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心力衰竭与几丁质酶-3样蛋白-1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卓裕丰 程颖 +2 位作者 解强 林桂雄 张鹏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的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CHF 97例作为研究组,其中NYHAⅠ/Ⅱ级组69例、NYHAⅢ/Ⅳ级组28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目的:检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几丁质酶-3样蛋白-1(YKL-40)的水平。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就诊的CHF 97例作为研究组,其中NYHAⅠ/Ⅱ级组69例、NYHAⅢ/Ⅳ级组28例: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浆YKL-40、糖化血红蛋白(HBA1c)、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及LVEF等指标。结果:除LVEF及NT-pro BNP外.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YKL-40水平为(108±7.5)ng/mL.高于对照组的(62±5.6)ng/mL(P<0.05);NYHAⅢ/Ⅳ级组YKL-40水平为(118±8.2)ng/mL、高于NYHAⅠ/Ⅱ级组的(89±6.3)ng/mL(P<0.05)。结论:CHF患者血浆YKL-40水平明显升高.这可能与CHF患者存在炎症反应有关;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YKL-40水平升高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几丁质酶-3样蛋白-1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治疗的临床效应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廖尚宇 卓裕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557-560,共4页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治疗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番禺何贤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0例,给予常规药物+20 mg辛伐他汀和10 mg依泽替米贝)和对照组(106例...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治疗对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效应.方法 将番禺何贤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21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0例,给予常规药物+20 mg辛伐他汀和10 mg依泽替米贝)和对照组(106例,给予常规药物+20 mg辛伐他汀).比较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脂、内皮祖细胞(EPCs)含量、血小板聚集率(PAG)和肱动脉舒张功能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5± 1.09)mmol/L比(3.03± 1.38)mmol/L]、甘油三酯(TG)[(2.01±0.71)mmol/L比(2.23±0.82)mmol/L]、总胆固醇(TC)[(4.35±1.88)mmol/L比(5.56± 1.98)mmol/L]降低的水平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EPCs含量、肱动脉FMD比对照组明显增加[EPCs:(0.090±0.013)%比(0.076±0.015)%;FMD:(9.41±2.64)%比(8.33±2.24)%;P<0.05];而PAG则显著低于对照组[(32.6±10.1)%比(46.7±8.1)%;P<0.05].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依泽替米贝治疗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其降脂效应、增加循环血EPCs含量、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效果更为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依泽替米贝 冠状动脉疾病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老年高血压伴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卓裕丰 段跃兴 +7 位作者 郑栋 伍金雷 程颖 黄冰生 林桂雄 吴钰燕 冯燕玲 张鹏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老年高血压伴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体检或住院的204例老年高血压伴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等进行调查,随访24个月。应用多... 目的:探讨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对老年高血压伴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体检或住院的204例老年高血压伴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一般情况、病史资料等进行调查,随访24个月。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随诊间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明确随诊间血压变异性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变异系数与年龄、糖尿病史、心脑血管病史、随访期e GFR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随访次数则呈显著负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收缩压变异性为老年高血压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随诊间血压变异性为老年高血压合并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诊间血压变异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化方案对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性肾损害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解强 程颖 +5 位作者 黄冰生 林桂雄 吴钰燕 冯燕玲 李劲草 卓裕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65,共1页
目前,在预防造影剂肾损害方面,水化是一项重要的方法,本研究拟使用两种不同水化方法干预,观察是否能预防或减轻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造影剂性肾脏功能的损害。
关键词 造影剂肾损害 轻度肾功能不全 水化方法 肾脏功能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改善血清-葡萄糖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及其HO-1依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解强 张鹏 +2 位作者 李劲草 黄冰生 卓裕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观察富含氢气(H2)的培养基对血清-葡萄糖剥夺(SGD)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SGD的方法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血性心肌病的细胞模型。在SGD处理后.分别给予正常培养基... 目的:观察富含氢气(H2)的培养基对血清-葡萄糖剥夺(SGD)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SGD的方法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血性心肌病的细胞模型。在SGD处理后.分别给予正常培养基和富含H1的培养基以观察H2的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给予选择性HO-l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以抑制HO-1的作用:各处理因素完成后,检测细胞存活率、羟基自由基(OH·)的含量及HO-1蛋白的表达。结果:SGD处理6-30h,时间依赖性地降低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率,相关性分析显示r为-0.94。SGD处理6h后再正常培养24h可明显增加细胞内OH·的含量,并上调HO-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ZnPPIX通过抑制HO-1的作用能明显加重SGD处理诱导的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在SGD处理后给予富含H2的培养基能减轻SGD引起的细胞损伤,使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P〈0.05),胞内OH·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富含H2的培养基还能使SGD诱导的HO-1表达进一步上调,而ZnPP IX部分取消了H2诱导的细胞保护作用(P〈0.05)。结论:富含H2的培养基可减轻血清-葡萄糖剥夺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其机制不仅与直接清除0H·有关而且还与上调抗氧化酶系统H0-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葡萄糖剥夺 氢气 心肌保护 血红素加氧酶-1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P水平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崔志新 卓裕丰 +1 位作者 陈伟杰 李泽伦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监测脑钠肽(BNP)对判断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于2007年6月至2013年10月入住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科6及24 h BNP水平,分为A组(BNP<100 pg/mL)、B组(100 pg/mL≤BNP<5... 目的:探讨监测脑钠肽(BNP)对判断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于2007年6月至2013年10月入住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入科6及24 h BNP水平,分为A组(BNP<100 pg/mL)、B组(100 pg/mL≤BNP<500 pg/mL)和C组(BNP≥500 pg/mL)。比较各组24 h内APACHE II评分、6、24 h血乳酸值,ICU住院时间及患者入ICU后28 d内死亡率。结果:A组和B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及ICU住院时间,28 d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BNP水平对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判断有一定意义,BNP水平≥500 pg/mL可能是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脑钠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例门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临床分析
7
作者 何田轩 解强 +4 位作者 张鹏 黄莲枝 卓裕丰 程颖 何映文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总结门诊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心内科门诊连续行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8.6±15.3)岁;... 目的:总结门诊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广州市番禺何贤纪念医院心内科门诊连续行经桡动脉路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8.6±15.3)岁;男性占71.0%;手术桡动脉穿刺置鞘成功率100%(300/300),右桡到左桡转换率1.33%(4/300),冠脉造影成功率99.66%(299/300),单导管完成率95.32%;术中术后主要不良事件是桡动脉痉挛(3.67%,11/300)、冠状动脉痉挛(1.67%,5/299)和穿刺侧上肢血肿(2.0%,6/300),均预后良好;在299例完成冠脉造影的患者中,造影结果异常的发生率35.45%(106/299),其中单支病变9.36%(28/106)、双支病变15.1%(45/106)、三支病变10.37%(31/106)、左主干病变占0.67%(2/106);冠脉造影阳性发现率依次是:不稳定心绞痛>稳定心绞痛>可疑冠心病>PCI术后定期复查。结论:门诊应用桡动脉技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轻微,可快速、高效地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门诊 桡动脉路径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