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天枢、大肠俞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ChAT、SCF和c-Ki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钟峰 匡泓俊 +5 位作者 文钱 曹洋 袁楠 杨腊媛 袁杨阳 章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0-94,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干细胞因子(SC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盐水组、模型组和电针组... 目的观察电针“天枢”“大肠俞”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干细胞因子(SCF)和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盐水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连续21 d灌胃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建立STC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双侧“天枢”“大肠俞”,每日1次,连续14 d,其余各组固定相同时间,不干预。测定大鼠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免疫荧光检测大鼠结肠组织ChAT和c-Kit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SCF、c-Kit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结肠组织SCF、c-Kit 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盐水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及结肠组织ChAT、SCF、c-Kit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结肠组织ChAT和c-Kit表达显著降低,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ChAT、c-Kit表达显著升高,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天枢”“大肠俞”能改善STC大鼠胃肠道传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促进ChAT表达/激活SCF/c-Ki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电针 天枢 大肠俞 乙酰胆碱转移酶 干细胞因子 C-KIT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湘针推“五经配伍取穴法”论治慢性便秘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峰 匡泓俊 +3 位作者 袁楠 杨腊媛 袁杨阳 章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37-140,共4页
湖湘针推是主要强调经脉-脏腑相关,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治疗原则核心的学术流派。其临床取穴特点——五经配伍取穴法强调一经调控多脏、多经司控一脏和补母泻子理念。慢性便秘是一种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反复发作易继发精神心理障碍、肛肠病... 湖湘针推是主要强调经脉-脏腑相关,以五行生克制化为治疗原则核心的学术流派。其临床取穴特点——五经配伍取穴法强调一经调控多脏、多经司控一脏和补母泻子理念。慢性便秘是一种多发的功能性肠病,反复发作易继发精神心理障碍、肛肠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本文基于五经配伍取穴法,结合湖南地区慢性便秘高发证候类型——气滞证、湿热证、脾虚证、气血两虚证,对慢性便秘辨治进行探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针推学术流派 五经配伍 经脉-脏腑相关 慢性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控外泌体释放的电针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组织TRPM7-PI3K/Akt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匡泓俊 杨腊媛 +3 位作者 袁楠 袁杨阳 杨钰涛 钟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98-103,共6页
目的观察抑制血清外泌体释放对电针调节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TRPM7-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和电针+GW4869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采用盐... 目的观察抑制血清外泌体释放对电针调节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结肠组织TRPM7-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TC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药物组和电针+GW4869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灌胃7 d制备STC大鼠模型,成模后分别予电针或药物干预2周,电针+GW4869组在电针基础上隔日腹腔注射GW4869混悬液。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血清外泌体,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检测大鼠24 h排便量;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组织瞬时受体电位M7(TRPM7)、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RT-PCR检测结肠组织TRPM7、PI3K、Akt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14、21日24 h排便量明显减少(P<0.01),结肠组织TRPM7、PI3K、Akt蛋白和mRNA表达及p-Akt/Akt比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大鼠第14、21日24 h排便量明显增加(P<0.01),结肠组织TRPM7、PI3K、Akt蛋白和mRNA表达及p-Akt/Akt比值明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电针+GW4869组大鼠第14、21日24 h排便量明显减少(P<0.01),结肠组织TRPM7、PI3K、Akt蛋白和mRNA表达及p-Akt/Akt比值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外泌体释放激活TRPM7-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STC大鼠排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传输型便秘 瞬时受体电位M7 PI3K/AKT信号通路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缑漪 赵宏 +7 位作者 郑仕中 王嘉轩 贾燕飞 汤翰 杨云虹 李思远 匡泓俊 林绿萍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6期1282-1289,共8页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证实,针灸通过以下途径治疗该病:恢复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促进相关激素水平升高,增加神经纤维的传出活动从而恢复胃动力;下调Toll相关受体从而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抑制肥大细胞及蛋...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机制复杂。目前研究证实,针灸通过以下途径治疗该病:恢复Cajal间质细胞的功能,促进相关激素水平升高,增加神经纤维的传出活动从而恢复胃动力;下调Toll相关受体从而减轻肠道炎症,改善肠道黏膜屏障;抑制肥大细胞及蛋白酶激活受体的激活,调节不同中枢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减轻肠道高敏感性;抑制或兴奋相关神经元的放电从而减轻内脏疼痛;直接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从而改善其相关功能障碍。本文对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为未来开展临床和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电针 功能性胃肠病 胃肠动力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