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裂液破胶液对低渗储层伤害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磊 秦世利 +4 位作者 曹波波 匡腊梅 鲍文辉 阎兴涛 赵健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通过2种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伤害、胶团粒径、分子质量、吸附性能等评价,研究了压裂液破胶液对低渗储层伤害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胍胶压裂液破胶液在未切除和切除10 mm后的岩心损害率分别为27.3%和4.5%,并在岩心端面观察到大量固相残留... 通过2种压裂液破胶液的岩心伤害、胶团粒径、分子质量、吸附性能等评价,研究了压裂液破胶液对低渗储层伤害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胍胶压裂液破胶液在未切除和切除10 mm后的岩心损害率分别为27.3%和4.5%,并在岩心端面观察到大量固相残留物;胍胶压裂液破胶液胶团粒径较大,难以进入岩心深部,伤害主要由岩心端面的滤饼引起。聚合物压裂液破胶液在未切除和切除10 mm后的岩心损害率分别为22.2%和15%,在岩心端面和深部均观察到固相残留物;聚合物压裂液破胶液胶团平均粒径较小,易进入岩心深部,在孔喉处吸附滞留,造成低渗储层深部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渣 低渗储层 伤害 粒径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自源闭式强化注水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成林 任杨 +4 位作者 孙林 刘伟新 匡腊梅 张强 马喜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受海上平台空间、作业成本、注水水源、施工工艺等条件限制,如何高效注水开发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面临挑战。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试验井为例,开展了注水可行性分析,优选了合适的水源层位和注入层;采用了同井自源类水层补充... 受海上平台空间、作业成本、注水水源、施工工艺等条件限制,如何高效注水开发陆丰油田古近系低渗高温深层储层面临挑战。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试验井为例,开展了注水可行性分析,优选了合适的水源层位和注入层;采用了同井自源类水层补充地层能量的自源闭式注水工艺,研发的配套配水器可满足调节扭矩≤5 N·m、耐压差35 MPa,测调仪器可满足耐温175℃、耐压60 MPa的性能要求,实现了海上平台深层一井多用、无须地面设备的注水新方式;采用了电缆传输的爆燃压裂工艺,实现快速、高效作业,措施的时间控制在14 h以内,时效提高10倍以上,火药密度超过6 kg/m;通过强溶缓速酸酸化复合增效。自源闭式强化注水技术已在陆丰油田试验井M10井取得成功应用,注水高效,受效井增产降水效果明显。本文研究成果有效拓展了注水技术在低渗、深层、高温储层中的应用,可为类似储层规模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油田 自源闭式注水 古近系储层 深层 爆燃压裂 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后效射孔在海上致密储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永安 张永涛 +3 位作者 阎兴涛 匡腊梅 杜杲阳 苏艳玲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2-146,166,共6页
针对一些储层致密、低孔渗特性的海上油区难开发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聚能射孔的地层打开能力,采用优化的新型材料和装药结构以提高后效装置能效,并模拟储层压力和孔道内注入纯净水标定容积的方法,开展了新型后效射孔装置配套试验应用研... 针对一些储层致密、低孔渗特性的海上油区难开发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聚能射孔的地层打开能力,采用优化的新型材料和装药结构以提高后效装置能效,并模拟储层压力和孔道内注入纯净水标定容积的方法,开展了新型后效射孔装置配套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后效装置相比于优化前平均穿深提高7.6%以上,入口平均孔径提升7.5%,孔道平均容积提高18.6%;具有更好的油气流通道;后效射孔第一次射孔爆轰最高压力是72.3 MPa,后效装置爆轰压力是56.3 MPa。采用后效射孔技术,最大爆轰压力降低27.5%,可以有效保护管柱及井筒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效射孔弹 优化 聚能射孔 容积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C储层改造技术及其在海上油田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匡腊梅 邹信波 《河南科技》 2019年第7期142-146,共5页
海上油田的低渗油气藏因经济门槛产量限制,使传统储层改造工艺手段在海上油田应用受限。MRC(油藏最大接触位移)储层改造技术可以增加泄流面积,平衡油水流动,实现天然水驱范围的立体延伸,从而降低单井含水,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特高含... 海上油田的低渗油气藏因经济门槛产量限制,使传统储层改造工艺手段在海上油田应用受限。MRC(油藏最大接触位移)储层改造技术可以增加泄流面积,平衡油水流动,实现天然水驱范围的立体延伸,从而降低单井含水,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特高含水老井井控范围剩余油资源利用程度。通过对MRC储层改造技术的不断创新及优化升级,成功将该项技术由单支井眼的位移分支改造向多分支井眼位移分支改造,从中低含水井改造向特高含水井改造,并进一步向MRC改造(MRC储层改造井二次MRC储层改造)发展。通过大修增产措施实现降水增油,极大地延长了低渗储层低产油井寿命,同时"短、平、快"上产的特点已使该项技术在海上油田挖潜领域实现工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低渗储层 储层改造 悬空划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岩性油藏自源闭式注水技术矿场实践 被引量:13
5
作者 邹信波 杨光 +5 位作者 程心平 段铮 匡腊梅 田立强 刘佳 王海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海上岩性油藏因地层能量不足、平台空间受限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备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近源配伍性良好的天然含水砂层在地下完成人工注水补充油藏压力的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开展了自源水层筛选、自源水配伍性及注水... 针对珠江口盆地海上岩性油藏因地层能量不足、平台空间受限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备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近源配伍性良好的天然含水砂层在地下完成人工注水补充油藏压力的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开展了自源水层筛选、自源水配伍性及注水水质指标、自源注水注采能力、多功能注水管柱、转向分流技术、注入水前缘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现场井组注水试验,结果表明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可有效实现海上岩性油藏地层能量补充,可为类似海上油田人工注水开发调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源闭式注水 水源层筛选 自源水配伍 转向分流技术 自源注水注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稠油地热水驱提高采收率矿场实践--以珠江口盆地EP油田HJ油藏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锋 邹信波 +6 位作者 王中华 杨光 程心平 匡腊梅 段铮 王海宁 李勇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南海EP油田为低品位稠油油田,开采过程中面临地层天然能量不足、原油流动性差、平台有限空间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施困难等问题。为有效开发EP油田,提出了一种利用深部高温含水砂层在井下人工注水的闭式地热水驱技术。从深部巨厚水层加热... 南海EP油田为低品位稠油油田,开采过程中面临地层天然能量不足、原油流动性差、平台有限空间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施困难等问题。为有效开发EP油田,提出了一种利用深部高温含水砂层在井下人工注水的闭式地热水驱技术。从深部巨厚水层加热效应、自源闭式注水方式适应性、井筒流动性改善的“拐点”效应、井筒再造技术释放油井产能等4个方面,分析了EP油田地热驱油的可行性。运用油藏工程方法、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法,评价和预测了该油田地热水驱采收率。物模结果表明,地热驱油可以使地层温度提高40℃,最终驱油效率提高14.72个百分点;数模方法预测地热水驱可提高采收率13.09个百分点。选取EP油田A14井组进行了现场试验,实施地热水驱后,井区压力得到恢复,水井对应的3口油井产量上升,首口见效井日产油由30 m 3提高到102 m 3,地热水驱效果显著;目前已实施2口地热注水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自源闭式注水 地热水驱 驱油效率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在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邹信波 孙林 +2 位作者 匡腊梅 刘成林 任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南海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低渗、近水、储层跨度大等特征极大限制了常规储层改造技术的实施,开展适合陆丰油田的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应用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的2口试验井L1、L2为例,通过优化火药燃烧速度和火药力,在... 南海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低渗、近水、储层跨度大等特征极大限制了常规储层改造技术的实施,开展适合陆丰油田的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应用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陆丰油田古近系储层的2口试验井L1、L2为例,通过优化火药燃烧速度和火药力,在有效控制峰值压力、裂缝长度、避免沟通邻近水层的同时,确保了试验井较高的增产倍比;采用夹层枪和多趟施工管柱相结合的作业方式,提高了大跨度储层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的作业效率;采用低成本、强溶蚀酸液体系,增强了爆燃压裂后酸化的溶蚀扩缝效果。针对爆燃压裂联合酸化技术在试验井L1应用中出现的起爆器断裂、部分层位产液不足问题,提出了采用高强度起爆器、确保较高的火药单位质量等改进措施并应用于试验井L2井,最终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本文研究有效拓展了现有储层改造技术的应用范畴,为国内外类似储层规模开发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燃压裂联合酸化 古近系储层 火药参数 夹层枪作业 溶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邹信波 刘帅 +5 位作者 江任开 杨光 段铮 匡腊梅 孙林 李旭光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0-63,共4页
中国海上油田低渗储层储量大,但受储层多近水、平台空间受限、作业成本高等因素限制,现有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实现经济开发或难以规模化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论证一种不受因素限制的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对其技术原理、... 中国海上油田低渗储层储量大,但受储层多近水、平台空间受限、作业成本高等因素限制,现有储层改造技术难以实现经济开发或难以规模化实施。为解决这一问题,论证一种不受因素限制的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应用的可行性,对其技术原理、技术应用、作用机理和技术现状方面进行阐述,再从储层、工艺、经济三个方面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析认为,水动力压裂技术在海上油田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海上油田技术攻关的四个方向,即:一趟管柱多级水动力压裂技术、研发适合φ244.48mm或φ177.8mm套管尺寸水力冲击器、海上油田工艺安全性研究和水动力压力及裂缝模拟与检测。该分析结果对中国海上低渗油田以及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压裂 低渗 海上油田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压酸化技术在海上油田挖潜增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邹信波 段铮 +4 位作者 李彦平 匡腊梅 杨光 刘帅 田立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71-78,共8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中低渗透产层产能瓶颈问题,在陆上“三低”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的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基础上发展出了新型集成复合增产措施,即爆压酸化技术(AAHEGF)。阐述了AAHEGF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的原理以及应用中射孔参数... 针对珠江口盆地砂岩油藏中低渗透产层产能瓶颈问题,在陆上“三低”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广泛应用的高能气体压裂技术基础上发展出了新型集成复合增产措施,即爆压酸化技术(AAHEGF)。阐述了AAHEGF大幅度提高油井产能的原理以及应用中射孔参数、火药用量及爆燃点位置选择、P-t过程设计、裂缝数量及几何参数、酸液体系及用量、深部酸化工艺、酸液挤注压力及注入速度等基本设计。LFY13-1-6井的应用效果表明,AAHEGF技术可明显提高低渗产层油井产能,改善近井地带油流通道,增产措施效果明显,可为海上油田类似低产油气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油田 爆压酸化技术 产能瓶颈 裂缝条数 峰值压力 爆燃点 深部酸化 海上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东部高聚能脉冲波储层改造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帅 邹信波 +3 位作者 郑春峰 李昂 匡腊梅 段铮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2,共8页
针对南海东部油田低渗储层增产措施手段单一、有效期短、作业费用高等问题,研究了高聚能脉冲波储层改造技术。根据南海东部典型区块储层特征,基于波形传播理论和高聚能脉冲波波形测试实验平台,建立了高聚能脉冲波传播规律计算方法,以此... 针对南海东部油田低渗储层增产措施手段单一、有效期短、作业费用高等问题,研究了高聚能脉冲波储层改造技术。根据南海东部典型区块储层特征,基于波形传播理论和高聚能脉冲波波形测试实验平台,建立了高聚能脉冲波传播规律计算方法,以此研发了高峰值、大能量的GJN-3号高聚能脉冲材料,进而提出了基于脉冲功率技术的高聚能脉冲波储层改造工艺。高聚能脉冲波地面打靶试验结果表明,高聚能脉冲波冲击3~6次可有效致裂不同力学参数的混凝土靶,且不损伤套管和筛管挡砂精度。高聚能脉冲波储层改造工艺在南海东部油田现场取得良好应用效果,有效解决了油水井由于近井地带堵塞导致的油井产量下降、水井注入难等问题,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部 高聚能脉冲波 储层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低渗油田压裂选井选层影响因素及实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凯 姚为英 +3 位作者 匡腊梅 冯高城 张海勇 张云鹏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8期46-49,共4页
目前海上低渗油田存在压裂经验及资料数据欠缺的问题,为了满足压裂选井选层需要,根据陆地低渗油田的压裂经验,总结了压裂选井选层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应用于海上某一低渗油田,进行定性、半定量研究,最终筛选出的井层压裂预测效果较好,... 目前海上低渗油田存在压裂经验及资料数据欠缺的问题,为了满足压裂选井选层需要,根据陆地低渗油田的压裂经验,总结了压裂选井选层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应用于海上某一低渗油田,进行定性、半定量研究,最终筛选出的井层压裂预测效果较好,可为海上低渗油田压裂选井选层提供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低渗 压裂 选井选层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致密砂岩扩容增注机理研究——以南海东部X油田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任杨 付云川 +3 位作者 刘成林 匡腊梅 周文超 孙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2年第6期82-87,共6页
南海东部X油田深层致密砂岩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注入困难,地层亏空严重。为此,提出扩容强化注水技术,以储层岩心的岩石力学强度实验测试为基础,以岩石力学破坏本构模型为手段,得到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利用孔隙介质弹性力学理论,研究不同... 南海东部X油田深层致密砂岩在开发过程中注水井注入困难,地层亏空严重。为此,提出扩容强化注水技术,以储层岩心的岩石力学强度实验测试为基础,以岩石力学破坏本构模型为手段,得到储层岩石物性参数。利用孔隙介质弹性力学理论,研究不同扩容压力下储层岩石破坏情况,并通过井周应力分析预测扩容区扩展情况。建立真三轴地应力岩心扩容物理模型,模拟真实地应力状态下恒定压力的阶梯扩容、阶梯恒定流量的低流速扩容及长时间预处理+小排量扩容工艺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扩容强化注水技术适用于深层致密砂岩,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储层岩石物性选择扩容参数,并进行充分的孔压预处理,以实现更好的扩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强度准则 孔隙介质 弹性力学 真三轴 岩心扩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