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微浸润型腺癌与原位腺癌的HRCT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12
1
作者 华奇峰 郑建军 +1 位作者 胡碧波 舒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探讨同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GO)的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及与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应对肺小结节的临床处置。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72例(均为周围型、直径〈2.5cm),术前... 目的探讨同表现为磨玻璃密度结节(GGO)的微浸润型肺腺癌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特点及与原位腺癌的鉴别诊断,以应对肺小结节的临床处置。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肺原位腺癌或微浸润型肺腺癌患者72例(均为周围型、直径〈2.5cm),术前均行常规HRCT扫描,经多方位薄层重建,观察病灶的HRCT表现。结果72例患者中68例均为单发结节,4例为多发(两个)。其中纯磨玻璃结节47个,混杂磨玻璃样结节29个,病灶直径为0.6—2.4cm,平均(1.5±0.9)cm;量化分型中Ⅰ型0例、Ⅱ型3例、Ⅲ型10例,Ⅳ型16例,V型47例;混杂GGO边缘清晰24个,分叶4个,毛刺征2个;胸膜凹陷征3个;空气.细支气管扩张征1个;支气管狭窄、截断征0个,血管集束征1个。结论HRCT检查发现GGO影时,特别是纯GGO,大小在0.6~1.0cm之间,实性成份小于25%(量化分型较高),病灶边缘清晰,不伴有分叶征、胸膜凹陷及毛刺征时,应考虑原位腺癌,可以随访复查,余均要高度怀疑恶性病变(微浸润型肺腺癌),建议尽早择期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腺癌 微浸润型肺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咽后淋巴结的转移规律MR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华奇峰 沈立 +1 位作者 胡碧波 陈杰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513-516,共4页
目的:应用磁共振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位置,以及与肿瘤侵犯部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47例(75.8%)有IIb区淋巴结转移,39例(62.9%)有咽后淋巴结转... 目的:应用磁共振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位置,以及与肿瘤侵犯部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47例(75.8%)有IIb区淋巴结转移,39例(62.9%)有咽后淋巴结转移。总共检测到60个转移性咽后淋巴结,其中心、上界和下界的位置分别如下:枕骨水平4个(6.7%),17个(28.3%),3个(5.0%);第一颈椎水平:45个(75.0%),40个(66.7%),33个(55.0%);第二颈椎水平:11个(16.7%),3个(5.0%),21个(35.0%);第三颈椎水平:0个(0%),0个(0%),3个(5.0%)。咽后淋巴结的转移与咽旁间隙、椎前肌肉、口咽、鼻腔、颅底骨质、副鼻窦、海绵窦等部位的侵犯无关。结论:鼻咽癌患者IIb区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其次是咽后淋巴结。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从第一到第三颈椎水平逐渐降低。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与侵犯部位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咽后淋巴结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马德龙病的CT影像诊断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微 华奇峰 +1 位作者 方军杰 金中高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1期2106-2107,共2页
目的探讨I型马德龙病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例I型马德龙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CT影像表现为较广泛、弥漫分布的均一对称的无包膜脂肪组织低密度影,大多数患者脂肪组织沉积部位在枕部、颈项部、肩背部、锁... 目的探讨I型马德龙病的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6例I型马德龙病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CT影像表现为较广泛、弥漫分布的均一对称的无包膜脂肪组织低密度影,大多数患者脂肪组织沉积部位在枕部、颈项部、肩背部、锁骨上及胸骨上区域等,其中2例气管及肌肉等被脂肪组织压迫移位及形态改变;临床上5例患者具有酗酒史,1例否认酗酒史;平均年龄(54.5±13.4)岁;2例BMI〈18.5kg/m^2,为低体重;肝功能异常3例;甲状腺功能减低1例;夜间睡眠打鼾3例;手术2例,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CT可清晰显示I型马德龙病广泛分布的脂肪密度组织及其与周围组织关系,结合临床资料,CT在I型马德龙痛的诊断及鉴别上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德龙病 CT 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评价
4
作者 张叶娜 赵伟和 +2 位作者 陈静璐 杜学奎 华奇峰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酸碱度以及症状和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和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治疗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改善临床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感染 低分子肝素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病理对原发性肺粘液腺癌的MSCT表现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包杰 金银华 +3 位作者 华奇峰 张宏彬 胡碧波 赵国芳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5期871-874,共4页
目的结合病理分析原发性肺粘液腺癌(PPMA)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5例肺原发性粘液腺癌患者的资料,临床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为结节肿块型,这其中具有分叶征11例、毛刺征8例、血管... 目的结合病理分析原发性肺粘液腺癌(PPMA)的MSCT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15例肺原发性粘液腺癌患者的资料,临床行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结果15例患者中13例为结节肿块型,这其中具有分叶征11例、毛刺征8例、血管集束征5例、支气管狭窄或截断3例、病变伴空洞及胸膜凹陷征各为4例、伴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这13例结节肿块型患者中10例行增强检查,病变呈轻度强化者6例,中度强化者为4例。另2例为实变型,均可见“枯枝征”,增强后均为轻度强化且纵隔窗上可见“血管漂浮征”。病理上肿瘤组织呈半透明胶冻状。镜下肿瘤细胞分泌细胞外黏液形成粘液湖。肿瘤细胞质内粘液丰富,细胞核受压呈新月形。癌细胞异型性不显著。免疫组化为CK7(+)7例、CK5/6(-)1例,CK20(-)4例,TTF-1(+)4例,NapsinA(+)3例。结论原发性肺粘液腺癌(PPMA)MS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加强对PPMA的CT征象认识有助于降低本病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粘液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