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的研究——Ⅰ.角形虫属五新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灶和 吴建平 华鼎可 《热带海洋》 CSCD 1993年第4期79-87,共9页
在南海鱼类胆囊中发现寄生粘孢子虫(Myxosporidia)角形虫属Ceratomyxa五新种。其中的肾形角形虫C.reniforma和石斑角形虫C.epinephela寄生于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桂山角形虫C.guishanensis寄生于青石斑鱼E.awoara,陈氏角形虫C.... 在南海鱼类胆囊中发现寄生粘孢子虫(Myxosporidia)角形虫属Ceratomyxa五新种。其中的肾形角形虫C.reniforma和石斑角形虫C.epinephela寄生于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桂山角形虫C.guishanensis寄生于青石斑鱼E.awoara,陈氏角形虫C.cheni寄生于黄鳍鲷Sparus lalus,(鱼祭)角形虫C.clupanoda寄生于斑(鱼祭)Clupanodon punc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鱼类 粘孢子虫 角形虫 新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鱼类寄生粘孢子虫──Ⅱ.篮子鱼两极虫与尖吻鲈尾孢虫两新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灶和 吴建平 华鼎可 《热带海洋》 CSCD 1994年第3期67-71,共5页
篮子鱼两极虫,新种Myxidiumsiganumsp.nov.寄生于篮子鱼Siganussp.胆囊。孢子缝面观菱形,正面观椭圆形。孢子表面具有6条条纹。孢子长11.4μm,宽6.9μm;极囊直径3.3μm;囊间距2.... 篮子鱼两极虫,新种Myxidiumsiganumsp.nov.寄生于篮子鱼Siganussp.胆囊。孢子缝面观菱形,正面观椭圆形。孢子表面具有6条条纹。孢子长11.4μm,宽6.9μm;极囊直径3.3μm;囊间距2.8μm。尖吻鲈尾孢虫,新种Henneguyalatesasp.nov寄生于尖吻鲈Latescalcarijer鳃部。孢子呈倒梨形。孢子长8.9μm,宽5.7μm,厚4.9μm;极囊长2.8μm,宽1.8μm;尾长16.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粘孢子虫 篮子鱼两极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斑鱼综合症的研究——治疗技术 被引量:4
3
作者 华鼎可 蔡妙兰 徐绍隆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7-8,共2页
我国内地人工养殖石斑类,始于1980年,珠海市徐绍隆等尝试进行了网箱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成功。养殖的品种涉及鮨科、鲷科、鲈科等20余种。目前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品种有:赤点石斑(红斑)Epinephelus ak(?)ra(Temminck et Schle... 我国内地人工养殖石斑类,始于1980年,珠海市徐绍隆等尝试进行了网箱高密度精养试验,取得成功。养殖的品种涉及鮨科、鲷科、鲈科等20余种。目前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品种有:赤点石斑(红斑)Epinephelus ak(?)ra(Temminck et Schlegel)、密点石斑(芝麻斑)(E.chlorsligma(C.et V.)点带石斑(青斑)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综合症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一) 被引量:10
4
作者 华鼎可 《现代渔业信息》 1995年第3期9-15,共7页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体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病、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营养性病、鱼类病理学、鱼类肿瘸、鱼类免疫学、鱼类细胞系、鱼类药物学...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体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病、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营养性病、鱼类病理学、鱼类肿瘸、鱼类免疫学、鱼类细胞系、鱼类药物学和展望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病学 中国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二) 被引量:4
5
作者 华鼎可 《现代渔业信息》 1995年第4期1-9,共9页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病、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营养性病、鱼类病理学、鱼类肿瘤、鱼类免疫学、鱼类细胞学、鱼类药物学和...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病、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营养性病、鱼类病理学、鱼类肿瘤、鱼类免疫学、鱼类细胞学、鱼类药物学和展望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病学 中国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大眼鲷类的大眼鲷匹里虫 Pleistophora priacanthusis(Hua1981),Hua&Dong1983的光镜和电镜观察*
6
作者 华鼎可 张志宇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13-26,共14页
前曾报道(Hua 1981,Hua &Dong 1983)大眼鲷匹里虫以孢囊型寄生于长尾大眼鲷和短尾大眼鲷的胃、幽门垂、肠道、肠系膜、性腺、肝、脾、腹壁肌肉等部位,孢子有大、中、小三种形态。
关键词 大眼鲷 寄生虫 孢子 脏器 孢囊 染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饼形碘泡虫病
7
作者 华鼎可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55-62,共8页
本病已知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养鱼地区,其他省份可能也有此病流行,因随着省间鱼种运搬,病原体也可随之传播他处。据调查,1969年广东南海水产养殖场当时有600多万尾草鱼苗欲运往云南,因天气关系,飞机不能起飞,... 本病已知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养鱼地区,其他省份可能也有此病流行,因随着省间鱼种运搬,病原体也可随之传播他处。据调查,1969年广东南海水产养殖场当时有600多万尾草鱼苗欲运往云南,因天气关系,飞机不能起飞,放到石井鱼苗培育组培育而发病,这可能是本病在广东地区较早的记录。现在已知,广东佛山、肇庆、惠阳、汕头、湛江等地区,都有本病流行,成为草鱼种常见严重疾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种 饼形碘泡虫病 组培 养鱼 鱼苗培育 省份 天气 广东 汕头 水产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游鱼波豆虫病及其治疗试验
8
作者 华鼎可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34-43,共10页
漂游鱼波豆虫(Ichthyobodo necator(Heaneguy,1883)Pinto,1928)]自1883年Henneguy在鲑鱼苗上发现以来,世界各养鱼地区已陆续有许多报导,已知寄生在鲤、鲫、金鱼、鲑、鳟、叉尾鲴、
关键词 鱼波豆虫病 治疗试验 金鱼 养鱼 鱼苗 寄生 鲑鱼 报导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江头槽绦虫(Bothriocephalus gowkongensis Yeh,1955)种的校订和(鱼矞)头槽绦虫病
9
作者 华鼎可 《湖南水产科技》 1982年第3期4-7,共4页
一、种的校订 多年来我国两广地区流行的一种草鱼鱼种(<100毫米)病,因鱼体肠道内寄生大量虫体,浮游水面不摄食,口张开,表现不安状,鱼体瘦弱,继而死亡,群众称之为“乾口病”。以往都把该病看成是两广的地方性鱼病,
关键词 九江头槽绦虫 草鱼 鱊头槽绦虫病 症状表现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致病作用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眼鲷匹里虫病及匹里虫一新种的研究
10
作者 华鼎可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41-54,共14页
从我国南海大眼鲷科(Prlacanthidae)的两种大眼鲷——长尾大眼鲷(Priacanthns tayenus)和短尾大眼鲷(P.macracanthus)上发现了一种匹里虫(新种),定名为大眼鳎匹里虫(Pleistophora priacanthusis sp.nov.)。本文报道了感染鱼的征象... 从我国南海大眼鲷科(Prlacanthidae)的两种大眼鲷——长尾大眼鲷(Priacanthns tayenus)和短尾大眼鲷(P.macracanthus)上发现了一种匹里虫(新种),定名为大眼鳎匹里虫(Pleistophora priacanthusis sp.nov.)。本文报道了感染鱼的征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感染部位和对寄主的影响、季节分布和性别差异的情况,并对大眼鲷匹里虫的孢囊、孢子、产孢体、新种的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眼鲷 匹里虫病 感染率 感染强度 染色孢子 病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鲢水臌病的研究
11
作者 华鼎可 何世强 +3 位作者 阮世玲 陆小萏 苏奔明 林燕军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4年第1期14-26,共13页
广东省顺德县流行着一种当地群众称之为“水臌扁”的白鲢粘体虫病.作者之一于1978年6月于龙江公社进行鱼病调查对.发现了这种病,并作了初步研究.1982年我们又继续进行了这项工作。
关键词 白鲢 鱼病 流行 广东 顺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鱼病学研究的现状与进展(三)
12
作者 华鼎可 《渔业信息与战略》 1995年第5期1-10,共10页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及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体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病、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营养性病、鱼类病理学、鱼类肿瘤、鱼类免疫学、鱼类细胞学、鱼类药物学... 本文为四十余年来(1952—1993)我国鱼病及研究的综述,包括鱼类病毒性病、立克次氏体性病、细菌性病、噬菌体、真菌和藻类性病、原虫性病、蠕虫性病、甲壳类性病、营养性病、鱼类病理学、鱼类肿瘤、鱼类免疫学、鱼类细胞学、鱼类药物学和展望等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病学 研究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胡子鲇的胡子鲇叶形吸虫,新种Phyllodistomum elariasi Sp.nov.(复殖吸虫:发状科Gorgoderidae)
13
作者 赖达佳 华鼎可 刘小明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27-30,共4页
胡子鲇叶形吸虫,新种Phyllodistomum clariasisp.nov.(复殖吸虫,发状科Gorgoderidae)发现于广东兴宁县的胡子鲇Clarias fuscus (Lacépede)泄殖腔中,经与已知的叶形属种类比较,发现与寄生云斑鮰Ameiurus nebulosus(Le Sueur)... 胡子鲇叶形吸虫,新种Phyllodistomum clariasisp.nov.(复殖吸虫,发状科Gorgoderidae)发现于广东兴宁县的胡子鲇Clarias fuscus (Lacépede)泄殖腔中,经与已知的叶形属种类比较,发现与寄生云斑鮰Ameiurus nebulosus(Le Sueur)和黑鮰A.melas(Raf.)的Phyllodistomum staffordi Pearse,1924和寄生鲇Parasilurus asotus L,的Ph,petruschewskyi Pigulewsky,1953较接近,但不同于体形、吸盘比值,卵黄腺的形态结构,生殖腺的位置和肠枝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形 吸虫 寄生 胡子鲇 云斑鮰 泄殖腔 卵黄 属种 新种 生殖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漂游口丝虫〔Costia necatrix(Henneguy 1883)〕的分类地位和种的比较
14
作者 华鼎可 《湛江水产学院学报》 1980年第1期47-50,56,共5页
漂游口丝虫从最初描述至今已近百年了,它为害各种淡水鱼类,遍布世界养鱼地区,是淡水鱼幼鱼种较为常见的体外寄生鞭毛虫。可是长期来有关其分类地位则颇多争议,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就笔者的观察,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 漂游口丝虫从最初描述至今已近百年了,它为害各种淡水鱼类,遍布世界养鱼地区,是淡水鱼幼鱼种较为常见的体外寄生鞭毛虫。可是长期来有关其分类地位则颇多争议,至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本文就笔者的观察,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引起对此有兴趣的学者的进一步探讨。本文蒙陈启鎏、熊大仁两教授审阅,黄文浩付教授代为翻译有关文献,笔者一并表示谢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地位 养鱼 鱼种 淡水鱼类 寄生 为害 幼鱼 鞭毛虫 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鲫鱼鱼虱病防治的初步研究
15
作者 华鼎可 吴定虎 ■正泉 《淡水渔业》 1975年第4期8-8,4,共2页
1961年11月初和1962年1月,在原厦门市水产研究所的两口临海池塘里,曾两次发生非洲鲫鱼成批死亡,经检查是由于东方鱼虱(Caligus Orientalis Gilssev)的大量寄生而引起的,这发病情形,不论寄主或寄生虫,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作者藉... 1961年11月初和1962年1月,在原厦门市水产研究所的两口临海池塘里,曾两次发生非洲鲫鱼成批死亡,经检查是由于东方鱼虱(Caligus Orientalis Gilssev)的大量寄生而引起的,这发病情形,不论寄主或寄生虫,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作者藉此机会作了防治的研究,但由于试验次数不多,以后又无再发病的机会,因此有些项目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 初步研究 再发 罕见 病情 死亡 防治 鱼虱病 鲫鱼 池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