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及有机负荷对高温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启动期产甲烷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华飞虎 韩芸 +3 位作者 卓杨 王松 刘奕 周梦雨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0-2029,共10页
高含固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可有效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负荷和能量利用率。当不同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切换至高含固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时,由于受到高氨氮、高温及高负荷的影响,易引发酸积累。为探讨不同工艺启动高温高含固... 高含固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工艺可有效提升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厌氧消化负荷和能量利用率。当不同污泥厌氧消化工艺切换至高含固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时,由于受到高氨氮、高温及高负荷的影响,易引发酸积累。为探讨不同工艺启动高温高含固率厌氧消化工艺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稳定运行的中温常规含固率R1反应器[(35±1)℃,总固体(TS)含量为2%]、中温高含固率R2反应器[(35±1)℃,TS含量为10%]、高温常规含固率R3反应器[(55±1)℃,TS含量为2%]和中温高含固率R4反应器[(35±1)℃,TS含量为14%],并以高含固率(10%)热水解剩余污泥为基质开展高温高含固率厌氧消化反应器启动试验,分析启动过程中氢代谢速率、比产甲烷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并探讨温度、含固率对产甲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4种不同工况反应器启动高温高含固率反应器后,各组反应器的挥发性固体降解率为39.8%~41.6%,保持了较高的产甲烷性能。乙酸产甲烷活性相较于启动前下降了37.9%~73.4%,但氢利用速率从0.585~4.914 kPa/(g·h)增至6.76~18.25 kPa/(g·h)。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thermobacter和Methanoculleus成为高温高氨氮环境下的优势菌种,启动后其相对丰度提至57.84%~83.94%。高温常规含固率厌氧消化反应器在工况切换前初始氢利用速率达到4.914kPa/(g·h),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因此,由高温常规含固率反应器启动切换至高温高含固厌氧消化工艺是一种可行策略,关键是提升启动期的初始氢利用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解高含固污泥 高温厌氧消化 氢代谢速率 比产甲烷活性 酸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污泥含固率对高温厌氧消化互营产甲烷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朱俊兆 卓杨 +4 位作者 华飞虎 周梦雨 王雪娜 刘金洋 韩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697-4707,共11页
以常规含固率(2%)剩余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排泥为接种污泥,分析接种污泥在不同氨浓度下厌氧消化各步骤的动力学速率变化,并以热水解预处理的高含固污泥(10%)为基质进行连续试验,探讨高温厌氧消化条件下基质由常规含固率快速切换至高含固率... 以常规含固率(2%)剩余污泥高温厌氧消化排泥为接种污泥,分析接种污泥在不同氨浓度下厌氧消化各步骤的动力学速率变化,并以热水解预处理的高含固污泥(10%)为基质进行连续试验,探讨高温厌氧消化条件下基质由常规含固率快速切换至高含固率的产甲烷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氨浓度上升,接种污泥对乙酸、丙酸、丁酸和热水解污泥的比产甲烷活性均有所下降,但其氢利用速率和互营乙酸氧化速率未受到显著影响.高温厌氧消化基质含固率由2%切换至10%连续运行试验结果表明,在有机负荷高达14g COD/(L·d)时,虽然系统COD去除率不足(27.99±3.66)%,且存在VFAs积累(10.41±2.25)g COD/L,但pH值仍可稳定在(7.74±0.09),说明该切换策略具有可行性.稳定运行系统中产氢产乙酸和互营乙酸氧化功能菌属以Coprothermobacter(15.29%)、Anaerobaculum(8.89%)、Tepidimicrobium(17.99%)和Syntrophomonas(1.60%)为主,切换后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thrix被淘汰,而参与互营乙酸氧化过程的Methanosarcina和Methanotherm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提高,说明体系通过构建互营乙酸氧化产甲烷途径来抵御高温高氨的环境胁迫.因此,以常规含固率高温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泥是实现由常规含固率切换至高含固热水解-高温厌氧消化的有效策略,并且接种污泥的互营乙酸氧化活性是切换成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固污泥 高温厌氧消化 热水解预处理 互营乙酸氧化 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