0-636,共7页
为了获得植物在干旱胁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本研究以大豆耐旱品种和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构建的数字基因表达谱,从中筛选出一个在两种材料间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命名为GmbHLH25。采用实时定量PCR对表达谱的结果进行验证,并... 为了获得植物在干旱胁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本研究以大豆耐旱品种和敏感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前期构建的数字基因表达谱,从中筛选出一个在两种材料间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命名为GmbHLH25。采用实时定量PCR对表达谱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克隆得到该基因的全长序列。利用ExPASy的ProtParam工具分析发现GmbHLH25蛋白长度为368aa,含有由50aa组成的保守结构域bHLH。进化树分析表明GmbHLH25蛋白与百脉根、苜蓿中的同源蛋白关系最近,处于同一进化分枝。洋葱表皮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在细胞核中表达。PCR和RT-PCR检测表明GmbHLH25基因已经整合到本生烟草的基因组中。在干旱、高盐胁迫下超表达GmbHLH25基因能提高烟草的耐旱、耐盐能力。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分析该基因参与的耐旱信号传导途径,深入研究bHLH转录因子在植物耐逆反应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大豆 表达谱 GmbHLH25 BHLH 本生烟草 超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含油量的QTL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贤智 周蓉 +6 位作者 张晓娟 单志慧 沙爱华 陈海峰 邱德珍 李培武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2-278,共7页
以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利用225个分子标记和2个形态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7个连锁群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1315.46cM,平均标记间距5.79eM。在构建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 以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中的25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利用225个分子标记和2个形态标记构建了一张包含27个连锁群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总遗传距离1315.46cM,平均标记间距5.79eM。在构建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10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这些QTL分别位于大豆遗传图谱的A2、C2、D1b、M和N连锁群,解释的遗传变异范围为4.0%~12.2%。这些QTL中,4个与Soybase数据库中的QTL有可能是相同的位点,2个可能是新的位点,其余4个是否是新的位点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亲本中豆29和中豆32中均有增效基因分布,通过遗传重组可以提高大豆含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图谱 含油量 重组自交系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菌潜伏浸染对花生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廖伯寿 李栋 +4 位作者 单志慧 雷永 谈宇俊 段乃雄 唐桂英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5-58,共4页
用青枯菌对20个花生品种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了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根系、根瘤数、生物产量及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青枯菌潜伏侵染对花生生长发育有普遍的抑制作用,不同花生品种对潜伏浸染的反应存在广泛差异。
关键词 花生 青枯病 潜伏浸染 人工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共生固氮特性评价及遗传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巧珍 张学江 +6 位作者 李志玉 江木兰 沈金雄 肖玲 郭庆元 涂赣英 单志慧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以我国 2 2个省 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 ,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 ,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 :1 )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 以我国 2 2个省 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 ,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 ,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 :1 )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异显著 ,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产区 ,尤以湖北、江苏省品种最佳。 2 )与共生固氮性状密切相关的 1 0项参数变异范围以夏大豆最大 ,并鉴定出单株结瘤数达 2 3 8.8个、根瘤重达 0 .59g、固氮量达 1 47.0 5mg,固氮率 85%,耐硝酸盐性状良好及与根瘤菌亲和性强的优良种质。 3 )不同类型菌株与不同类型大豆品种亲和性有明显差异 ,慢生型菌株 B.japonicum 1 1 3 -2与春、夏、秋大豆品种亲和性优于快生型菌株 S.fredii H4 3 2 ,鉴定出高亲和大豆品种—菌株共生体。 4 )杂交后代遗传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 种质资源 共生固氮 评价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大豆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贤智 周蓉 +5 位作者 单志慧 张晓娟 沙爱华 陈海峰 邱德珍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共8页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的25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不同年份、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了大豆产量性状的QTL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2种处理组合下检测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等5个产量性状相关QTL共43个,分布于A2... 利用大豆重组自交系soy01群体的255个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不同年份、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了大豆产量性状的QTL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2年2种处理组合下检测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等5个产量性状相关QTL共43个,分布于A2、F、I等14个连锁群,其中qNP-15-1等3个QTL在4种环境中均检测到,qNP-19-1等5个QTL在3种环境中均检测到,qNP-1-1等10个QTL在2种环境中均检测到,为较稳定的QTL。每荚粒数QTLqNSP-19-1和qNSP-19-2在多种环境中均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60%,为稳定主效QTL;百粒重QTLqSW-19-1在4种环境中均检测到,贡献率均超过20%,为稳定主效QTL。这些稳定的主效QTL可应用于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产量性状 不同密度 每荚粒数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对南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青南 杨芳 +6 位作者 汪嫒嫒 龙泽福 杨中路 陈海峰 单志慧 邓军波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0-620,共11页
为确定南方大豆增产增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以5个南方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初花期(R1)和鼓粒期(R5)进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和复硝酚钠,试验设置5个处理,3个种植区域,每个种植区3次重复,通过2年的数... 为确定南方大豆增产增效的栽培管理措施及光合特性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本研究以5个南方主栽大豆品种为材料,于初花期(R1)和鼓粒期(R5)进行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和复硝酚钠,试验设置5个处理,3个种植区域,每个种植区3次重复,通过2年的数据,研究了叶面喷施氮肥以及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对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品质以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可以提高南方大豆各品种的叶绿素SPAD值、净光合速率等光合特性,可提高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进而提高大豆的产量;同时,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与单独施用氮肥相比可使油6019、中豆44、中豆41和中豆63的产量增加,对脂肪和蛋白含量影响较小,对高蛋白品种皖豆28未起到增产的效果,但可使脂肪含量有所增加;经过氮素处理后,油6019的产量与品质呈现正相关性。综上所述,氮肥与复硝酚钠复配喷施具有进一步协同提高南方大豆品种产量和品质潜力,但由于对不同品种作用效果存在差异,针对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需要制定最佳的处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大豆 复硝酚钠 光合特性 产量和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转录因子GmNAC8的克隆及耐旱性功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方义生 刘宝红 +10 位作者 陈水莲 陈海峰 张婵娟 袁松丽 郝青南 杨中路 张晓娟 单志慧 邱德珍 陈李淼 周新安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2,共12页
大豆转录因子GmNAC8在耐旱材料和敏感材料中明显差异表达,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 092bp,编码363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软件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1.82k D,等电点为8.51,其N-端含有42aa组成的NAC保守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进化树分析表明... 大豆转录因子GmNAC8在耐旱材料和敏感材料中明显差异表达,该基因CDS序列全长1 092bp,编码363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软件预测,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41.82k D,等电点为8.51,其N-端含有42aa组成的NAC保守结构域,C-端高度变异。进化树分析表明,该蛋白与菜豆、红豆、绿豆同源关系最近。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GmNAC8蛋白定位于细胞核。转录水平表达分析表明,GmNAC8基因在转基因株系叶中的表达量要明显高于根中的表达量;GmNAC8基因受0.1mmol/L IAA和ABA诱导表达量显著上升,受GA和SA抑制。GmNAC8基因在拟南芥中超量表达可以使拟南芥叶片更绿,耐旱能力增强。抗旱生理指标检测表明,在干旱处理10d后,转基因拟南芥叶中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均高于野生型拟南芥,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拟南芥,仅为42%。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GmNAC8在植物耐旱反应中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干旱胁迫 GmNAC8基因 功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锈菌冬孢子形成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谈宇俊 费甫华 +3 位作者 单志慧 周乐聪 沈明珍 李松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6-59,共4页
大豆锈菌可在大豆植株上形成冬孢子和冬孢子堆 ,田间在 10~ 11月初形成 ,但数量较少。冬孢子堆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 ,日均温 2 0℃以下 ,日最低气温 16℃以下有利于冬孢子形成。昼夜温差大 ,形成冬孢子堆数量多... 大豆锈菌可在大豆植株上形成冬孢子和冬孢子堆 ,田间在 10~ 11月初形成 ,但数量较少。冬孢子堆的形成与大豆品种、温度、湿度、光照等有关 ,日均温 2 0℃以下 ,日最低气温 16℃以下有利于冬孢子形成。昼夜温差大 ,形成冬孢子堆数量多。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出现冬孢子的时间早 ,数量多 ,但体积小。冬孢子堆的大小与数量成负相关 ,在 13~ 2 5℃、2 0 0lux条件下 ,冬孢子堆体积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锈病 冬孢子 形成条件 生物学特性 侵染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