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调器室内柜机噪声的空气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单希壮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00年第3期14-16,共3页
本文对目前空调器室内柜机运转所产生的气流噪声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给予分析 ,并进行了相关的试验研究。试验表明
关键词 噪声 空调器 室内柜机 空气动力学分析 降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含水量诊断的新型压力降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单希壮 杨月华 +2 位作者 马天才 杨彦博 林维康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2,共6页
为优化基于压力降的含水量诊断方法中的压力降基准,构建了一种燃料电池阳极侧单相流压力降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采用童景山的粘度计算方法以提高压力降模型的精度,同时该模型通过电流与气体流量解耦的方式扩大了压力降方法的应用范围。通... 为优化基于压力降的含水量诊断方法中的压力降基准,构建了一种燃料电池阳极侧单相流压力降模型,在建模过程中采用童景山的粘度计算方法以提高压力降模型的精度,同时该模型通过电流与气体流量解耦的方式扩大了压力降方法的应用范围。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不同进气压力、输出电流与工作温度的条件下,试验数据与模型仿真结果基本吻合,仅在高温条件下,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出现了较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水管理 故障诊断 压力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装置的新型加速方法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单希壮 陈巍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装置的新型加速方法,以期获得均匀的动模型车加速度,避免其他加速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加速方法独特的组成结构和试验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分析表明:该新型加速方法结构... 提出了一种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装置的新型加速方法,以期获得均匀的动模型车加速度,避免其他加速方法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该加速方法独特的组成结构和试验原理,并进行了相应的动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分析表明:该新型加速方法结构简单、可控性强、动模型车试验段出口速度高、能有效保护车载测试设备,获得了预期的加速效果,可适用于高速列车动模型试验装置模拟列车进出隧道、列车交会、列车与周围环境之间相对运动等一系列的空气动力学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方法 高速列车 动模型 动滑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洞地面效应对高速列车空气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夏超 单希壮 +2 位作者 杨志刚 李启良 陈羽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6,共9页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模型风洞试验中存在的地面效应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移动地面、静止地面和不同离地间隙工况下,1∶8缩比3节编组高速列车模型的气动力以及模型周围...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列车模型风洞试验中存在的地面效应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风洞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数值模拟比较了移动地面、静止地面和不同离地间隙工况下,1∶8缩比3节编组高速列车模型的气动力以及模型周围流场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移动地面较之于静止地面使模型气动阻力增加6.3%,升力减小130%;随着离地间隙的增大,高速列车模型阻力逐渐增大,升力也逐渐增大;不同地面工况下,3节车对气动力变化量的贡献有很大差别。鉴于地面效应会严重影响高速列车模型的气动特性,对风洞试验测量结果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有必要采用合理的试验手段对其进行消除。其中,采用移动地面法可以很好消除地面效应,而采用抬高模型法不能完全消除地面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效应 高速列车 空气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矩阵风扇的发动机舱流场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宏朝 单希壮 杨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4-19,共6页
发动机舱热管理逐渐成为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点问题,为此在传统乘用车的单风扇系统上设计了5种矩阵风扇,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阵型对冷却模块空气侧流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导风管进一步研究了冷却模块的空气质量流量及前端热回流... 发动机舱热管理逐渐成为提高发动机性能的重点问题,为此在传统乘用车的单风扇系统上设计了5种矩阵风扇,并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分析了阵型对冷却模块空气侧流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导风管进一步研究了冷却模块的空气质量流量及前端热回流效果。结果表明:相比单风扇系统,矩阵风扇型式下通过散热器的空气质量流量有所提升,特别在高速工况下,受冲压气流的作用散热器表面的速度均匀度提高,通过散热器的空气质量流量提升,前端热回流减少;引入导风管后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辆在高速工况下通过散热器的进气量,而且可以降低怠速时冷凝器迎风面温度;结合导风管的矩阵风扇可在不减少冷却模块进气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风扇转速来减少冷却系统的能耗,进而提高燃油经济性,抑制怠速时车辆前端的热回流,改善冷却模块的换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风扇 导风管 冷却模块 流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矩阵风扇的车辆前端换热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宏朝 单希壮 杨志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6,共8页
为提升实车散热器的换热性能,在传统乘用车单风扇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5种风扇矩阵型式,利用数值仿真分析不同矩阵型式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差速控制策略,进一步优化车辆冷却前端换热。结果表明:不同矩阵风扇型式对散热器换热性... 为提升实车散热器的换热性能,在传统乘用车单风扇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出5种风扇矩阵型式,利用数值仿真分析不同矩阵型式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差速控制策略,进一步优化车辆冷却前端换热。结果表明:不同矩阵风扇型式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不同,其中矩阵风扇(风扇数N=6)所实现的换热量最大,为最优的布置型式;对于矩阵风扇(N=6),当低温区风扇以较高转速运行时,能够减少怠速工况下车辆前端的热回流,降低发动机舱内部的平均温度,有效改善发动机舱的热环境;同时在怠速工况下当转速比为3时,散热器换热量达到6.61kW,相比匀速工况提高1.71%,而当车辆低速行驶且转速比为1.8时,散热器换热量为10.73kW,相比匀速工况增加1.2%;此外,低温区风扇以较高转速运行还能够抑制发动机舱内部及护板下方的流动分离,并降低车辆低速行驶时发动机舱内部流道的沿程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风扇 散热器 换热性能 差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气流与反向射流的混合 被引量:1
7
作者 冯珩 陈宏 +2 位作者 单希壮 李斌 俞鸿儒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0-432,共3页
在不同的反向射流喷射角度条件下,对反向射流混合加热方案的混合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空气和氢气燃烧混合物作为超声速载气流,常温下的空气作为反向射流。将混合前后流场的温度分布作为衡量载气流与反向射流混合效果的标志。实验结... 在不同的反向射流喷射角度条件下,对反向射流混合加热方案的混合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空气和氢气燃烧混合物作为超声速载气流,常温下的空气作为反向射流。将混合前后流场的温度分布作为衡量载气流与反向射流混合效果的标志。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均匀度随混合距离的增加而提高;反向射流的喷射角度在40°角附近时混合均匀度最佳;增大反向射流初始压力可有效提高反向射流与载气流的流量比,从而提高混合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混合 裂解 激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求高效裂解生产乙烯的新途径 被引量:3
8
作者 俞鸿儒 单希壮 +1 位作者 陈宏 冯珩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13,共7页
乙烯是裂解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收率随反应时间变化.在最佳反应时间,收率最高.裂解反应温度愈高,峰值收率愈高,最佳反应时间则愈短.当前通用的竖管裂解炉难以满足大幅度提高乙烯收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评述了几种激波加热方法的... 乙烯是裂解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收率随反应时间变化.在最佳反应时间,收率最高.裂解反应温度愈高,峰值收率愈高,最佳反应时间则愈短.当前通用的竖管裂解炉难以满足大幅度提高乙烯收率并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评述了几种激波加热方法的优缺点.简要描述了我们目前正在研究中的反向射流混合加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反应 中间产物 激波 化学反应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阵风扇冷却系统模糊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宏朝 单希壮 杨志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5-352,共8页
为提升车辆冷却系统效能,首先在传统乘用车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矩阵风扇型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模糊控制器。然后通过联合仿真研究了在模糊控制器作用下,矩阵风扇对车辆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瞬态工况下,采用模糊控制器的... 为提升车辆冷却系统效能,首先在传统乘用车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引入矩阵风扇型式,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模糊控制器。然后通过联合仿真研究了在模糊控制器作用下,矩阵风扇对车辆冷却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瞬态工况下,采用模糊控制器的矩阵风扇系统能将发动机出水口温度波动幅值减小约76%,将风扇系统能耗降低31.2%。矩阵风扇多模式运行时,模糊控制器除能根据反馈信号调整风扇转速外,还能以最低能耗为目标实时调整运转风扇的数目,因此多运行模式下的模糊控制器对目标温度的跟踪能力更优,能耗更低,整个仿真过程的温度稳态误差比单运行模式平均小30.5%,风扇消耗功率比单运行模式平均降低1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风扇 冷却系统 模糊控制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激波控制反应器的原料气加速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俞鸿儒 单希壮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2-365,共4页
为观察超声速混合过程,设计制造了专用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过程的总压损失随两种超声速流的密度比、静温比增大而增加.若密度比、静温比相同或相近时,速度差对总压损失的影响可忽略.但速度差随密度比、静温比增大而增大时总压... 为观察超声速混合过程,设计制造了专用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混合过程的总压损失随两种超声速流的密度比、静温比增大而增加.若密度比、静温比相同或相近时,速度差对总压损失的影响可忽略.但速度差随密度比、静温比增大而增大时总压损失亦随之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控制反应器 超声速混合 乙烯 裂解 原料气 加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