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压水洗沼气脱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金付强 张晓东 +5 位作者 许海朋 华栋梁 李岩 梁晓辉 赵玉晓 牧辉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0-1726,共7页
利用加压水洗提纯沼气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了进水流量、进气流量、吸收压力和吸收温度对沼气加压水洗脱碳过程中CO2去除率、CH4回收率和CO2饱和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吸收压力和降低吸收温度可显著提升加压水洗脱碳效果,增大进... 利用加压水洗提纯沼气小试实验装置,研究了进水流量、进气流量、吸收压力和吸收温度对沼气加压水洗脱碳过程中CO2去除率、CH4回收率和CO2饱和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吸收压力和降低吸收温度可显著提升加压水洗脱碳效果,增大进水流量和减小进气流量可以提高CO2去除率和产品气的纯度;CO2去除率越高,CH4回收率和产气率越低;当进水流量为100 m L/min、进气流量为800 m L/min、吸收温度为10℃、吸收压力为0.8~1.0 MPa时,产品气中的CO2含量可控制在3%以下,能够满足车用压缩天然气技术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加压水洗 吸收 提纯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气中硅氧烷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海朋 张晓东 +3 位作者 金付强 华栋梁 张杰 李岩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22,6,共6页
填埋场或污泥厌氧消化所产生的沼气中普遍含有硅氧烷,被用于燃烧发电时,这些硅氧烷会被氧化为具有类似玻璃特性的微晶二氧化硅,严重损害沼气发电机的稳定、高效运行,因此,需要在沼气使用前对硅氧烷进行去除。目前已有三种硅氧烷去除技... 填埋场或污泥厌氧消化所产生的沼气中普遍含有硅氧烷,被用于燃烧发电时,这些硅氧烷会被氧化为具有类似玻璃特性的微晶二氧化硅,严重损害沼气发电机的稳定、高效运行,因此,需要在沼气使用前对硅氧烷进行去除。目前已有三种硅氧烷去除技术得到了商业化应用:吸附法,吸收法和低温冷凝。一些基于其他技术的去除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这些方法包括生物滴滤池法,催化剂法,膜分离法等。文章对沼气中硅氧烷的来源和特性进行了介绍,并对硅氧烷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并简要探讨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 硅氧烷 去除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滤工艺中蔬菜废弃物厌氧产酸过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光范 李岩 +4 位作者 张晓东 华栋梁 牧辉 许海朋 金付强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98-1402,共5页
文章研究了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在渗滤床中的有机酸分布规律和产酸状况,并对产酸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参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三者的产酸停留时间分别为4,5,8 d,酸化后主要有机酸的产量和分布有较大区别;土豆... 文章研究了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在渗滤床中的有机酸分布规律和产酸状况,并对产酸过程中的重要指标参数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甘蓝、土豆和西红柿藤蔓三者的产酸停留时间分别为4,5,8 d,酸化后主要有机酸的产量和分布有较大区别;土豆和甘蓝总产酸量远高于西红柿藤蔓,西红柿藤蔓由于纤维素含量较高,产酸率明显较低;有机酸主要以乙酸和丁酸为主。土豆和甘蓝最终所得渗滤液的COD浓度可达到10 150 mg/L,表明产酸过程较好地将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水解酸化成了有机酸及其他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废弃物 酸化 沼气 渗滤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法合成叶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华栋梁 陈洪 +1 位作者 杜毅 李元芳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13-16,共4页
叶醇是食品和化妆品市场上最重要的香料之一,主要通过化学法合成.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生物法合成叶醇的研究状况,并试图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叶醇 生物法合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气直接制芳烃含氧中间体路线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马东 孙来芝 +9 位作者 王治斌 陈雷 杨双霞 许美荣 谢新苹 司洪宇 赵保峰 高明杰 李天津 华栋梁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8-257,共10页
芳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经由石油重整和裂解制备。由合成气(CO加氢)直接转化制芳烃是一种新型的非石油芳烃制备路线,其中含氧中间体路线具有芳烃选择性高、甲烷选择性极低等优点。主要综述了合成气经含氧中间体制备芳烃的研究... 芳烃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目前主要经由石油重整和裂解制备。由合成气(CO加氢)直接转化制芳烃是一种新型的非石油芳烃制备路线,其中含氧中间体路线具有芳烃选择性高、甲烷选择性极低等优点。主要综述了合成气经含氧中间体制备芳烃的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双功能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及其配比、分子筛结构和酸性、耦合方式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并概述了CO和H_(2)解离、反应中间体、催化剂失活等反应机理。指出研制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用于提高含氧中间体路线的CO转化率和芳烃产物选择性,探索催化反应机理等仍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气 含氧中间体 芳烃 催化剂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硫硫杆菌净化处理沼气中H_2S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许海朋 李岩 +3 位作者 牧辉 金付强 华栋梁 张晓东 《中国沼气》 2019年第2期3-6,共4页
文章以排硫硫杆菌(Tiobacillus thioparus)作为接种菌株,实验了活性炭填料生物滴滤塔对沼气中H_2S的去除性能,研究了进气H_2S浓度、气体停留时间等参数对生物滴滤塔去除沼气中H_2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球状活性炭为填料,采用排硫硫... 文章以排硫硫杆菌(Tiobacillus thioparus)作为接种菌株,实验了活性炭填料生物滴滤塔对沼气中H_2S的去除性能,研究了进气H_2S浓度、气体停留时间等参数对生物滴滤塔去除沼气中H_2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球状活性炭为填料,采用排硫硫杆菌接种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_2S沼气,挂膜速度快,系统运行稳定且脱硫效率高。固定进气H_2S浓度1000 ppm,停留时间大于29 s时,H_2S去除率可以达到95%以上。动力学分析表明,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地与实验数据吻合,最大H_2S去除负荷为588.02 g·m^(-3)h^(-1)。随着实验的进行,填料塔的压力降会因为生物膜的生长和单质硫的积累逐渐增加,严重时导致气体完全堵塞,需要进行鼓泡反冲以除去积累的单质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生物滴滤塔 排硫硫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衍生阵列催化剂在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制氢的应用前景展望
7
作者 杨双霞 李雨 +3 位作者 陈雷 孙来芝 伊晓路 华栋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381,共8页
对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SESRG)制氢反应网络及热力学特性、Ni-Ca基催化-吸收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分析Ni基催化位点、Ca基吸附位点失活机理及改性手段。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材料和阵列催化... 对吸收增强式甘油水蒸气重整(SESRG)制氢反应网络及热力学特性、Ni-Ca基催化-吸收双功能催化剂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分析Ni基催化位点、Ca基吸附位点失活机理及改性手段。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材料和阵列催化剂独特的结构优势和物化特性,提出设计研发LDHs衍生阵列催化剂是提高Ni-Ca双功能催化剂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并对其在甘油高效稳定制氢领域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催化重整 制氢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 纳米片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霉菌对秸秆复合菌系好氧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赵玉鑫 张铁 +2 位作者 赵玉晓 华栋梁 于合龙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5-291,共7页
文章研究了青霉菌对玉米秸秆复合菌系好氧发酵的影响以及青霉菌与其他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青霉菌可以提高秸秆复合菌系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当青霉菌的添加量超过0.3%时,其提高效果与添加量为0.3%时没有显著差异;好氧... 文章研究了青霉菌对玉米秸秆复合菌系好氧发酵的影响以及青霉菌与其他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青霉菌可以提高秸秆复合菌系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当青霉菌的添加量超过0.3%时,其提高效果与添加量为0.3%时没有显著差异;好氧发酵结束后,添加青霉菌试验组的总腐殖酸、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青霉菌添加量为0.3%的试验组的总腐殖酸、胡敏酸、富里酸与胡富比最高,分别为521.75,331.64,190.11 g/kg和1.74;添加青霉菌可以提高漆酶活性,降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青霉菌与复合菌系存在竞争关系,但添加青霉菌改变了好氧发酵过程中复合菌系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好氧发酵末期,真菌优势菌群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细菌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菌 玉米秸秆 好氧发酵 木质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四氧化三铁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郭红红 牧辉 +3 位作者 张晓东 华栋梁 赵春辉 王立国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71-1277,共7页
文章分别以乙酸钠、H_2,CO_2和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研究不同浓度(100,200,300,400,600 mg/L)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乙酸型、氢型、混合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NPs浓度的增大,Fe_3O_4NPs对乙酸型... 文章分别以乙酸钠、H_2,CO_2和葡萄糖为发酵底物,研究不同浓度(100,200,300,400,600 mg/L)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_3O_4NPs)对甲烷生物合成途径(乙酸型、氢型、混合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e_3O_4NPs浓度的增大,Fe_3O_4NPs对乙酸型和混合型发酵进程的促进作用均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变化趋势,Fe_3O_4NPs的最适投加浓度均为300 mg/L,两种途径的最大甲烷促进率分别为16.8%和34.0%;Fe_3O_4NPs能够促进氢型发酵进程的浓度为300~600 mg/L,最大甲烷促进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四氧化三铁 厌氧发酵 甲烷合成途径 促进/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Fe负载CaO催化剂作用下生物油模化物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治斌 孙来芝 +3 位作者 陈雷 杨双霞 谢新苹 华栋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21,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Ni/CaO、Fe/CaO、Ni-Fe/CaO催化剂,用于生物油模化物乙酸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BET、H_(2)-TPR、CO_(2)-TPD、XRD等表征。通过比较3种催化剂重整反应性能得出Ni/CaO催化剂具有最佳性能。进一步研究在N... 采用浸渍法制备Ni/CaO、Fe/CaO、Ni-Fe/CaO催化剂,用于生物油模化物乙酸水蒸气催化重整反应。对反应前后催化剂进行BET、H_(2)-TPR、CO_(2)-TPD、XRD等表征。通过比较3种催化剂重整反应性能得出Ni/CaO催化剂具有最佳性能。进一步研究在Ni/CaO催化剂参与下反应温度、水碳比(S/C)、液时空速(LHSV)等因素对气体组分相对含量变化以及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800℃、S/C=5、LHSV=1.54 h^(-1)时,Ni/CaO催化重整反应性能最佳,氢气收率维持在约85%。结合实验数据和反应前后催化剂表征可知,Ni/CaO催化剂能有效抑制催化剂表面积炭的形成,助剂Fe的添加可提高Ni与Ca-Fe载氧化的相互作用,促进CO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 乙酸 水蒸气重整 制氢 Ni/CaO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存储在警务云计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少杰 华栋梁 《中国高新科技》 2018年第21期98-100,共3页
文章重点探讨分布式存储在警务云计算中的应用,对分布式存储的架构进行规划,其中主要包括分布式存储架构规划、实际部署、应用测试等内容,并分析分布式存储与传统架构的SAN或ISCSI架构存储的应用差异。
关键词 云计算平台 分布式存储 大数据 警务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电解强化木醋液废水可生化性
12
作者 范庆文 李岩 +3 位作者 华栋梁 赵玉晓 陈雷 刘素香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15,共6页
该文主要研究不同有机负荷发酵条件下废水的毒性作用规律,并考察三维电解技术的解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负荷的升高,产甲烷活性抑制程度逐渐增强且COD去除率急剧降低,在4 g COD/L时产甲烷抑制率达到38.2%。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 该文主要研究不同有机负荷发酵条件下废水的毒性作用规律,并考察三维电解技术的解毒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有机负荷的升高,产甲烷活性抑制程度逐渐增强且COD去除率急剧降低,在4 g COD/L时产甲烷抑制率达到38.2%。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酵过程中细菌和古菌进行分析,发现微生物菌群结构发酵前后变化较为明显。而经优化的三维电解条件(电解时间90 min,电压5 V,pH=6,铁炭添加量140 g/L)对木醋液进行预处理后,4 g COD/L木醋液的甲烷产率由223.1 mL/g COD提升至344.2 mL/g COD,而抑制率降至11.2%。三维电解对于改善木醋液的可生化性及提高厌氧发酵效率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发酵 毒性作用 废水处理 木醋液 三维电解 微生物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催化生物质热解制高品质合成气应用前景展望
13
作者 赵文祥 杨双霞 +6 位作者 陈雷 孙来芝 谢新苹 伊晓路 司洪宇 赵保峰 华栋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40-2051,共12页
合成气是制备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原料,热解是实现生物质在低温下向高品质合成气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热解过程中,催化剂能够促进生物质热解挥发分中焦油大分子的裂解、重整转化,降低CO_(2)和CH_(4)等气体组分体... 合成气是制备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的重要原料,热解是实现生物质在低温下向高品质合成气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热解过程中,催化剂能够促进生物质热解挥发分中焦油大分子的裂解、重整转化,降低CO_(2)和CH_(4)等气体组分体积分数,同时通过水汽变换反应调整气体组分,最终实现合成气的净化和调变,而高活性、热稳定和抗积碳催化剂的设计研发始终是生物质热转化过程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针对生物质热转化过程,本文综述了催化剂活性组分调变、载体组成结构修饰和物化特性优化3个方面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高温烧结、积碳失活问题,结合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水滑石)材料独特的层板元素比例可调、金属阳离子呈原子水平分散、物化结构特性以及其作为催化剂前体/载体在多相催化领域的优异性能,展望了LDHs材料在生物质催化热解制高品质合成气的应用前景。以LDHs作为催化剂前体,经拓扑结构转变制备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M/MMO)可实现活性组分的高度分散和酸碱性调控,进而有效解决热转化过程中催化剂高温烧结问题,并抑制积碳形成,促进生物质向高品质合成气的高效、稳定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转化 合成气 催化剂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