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废渣制备环保型广场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华小虎 刘文刚 +4 位作者 吴晨 郝海宁 王桢妹 王乐 张璐瑶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10,共3页
通过在脱硫石膏-粉煤灰胶凝体系中添加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制备出环保型广场砖,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半水脱硫石膏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45∶35,添加10%水泥、5%Si C废渣颗粒、2%生石灰、0.8%FDN减水剂、2%Na2Si O3、0.2%CM... 通过在脱硫石膏-粉煤灰胶凝体系中添加不同作用的外加剂,制备出环保型广场砖,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半水脱硫石膏与粉煤灰的质量比为45∶35,添加10%水泥、5%Si C废渣颗粒、2%生石灰、0.8%FDN减水剂、2%Na2Si O3、0.2%CMC粉,在水胶比为0.3时,所制备的广场砖性能符合GB/T 23458—2009《广场用陶瓷砖》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场砖 环保 脱硫石膏-粉煤灰胶凝体系 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超高温石墨化产物的物相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华小虎 王晓刚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08-310,共3页
采用超高温石墨化法一次性制备了品质优良的无烟煤石墨化产品,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XRD、SEM和拉曼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无烟煤超高温石墨化所得产品可以作为良好的增碳剂和还原剂;其微观结构有序性比原煤明显提高,同时石墨化程度也明... 采用超高温石墨化法一次性制备了品质优良的无烟煤石墨化产品,对其进行了化学成分、XRD、SEM和拉曼光谱等分析。结果表明:无烟煤超高温石墨化所得产品可以作为良好的增碳剂和还原剂;其微观结构有序性比原煤明显提高,同时石墨化程度也明显增加,但仍有少量结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超高温 石墨化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母/310S不锈钢融覆涂层的制备
3
作者 华小虎 梁凯 柯玉龙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25期43-44,共2页
用预置粉末激光熔覆法制备了云母/310S不锈钢表面高性能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对云母涂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云母/310S不锈钢复合涂层金相组织为黑色的奥氏体相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云母/310S... 用预置粉末激光熔覆法制备了云母/310S不锈钢表面高性能涂层。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对云母涂层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云母/310S不锈钢复合涂层金相组织为黑色的奥氏体相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云母/310S不锈钢复合涂层中Si(云母的主要成分是Si O2)含量明显增多,说明涂层表面有云母存在;从云母的分布状况分析可知激光熔覆效果不够明显,如何做到云母的分散和含量增加仍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预置粉末 310S不锈钢 金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型碳化硅晶须与颗粒的制备及特性表征 被引量:6
4
作者 彭龙贵 王晓刚 +2 位作者 杨晓凤 华小虎 曾志飞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5-98,共4页
采用气(V)-液(L)-固(S)反应法(简称VLS法),用廉价的煤、石英、石油焦、石墨等为原料在无限微热源炉中成功合成出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结晶性能的碳化硅材料;该材料可广泛用作耐磨材料,耐高温材料,半导体电子材料以及航天航空所需的增... 采用气(V)-液(L)-固(S)反应法(简称VLS法),用廉价的煤、石英、石油焦、石墨等为原料在无限微热源炉中成功合成出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结晶性能的碳化硅材料;该材料可广泛用作耐磨材料,耐高温材料,半导体电子材料以及航天航空所需的增强增韧型特种复合材料。并运用SEM,XRD,Zeta等分析测试技术对S iCw和S iCp的形态、显微结构和Zeta电位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晶须 制备 无限微热源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负载Au纳米层在锂空气电池正极中的电催化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蕾 刘清华 +3 位作者 段晓波 华小虎 朱丁 陈云贵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2-687,共6页
通过自发交换法使Au与非水性锂空气电池中的泡沫镍集流体发生反应,实现了金纳米层催化剂的原位负载.将其作为非水性锂空气电池正极,研究了不同气氛(纯氧、大气和模拟大气)下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u纳米层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氧逸... 通过自发交换法使Au与非水性锂空气电池中的泡沫镍集流体发生反应,实现了金纳米层催化剂的原位负载.将其作为非水性锂空气电池正极,研究了不同气氛(纯氧、大气和模拟大气)下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Au纳米层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氧逸出反应起到了双功能催化作用,使得氧气电极在不同气氛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与电压均显著提升,容量分别提升至9169,1604和1853 m A·h/gcarbon;同时氧气电极在模拟大气下的充电过电位降低,能量效率提高,循环性能得到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空气电池 Au双功能催化剂 环境气氛 自发交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磨制备纳米立方碳化硅及表面特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邓丽荣 王晓刚 +3 位作者 华小虎 陆树河 王嘉博 王行博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76-1082,共7页
为探讨机械粉碎法批量制备立方碳化硅纳米粉体的可行性,以平均粒径Dv(50)为2.49μm立方碳化硅为原料,采用具有一定实验体量的30 L型砂磨机对250 kg浆料进行砂磨实验研究。通过对砂磨产物的粒度、微观形貌、表面结构、Zeta电位等测试,分... 为探讨机械粉碎法批量制备立方碳化硅纳米粉体的可行性,以平均粒径Dv(50)为2.49μm立方碳化硅为原料,采用具有一定实验体量的30 L型砂磨机对250 kg浆料进行砂磨实验研究。通过对砂磨产物的粒度、微观形貌、表面结构、Zeta电位等测试,分析了纳米碳化硅的粉碎机理及其表面特性。结果表明:砂磨过程中产物的粒径下降速率会发生数量级的变化,可将其划分为快速粉碎、慢速粉碎和均化、整形3个阶段。采用0.3~0.4 mm的碳化硅介质球,经砂磨40 h粒径可批量制备Dv(50)在100 nm,单颗粒粒径在30~50 nm的纳米颗粒,且粒度均匀,球形度良好。砂磨制得的纳米立方碳化硅,表面含有大量的羟基和二氧化硅,具有很好的亲水性,其表面特性与纳米二氧化硅相近。在pH≥7下分散稳定性良好,尤其在pH为9时Zeta电位绝对值最高可达60 mV以上,粒径达到最小值103 nm,分散稳定性最好。表明砂磨制备的纳米立方碳化硅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可用于机械抛光、陶瓷湿法成型、涂层等工业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碳化硅 纳米颗粒 砂磨 粉碎机理 表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MS类产业的循环经济模式
7
作者 王晓刚 强军锋 +4 位作者 李晓池 田欣伟 樊子民 刘向春 华小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2-366,共5页
针对我国铁合金、轻金属和非金属类产业(简称CPMS类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类产业生产过程中高附加值尾气的组成,讨论了其回收、利用途径,提出了该类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 针对我国铁合金、轻金属和非金属类产业(简称CPMS类产业)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该类产业生产过程中高附加值尾气的组成,讨论了其回收、利用途径,提出了该类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能源、资源—CPMS类产品—尾气—化工产品(电)多联产循环产业链,使我国这类产业走上低能耗、高产出、无污染的绿色科技创新之路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铁合金 轻金属 能源 尾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硅晶须与微颗粒制备及性能研究
8
作者 彭龙贵 王晓刚 +2 位作者 华小虎 薛征峰 曾志飞 《矿冶》 CAS 2006年第3期41-44,共4页
目前生产SiCw(碳化硅晶须)和SiCP(碳化硅颗粒)的方法主要有气相反应法和固体材料法两大类。气相反应法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气相沉积法(CVD法);固体材料法生产SiCw主要有气(V)-液(L)-固(S)反应法(简称VLS法)和气(V)-固(S)反应法(简称VS法... 目前生产SiCw(碳化硅晶须)和SiCP(碳化硅颗粒)的方法主要有气相反应法和固体材料法两大类。气相反应法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是气相沉积法(CVD法);固体材料法生产SiCw主要有气(V)-液(L)-固(S)反应法(简称VLS法)和气(V)-固(S)反应法(简称VS法)。固体材料法生产出的碳化硅产品尤其是SiCw,主要用作高强度、高硬度结构材料的增强、增韧。使用SiCw与SiCP增韧、增强的材料,可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和民用等众多工业领域。本文采用VLS法,在无限微热源炉中成功合成了碳化硅晶须,运用SEM,XRD,Zeta等分析测试技术对SiCw的形态、显微结构和Zeta电位等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制备方法 无限微热源法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对β-碳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研究
9
作者 王晓刚 张瑞 +4 位作者 邓丽荣 郝丽丽 陆树河 王嘉博 华小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3-65,共3页
采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作为表面活性剂对工业用β-SiC超细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技术对碳化硅浆料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粉体综合测试仪测试了改性前后粉体的形貌、表面性... 采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作为表面活性剂对工业用β-SiC超细粉体进行表面改性,采用离心式喷雾干燥技术对碳化硅浆料进行干燥。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粉体综合测试仪测试了改性前后粉体的形貌、表面性质、粒度及流动性。结果表明:PEI在粉体表面形成了包覆层,使粉体团聚现象减少;喷雾干燥大大地提高了粉体的流动性,综合流动性指数由原粉的44增加到88;改性并没有改变粉体内部的物相与结构;PEI仅仅是吸附包覆,通过空间位阻效应使得粉体稳定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粉体 聚乙烯亚胺 表面改性 喷雾干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