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负压气藏及运移 被引量:15
1
作者 华保钦 林锡祥 杨小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顶风化壳气藏是一负压气藏,气聚集在向东抬起大单斜的相对低部位。负压成因除与早白垩世后地壳抬升、生气速率减漫有关外,还主要由于储层饱含天然气,气藏中无自由水,上覆地层压力得不到有效地传递。流体势不...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奥陶系顶风化壳气藏是一负压气藏,气聚集在向东抬起大单斜的相对低部位。负压成因除与早白垩世后地壳抬升、生气速率减漫有关外,还主要由于储层饱含天然气,气藏中无自由水,上覆地层压力得不到有效地传递。流体势不仅与超压、浮力作用有关,还与地面高程密切相关。靖边-横山天然气藏的形成,为流体势所指示的气运移方向、风化壳孔洞发育带分布以及侧向古地貌隔挡诸因素的联合作用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化壳 天然气运移 古代 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绥德地区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
作者 林锡祥 华保钦 杨小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9-148,共10页
本文用二维盆地模拟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绥德地区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在数值模型中,天然气的运移由渗流和扩散两种运移形式组成。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以渗流运移为主、扩散运移为辅。以早白垩世末期... 本文用二维盆地模拟方法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绥德地区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在数值模型中,天然气的运移由渗流和扩散两种运移形式组成。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界天然气的运移以渗流运移为主、扩散运移为辅。以早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后幕为界,运移期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由此,形成了研究区各井的三种不同的运移聚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运移 聚集 数值模拟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应力场、地震泵和油气运移 被引量:120
3
作者 华保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7-85,共9页
本文从中国含油气盆地中断层发育区孔隙流体压力分布和构造应力场特征出发,以莫尔国及岩石破裂包络线理论深入探讨了不同条件下造成岩石破裂的机理,指出构造应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之一,地震泵在断裂发育区是油气沿断层作垂向运移的重... 本文从中国含油气盆地中断层发育区孔隙流体压力分布和构造应力场特征出发,以莫尔国及岩石破裂包络线理论深入探讨了不同条件下造成岩石破裂的机理,指出构造应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之一,地震泵在断裂发育区是油气沿断层作垂向运移的重要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构造应力场 地震泵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濮凹陷流体势和天然气运移、聚集 被引量:9
4
作者 华保钦 吴石中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6-57,共12页
本文从东濮凹陷桥白地区出发,研究了流体势和天然气运移方向、聚集的关系。指出了东濮凹陷储集岩地层水压力系统属压实作用引起的沉积水压系统,水流方向为离心流。流体势特点为油、气、水势等势面在水平面投影轮廓近似。油气一般聚集于... 本文从东濮凹陷桥白地区出发,研究了流体势和天然气运移方向、聚集的关系。指出了东濮凹陷储集岩地层水压力系统属压实作用引起的沉积水压系统,水流方向为离心流。流体势特点为油、气、水势等势面在水平面投影轮廓近似。油气一般聚集于低势区,但又往往因岩性而出现局部高势区高产天然气。本文最后从烃水界面倾斜度分析了油气聚集条件上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 流体势 天然气 运移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盆地石油运移若干问题的讨论
5
作者 华保钦 林锡祥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9-47,共9页
本文从酒西盆地实际资料出发,认为该区泥岩欠压实和异常地层压力主要起因于压实不平衡和烃类形成作用.指出该区异常压力可成为石油运移的动力,运移相态主要呈烃相,微裂隙可能为初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最后计算并比较了各油藏临界油柱高和... 本文从酒西盆地实际资料出发,认为该区泥岩欠压实和异常地层压力主要起因于压实不平衡和烃类形成作用.指出该区异常压力可成为石油运移的动力,运移相态主要呈烃相,微裂隙可能为初次运移的主要通道.最后计算并比较了各油藏临界油柱高和二次运移条件,定量地研究了白东—单北水动力油藏中水动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运移相态 酒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