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烘烤对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
38
1
作者
包陈力根
关淳博
+3 位作者
辛明航
滕旭
刘婷婷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26-233,共8页
以大球盖菇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烘烤温度(0、100、120、...
以大球盖菇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烘烤温度(0、100、120、140、160、180℃)处理的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感官评定评价不同烘烤温度处理的大球盖菇香气特征。结果表明:HS-SPME-GC-MS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87种,其中醛类13种、酯类17种、醇类18种、烷烃类4种、酮类9种、酸类8种、吡嗪类4种及其他类14种,6个不同处理的样品中均含有异戊醛、丙位戊内酯等25种共有成分,烘烤过程中醛类物质、烷烃类物质和吡嗪类物质总含量有所提升,果香、玫瑰香和可可香气增加,醇类物质总含量减少;从整体气味感知来看,电子鼻可以快速有效区分不同烘烤温度处理的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出34种关键风味物质,其中异戊醛对风味贡献最大,具有麦芽香气和水果香气;140℃烘烤时生成风味物质种类最多,达到63种,提高该样品风味的丰富度,增加果香、麦芽香、玫瑰香、坚果香和可可香,使该样品总体风味有所改善;通过感官评定表明烘烤使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更为突出,并与上述检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HS-SPME-GC-MS联用及电子鼻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油莎豆油香气特征
被引量:
13
2
作者
辛明航
曹旭
+3 位作者
滕旭
包陈力根
刘婷婷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1-288,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不同提取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压榨法、浸出法、水酶法)获取的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电子鼻进行比较,并以相...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不同提取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压榨法、浸出法、水酶法)获取的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电子鼻进行比较,并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4个样品共鉴定出101种挥发性化合物,共有组分为22种,主要为醛类、酮类、酯类及烷烃类,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压榨法样品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分别为36.71%和25.64%,浸出法样品中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为31.07%,水酶法样品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为45.66%;挥发性化合物的PCA及电子鼻分析可以将4种方法很好区分;根据ROAV得出4个样品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其中壬醛、柏木脑及D-柠檬烯为共有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油
提取方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电子鼻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奇亚籽清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贾丽丽
张闪闪
+1 位作者
包陈力根
刘婷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奇亚籽饼粕为原料制备奇亚籽清蛋白(CSA),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CSA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A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80 min、料液比1∶45(g/mL)、粒度120μm,重复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CSA提取率为25.60%;初步...
奇亚籽饼粕为原料制备奇亚籽清蛋白(CSA),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CSA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A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80 min、料液比1∶45(g/mL)、粒度120μm,重复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CSA提取率为25.60%;初步结构表明,CSA的分子质量在20.94~55.43 kDa,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最高为28.99%;抗氧化结果表明,CSA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抗氧化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亚籽清蛋白
提取工艺
结构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烘烤对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
38
1
作者
包陈力根
关淳博
辛明航
滕旭
刘婷婷
王大为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农业农村部食用菌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26-233,共8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D0400204)。
文摘
以大球盖菇为研究对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电子鼻区分不同烘烤温度(0、100、120、140、160、180℃)处理的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感官评定评价不同烘烤温度处理的大球盖菇香气特征。结果表明:HS-SPME-GC-MS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物质87种,其中醛类13种、酯类17种、醇类18种、烷烃类4种、酮类9种、酸类8种、吡嗪类4种及其他类14种,6个不同处理的样品中均含有异戊醛、丙位戊内酯等25种共有成分,烘烤过程中醛类物质、烷烃类物质和吡嗪类物质总含量有所提升,果香、玫瑰香和可可香气增加,醇类物质总含量减少;从整体气味感知来看,电子鼻可以快速有效区分不同烘烤温度处理的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根据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出34种关键风味物质,其中异戊醛对风味贡献最大,具有麦芽香气和水果香气;140℃烘烤时生成风味物质种类最多,达到63种,提高该样品风味的丰富度,增加果香、麦芽香、玫瑰香、坚果香和可可香,使该样品总体风味有所改善;通过感官评定表明烘烤使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更为突出,并与上述检测结果一致。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风味
相对气味活度值
Keywords
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electronic nos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volatile flavor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分类号
TS21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O657.6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HS-SPME-GC-MS联用及电子鼻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油莎豆油香气特征
被引量:
13
2
作者
辛明航
曹旭
滕旭
包陈力根
刘婷婷
王大为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食用菌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81-288,共8页
基金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大科技专项(20200502001NC)。
文摘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不同提取方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压榨法、浸出法、水酶法)获取的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电子鼻进行比较,并以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油莎豆油挥发性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4个样品共鉴定出101种挥发性化合物,共有组分为22种,主要为醛类、酮类、酯类及烷烃类,超临界CO_(2)萃取法及压榨法样品中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分别为36.71%和25.64%,浸出法样品中烷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为31.07%,水酶法样品中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大为45.66%;挥发性化合物的PCA及电子鼻分析可以将4种方法很好区分;根据ROAV得出4个样品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其中壬醛、柏木脑及D-柠檬烯为共有成分。
关键词
油莎豆油
提取方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化合物
电子鼻
相对气味活度值
Keywords
Cyperus esculentus oil
extraction method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volatile compounds
electronic nose
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分类号
TS222.1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奇亚籽清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
4
3
作者
贾丽丽
张闪闪
包陈力根
刘婷婷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副产物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粮食精深加工与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食用菌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
出处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8YFD0401103)。
文摘
奇亚籽饼粕为原料制备奇亚籽清蛋白(CSA),优化其提取工艺,并对CSA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SA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80 min、料液比1∶45(g/mL)、粒度120μm,重复提取2次,在此条件下,CSA提取率为25.60%;初步结构表明,CSA的分子质量在20.94~55.43 kDa,二级结构中β-折叠含量最高为28.99%;抗氧化结果表明,CSA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且抗氧化活性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奇亚籽清蛋白
提取工艺
结构
抗氧化活性
Keywords
chia seed albumin
extraction process
structure
antioxidant activity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HS-SPME-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烘烤对大球盖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包陈力根
关淳博
辛明航
滕旭
刘婷婷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HS-SPME-GC-MS联用及电子鼻分析不同提取方法油莎豆油香气特征
辛明航
曹旭
滕旭
包陈力根
刘婷婷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奇亚籽清蛋白提取工艺优化及结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贾丽丽
张闪闪
包陈力根
刘婷婷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