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与艾森克人格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化振 陈强 +3 位作者 陈良梅 施旺红 谭贤珍 张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822-824,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森田神经质性格、艾森克人格(EPQ)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强迫症患者(OCD)和50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试,对数据... 目的探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的森田神经质性格、艾森克人格(EPQ)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9例强迫症患者(OCD)和50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试,对数据进行t、非参数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①OCD患者在森田神经质性格方面得分显著增高(t=10.786,P<0.01);②41例强迫症患者的森田神经质性格的得分≥15分,占85.7%;20例症状加重的强迫症患者的森田神经质性格的得分全部>15分,占100%;不同严重程度的强迫症患者间森田神经质性格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③OCD组在精神质(P)、内外向(E)、掩饰性(L)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t分别为-2.669,-2.993,-4.608,P<0.01),而在神经质(N)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t=10.786,P<0.01);④森田神经质性格与神经质N存在着显著正相关(r=0.451,P<0.01)。结论绝大多数强迫症患者,特别是症状加重的患者,具有典型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在诊治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森田神经质性格 艾森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化振 杨来启 +4 位作者 吴兴曲 马文涛 张彦 贾婷 施旺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对68例强迫症患者(OCD)和77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量,对数据进行t、非参数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①61例(89.7%)强迫症... 目的探讨强迫症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应付方式及其相关性。方法对68例强迫症患者(OCD)和77例正常对照(NC)分别进行森田神经质性格调查表、应付方式问卷、一般情况调查表测量,对数据进行t、非参数检验及相关分析。结果①61例(89.7%)强迫症患者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得分≥15分;30例症状加重的患者,其得分全部≥15分;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间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存在显著差异(P<0.01);患者组的森田神经质性格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001,P<0.001)。②患者组在解决问题、求助因子上低于对照组,在自责、幻想、退避因子间高于对照组(t=-7.429,-3.550,10.797,4.483,3.570,均P<0.001)。③患者组森田神经质性格与自责、幻想存在着显著正相关(r=0.389,0.395,均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往往采取不成熟的应付方式,这些与森田神经质性格关系密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森田神经质性格 应付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兵的应付方式、自尊水平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化振 杨来启 +5 位作者 刘光雄 吴兴曲 马文涛 邓自和 张彦 贾婷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分析新兵的应付方式、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陆军某部队2013夏秋入伍2~3周的421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应付方式、自... 目的分析新兵的应付方式、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促进其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陆军某部队2013夏秋入伍2~3周的421名新兵为研究对象,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自尊量表(S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应付方式、自尊水平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独生子女新兵SES、解决问题因子评分低于非独生子女(t=-2.497,-2.445,P〈0.05),SCL-90总评分、自责与退避因子评分高于非独生子女(t=3.353,2.603,2.229,P〈0.05);城市新兵SCL-90总评分高于农村新兵(t=2.291,P〈0.05).②新兵心理健康水平与解决问题、求助、自尊呈正相关(P〈0.05),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P〈0.05);对心理健康水平影响大小依次是自责、自尊、幻想、解决问题、合理化因子.③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幻想对心理健康产生直接影响(路径系数=-0.14,0.11,0.24,0.21),解决问题、合理化、自责通过自尊中介对心理健康产生间接影响(路径系数=0.35,0.17,0.36).结论非独生子女与农村新兵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应付方式对新兵心理健康产生直接预测作用,自尊是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中间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兵 应付方式 自尊 心理健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创伤后应激障碍合并分离(转换)障碍的案例报告 被引量:2
4
作者 化振 王雪 《四川精神卫生》 2014年第6期560-561,共2页
1案例〈br〉 患者,女,21岁3月,未婚。因“被殴打及性侵1+年,晕倒伴四肢抽搐6+月,加重4天”于2014年9月入院。1+年前因被人殴打及性侵后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内心痛苦,易紧张害怕,到当地县医... 1案例〈br〉 患者,女,21岁3月,未婚。因“被殴打及性侵1+年,晕倒伴四肢抽搐6+月,加重4天”于2014年9月入院。1+年前因被人殴打及性侵后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内心痛苦,易紧张害怕,到当地县医院住院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出院后间断工作,最长连续工作1月余。但常常回想自己被打被伤害的情景,内心痛苦,感到羞耻并常有恶梦,易惊醒。6+月前头晕头痛加重,在上班期间出现突发晕倒,呼之不应,伴有四肢抖动,持续半小时后自行醒来,醒后不能回忆,不伴有大小便失禁,无口吐白沫和舌咬伤,到我院急诊就诊,查头颅CT、血常规、生化、凝血功能未见异常,以“病毒性脑炎、癫痫待排”收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入科后查脑脊液CSF压力、常规及生化未见异常、脑电图未见异常。精神科会诊后,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给予“左洛复50mgqd、阿普唑仑0.4mgqn”等药物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患者间断工作,未能坚持服药。4天前患者再次出现晕倒,并出现言语混乱,口中说“你们不要打我”、“自己变成鬼也不会放过你们”,半小时后自行缓解,醒来后不能回忆晕倒的过程。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急诊科,急诊行血常规、生化、血气检查未见异常。以“精神异常待诊”收入精神科住院治疗。既往史:平素体健。个人史:2013年8月被他人殴打,被两人性侵,目前为此事在打官司。家庭史无特殊。个性特征: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胆小、怕事,做事情犹豫不决。入院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06/67mmHg。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颈静脉正常。心界正常,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胸廓未见异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外形正常,全腹柔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肝脏肋下未触及。脾脏肋下未触及。双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情况:家属陪同入院,衣着整洁适时,表情自然,生活自理,接触被动,对医护人员及家属友好,注意力欠集中,回答问题基本切题,声音小,定向力好,意识清楚,自知力存在。对创伤性事件不愿提起,引出紧张、多汗、气短、心慌等焦虑症状和情绪低落、活动减少,兴趣下降等抑郁症状。计算能力、理解能力下降,远近记忆力未见明显异常。社会功能受损。入科后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生化、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I:颅内未见明显异常。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17分,存在认识功能损害。经药物及心理治疗,病情平稳,睡眠饮食良好,未有前述晕倒现象发作。2天前在科室专家查房时患者突然出现四肢僵硬、肌张力高、双眼紧闭,查看瞳孔时患者眼睑有抵抗,问话不答,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对光反应灵敏,5分钟后双上肢不断抖动,呼吸浅快,行急诊脑电图未见明显异常,30分钟后患者自行缓解。经专家讨论后修正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合并分离(转换)障碍。给予左洛复125mgqd、阿普唑仑0.4mgqn和心理支持及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分离(转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内隐语义记忆缺陷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光雄 杨来启 +3 位作者 化振 叶明 吴兴曲 马文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609-612,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内隐语义记忆的缺损特征。方法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4例,利用相关词、非相关词及非词研究内隐语义记忆缺损特征,实验包括直接启动任务和间接启动任务。记录反应时和正...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内隐语义记忆的缺损特征。方法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组36例及正常对照组34例,利用相关词、非相关词及非词研究内隐语义记忆缺损特征,实验包括直接启动任务和间接启动任务。记录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反应时数据及正确率数据分别行2×2×2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未发现任何主效应。对于反应时而言,存在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F(1,67)=4.6,P<0.05)。在直接启动和间接启动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反应时启动指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18±6 vs 14±3,P<0.01;20±8 vs 15±9,P<0.05)。在直接启动任务中,精神分裂症组错误数启动指标高于正常对照组(10±5 vs 8±3,P<0.05),而间接启动任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内隐语义启动模式存在缺陷,并可能受到病程及阳性思维障碍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内隐记忆 语义记忆 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h睡眠剥夺对青年军人听感觉门控P50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吴兴曲 陈玖 +4 位作者 杨来启 马文涛 贾婷 化振 吴银霞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目的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青年军人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15名健康青年军人在36 h睡眠剥夺条件下,分别在睡眠剥夺前后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 目的探讨36 h完全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对青年军人感觉门控P50的影响。方法采用配对听觉条件(S1)、测试(S2)刺激范式,15名健康青年军人在36 h睡眠剥夺条件下,分别在睡眠剥夺前后进行听觉诱发电位P50检测,测量P50的潜伏期、波幅。结果①与SD前相比,SD 36 h后S1-P50潜伏期[(58.46±16.12)ms vs(54.83±13.67)ms],S2-P50潜伏期[(57.57±13.61)ms vs(52.39±12.56)ms]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SD前相比,SD 36 h后S1-P50波幅[(1.24±1.01)μV vs(3.14±1.31)μV]显著降低(P<0.05);S2-P50波幅增加[(1.45±1.15)μV vs(1.65±1.03)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SD前相比,SD 36 h后S2/S1波幅比值[(1.21±0.25)vs(0.53±0.16)]显著升高(P<0.05)。结论经36 h睡眠剥夺后,在一定程度上青年军人的感觉门控抑制能力出现了缺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青年军人 感觉门控P50 事件相关电位(E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期与成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认知功能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光雄 杨来启 +1 位作者 化振 叶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与成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青少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49例、成年期发病患者一级亲属50例及健康对照50例,利用Stroop测验、威斯康辛... 目的探讨青少年期与成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认知功能损害的差异。方法选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匹配的青少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49例、成年期发病患者一级亲属50例及健康对照50例,利用Stroop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WCST)、字母划消测验及数字倒背测验,测评上述健康被试的注意、记忆及执行功能。结果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结果中,完成分类数及持续错误数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完成分类数两亲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oop测验中色-词项目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亲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字母划消及数字倒背测验中,三组遗漏数及倒背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和<0.05),遗漏数项目两亲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注意稳定性、注意灵活性及注意分配功能下降,工作记忆及执行功能均受损。且在额叶执行功能、注意分配功能及注意稳定性方面,青少年期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较成年期发病者一级亲属受损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