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碳酸盐岩高阻层分布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华晓莉 罗春树 +5 位作者 吕修祥 于红枫 王祥 张金辉 孙希家 华侨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331,共9页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综合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鹰山组高阻层段岩性、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井柱状图建立了各井区及内外带的连井剖面图,总结了其分布特征规律。...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藏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其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综合钻井、录井、测井等资料对鹰山组高阻层段岩性、厚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井柱状图建立了各井区及内外带的连井剖面图,总结了其分布特征规律。结果表明,鹰山组高阻层岩性主要为泥晶灰岩,且在成像测井图像上呈亮黄色成层性特征,空间上具有"横向分布不稳定,纵向叠置"的分布特征。通过实验手段对高阻层段岩石矿物铸体薄片进行鉴定,初步认为高阻层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机械-化学充填作用和大气降水选择性溶蚀作用。高阻层厚度与其下伏原油的物性、油气日产量及气油比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即随着高阻层厚度增大,其下伏油气的日产量及气油比逐渐增大,而油气的密度及粘度却逐渐减小。高阻层对下伏油气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由此推断,鹰山组高阻层可以作为一套或多套隐蔽"盖层",与下伏储层可能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阻层 碳酸盐岩 鹰山组 塔中北斜坡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输导体系与勘探方向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祥 吕修祥 +3 位作者 刘国勇 张艳萍 焦伟伟 华晓莉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8,24,共6页
根据塔河油田区域地质情况,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输导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输导体系分为断裂与构造裂隙输导体系、不整合面与风化壳输导体系、奥陶系岩溶孔、缝、洞输导体系。断层及其... 根据塔河油田区域地质情况,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输导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认为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气输导体系分为断裂与构造裂隙输导体系、不整合面与风化壳输导体系、奥陶系岩溶孔、缝、洞输导体系。断层及其伴生的构造裂隙和强烈的岩溶作用所形成的岩溶裂缝网络构成了塔河油田主体区的油气输导格架,断层及其伴生的构造裂隙与长期南倾的不整合面构建了塔河油田外围区油气的输导格架。根据油气输导要素特征和输导体系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提出3个有利的油气勘探目标:塔河油田三区北部裂缝—岩溶型油气藏、塔河主体区地层不整合—岩溶型油气藏和塔河油田南部盐下奥陶系岩溶—裂缝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输导体系 勘探方向 塔河油田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地层水特征与油气保存条件 被引量:6
3
作者 王祥 韩剑发 +4 位作者 于红枫 刘丹丹 张金辉 吕修祥 华晓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5期25-29,2-3,共5页
通过对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和化学指数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该区地层水的成因及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为高矿化度CaCl2型水,总矿化度约为80~200g/L,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 通过对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离子浓度和化学指数的统计分析,讨论了该区地层水的成因及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塔中北斜坡鹰山组地层水为高矿化度CaCl2型水,总矿化度约为80~200g/L,阴、阳离子分别以Cl-和K++Na+为主。剖面上总矿化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变小,平面上地层水矿化度自塔中I号断裂向南增高。高矿化度、富K++Na+和Cl-离子的特征表明地层水的形成与浓缩变质作用或碳酸盐岩矿物溶解有关。钠氯系数值和脱硫系数与矿化度均成负相关关系,高矿化度、低钠氯系数、低脱硫系数,说明该区整体油气保存条件较好。区域上,中古5井-中古7井区地层水封闭性优于其他井区,更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地层水 化学参数 油气保存 塔中北斜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常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江胜利 金荷仙 +1 位作者 华晓莉 周延粉 《林业科技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0,共4页
通过对杭州地区常见公园绿化植物进行调查,选择出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滞尘方法及滞尘能力的研究。不同植物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研究中,由CAD软件测叶面积法得出的结果误差最小,叶面积仪测定方法其次,然后是方格网测叶面积法,误差最大的是重... 通过对杭州地区常见公园绿化植物进行调查,选择出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滞尘方法及滞尘能力的研究。不同植物的叶面积测定方法研究中,由CAD软件测叶面积法得出的结果误差最小,叶面积仪测定方法其次,然后是方格网测叶面积法,误差最大的是重量法。通过综合因素分析法研究表明,25种公园绿化植物中综合滞尘能力较强的有山茶、构树、含笑、枫杨、珊瑚树、枸骨、女贞,滞尘能力良好的有桂花、洒金东瀛珊瑚、木槿、毛鹃、紫叶李、夹竹桃、栀子、红花檵木,滞尘能力一般的有茶梅、海桐、金边黄杨、金森女贞、小蜡,滞尘能力较差的有扶芳藤、石榴、云南黄馨、红车轴草、南天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植物 单位叶面积滞尘量 滞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海域沙东地区馆陶组火山通道相构型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孙希家 华晓莉 +2 位作者 张志强 边立恩 徐春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3-57,共5页
为探讨渤海海域沙东地区火山活动规律,以相对易识别的火山通道相为研究对象,利用沙东A区三维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采用构型解剖的方法,分析了火山通道相形态特征、活动期次及展布规律。结果显示:火山通道由上部锥形体和下部管体2部... 为探讨渤海海域沙东地区火山活动规律,以相对易识别的火山通道相为研究对象,利用沙东A区三维地震资料和少量钻井资料,采用构型解剖的方法,分析了火山通道相形态特征、活动期次及展布规律。结果显示:火山通道由上部锥形体和下部管体2部分组成,上部锥形体可识别出底面、顶面和内部充填3个构型要素;根据地层接触关系,顶面可以分为上超型、发散型和整一型3种;底面主要为削截型;内部充填主要包括块状充填和似层状充填2种。利用沉积作用对岩浆活动的响应特征来分析通道相的活动期次,总结出地层接触关系和上覆地层厚度变化2种期次判别的标准,并识别出3期火山活动。馆陶组火山主要为裂隙式喷发,火山通道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展布。受NNE向的郯庐断裂和NWW向的张蓬断裂带双走滑共轭剪切影响,工区馆陶组时期断层活动较为强烈,热地幔柱也比较活跃,形成了该区多期岩浆喷发事件。该研究可为沙东地区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一定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火山通道 构型特征 成因机制 馆陶组 沙东地区 渤海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
6
作者 牛成民 于海波 +4 位作者 胡安文 叶涛 秦德海 华晓莉 梁舒艺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164,共13页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天然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带。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和油气地球化学等分析化验资料,系统总结了渤中坳陷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主控因素,理清了天然气勘探潜力和下一步勘... 近年来,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天然气勘探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成为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区带。基于三维地震、测井、录井等资料和油气地球化学等分析化验资料,系统总结了渤中坳陷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主控因素,理清了天然气勘探潜力和下一步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渤中坳陷天然气藏主要分布于太古宇变质岩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潜山和新生界古近系砂砾岩体中。天然气藏CO_(2)含量差异大,低含CO_(2)气藏为凝析气,高含CO_(2)气藏为干气。大型天然气藏的形成受多因素联合控制:混合型烃源岩晚期快速熟化高强度生气是大型气藏形成的物质基础,多类型优质规模性储层是大气藏形成的关键,厚层超压泥岩盖层是大中型天然气藏形成的保障。研究表明,厚层超压泥岩盖层覆盖下的潜山和新生界砂砾岩体是下一步渤中坳陷天然气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藏 成藏特征 成藏主控因素 勘探方向 渤中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裂密集带油气差异富集主控因素探讨--以歧口凹陷歧南断阶带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胡贺伟 李慧勇 +2 位作者 许鹏 陶莉 华晓莉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5,共12页
为研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规律,以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为基础,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南断阶带中浅层油气平面和垂向差异富集规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 为研究歧南断阶带油气成藏规律,以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为基础,利用断裂密集带划分,累计隆起幅度和盖层断接厚度计算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歧南断阶带中浅层油气平面和垂向差异富集规律,并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①歧南断阶带内以似花状断裂密集带为主,走向北东向和北东东向,其中以发育背形断裂密集带为主;②平面上,油气主要富集区域位于断裂密集带内部及边部,内部油气富集程度较边部高,从断裂密集带类型分析,油气主要富集于背形断裂密集带,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控制着油气富集程度;③垂向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控制断裂密集带内中浅层的油气聚集;④背形断裂密集带内累计隆起幅度较大且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断接厚度小于50 m的区域,油气可穿越东营组下段泥岩盖层在中浅层富集。该项成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密集带 累计隆起幅度 成藏模式 歧南断阶带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