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萌发过程中发芽特性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廖乐 齐军仓 +6 位作者 华淼源 林立昊 惠宏杉 吕小兰 刘馨月 王丹丹 余泽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79,共9页
为了探究大麦种子的劣变机制,采用40℃与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条件,对4个大麦品种进行老化处理,待种子风干后,测定其发芽特性、活性指标和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麦发芽特性指标在老化过程中呈反S型下降趋势;大麦种子浸出... 为了探究大麦种子的劣变机制,采用40℃与80%相对湿度的人工老化条件,对4个大麦品种进行老化处理,待种子风干后,测定其发芽特性、活性指标和5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大麦发芽特性指标在老化过程中呈反S型下降趋势;大麦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变化趋势不稳定,与发芽特性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四氮唑还原强度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种子发芽速率相关指标适合对大麦贮藏性的评价;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不能准确、灵敏地反映大麦种子的活性状况;四氮唑还原强度可作为部分大麦品种的活性评定指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与大麦种子老化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人工老化 发芽特性 种子活力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处理对啤酒大麦籽粒淀粉酶和麦芽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凤 廖乐 +5 位作者 华淼源 余泽新 林立昊 惠宏杉 郑许光 齐军仓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8-297,共10页
为探究老化对啤酒大麦籽粒淀粉酶和麦芽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温高湿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大麦籽粒,以未经老化处理的大麦籽粒为对照,研究经老化处理后啤酒大麦籽粒萌发早期阶段中淀粉酶活性及主要麦芽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化使α-淀... 为探究老化对啤酒大麦籽粒淀粉酶和麦芽品质的影响,采用高温高湿的人工老化方法处理大麦籽粒,以未经老化处理的大麦籽粒为对照,研究经老化处理后啤酒大麦籽粒萌发早期阶段中淀粉酶活性及主要麦芽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老化使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极限糊精酶活性均呈降低的趋势,其中老化15 d后的淀粉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各品种麦芽的无水浸出物、α-氨基氮、库尔巴哈值和糖化力均呈降低的趋势,粘度均呈增加的趋势。α-淀粉酶活性、β-淀粉酶活性、极限糊精酶活性均与α-氨基氮、无水浸出物、库尔巴哈值和糖化力呈显著正相关,但与粘度呈显著负相关。综上,人工老化会引起啤酒大麦籽粒萌发早期淀粉酶活性降低,麦芽品质变劣。本研究结果为啤酒生产过程中优质原料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人工老化 萌发早期 淀粉酶 麦芽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廖乐 齐军仓 +4 位作者 吕小兰 华淼源 刘馨月 王丹丹 余泽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74,共4页
为探究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本试验以大麦(Hordeum vulgare L.)品种甘啤4号种子为材料,进行58℃热水老化处理,测定人工老化过程中大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活力指标包括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 为探究人工老化对大麦种子活力的影响,本试验以大麦(Hordeum vulgare L.)品种甘啤4号种子为材料,进行58℃热水老化处理,测定人工老化过程中大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种子活力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活力指标包括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相对电导率和四氮唑还原强度。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先缓慢下降、而后急剧下降。浸种液相对电导率未发生明显变化,而四唑还原强度逐渐下降。不同老化程度的大麦种子,其发芽率与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四氮唑还原强度极显著相关(r分别为0.989、0.998、0.959、0.904,p<0.01);与相对电导率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种子 人工老化 发芽特性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及含量对外源ABA的响应及其对表皮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双艳 齐军仓 +3 位作者 惠宏杉 廖乐 林立昊 华淼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965-1971,共7页
为了探究ABA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的化学调控作用及表皮蜡质对叶片保水性的影响,采用外源ABA喷施大麦幼苗,研究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对外源ABA的响应及其对表皮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提高大麦幼苗叶片... 为了探究ABA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的化学调控作用及表皮蜡质对叶片保水性的影响,采用外源ABA喷施大麦幼苗,研究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对外源ABA的响应及其对表皮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BA处理可提高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且在高浓度处理下蜡质含量增加较多。抗旱品种的蜡质总含量高于干旱敏感品种,但高浓度处理下,干旱敏感品种的蜡质增加幅度高于抗旱品种,说明ABA对干旱敏感品种的处理效果较好。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大麦幼苗表皮蜡质的成分主要为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烷类、酚类和酯类,其中醇类和酸类为其主要成分,分别占蜡质总量的20.60%和16.02%。ABA处理可使抗旱品种Z027S078T蜡质组分中的烷类、醇类、酚类以及干旱敏感品种的醇类含量降低,其它组分含量增加。抗旱品种Z027S078T在低浓度ABA处理下,醛类增加量最多,达到了44.30%,高浓度处理下酮类和酸类增加量较多,分别达到了106.89%和104.85%;干旱敏感品种垦啤6号在10和100μmol·L-1ABA处理下均酯类和酮类的增加幅度较高,说明抗旱品种中的醛类、酮类、酸类和干旱敏感品种中的酯类、酮类是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对外源ABA响应的关键。表皮蜡质总量较多的抗旱品种Z027S078T较干旱敏感品种垦啤6号有相对较高的相对含水量和较低的表皮透性,表明表皮蜡质在降低蒸腾提高植物保水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处理 大麦幼苗 表皮蜡质 表皮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6000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及其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双艳 齐军仓 +3 位作者 林立昊 廖乐 惠宏杉 华淼源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6-442,共7页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与品种保水能力的关系,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含量及叶片表皮透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胁迫6d后,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总量和各组分... 为了探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和含量与品种保水能力的关系,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组分、含量及叶片表皮透性的影响。结果发现,胁迫6d后,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总量和各组分含量均呈极显著增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的主要组分为醇类、酸类、醛类、酮类、烷烃类、酚类、酯类及一些未知物质,其中含量较多的组分为醇类和酸类,其次为醛类,且这三种蜡质组成成分的增加量也相对较多,说明在大麦幼苗叶片蜡质组分中,醇类、酸类和醛类物质的合成是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对干旱胁迫响应的关键。表皮蜡质的合成受植物体内水分状况的调控,尤其是蜡质组分中的醛类、酮类、醇类和酯类物质的合成受胁迫影响较大,是构成表皮蜡质应激反应的主要成分。蜡质含量高的品种的失水率相对较低,在逆境胁迫下可以保持相对较高的含水量,但除品种垦啤6号外,其他品种的叶绿素浸出率均增加,这可能是由不完整的表皮或蜡质组分中大量的醇类物质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大麦幼苗 表皮蜡质 表皮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BA处理下大麦幼苗叶片角质层蜡质沉积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双艳 廖乐 +3 位作者 林立昊 惠宏杉 华淼源 齐军仓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5-822,共8页
【目的】分析外源脱落酸(ABA)对抗旱性不同大麦品种表皮蜡质沉积的影响,以及脱落酸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与表皮蜡质沉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抗旱性不同的4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用10和100μmol/L的ABA处理,研究处理6 d后大麦幼苗... 【目的】分析外源脱落酸(ABA)对抗旱性不同大麦品种表皮蜡质沉积的影响,以及脱落酸诱导的膜脂过氧化与表皮蜡质沉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选用抗旱性不同的4个大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用10和100μmol/L的ABA处理,研究处理6 d后大麦幼苗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和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与表皮蜡质沉积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相比,除新引D9和低浓度ABA(10μmol/L)处理的品种贝赖勒斯外,其它品种的蜡质沉积量无论在高浓度和低浓度ABA处理下均有所升高,抗旱品种无论是在高浓度(100μmol/L)和低浓度ABA处理下的蜡质含量总体平均都较干旱敏感品种的高,但高浓度处理下干旱敏感品种的蜡质沉积增加幅度较抗旱性品种的大。方差分析表明,抗旱品种与干旱敏感品种差异极显著(P<0.01);ABA处理可降低SOD和POD的活性,增加Pro的含量,提高干旱敏感品种的CAT活性,使抗旱品种的CAT活性降低。POD和CAT活性在品种处理间差异不显著,SOD活性处理间显著(P<0.05),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ro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干旱敏感品种的Pro含量高于抗旱品种,且增加量也高于抗旱品种。不同大麦品种幼苗MDA含量的变化无规律可循,品种Z027S078T与新引D9差异极显著,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低浓度ABA处理与高浓度处理间差异显著;低浓度ABA处理下,SOD、POD、CAT与蜡质总含量呈不显著正相关,与Pro和MDA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高浓度处理下,SOD、POD、Pro与蜡质总含量呈不显著负相关,与CAT呈不显著正相关,MDA与蜡质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外源ABA影响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尤其是对干旱敏感品种表皮蜡质沉积的影响最大,处理效果比较显著。膜保护物质(SOD、POD、CAT、Pro)作用的大小与ABA的处理浓度有关。高浓度ABA处理引起的膜脂过氧化在一定范围内有利于表皮蜡质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幼苗 脱落酸(ABA) 角质层蜡质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下大麦幼苗叶片表皮蜡质沉积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双艳 齐军仓 +3 位作者 廖乐 林立昊 惠宏杉 华淼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9-92,共4页
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分析胁迫6 d后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大麦品种的膜脂过氧化与表皮蜡质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大麦幼苗... 以4个抗旱性不同的大麦品种为材料,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分析胁迫6 d后大麦叶片表皮蜡质的沉积与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大麦品种的膜脂过氧化与表皮蜡质合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胁迫后大麦幼苗叶片的表皮蜡质含量与未处理植株呈极显著差异,且干旱敏感品种表皮蜡质总体增加的百分率高于抗旱性品种,表明叶片表皮蜡质的变化是植物响应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自我调节的一种机制,表皮蜡质含量的增加能够对植物进行更好的保护;胁迫6 d后,干旱敏感大麦品种贝赖勒斯和垦啤6号的SOD、POD、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总体都比抗旱性品种的略高,说明抗旱品种存在其他膜保护性物质,在6 d水分胁迫期间对膜的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皮蜡质沉积和膜脂过氧化不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r=0.691,P=0.058),可能是膜脂过氧化的中间产物参与了表皮蜡质合成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表皮蜡质 水分胁迫 抗氧化酶 膜脂过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