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铝源对碳热还原法合成氮化铝粉末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匡加才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王思青 易万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47,共4页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氮化铝粉末 ,探讨了不同的起始原料、反应温度、不同添加剂对合成氮化铝粉末的影响。采用XRD、SEM、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制备的氮化铝粉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活性碳和以Al(OH) 3 为铝源有助于抗热还原氮化反应 ... 采用碳热还原法制备了氮化铝粉末 ,探讨了不同的起始原料、反应温度、不同添加剂对合成氮化铝粉末的影响。采用XRD、SEM、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制备的氮化铝粉末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采用活性碳和以Al(OH) 3 为铝源有助于抗热还原氮化反应 ,能提高产物的氮含量 ;采用CaF2 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粉末 碳热还原法 制备 原料 反应温度 添加剂 电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陶瓷热导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匡加才 张长瑞 +2 位作者 周新贵 王思青 曹英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31,共4页
基于AlN陶瓷的导热机理,从显微结构、材料组成、工艺因素三方面来对AlN热导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AlN高热导率取决于AlN晶间良好接触、第二相含量少呈孤岛状分布以及低气孔率的显微结构,而材料组成、制备工艺的优化是为了具有良好显微结... 基于AlN陶瓷的导热机理,从显微结构、材料组成、工艺因素三方面来对AlN热导率的影响进行了探讨。AlN高热导率取决于AlN晶间良好接触、第二相含量少呈孤岛状分布以及低气孔率的显微结构,而材料组成、制备工艺的优化是为了具有良好显微结构的AlN陶瓷得以实现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陶瓷 氮化铝 热导率 材料组成 显微结构 工艺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Fe-B-C合金韧性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匡加才 符寒光 +2 位作者 叶昌 刘冶球 陈亚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5-109,共5页
为了提高Fe-B-C合金的韧性,应用稀土-钛-氮复合变质剂改善Fe-B-C合金组织和性能.结果发现,Fe-B-C合金复合变质处理后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且组织分布均匀,并出现钛硼化合物,钛硼化合物不同于普通Fe-B-C合金中的Fe2B呈网状分布,而是呈断... 为了提高Fe-B-C合金的韧性,应用稀土-钛-氮复合变质剂改善Fe-B-C合金组织和性能.结果发现,Fe-B-C合金复合变质处理后的凝固组织明显细化,且组织分布均匀,并出现钛硼化合物,钛硼化合物不同于普通Fe-B-C合金中的Fe2B呈网状分布,而是呈断网状和块状分布,特别是经高温热处理后,硼化物变成球状和棒状,Fe-B-C合金韧性明显提高,由8~10 J/cm^2提高至22~25 J/cm^2.经变质处理的Fe-B-C合金可用于制造轧钢机导卫板,其耐磨性比高镍铬合金钢提高1.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B-C合金 硼化物 变质处理 冲击韧性 导卫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铵-盐酸法提纯隐晶质石墨工艺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匡加才 徐华 +4 位作者 谢炜 唐维 邓应军 汪天杰 彭顺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9-12,共4页
为了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扩大隐晶质石墨的应用范围,采用湖南郴州地区的隐晶质石墨为原料,用氟化铵-盐酸法对其进行纯化处理。研究了氟化铵的用量、反应温度、液固比以及反应次数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氟化铵-盐... 为了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扩大隐晶质石墨的应用范围,采用湖南郴州地区的隐晶质石墨为原料,用氟化铵-盐酸法对其进行纯化处理。研究了氟化铵的用量、反应温度、液固比以及反应次数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确定了氟化铵-盐酸法提纯隐晶质石墨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氟化铵的含量为45%,液固比为3∶1,恒温70℃反应2h,重复5次的条件下能够将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从83.08%提高到99.47%。研究表明氟化铵-盐酸法可以有效提高隐晶质石墨的固定碳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晶质石墨 提纯 氟化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磨转速对隐晶质石墨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谢炜 唐维 +3 位作者 匡加才 邓应军 王真 谭良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1-133,共3页
为了考察球磨转速对隐晶质石墨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球磨转速对隐晶质石墨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粒径分布以及隐晶质石墨/LDPE复合材料反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转速的增加,隐晶质石墨有效细化,颗粒均匀度明... 为了考察球磨转速对隐晶质石墨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球磨转速对隐晶质石墨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粒径分布以及隐晶质石墨/LDPE复合材料反射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球磨转速的增加,隐晶质石墨有效细化,颗粒均匀度明显增加,平均粒径减小,晶体结构不变,在8~18GHz范围内,反射率峰值明显降低,吸波频段拓宽。当球磨转速为800r/min时,隐晶质石墨复合材料反射率峰值达到-23.4dB,小于-5dB和-10dB的有效带宽分别为5.95GHz和1.7GHz,说明隐晶质石墨通过球磨细化处理后能有效提高其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晶质石墨 球磨 粒径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灯具石墨散热器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谢炜 彭顺文 +4 位作者 匡加才 邓应军 徐华 郑亚亚 王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7-131,共5页
以朗硕LS-QL0X灯具散热器结构为参考模型,研究了石墨散热器替代铝散热器后灯具的散热状况,讨论了石墨散热器翅片长度、翅片角度、翅片厚度及散热器导热系数对LED灯具散热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散热器结构进行了正交优化分析。仿真... 以朗硕LS-QL0X灯具散热器结构为参考模型,研究了石墨散热器替代铝散热器后灯具的散热状况,讨论了石墨散热器翅片长度、翅片角度、翅片厚度及散热器导热系数对LED灯具散热状况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散热器结构进行了正交优化分析。仿真结果表明,灯具散热影响因素大小的顺序为散热器导热系数>翅片角度>翅片长度>翅片厚度,最优仿真结果是散热器导热系数为50W/(m·℃)、翅片角度为7°、翅片长度为19mm、翅片厚度为0.7mm,优化后芯片最高温度为37.52℃,比优化前温度下降了20.6%。优化后的LED石墨散热器灯具的最高温度比铝散热器灯具芯片仅高出2.23℃,质量却比铝散热器减少了25.9%。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石墨散热器可以满足LED灯具的散热要求,且能有效减轻灯具的整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散热器 仿真分析 散热结构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晶质石墨/LDPE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被引量:3
7
作者 谢炜 匡加才 +3 位作者 程海峰 周永江 唐维 易仕和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67-70,共4页
为了研究隐晶质石墨在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从隐晶质石墨微观形貌、粒径大小、晶体结构、杂质成分入手,深入探讨隐晶质石墨含量对隐晶质石墨/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碳含量为85.69%的微米级隐晶质石... 为了研究隐晶质石墨在吸波材料方面的应用,从隐晶质石墨微观形貌、粒径大小、晶体结构、杂质成分入手,深入探讨隐晶质石墨含量对隐晶质石墨/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碳含量为85.69%的微米级隐晶质石墨可显著提高低频吸波效果,且其含量对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有很大影响;随着隐晶质石墨吸波剂含量的增加,最大吸收峰值均向低频方向移动,在隐晶质石墨含量为60%时的反射率在频段2~18GHz达到最大峰值-25.19 dB,小于-5dB和-10 dB的有效带宽分别为4.31 GHz和2.57 GHz.研究表明,隐晶质石墨/LDPE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晶质石墨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酸法提纯隐晶质石墨的正交试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谢炜 王真 +4 位作者 匡加才 唐维 姜定 徐华 邓应军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0-62,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隐晶质石墨进行了混合酸法提纯实验研究。研究了混合酸和石墨的液固比、氢氟酸体积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隐晶质石墨提纯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影响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主要因...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隐晶质石墨进行了混合酸法提纯实验研究。研究了混合酸和石墨的液固比、氢氟酸体积含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影响,从而确定隐晶质石墨提纯的最佳工艺参数及影响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当混合酸和石墨的液固比为3.5 mL/g,氢氟酸体积含量为30%,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 h时,提纯后的隐晶质石墨固定碳含量最高,为9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酸法 隐晶质石墨 正交试验提纯 固定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化钙处理隐晶质石墨纯化后的酸性含氟废水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谢炜 彭顺文 +5 位作者 匡加才 贺家源 徐华 邓应军 唐维 郑亚亚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5,共3页
采用氢氧化钙处理隐晶质石墨纯化后的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考察了氢氧化钙用量、pH值、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废水中F-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钙用量的增加,废水中F-质量浓度先逐渐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随着pH值的增加,废水... 采用氢氧化钙处理隐晶质石墨纯化后的酸性高浓度含氟废水,考察了氢氧化钙用量、pH值、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废水中F-质量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氢氧化钙用量的增加,废水中F-质量浓度先逐渐降低后基本保持不变;随着pH值的增加,废水中F-质量浓度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废水中F-质量浓度缓慢降低;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废水中F-质量浓度基本不变。其最佳处理工艺为:每100mL废水中直接加入9.00g氢氧化钙,搅拌10 min后立即过滤。此处理工艺可使废水pH值从0.98提高到7,F-质量浓度从7900mg/L降低至3.94mg/L,F-去除率达9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氢氧化钙 隐晶质石墨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温度对中空多孔炭纤维介电常数的影响
10
作者 谢炜 程海峰 +3 位作者 匡加才 楚增勇 陈朝辉 龙春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4-47,共4页
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原丝为原料,通过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制备了中空多孔炭纤维。研究了预氧化温度对其微观结构、元素组成和介电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对中空多孔炭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大;碳含量随预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以中空多孔聚丙烯腈(PAN)原丝为原料,通过预氧化和炭化工艺制备了中空多孔炭纤维。研究了预氧化温度对其微观结构、元素组成和介电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化温度对中空多孔炭纤维微观结构的影响不大;碳含量随预氧化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氮、氧含量则相反。随预氧化温度的升高,所得中空多孔炭纤维的介电常数依次降低。在2GHz处,预氧化温度为250℃时ε′和ε″分别为23.12和73.51,而预氧化温度为310℃时ε′和ε″分别为19.32和9.87。因此,可通过预氧化温度来调节中空多孔炭纤维的介电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多孔炭纤维 预氧化 炭化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在碱解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研究
11
作者 谢炜 唐镇宇 +3 位作者 符寒光 邹诚茜 匡加才 邓应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为了深入研究硼矿碱法浸出过程,以700℃焙烧后的宽甸含硼尾矿为原料,基于缩核模型,推导了矿样中的硼在NaOH溶液中进行碱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原料进行碱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理论推导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与验证。研究表明:实验条... 为了深入研究硼矿碱法浸出过程,以700℃焙烧后的宽甸含硼尾矿为原料,基于缩核模型,推导了矿样中的硼在NaOH溶液中进行碱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并以原料进行碱解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理论推导的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与验证。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硼的碱解反应过程符合缩核模型,硼在碱解反应过程中的动力学方程为t=42.4954[(1-X)^(-1/3)+1/3ln(1-X)-1]+0.0338[(1-X)^(-2/3)-1],其动力学过程主要受扩散控制,升高溶液温度、提高NaOH溶液浓度及降低矿样粒度均有利于碱解时间缩短,反应尽快完成。动力学研究为硼矿的碱法处理应用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硼尾矿 缩核模型 碱解反应 动力学 扩散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制备低维铁磁性金属纤维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谢炜 龙春光 +2 位作者 华熳煜 匡加才 刘燕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9-42,共4页
介绍了静电纺丝制备低维铁磁性金属纤维的原理和装置,分析了溶液性质、电纺工艺条件和环境条件对低维铁磁性金属纤维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综述了铁磁性金属纤维静电纺丝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采用静电纺丝制备铁磁性金属纤维的前景。
关键词 低维材料 铁磁性纤维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宽甸含硼尾矿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谢炜 唐镇宇 +3 位作者 匡加才 符寒光 邹诚茜 邓应军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0-83,共4页
采用焙烧的方式处理含硼尾矿,以常压碱解率来评价其焙烧前后的反应活性。在TG-DTA热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含硼尾矿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对含硼尾矿焙烧矿样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焙烧能显著提高含硼尾矿... 采用焙烧的方式处理含硼尾矿,以常压碱解率来评价其焙烧前后的反应活性。在TG-DTA热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含硼尾矿活性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对含硼尾矿焙烧矿样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焙烧能显著提高含硼尾矿的活性。焙烧温度达到700℃之前,活性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而增大;焙烧温度700℃时,活性达到70.10%,相比未经焙烧的含硼尾矿活性提高了26.69%。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通过焙烧,不易碱解的含硼矿物硼镁石(Mg_2(OH)[B_2O_4(OH)])脱水分解成易于碱解的遂安石(Mg_2B_2O_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硼尾矿 常压碱解率 焙烧温度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