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留申病细小病毒的分离及VP2基因遗传衍生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华育平 马建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60-963,共4页
The samples of minks from several main mink farming areas were detected by the methods of 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and some data about Aleutian mink disease parvovirus(ADV)... The samples of minks from several main mink farming areas were detected by the methods of counter immunoelectrophoresis(CIEP)an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and some data about Aleutian mink disease parvovirus(ADV)infection in farmed mink was obtained. Partial VP2 genes,which include a hypervariable region, of 16 ADV strains isolated were separately amplified by PCR and sequenced.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se genes sequences and the related sequences of ADV-G,ADV-Utah1 and ADV-K that reported in the USA and European had been complet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 firstly, the closed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domestic ADV isolates and foreign ones,and the domestic AD maybe introduced from foreign countries. Secondly, the ADV isolates we obtained have a high genetic diversity. DL1, DL2, MS3 and MS5 may be some new types of ADV because of so obvious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foreign isolates in the genes 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阿留申病病毒 VP2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突变对病毒体外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祁小乐 高立 +10 位作者 吴关 邓小芸 余飞 张礼洲 秦立廷 高玉龙 王永强 高宏雷 刘娣 华育平 王笑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7-1583,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 为了进一步了解影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分子基础,作者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针对VP2上2个重要的氨基酸位点(222和279),修饰和拯救了相应的2株突变病毒,并研究了突变病毒在体内外的生物学特性。复制动力学数据显示,VP2的222位由酪氨酸突变为脯氨酸可将IBDV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的复制滴度提高6倍以上,而279位氨基酸对病毒复制效率无显著影响。SPF鸡的感染试验显示,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的致病力没有关系。本研究首次报道了VP2 222位和279位氨基酸与IBDV复制效率和致病力的关系,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IBDV的基因功能,也将为新型IBDV疫苗的设计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VP2基因 复制 致病力 反向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鸭源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5
3
作者 姜莉莉 祁小乐 +9 位作者 高玉龙 邓小芸 柴洪亮 张礼洲 贠炳岭 秦立廷 王永强 高宏雷 王笑梅 华育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77-1282,共6页
利用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特异性引物作为检测引物,对采集于吉林省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REV... 利用扩增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的特异性引物作为检测引物,对采集于吉林省某地健康野鸭的脏器样品进行PCR检测。阳性样品经DF1培养增殖,进行病毒的分离,经PCR和间接免疫荧光(IFA)方法鉴定,确定分离到2株REV,分别来自于针尾鸭和绿头鸭,将分离病毒分别命名为DBYR1101和DBYR1102。克隆2个病毒株的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gp90,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2个分离株gp90基因氨基酸相似性为99.5%;DBYR1101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7%、94.2%和98.2%;DBYR1102 gp90基因与REV 3个型的代表株170A、SNV和CSV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5.2%、93.7%和97.7%;与中国早期南方分离株HA9901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4.7%和94.2%;与中国北方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2%~100%。核苷酸遗传进化分析表明,2个野鸟源REV分离株与现有的东北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近,趋于形成1个北方分离群;与SNV株亲缘关系最远;与170A株亲缘关系较远;与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某些分离株相似性较高。该研究首次自野鸭体内分离到REV,丰富了REV流行病学资料,同时提醒我们重视野生鸟类迁徙在疾病传播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深入研究REV致病机制、免疫抑制机制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鸟 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野鸟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SPF鸭的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管雪婷 刘景利 +7 位作者 柴洪亮 程成 张翼 左欣悦 陈晓妹 刘熠楠 华育平 李雁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04-1508,共5页
旨在初步评估野鸟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幼龄鸭的致病力,为研究AIV的致病机制和禽流感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周龄SPF鸭(绍兴麻鸭)为模型,模仿自然感染1株H5N2亚型LPAIV,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 旨在初步评估野鸟源H5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对幼龄鸭的致病力,为研究AIV的致病机制和禽流感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2周龄SPF鸭(绍兴麻鸭)为模型,模仿自然感染1株H5N2亚型LPAIV,对其致病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试验鸭临床症状不明显,病毒在鸭消化道更能进行有效复制,排毒时间较长,具有直接接触感染的能力。病毒感染鸭7~14d可产生HI抗体,在第3周达最高值。病毒仅能在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2个器官组织中较高水平复制,却对法氏囊、肺、胸腺和胰腺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果提示,幼龄鸭在AIV传播中起到一定作用,至于是否与真正自然状态下的感染有差异,还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 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H5N2 SPF鸭 野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病毒在野鸟种群中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玉龙 华育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分布广泛,特别是野生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因此,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总结分析以往有关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球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流行情况... 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分布广泛,特别是野生水禽被认为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库,因此,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总结分析以往有关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全球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流行情况、流感病毒在野鸟中的分布特点、野鸭中的流感病毒、候鸟迁徙与流感病毒传播、野鸟禽流感病毒感染的季节性特征和自然环境介质在流感病毒传播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旨在能够对禽流感病毒在野生鸟类中的生态分布情况、特点规律及其野生鸟类在禽流感传播和流行方面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鸟 禽流感病毒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崔羽 杨少成 +1 位作者 刘娣 华育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7-141,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野猪、民猪、长白猪、北京黑猪、法系大白猪5个猪种268个个体BMP-6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BMP-6基因多态... 试验旨在研究猪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仔性能的关联。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野猪、民猪、长白猪、北京黑猪、法系大白猪5个猪种268个个体BMP-6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了BMP-6基因多态性与法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猪BMP-6基因CDS区1104位存在1个G→A的同义突变,产生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在野猪和民猪中,A等位基因频率高;在长白猪、北京黑猪和法系大白猪中,B等位基因频率高。不同基因型对法系大白猪产仔数和产活仔数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初步认为BMP-6基因多态性与产仔性能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形态发生蛋白-6基因 多态性 产仔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遂川地区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监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耿海东 金洪梅 +13 位作者 张延君 张小林 张佳洁 李祥 周长宇 丁圆英 高光雨 王卓乐 乔丹 李吟雪 翟熙文 华育平 张国钢 柴洪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7期129-130,194,共3页
[目的]了解江西遂川地区野生鹭科鸟类携带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4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地区采集鹭科鸟类的肛拭子110份、咽拭子110份,采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试验筛选出疑似阳性样品,然后再用RT-PCR进行鉴... [目的]了解江西遂川地区野生鹭科鸟类携带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于2014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地区采集鹭科鸟类的肛拭子110份、咽拭子110份,采用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通过血凝试验筛选出疑似阳性样品,然后再用RT-PCR进行鉴定。[结果]在110份被检样品中,除4份样品外,其余样品的血凝效价均为0。经RT-PCR检测,所有样品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检测结果均呈阴性。这表明2014年秋季江西遂川地区野生鹭科鸟类发生禽流感和新城疫病毒感染的风险较小。[结论]该研究可为了解江西各地区野生水禽禽流感和新城疫的感染情况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流感 新城疫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提取液在鸡胚内抗新城疫病毒试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瑞莉 华育平 +3 位作者 刘娣 张钊伟 梁尧 葛铭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3-36,共4页
为证明金银花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通过接种鸡胚方法,对病毒接种前、接种同时、接种后加药3种方式处理的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中,不同浓度的金银花提取液均能够降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的... 为证明金银花抗新城疫病毒的作用效果,通过接种鸡胚方法,对病毒接种前、接种同时、接种后加药3种方式处理的鸡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在3种不同的加药方式中,不同浓度的金银花提取液均能够降低新城疫病毒感染鸡胚尿囊液的血凝效价,其作用效果与提取液浓度呈正比例相关。结果表明,金银花提取液能够抑制新城疫病毒在鸡胚尿囊液中的增殖;金银花提取液在鸡胚内抗新城疫病毒活性与其加药方式及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新城疫病毒 鸡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源大肠杆菌中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薛原 陈建飞 +1 位作者 张秀英 华育平 《养猪》 2011年第3期71-72,共2页
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此类药物抗菌谱广、吸收快、体内分布广泛,在兽医临床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耐药性也备受重视。因此,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受试养殖场60株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的floR和cmlA基因进行... 氯霉素类药物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此类药物抗菌谱广、吸收快、体内分布广泛,在兽医临床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耐药性也备受重视。因此,本试验对黑龙江省受试养殖场60株临床分离的猪源大肠杆菌的floR和cmlA基因进行分子检测和分析,旨在为猪源大肠杆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研究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试验依据,对临床合理用药以及控制细菌耐药性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大肠杆菌 氯霉素类 耐药基因 分子检测 药物 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细菌耐药性 兽医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野生岩羊布鲁氏菌病分子生物学检测与分析
10
作者 孙静 马泽林 +5 位作者 刘建丽 金红梅 张小林 郑伟杰 柴洪亮 华育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2935-12936,12946,共3页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贺兰山部分区域岩羊布鲁氏菌病的分布情况。[方法]以提取53份岩羊样品DNA为模板,使用P1和P2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贺兰山野生岩羊布鲁氏菌病的分布状况进行检测。[结果]53份野生岩羊样品中布鲁氏菌病的阳性检出率为0。[... [目的]了解宁夏银川贺兰山部分区域岩羊布鲁氏菌病的分布情况。[方法]以提取53份岩羊样品DNA为模板,使用P1和P2引物进行PCR扩增,对贺兰山野生岩羊布鲁氏菌病的分布状况进行检测。[结果]53份野生岩羊样品中布鲁氏菌病的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该研究表明宁夏贺兰山野生岩羊中不存在布鲁氏菌病,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羊 布鲁氏菌病 分子生物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6型副粘病毒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干扰素β的产生
11
作者 田志革 柴洪亮 华育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禽6型副粘病毒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干扰素β的产生的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禽6型副粘病毒P、V、W蛋白的重组载体,分别与IFN-β-Luc、NF-κB-Luc、PRDⅢ/I-Luc、AP-1-luc报告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接种仙台病毒刺激细胞后,... [目的]研究禽6型副粘病毒V蛋白对抗宿主细胞干扰素β的产生的机制。[方法]构建真核表达禽6型副粘病毒P、V、W蛋白的重组载体,分别与IFN-β-Luc、NF-κB-Luc、PRDⅢ/I-Luc、AP-1-luc报告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接种仙台病毒刺激细胞后,测定细胞内萤火虫荧光素酶及海肾荧光素酶活性。[结果]禽6型副粘病毒V蛋白能通过降低NF-κB的活性,进而显著抑制宿主细胞产生IFN-β。[结论]该研究初步阐明了禽6型副粘病毒V蛋白对抗宿主天然免疫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V蛋白 对抗 干扰素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6型副粘病毒JL-127株的分离与鉴定及其毒力基因序列分析
12
作者 田志革 柴洪亮 华育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5期12534-12536,共3页
[目的]研究禽6型副粘病毒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来自吉林省自然保护区的野鸭拭子中分离出1株禽6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6,APMV6),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F和HN毒... [目的]研究禽6型副粘病毒生物学特性。[方法]从来自吉林省自然保护区的野鸭拭子中分离出1株禽6型副粘病毒(Avian paramyxovirus type 6,APMV6),进行了形态学、血清学、生物学和病毒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对F和HN毒力基因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出1株APMV6,命名为JL-127,基因组全长为16 236 nt,毒力基因进化结果表明,JL-127株与TW及FE株遗传关系较近,与HK株遗传关系较远。[结论]首次对我国野鸭源APMV6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分离 毒力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貂阿留申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建 华育平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可对水貂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传染病。该病困扰动物医学界多年 ,始终未得到攻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有了更多的认识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与... 水貂阿留申病是由阿留申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可对水貂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的传染病。该病困扰动物医学界多年 ,始终未得到攻克。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学者对该病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有了更多的认识 ,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与水貂阿留申病发病密切相关的抗病毒抗体、病毒核酸的晚启动子P3 6及其顺式作用元件(cis acting)、结构蛋白VP2等方面。文章对以上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与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尝试使用反义RNA或干扰RNA对该病进行预防、治疗的设想 ,以期今后对阿留申病的继续深入研究能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阿留申病 发病机理 抗病毒抗体 晚启动子P36 结构蛋白VP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mbling a physical map of the genome by marker sequences
14
作者 张培玉 张洪海 +1 位作者 华育平 徐来祥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27-131,共5页
Molecular genetic maps were commonly constructed by analyzing the segregation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s). Here we described methodology-marker sequences in a new mapping based on recent docum... Molecular genetic maps were commonly constructed by analyzing the segregation of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 (RFLPs). Here we described methodology-marker sequences in a new mapping based on recent documents. With the methods they were unique sequences detected by th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Each of the methods had its Iimitations and the current trend was to integrate the maps produced by the different methods. Marker sequences contained mainly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ESTs),polymorphie sequence-tagged sites (STSs),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s), cI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 (CAPS), amplified fragment Iength pofymorphism (AFLPs), genorne sequence sampling (GSS) and sequence-tagged connectors (STCs)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ER sequences Sequence-tagged sites EXPRESSED SEQUENCE tags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Cleaved amplified POLYMORPHIC sequences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GENOME SEQUENCE sampling Sequence-tagged connect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 and analysis of the partial sequence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growth hormone gene
15
作者 徐来祥 孔繁华 华育平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7-50,共4页
Growth hormone gene (GH) of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was amplified by PCR 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the reported mammalian growth hormone gen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mplified fragment was about 1.8 kb. It was cloned ... Growth hormone gene (GH) of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was amplified by PCR based on the sequences of the reported mammalian growth hormone gen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amplified fragment was about 1.8 kb. It was cloned and its upper stream was sequenced. This sequencing region consists of a 5′flanking regulatory region, exon I and part of exon II, intron I of growth hormone gene. Comparing the corresponding sequences of growth hormone gene between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and the porcine, we concluded that the homology reached 81% in the region, and there was high conservation in the 5′flanking sequence. The kinds of amino acids of exon I and exon II for about 90% were the same to those in pig. Many mutations occurred in the degenerate site of the triplet code. In the nucleotides of intron I, there were only 72% homologies with those in pig. It means that introns and 3′flanking sequence maybe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growth hormone gene regulation of the different anim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nopithecus roxellanae Growth hormone gene PCR 5′flanking regulation region EXON INTR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纤维性骨营养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16
作者 王永林 王丽萍 +4 位作者 邹琦 华育平 林逢生 鞠弘 李景华 《中国林副特产》 1996年第1期4-5,共2页
人工饲养的棕熊和黑熊,由于饲料中钙、磷的含量严重不足,致使发生骨软症,重者还可伴发纤维性骨营养不良。本病在熊类临床上表现为颜面部及上下颌高度肿胀、变形,致使呼吸、采食、饮水极度困难:病理解剖为面骨及上下颌骨明显肿胀,变形。... 人工饲养的棕熊和黑熊,由于饲料中钙、磷的含量严重不足,致使发生骨软症,重者还可伴发纤维性骨营养不良。本病在熊类临床上表现为颜面部及上下颌高度肿胀、变形,致使呼吸、采食、饮水极度困难:病理解剖为面骨及上下颌骨明显肿胀,变形。骨体呈现软骨状。脊椎骨的椎头面、椎窝面呈半软骨化外观;肋骨硬度减低,与肋软骨接着部呈球状膨大。病变部骨组织的组织学变化完全失去正常密质骨的典型结构,在显微镜下可区分如下3种相互交错的基本结构:不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海绵状的骨小梁组织和分散在结缔组织中的大小不等的骨板。经化验,病熊的骨骼和体毛中的钙、磷含量均比正常熊的同类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减少、化验饲料中的钙、磷含量比有关营养标准量少50×10^(-2)左右。经补充钙、磷等综合措施治疗后,病熊的症状好转并治愈,3年来再没发生同类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性骨 营养不良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