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低温差异表达miRNA的分析鉴定及靶基因的验证 被引量:5
1
作者 卓晓菲 何苹萍 +2 位作者 韦嫔媛 陈晓汉 彭金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3-1209,共7页
为了解析miRNA及靶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开展了凡纳滨对虾常温(28℃)及低温锻炼(16℃,6d)下肝胰腺小RNA文库的测序和分析。从常温对虾的小RNA文库测序获得18-32 nt的高质量序列10690259条,鉴定出已知的成... 为了解析miRNA及靶基因在凡纳滨对虾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开展了凡纳滨对虾常温(28℃)及低温锻炼(16℃,6d)下肝胰腺小RNA文库的测序和分析。从常温对虾的小RNA文库测序获得18-32 nt的高质量序列10690259条,鉴定出已知的成熟miRNAs 57条;而从低温锻炼对虾的小RNA文库获得18—32 nt的高质量序列序列8587144条,鉴定出已知的成熟miRNAs 48条。分析获得25个在低温锻炼下呈显著差异表达的miRNAs。运用qRT-PCR验证了3条低温下差异极显著的miRNAs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3条miRNAs的表达模式与高通量测序结果基本一致。预测低温差异表达miRNAs的靶基因,并与转录组分析获得的低温显著差异表达基因进行比对,从二者重合的基因集中挑选出4个基因,即nuclear export mediator factor Nemf-lik、synapse-associated protein、seleno proteins以及DEAD-box RNA helicase Variant 1,运用qRT-PCR验证其在不同条件低温锻炼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的表达规律,为解析miRNAs及其靶基因在对虾低温适应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温胁迫 MIRNA 靶基因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钦州大蚝春季死亡规律调查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李蔚 张立 +8 位作者 彭金霞 何苹萍 韦嫔媛 张兴志 官俊良 卓晓菲 赵文彬 郑惠芳 李琼珍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6期7-13,共7页
探讨广西钦州大蚝春季死亡规律,为预防春季钦州大蚝规模性死亡提供依据。利用水质检测、病害分析、病死率统计等方法,对2017年5月及2019年3—4月钦州大蚝大规模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钦州大蚝发生春季大规模死亡时,海水中的pH值、溶解... 探讨广西钦州大蚝春季死亡规律,为预防春季钦州大蚝规模性死亡提供依据。利用水质检测、病害分析、病死率统计等方法,对2017年5月及2019年3—4月钦州大蚝大规模死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钦州大蚝发生春季大规模死亡时,海水中的pH值、溶解氧、重金属含量及农药残留等指标均在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范围内;死亡牡蛎体内携带细菌在正常范围且无寄生虫病原感染。2017年5月钦州港及大风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海区盐度分别在18~25、20~30,大风江的盐度高于正常年份,钦州港与大风江分别有36%、81%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抽查点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2019年3—4月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海域发生大蚝大规模死亡时,最靠近河口的大风江持续16 d盐度高于25,钦州港、大风江及三墩岛分别有19%、41%、96%蚝排的大蚝病死率高于60%;同一海域不同抽查点的死亡率不同,盐度越高病死率越高。由此可以推断,广西钦州大蚝春季大规模死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大蚝长期受到高盐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大蚝 死亡原因 盐度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格香港牡蛎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3
作者 韦嫔媛 李蔚 +7 位作者 张兴志 李琼珍 何苹萍 卓晓菲 官俊良 赵文彬 张立 彭金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1-967,共7页
【目的】筛选出影响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建立壳形态性状对全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香港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规格(小规格1~15 g/只,中规格90~110 g/只,大规格165~270 g/只... 【目的】筛选出影响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建立壳形态性状对全重的最优线性回归方程,为香港牡蛎的选择育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不同规格(小规格1~15 g/只,中规格90~110 g/只,大规格165~270 g/只)香港牡蛎群体中随机取样,对其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和壳宽)及重量性状(全重)进行测量,并采用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壳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壳长、壳高和壳宽3个壳形态性状与全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均以壳高与全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分别是0.841、0.318和0.327。对香港牡蛎全重直接作用最大的壳形态性状是壳高,对应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16、0.379和0.613;对全重决定系数最大的壳形态性状也是壳高,对应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66、0.144和0.376。以壳长(x1)、壳高(x2)和壳宽(x3)为自变量,全重(y)为因变量,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构建不同规格香港牡蛎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小规格=0.175x1+0.243x2+0.250x3‒10.259,R2=0.864;y中规格=0.252x1+0.219x2+0.244x3+56.667,R2=0.232;y大规格=1.262x1+1.129x2+1.807x3‒118.236,R2=0.383。【结论】选育高产香港牡蛎时应以壳高作为主要参考指标,小规格和大规格香港牡蛎宜加强壳长的协同选择,而中规格香港牡蛎需加强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牡蛎 规格 壳形态性状 全重 通径分析 决定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