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草素对鼠类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包达尔罕 满都呼 +2 位作者 袁帅 武晓东 付和平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9-104,共6页
为明确植物提取物紫草素的抗生育作用,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繁殖器官检测和雌、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50mg/kg浓度紫草素实验组的雌性子宫脏器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两个浓度实验组(F=6.29,P<0.01),子宫出现明显萎缩,雄... 为明确植物提取物紫草素的抗生育作用,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繁殖器官检测和雌、雄处理实验。结果表明:50mg/kg浓度紫草素实验组的雌性子宫脏器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两个浓度实验组(F=6.29,P<0.01),子宫出现明显萎缩,雄性精囊腺脏器系数、精子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6.49,P<0.01;F=4.60,P<0.05),50mg/kg浓度紫草素具有抗生育的预期效果;50mg/kg浓度紫草素显著降低了雌性处理组和雌、雄处理组的出生率,而对雄性处理组的作用不显著,但雌性和雄性的繁殖启动期均显著延迟,有效降低了小鼠整个繁殖期的繁殖率。因此,紫草素可作为一种潜在的鼠类不育控制剂应用于小型鼠类不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物 紫草素 抗生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生境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楚彬 包达尔罕 +6 位作者 叶国辉 花蕊 周睿 张飞宇 唐庄生 郝媛媛 花立民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0-108,共9页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地下啮齿动物,其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高原鼢鼠生境质量及其分布,对青藏高原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原鼢鼠危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大量高... 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是青藏高原特有地下啮齿动物,其推土造丘行为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深入了解高原鼢鼠生境质量及其分布,对青藏高原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高原鼢鼠危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大量高原鼢鼠微生境适宜度的相关报道,但迄今仍缺乏青藏高原大尺度下高原鼢鼠生境适宜性研究。基于此,以青藏高原四川、甘肃和青海的高原鼢鼠分布区为研究区域,通过野外实地调查获得高原鼢鼠分布位点,以气候、地形、植被、土壤和人类活动等生态因子为生境适合度评价指标,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开展了高原鼢鼠生境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1)人类干扰、归一化植被指数、海拔和坡度是影响高原鼢鼠地理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6.4%、27.9%、14.2%和6.3%;(2)高原鼢鼠适宜分布在人类足迹指数高于25、归一化植被指数介于0.55~0.90、坡度小于13°且海拔介于2800~4000 m的高寒草甸;(3)高原鼢鼠潜在适宜分布区主要在青藏高原东北部,适宜分布面积为17.36×10^(4)km^(2),次适宜分布面积为4.73×10^(4)km^(2),分别占青藏高原天然草地面积的11.34%和3.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最大熵模型 高原鼢鼠 高寒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物种数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卢志宏 武晓东 +8 位作者 郭利彪 付和平 满都呼 岳闯 柴享贤 包达尔罕 杨素文 叶丽娜 李燕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76-1982,共7页
群落的数量变动及预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啮齿动物群落数量预测中是一种新尝试。Elman神经网络通过在前馈网络中增加延时算子,实现了记忆功能,能够对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以腾格里沙漠东... 群落的数量变动及预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啮齿动物群落数量预测中是一种新尝试。Elman神经网络通过在前馈网络中增加延时算子,实现了记忆功能,能够对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以腾格里沙漠东缘荒漠为试验区,以啮齿动物数量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志重捕法,逐月监测2006─2014年每年的4─10月捕获量,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2006─2013年的捕获量建立训练网络,以2014年的数据进行验证与测试,比较3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后的平均误差和拟合度,确立最优模型,预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未经归一化处理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mse为5.30,最小误差1.52%,拟合度为0.80;(2)经[0,1]归一化处理的预测结果平均误差mse为4.51,最小误差1.54%,拟合度为0.82;(3)经[-1,1]归一化处理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mse为5.03,最小误差1.63%,拟合度为0.69;(4)3种归一化处理后Elman神经网络模型差异不显著。通过平均误差和拟合度的比较,文章认为采用[0,1]归一化建立的Elman神经网络能较好的预测荒漠啮齿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该网络可以预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变化趋势,对指导当地鼠情监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AN神经网络 阿拉善荒漠 啮齿动物 标志重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l0l1层分解的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算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包达尔罕 高文炜 杨金颖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6-682,701,共8页
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能够更全面地描述探测场景的特征,有利于后续的处理工作。本文提出基于混合l0l1层分解的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利用混合l0l1层分解对红外偏振与光强图像进行多尺度几何变换;接着,对于低频特征子带图... 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能够更全面地描述探测场景的特征,有利于后续的处理工作。本文提出基于混合l0l1层分解的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融合算法,首先,利用混合l0l1层分解对红外偏振与光强图像进行多尺度几何变换;接着,对于低频特征子带图像采用指数局部高斯分布相似度作为红外偏振低频图像融合权重,并将其注入红外光强低频图像中;然后,对于高频子带图像利用局部空间频率和局部能量进行融合,并用主成分分析将两类特征融合图像进行合成,获得高频融合图像;最后,通过重构获得最终融合图像。通过实验对比,本文算法融合结果能够较好地融合两类图像间的互补特征,显著提升融合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l0l1层分解 图像融合 红外光强与偏振图像 多尺度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天然草原鼠害发生面积调查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花蕊 包达尔罕 +4 位作者 董瑞 唐庄生 楚彬 郝媛媛 花立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82,共12页
草原鼠害是目前我国为害面积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草原生物灾害。掌握草原鼠害发生面积是评估其为害程度和制定防治策略的重中之重。当前草原鼠害发生面积调查采用填图法或勾绘法,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难以满足草原... 草原鼠害是目前我国为害面积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草原生物灾害。掌握草原鼠害发生面积是评估其为害程度和制定防治策略的重中之重。当前草原鼠害发生面积调查采用填图法或勾绘法,这两种方法均存在效率低、准确性差的问题,难以满足草原鼠害精准管理的要求。本研究以生态学和统计学理论为基础,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以青藏高原优势害鼠高原鼠兔为测试对象,以甘肃玛曲县4个乡镇为测试区域展开天然草地鼠害发生面积调查。1)首先确定被调查鼠种的一级调查区,即害鼠适生区;2)在一级调查区依据不同栖息地类型作为二级调查样地并划分为网格;3)在二级样地中随机抽样一定数量的样方,作为三级样方用于无人机调查;4)依据多个样方平均鼠害发生面积统计出二级样地的草原鼠害发生面积,汇总各二级样地发生面积获得调查区的鼠害发生总面积。结果显示,测试区域草原总面积4.6×10^(5)hm^(2),其中高原鼠兔适生区面积2.5×10^(5)hm^(2),经抽样调查得到研究区高原鼠兔为害发生面积为1.05×10^(4)hm^(2)。本测试区域共有50个1 hm^(2)样地,以调查1个样地为例,1人需20 min左右完成内外业工作。相比填图法或勾绘法,本方法高效便捷、结果精度高,可为大尺度草原鼠害发生面积调查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鼠害 发生面积 无人机 分层抽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胃肠组织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新成 包达尔罕 +3 位作者 周睿 马义杰 董克池 花立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37-1245,共9页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胃肠道形态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对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对策,将捕获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8♀,7♂)和高原鼢鼠(9♀,6♂)解剖后,测定其胃肠道形态指标,采用独... 为探究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与高原鼢鼠(Eospalax baileyi)胃肠道形态在高原恶劣环境中对食物资源和能量需求的适应对策,将捕获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高原鼠兔(8♀,7♂)和高原鼢鼠(9♀,6♂)解剖后,测定其胃肠道形态指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动物胃肠道形态在种内性别间差异表现为雄性高原鼠兔小肠长度、盲肠鲜重显著大于雌性(P<0.05),雄性高原鼢鼠小肠和盲肠长度、大肠鲜重及胃和大肠净鲜重显著高于雌性(P<0.05)。在种间水平上,高原鼠兔小肠和盲肠长度、盲肠净鲜重显著大于高原鼢鼠(P<0.05),而其胃和大肠长度、大肠鲜重显著小于高原鼢鼠(P<0.05)。研究表明,高原鼠兔和高原鼢鼠的前肠和后肠因其种间能量需求和食性的不同存在代偿性差异;同一物种雌、雄个体均通过改变小肠长度来适应性别间差异化的能量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高原鼢鼠 胃肠道 适应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鬼成像的手写字体分类方法
7
作者 闫茹钰 王肖霞 +2 位作者 习江涛 杨风暴 包达尔罕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5-264,共10页
针对手写字体特征提取难、识别效率低甚至错误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鬼成像原理和分类网络的思想用于手写字体的识别。首先,使用激光器、数字微镜阵列、单像素探测器等搭建鬼成像探测系统,利用系列哈达玛散斑场分别实现对17 239幅手写字... 针对手写字体特征提取难、识别效率低甚至错误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鬼成像原理和分类网络的思想用于手写字体的识别。首先,使用激光器、数字微镜阵列、单像素探测器等搭建鬼成像探测系统,利用系列哈达玛散斑场分别实现对17 239幅手写字体的照射;其次,利用单像素探测器对手写字体透射的总光强值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为一维向量作为网络训练的输入;最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分类的优势搭建网络架构且为解决训练过程中的网络退化问题加入残差块。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手写数字来说,全连接神经网络与卷积神经网络的精密度、召回率、F1值分别提高86.50%/97.25%、86.40%/98.03%、86.31%/97.60%;对于手写字母来说,卷积神经网络在全采样下的精密度、召回率、F1值分别为91.87%、90%、90.23%。该方法利用鬼成像原理,仅通过手写字体透射的总光强值而无需对手写字体的特征进行提取与识别便可进行快速分类,大幅提升了手写字体的识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成像 手写字体识别 卷积神经网络 准确率 残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谱特征变量的高寒草甸主要毒草分类方法研究
8
作者 董瑞 唐庄生 +5 位作者 花蕊 蔡新成 包达尔罕 楚彬 郝媛媛 花立民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76-1082,共7页
高寒草甸毒草化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寒草甸毒草分类技术对草地群落的变化具有及时监测和科学防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毒草种类及危害面积急剧增加,传统人工实地调查耗时费力、调查结果代表性差。同时毒草在地... 高寒草甸毒草化是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寒草甸毒草分类技术对草地群落的变化具有及时监测和科学防控的重要意义。近年来,毒草种类及危害面积急剧增加,传统人工实地调查耗时费力、调查结果代表性差。同时毒草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依靠人力难以实现大面积调查。高光谱遥感技术凭借分辨率高、波段多、图谱合一等特点,在毒草精细分类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可满足快速、准确、大尺度获取毒草发生面积的需求。已有学者对草地植物的光谱反射特征开展了研究,证明采用植物光谱反射特征可有效区分其种类。但是,目前尚缺乏针对草地有毒植物光谱特征变量的筛选及构建基于毒草光谱特征的预测分类模型。本研究利用SOC710VP近红外高光谱成像仪,在甘肃省天祝县和玛曲县境内高寒草甸上采集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宽苞棘豆(O latibracteata)、多枝黄芪(Astragalus polycladus)、长毛风毛菊(Saussurea hieracioides)、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乳白香青(Anaphalis lactea)、葵花大蓟(Cirsium souliei)、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密花香薷(Elsholtzia densa)、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碎米蕨叶马先蒿(Pedicularis cheilanrthifolia)11种主要毒草野外光谱数据,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算法(SG)对原始光谱值进行去噪,使用一阶微分导数(FD)开展光谱特征分析,利用典型判别分析(CDA)对选用的16种光谱特征变量标准化得分系数绝对值进行排序,然后从大到小分别添加到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径向核函数(SVM-RBF)、 k最邻近分类(KNN)、朴素贝叶斯(NB)、决策树(CART)5种算法中构建分类模型并筛选最佳特征变量,使用混淆矩阵评价分类效果。结果表明:(1)16个光谱特征变量典型判别分析(CDA)总体分类精度为92.34%,R^(2)=0.89;(2)筛选出最佳分类光谱特征变量为绿峰幅值(Mg)、蓝边面积(Ab)、红边幅值(Mre)、红边面积(Are)、红边位置(Lre)、 NDVI2、 RVI1;(3)将筛选出的7个光谱特征变量用于毒草分类,结果支持向量机-径向核函数(SVM-RBF)分类效果最好,精度达96.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毒草 光谱特征 典型判别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翼无人机低空遥感的高原鼠兔危害等级划分技术研究
9
作者 花蕊 周睿 +3 位作者 包达尔罕 董克池 唐庄生 花立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5-176,共12页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动物,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科学合理防控高原鼠兔危害,对其危害程度开展监测和评价十分必要。通过无人机空中遥感平台并结合地面调查,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原鼠兔危害草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危害... 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小型啮齿动物,是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科学合理防控高原鼠兔危害,对其危害程度开展监测和评价十分必要。通过无人机空中遥感平台并结合地面调查,以甘肃省玛曲县高原鼠兔危害草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危害程度的典型样地,采用自主设计的软件提取无人机影像中高原鼠兔洞口数、地上生物量、草地盖度等指标;构建了由洞口数、地上生物量、盖度和可食牧草比例组成的高原鼠兔危害等级综合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样地进行危害等级划分。最终形成一套适用于高原鼠兔危害的低空遥感监测方法,可为后期高效、准确监测高原鼠兔危害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经实地人工调查结果验证,无人机影像洞口数量和植被盖度解译精度分别达到95%和93%。2)筛选了可见光波段差值植被指数VDVI作为估测地上生物量的最佳植被指数,并构建了估测模型。经实地调查验证平均精度为86.54%。3)构建了综合危害指数DRI,并提出了划分危害级别的各指标量化值。通过聚类分析将研究区鼠害地划分为5个等级,即Ⅰ-无危害草地,Ⅱ-轻度危害草地,Ⅲ-中度危害草地,Ⅳ-重度危害草地,Ⅴ-极度危害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无人机遥感 危害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