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芦笋代谢物差异分析
1
作者 牛晓雪 包艳存 +5 位作者 雷霆 李付军 李霞 牟萌 路远 李保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1-81,共11页
以鲁芦笋7号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不同性别、颜色芦笋中的代谢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多元统计方法PCA和OPLS-DA可实现对绿芦笋雌株、绿芦笋雄株和白芦笋3个样本的明显区分;对检测鉴定到926个... 以鲁芦笋7号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对不同性别、颜色芦笋中的代谢物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多元统计方法PCA和OPLS-DA可实现对绿芦笋雌株、绿芦笋雄株和白芦笋3个样本的明显区分;对检测鉴定到926个代谢物进行分类,可划分为12类,其中黄酮和酚酸类数量最多,占代谢物总数量的35.6%。对差异代谢物进行筛选分析,发现绿芦笋雄株内甾体含量高于雌株,在鉴定到的39种甾体类代谢物中有31种含量升高;绿芦笋雌株和雄株中大部分甾体皂苷含量低于白芦笋,降低的甾体类数量约占甾体总数量的84.6%,黄酮和酚酸类含量大部分高于白芦笋,升高的数量分别约占各自类别总数量的62.4%、45.5%。对不同性别、颜色芦笋的差异代谢物进行功能注释、聚类分析,分别找到了4种和7种差异倍数较大的代谢物,其中属于甾体类的薯蓣皂苷元为绿芦笋雌株和雄株特有的差异代谢物,松柏苷、槲皮素、3-磷酸-D-甘油酸、1-O-芥子酰-D-葡萄糖、乙酸胍为绿芦笋和白芦笋特有的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为芦笋育种、品质分析及保健功能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性别 颜色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研究
2
作者 牛晓雪 牟萌 +2 位作者 包艳存 雷霆 李保华 《种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7-222,245,共7页
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4—1995),研究芦笋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结果表明,芦笋种子真实性鉴定采用外观形态法;种子千粒重采用百粒法,千粒重为22.2695 g;含水量测定采用整粒、高恒温(130±2)℃烘干5 h,含水量为11.1%;... 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 3543.4—1995),研究芦笋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结果表明,芦笋种子真实性鉴定采用外观形态法;种子千粒重采用百粒法,千粒重为22.2695 g;含水量测定采用整粒、高恒温(130±2)℃烘干5 h,含水量为11.1%;生活力测定采用TTC法,用水浸种4 h,种脐朝下,将种子从下到上切去三分之一,露出种胚纵切,用1.0%TTC溶液在40℃避光条件下染色1 h测定生活力;发芽试验条件为室温下浸种48 h,在25℃恒温、光照12 h/黑暗12 h交替条件下,在卷纸上发芽,发芽计数时间为2~2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种子 检验 发芽 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组培苗过渡移栽模式
3
作者 路远 包艳存 +4 位作者 李保华 雷霆 牛晓雪 牟萌 李霞 《蔬菜》 2025年第8期77-80,共4页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 为优化芦笋组培苗移栽技术体系,建立标准化、高效化的过渡移栽模式,系统探究了从炼苗处理至大田定植的全流程关键技术,总结形成了过渡移栽模式的核心技术方案:移栽前进行闭瓶与开瓶分阶段炼苗;适宜移栽基质配比为V(泥炭)∶V(椰糠)=1∶1;创新使用可降解无纺布营养钵,可避免二次移栽伤根;第1次过渡移栽后进行分阶段管理,包括缓苗阶段、快速生长阶段和壮苗阶段;二次过渡移栽促主根生长等。与传统移栽模式相比,过渡移栽模式的移栽苗新根萌发时间可提前7~10 d,且移栽成活率提高37%,综合成本降低45%,有效提高了芦笋优质亲本的繁育效率和水平,节约了育种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组织培养 炼苗 移栽模式 二次移栽 水肥管理 病虫害防治 环境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霞 牛晓雪 +7 位作者 包艳存 路远 李付军 牟萌 雷霆 田洪平 李保华 杨林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99,共5页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过程。为了明确芦笋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情况及异常行为对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改良苯酚品红压片法对58株芦笋超雄株的986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超雄株花粉母细...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关键过程。为了明确芦笋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具体情况及异常行为对配子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改良苯酚品红压片法对58株芦笋超雄株的986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胞质分裂同时型,染色体构型为10个二价体,四分体为十字交叉型。(2)中期Ⅰ小型棒状二价体的出现比例为96.55%,四价体为8.62%,染色体粘连为22.41%。(3)后期Ⅰ落后染色体的出现比例为12.07%,染色体桥为13.79%;分裂期出现微核的比例为6.59%。(4)在中期Ⅱ~末期Ⅱ中分裂不同步的出现比例为34.45%。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在整个减数分裂进程中,前期Ⅰ所需时间最长。减数分裂配对成10个二价体,在倍性水平上属于二倍体。减数分裂异常行为主要出现在中期Ⅰ和后期Ⅰ。对超雄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观察,不仅能够丰富芦笋的细胞遗传学内容,还可以为芦笋发育生物学、杂交育种、基因定位等方面提供必要的细胞遗传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超雄株 花粉母细胞 减数分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芦笋育种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9
5
作者 厉广辉 于继庆 +5 位作者 李书华 李保华 李霞 李芳 包艳存 牟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934-1940,共7页
我国芦笋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但种子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在芦笋育种方法和技术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在芦笋无性系杂交育种、全雄育种、多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育种关键技术,及芦笋杂交技术、组... 我国芦笋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但种子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我国在芦笋育种方法和技术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对我国在芦笋无性系杂交育种、全雄育种、多倍体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育种关键技术,及芦笋杂交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种子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同时对今后的芦笋育种技术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杂交育种 全雄品种 多倍体品种 组织培养 种子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霞 刁家连 +4 位作者 李书华 杨林 李芳 魏秀华 包艳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采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43个芦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83条DNA片段,其中170条为多态性条带,约占总数的92.9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DNA带数超过15条。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Nei氏相似系数分... 采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43个芦笋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从6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83条DNA片段,其中170条为多态性条带,约占总数的92.92%;平均每个引物扩增DNA带数超过15条。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Nei氏相似系数分布在0.407~0.931之间,平均为0.765,可见遗传多样性相对偏低。对所有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Coefficient=0.77处划等值线,可将参试样品划分为8大类群。其中Jwc1、PurplePassion、鲁芦笋1号等6个品种各单独列为1个类群,其余的被分为2个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种质资源 遗传多样性 RAPD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雄芦笋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霞 牟萌 +7 位作者 李书华 杨林 逄少堃 刘宁 包艳存 李芳 李保华 郑红霞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30-32,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叶片中存在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及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及酯酶同工酶在雌雄株叶片中存在差异,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78的一条酶带;酯酶同工酶在雄株中多了R f值为0.93的一条酶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雌雄异株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酯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种质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李霞 李书华 +4 位作者 杨林 于继庆 李保华 郑鑫 包艳存 《农学学报》 2016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芦笋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SRAP技术对国内外12个芦笋栽培种和杂交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70对引物中筛选出29对多态性强、条带清晰的引物,每对引物产生12~36条谱带,共产生551条谱带,其中多... 为了更深入地揭示芦笋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采用SRAP技术对国内外12个芦笋栽培种和杂交种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170对引物中筛选出29对多态性强、条带清晰的引物,每对引物产生12~36条谱带,共产生55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43条,占总带数的61.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是20.41条,多态性带数是12.7条。采用NTSYSpc2.1软件对SRAP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12份芦笋材料的相似系数在0.39~0.97之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69。在Coefficient=0.69处划等值线,可将12份芦笋材料划分为4类。第一类:‘鲁芦笋一号’、‘88-5’、‘格兰德’、‘07-1’和‘06-6’。第二类:‘阿波罗’、‘泽西巨人’和‘阿特拉斯’。第三类:‘西班牙达玛斯’。第四类:‘荷兰全雄’、‘UC800’和‘西德全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种质资源 SRAP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花梗腋芽组培再生技术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张元国 刁家连 +3 位作者 刘玉娥 李芳 包艳存 刁希强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6期3-5,共3页
通过蝴蝶兰花梗腋芽诱导出营养芽,营养芽茎尖诱导出原球茎状体,建立了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筛选出了花梗腋芽诱导营养芽,茎尖诱导原球茎状体,增殖、分化和生根以及过渡培养等培养基配方,对过渡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花梗腋芽出芽率高达90%,... 通过蝴蝶兰花梗腋芽诱导出营养芽,营养芽茎尖诱导出原球茎状体,建立了植株再生技术体系;筛选出了花梗腋芽诱导营养芽,茎尖诱导原球茎状体,增殖、分化和生根以及过渡培养等培养基配方,对过渡移栽技术进行了研究。花梗腋芽出芽率高达90%,原球茎状体诱导率高达100%,生根率高达100%,过渡移栽成活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花梗 原球茎状体 植株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超雄株STS双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霞 高武军 +4 位作者 牛晓雪 路远 李保华 杨林 包艳存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8-1834,共7页
芦笋超雄株的获得是芦笋全雄系育种的关键,但是传统的全雄系材料需要通过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来鉴定,极大增加了育种的周期和成本。因此,设计和开发芦笋超雄株植株性别鉴定标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首先构建了968株芦笋两性株自交... 芦笋超雄株的获得是芦笋全雄系育种的关键,但是传统的全雄系材料需要通过杂交后代的分离情况来鉴定,极大增加了育种的周期和成本。因此,设计和开发芦笋超雄株植株性别鉴定标记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研究首先构建了968株芦笋两性株自交群体。在此基础上,根据Y染色体特异区基因SOFF和X染色体特异区基因WIP2/NTT设计开发了性别鉴定的STS双分子标记YSM和XSM。通过对单株性别鉴定结果表明,该STS双分子标记检测后出现293 bp单一条带的为超雄株,共有58株;出现245 bp单一条带的为雌株,共有550株;而出现245 bp和293 bp双条带的为雄株,共有360株,分别将293 bp和245 bp大小的条带进行测序后发现,两个序列和设计引物所用目的序列一致性均为100%。对开花后鉴定为雄株的418株单株逐一测交,对测交组合F_(1)的雌、雄性鉴定分析,发现有58个测交组合F_(1)全部为雄株,证明他们的父本为超雄株;有360个测交组合F_(1)出现雌雄株分离,证明他们的父本为雄株。这和STS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完全一致,说明本研究的STS双分子标记可以准确鉴定芦笋雌株、雄株及超雄株性别。这为育种者进行芦笋全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超雄株 STS双分子标记 两性株 测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试管苗移栽新技术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芳 张元国 +2 位作者 包艳存 刘宁 魏秀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芦笋 多年生蔬菜 试管苗移栽 基质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全雄系同质型父本“超雄株”的选育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芳 张元国 +2 位作者 包艳存 刘宁 魏秀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40-41,共2页
从引进的芦笋种质资源50份中选育出雄性系两性株5株。利用其自花授粉收50粒种子,经催芽播种,开花时取其雄株分别与雌株组配杂交组合20个,人工授粉得杂交种后再催芽播种,开花后组合中无雌株的为全雄系,此全雄系的同质型父本即为超雄株。
关键词 芦笋 超雄株 自交 全雄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两性株染色体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霞 包艳存 +4 位作者 李保华 牛晓雪 路远 牟萌 杨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8-91,共4页
为明确芦笋两性株染色体的细胞学特征,本试验以两性株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试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性株根尖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 n=2 x=8 m+12 sm(2 SAT),染色体的长度比为2.67,核型属于2 B型。两性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果显示,中期... 为明确芦笋两性株染色体的细胞学特征,本试验以两性株根尖和花粉母细胞为试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性株根尖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 n=2 x=8 m+12 sm(2 SAT),染色体的长度比为2.67,核型属于2 B型。两性株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结果显示,中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二价体的比例为97.65%,四价体的比例为2.35%,分裂过程中出现了配对不完全的二价体和染色体粘连的现象。在由中期Ⅰ向后期Ⅰ转变的过程中,发现了落后染色体和染色体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两性株 染色体 细胞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芦笋花药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元国 李芳 +3 位作者 包艳存 王林武 徐立功 杨晓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2期50-52,共3页
以四倍体芦笋为试材,研究了花蕾不同长度及培养条件对芦笋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倍体芦笋花蕾长度为2.0~2.5 mm时,其诱导效果最好;(2)pH值为6.0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3)接种时间以4月底最好;(4)适合于四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 以四倍体芦笋为试材,研究了花蕾不同长度及培养条件对芦笋花药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1)四倍体芦笋花蕾长度为2.0~2.5 mm时,其诱导效果最好;(2)pH值为6.0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3)接种时间以4月底最好;(4)适合于四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是2,4-D 0.5 mg/L,NAA 0.5 mg/L,6-BA 0.1 mg/L;(5)愈伤组织器官分化的培养激素配比是6-BA 1.0 mg/L、NAA 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四倍体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诱导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元国 李芳 包艳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142-15143,共2页
[目的]对芦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外源激素对二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二倍体芦笋花蕾长度为1.5~2.0 mm时,其诱导效果最好;采用5%高糖浓度可显著抑制花药体细胞分裂... [目的]对芦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技术进行详细研究。[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外源激素对二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技术进行研究。[结果]二倍体芦笋花蕾长度为1.5~2.0 mm时,其诱导效果最好;采用5%高糖浓度可显著抑制花药体细胞分裂和提高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同一品种不同植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适合于二倍体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的激素配比是1.0 mg/LNAA+1.0 mg/L BA。[结论]为芦笋的品种改良与选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花药培养 愈伤组织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剂对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包艳存 李保华 +2 位作者 牟萌 牛晓雪 李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5期58-61,共4页
[目的]建立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方法]以秋水仙碱与Oryzalin为诱变剂(均添加2%DMSO),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分别用浸泡法和培养基添加法处理芦笋单倍体材料的茎尖,通过传统的根尖压片法检测染色体数目,比较不同试剂、不同处理方法... [目的]建立芦笋单倍体染色体加倍的方法。[方法]以秋水仙碱与Oryzalin为诱变剂(均添加2%DMSO),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分别用浸泡法和培养基添加法处理芦笋单倍体材料的茎尖,通过传统的根尖压片法检测染色体数目,比较不同试剂、不同处理方法、不同浓度、不同处理时间下诱导二倍体的效果。[结果]秋水仙碱的处理效果优于试剂Oryzalin;培养基添加法的诱导效果优于浸泡法,在培养基中添加0.2%秋水仙素并处理5 d时诱导效果最佳,染色体加倍效率与成活率分别可达38.3%和50%。[结论]秋水仙碱仍是芦笋单倍体加倍最有效的诱变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单倍体 加倍 秋水仙碱 ORYZAL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雄性两性株的外部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霞 李保华 +4 位作者 包艳存 牛晓雪 路远 牟萌 杨林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3期33-37,共5页
芦笋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自然条件下,芦笋有3种基因型:雌性(mm)、雄性(Mm)、超雄性(MM);4种表现型:雌株、雄株、超雄株、两性株。芦笋雄株产量比同期相同生长条件的雌株高25%以上,可利用超雄株与雌株杂交开展全雄育种。利用雄性两性... 芦笋是典型的雌雄异株植物,自然条件下,芦笋有3种基因型:雌性(mm)、雄性(Mm)、超雄性(MM);4种表现型:雌株、雄株、超雄株、两性株。芦笋雄株产量比同期相同生长条件的雌株高25%以上,可利用超雄株与雌株杂交开展全雄育种。利用雄性两性株自交可以获得超雄株,从而培育芦笋全雄新品种。本文对芦笋雄性两性株的根、茎、叶、花、果实及种子等6个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为下一步全雄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雄性两性株 超雄株 全雄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潍坊市番茄栽培专家系统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保华 包艳存 +2 位作者 刘宁 韩凤周 张传义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6期17-19,共3页
本文介绍了番茄专家系统的特点,对于推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于番茄专家系统在潍坊市以后的推广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番茄 专家系统 对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全雄品种WF-8茎尖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元国 李芳 +1 位作者 包艳存 刘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12期21-23,共3页
为了快速建立芦笋全雄品种制种田,对全雄新品种WF-8的父母本组培快繁和过渡移栽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全雄品种WF-8母本启动成苗的培养基配比为6-BA1.0mg.L-1+NAA 0.1mg.L-1,适合父本启动成苗的培养基配比为6-BA1.0mg.L-1+N... 为了快速建立芦笋全雄品种制种田,对全雄新品种WF-8的父母本组培快繁和过渡移栽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全雄品种WF-8母本启动成苗的培养基配比为6-BA1.0mg.L-1+NAA 0.1mg.L-1,适合父本启动成苗的培养基配比为6-BA1.0mg.L-1+NAA0.05mg.L-1;适宜父本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 0.1mg.L-1,适宜母本增殖的培养基为MS+6-BA1.0mg.L-1+NAA 0.05mg.L-1+KT 0.1mg.L-1;蔗糖浓度由30g.L-1增加到35g.L-1,琼脂浓度由4g.L-1增加到4.5g.L-1,可以防止芦笋试管苗玻璃化;移栽成活率高达9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全雄品种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笋新品种“新世纪”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书华 李霞 +4 位作者 郑红霞 李芳 李保华 包艳存 牟萌 《蔬菜》 2013年第1期27-28,共2页
"新世纪"芦笋是从"格兰德"的优选单株与"西德全雄"的优选单株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代杂种。生育期260d,植株生长旺盛,平均茎高200cm。白笋种植色泽洁白,绿笋种植整体色泽浓绿。笋条直,粗细均匀,质地细嫩... "新世纪"芦笋是从"格兰德"的优选单株与"西德全雄"的优选单株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一代杂种。生育期260d,植株生长旺盛,平均茎高200cm。白笋种植色泽洁白,绿笋种植整体色泽浓绿。笋条直,粗细均匀,质地细嫩,包头紧密,不散头,无空心,无畸形。一级笋率94.5%,平均产量22500kg/hm2。抗茎枯病,适宜白笋、绿笋栽培,白笋栽培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杂交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