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向凝固DSM11合金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工艺
1
作者 周强 华小雨 +1 位作者 黄春蓉 郑为为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23,共12页
针对定向凝固DSM11服役涡轮叶片显微组织损伤和性能退化问题,亟需开展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工艺研究。本研究参考真实服役DSM11叶片的损伤组织,以980℃热暴露500 h定向凝固DSM11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工艺对损伤组织和性... 针对定向凝固DSM11服役涡轮叶片显微组织损伤和性能退化问题,亟需开展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工艺研究。本研究参考真实服役DSM11叶片的损伤组织,以980℃热暴露500 h定向凝固DSM11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亚固溶恢复热处理工艺对损伤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180℃/2 h固溶结合1120℃/2 h/AC+850℃/24 h/AC恢复热处理制度时,可以获得约23%、尺寸为270 nm左右的二次γ′相和约17%粗大γ′相的双态组织。同时,热暴露过程形成的晶界M23C6型碳化物全部回溶,晶界γ′膜厚度降低。若直接进行1120℃时效处理,晶界M23C6型碳化物也能发生溶解,但晶界γ′膜厚度几乎不发生变化。二次γ′相的尺寸和体积分数与固溶温度和固溶后冷却速度密切相关。炉冷得到的二次γ′相尺寸大于空冷,1160℃固溶时得到的二次γ′相在随后的时效过程中全部溶解,不会被保留。经过1180℃/2 h/AC+1120℃/2 h/AC+850℃/24 h/AC恢复热处理后,热暴露损伤DSM11合金980℃/220 MPa的持久寿命由18 h恢复至24 h,达到标准热处理态的86%。一定含量重新析出的二次γ′相对合金力学性能的恢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固溶恢复热处理 定向凝固DSM11合金 双态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锌离子纳米金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
作者 吴娟 华小雨 +5 位作者 孙国浩 胡培昕 贺沁婷 任芳 程庆霖 姜炜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以NaBH4还原氯金酸负载在Fe_(3)O_(4)上,制备得到芝麻球状Fe_(3)O_(4)@Au纳米粒子,以Au纳米粒子充当罗丹明B(RB)的荧光淬灭剂得到可循环再生的Zn+离子智能传感器Fe_(3)O_(4)@Au-RB。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及振... 以NaBH4还原氯金酸负载在Fe_(3)O_(4)上,制备得到芝麻球状Fe_(3)O_(4)@Au纳米粒子,以Au纳米粒子充当罗丹明B(RB)的荧光淬灭剂得到可循环再生的Zn+离子智能传感器Fe_(3)O_(4)@Au-RB。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衍射(XRD)及振动样品磁力计(VSM)对Fe_(3)O_(4)@Au进行了形貌及晶型结构的表征,并研究了Fe_(3)O_(4)@Au-RB对水溶液中Zn^(2+)的传感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Au-RB对Zn^(2+)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且荧光响应强度随着Zn^(2+)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检测极限为0.42μmol/L,竞争离子的共存不会影响Fe_(3)O_(4)@Au-RB对Zn^(2+)的选择性;Fe_(3)O_(4)作为磁响应载体,使用后的Fe_(3)O_(4)@Au经外磁场回收,再次负载RB构筑传感器进行循环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Fe_(3)O_(4) 罗丹明B Zn^(2+)传感器 荧光响应 循环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