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比较及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9
1
作者 包瑾芳 郝静 +3 位作者 朱楠 刘军 唐知还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9期477-480,共4页
目的比较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及适合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透析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2例,腹膜透析中心... 目的比较老年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差异,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及适合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透析方式。方法选择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患者52例,腹膜透析中心腹膜透析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检测生化指标,计算其残余肾功能,并行健康生活质量SF-36问卷调查。结果①两组患者MAP、血肌酐、血白蛋白、血红蛋白、Ca、P、PTH、等临床参数和SF-36量表中的8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层分析提示:透析龄小于等于2年的患者中,腹膜透析组的躯体疼痛、情感职能要优于血液透析组;透析龄大于2年的患者中,腹膜透析组在躯体疼痛方面要优于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组的生命活力要明显优于腹膜透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相关性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躯体综合得分和精神综合得分与血红蛋白水平、Kt/V、RRF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血红蛋白、Kt/V、RRF相关,在透析前两年腹膜透析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生活质量 SF-36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活检发现肾髓质间质细胞瘤1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包瑾芳 季佳瑶 +4 位作者 杨满 王莉君 虞茜 齐伟伟 于青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7年第10期918-918,I0005,共2页
肾髓质间质细胞瘤(renomedullary interstitial cell tumor,RICT)以前称之为肾髓质纤维瘤,是一种肾脏髓质间质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由Lerman等[1]在1972年首先提出,临床罕见。关于RICT的报道多见于尸检中发现,我们报告1例在肾活检中发... 肾髓质间质细胞瘤(renomedullary interstitial cell tumor,RICT)以前称之为肾髓质纤维瘤,是一种肾脏髓质间质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由Lerman等[1]在1972年首先提出,临床罕见。关于RICT的报道多见于尸检中发现,我们报告1例在肾活检中发现的肾髓质间质细胞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病例患者,女,37岁,汉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髓质间质细胞瘤 蛋白尿 尿蛋白定量 肾活检 肾脏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肾损伤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剂量之争 被引量:1
3
作者 包瑾芳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6期294-295,314,共3页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在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里连续不断的清除一些对身体有害成分,替代部分肾脏功能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它是根据液体溶质过滤原理,并可结合透析作用或液体...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是一种在几小时,甚至几天时间里连续不断的清除一些对身体有害成分,替代部分肾脏功能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它是根据液体溶质过滤原理,并可结合透析作用或液体置换来调节及维持患者血液中的水分、电解质、酸碱及游离状态的溶质等平衡,由于其模拟尿的排泄方式,缓慢连续排出水分,容量波动小,较好地维护了血流动力学稳定,因此更符合人体的生理状态。加之,溶质清除率高及能清除更多的细胞因子,从而有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急性肾损伤 治疗剂量 溶质清除率 血液净化 生理状态 危重患者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患者勃起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和治疗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包瑾芳 姚建 《中国血液净化》 2005年第12期672-673,共2页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勃起功能障碍 治疗 并发症 医学生物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血液透析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包瑾芳 刘军 姚建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9期675-676,共2页
目的观察男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观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3组人群:血液透析组、对照组、移植组。记录3组的年龄并测定血清性激素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的血清FSH、LH、PRL、E2、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目的观察男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观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3组人群:血液透析组、对照组、移植组。记录3组的年龄并测定血清性激素的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的血清FSH、LH、PRL、E2、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液透析组的血清T水平低于移植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和移植组的性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男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紊乱,血清FSH、LH、PRL、P、E2水平的明显增高,血清T水平的明显下降。肾移植可以纠正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的性激素水平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维持性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状态及α酮酸对其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王莉君 袁伟杰 +3 位作者 谷立杰 唐知还 王玲 包瑾芳 《中国血液净化》 2013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α酮酸对其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70家医院透析患者878例,严格推荐饮食蛋白摄入量分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α酮酸对其和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70家医院透析患者878例,严格推荐饮食蛋白摄入量分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为1.0~1.2g/(kg.d),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0.8~1.0g/(kg.d),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α酮酸片:1片/5(kg.d)(约0.12g/(kg.d)),持续服药6个月,自身对照观察透析患者治疗前、3个月、6个月后肾脏病生活质量评分(KDQOL-SF-36评分)、体质量指数(BMI)、血清白蛋白(Alb)、主观全面营养评估(SGA评分)、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及患者主观症状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资料完整的最终随访患者866例,其中MHD患者642例,CAPD患者224例。6个月后全部透析患者肾脏病生活质量评分中的9个维度的指标均明显升高:生理机能(PF)从51.29±26.84升至64.65±25.53、生理职能(RP)从17.77±30.77升至38.79±40.82、躯体疼痛(BP)从64.78±22.74升至79.44±19.81、总体健康(GH)从32.01±17.02升至43.68±18.35、活力(VT)从50.26±20.65升至61.94±17.78、社会功能(SF)从49.17±22.43升至64.84±20.02、情感职能(RE)从24.48±37.83升至50.16±45.81、精神健康(MH)从55.43±19.62升至64.94±16.76,健康变化(HT)从37.24±28.4升至56.66±28.26,(P<0.01);BMI、血浆Alb水平及SGA评分等营养状态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血磷、PTH水平下降(P<0.01),同时皮肤瘙痒、口腔异味、疲乏无力、头晕头痛、心慌、恶心呕吐、失眠等患者临床主观症状均明显减轻(P<0.01)。结论 ESRD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状态不佳,α酮酸配伍优化蛋白饮食可改善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矿物质代谢及临床主观症状,从而综合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析 Α-酮酸 肾脏病生活质量评分 主观全面营养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时机与其生存率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3
7
作者 殷俊 黄娟 +4 位作者 袁伟杰 于青 包瑾芳 郝静 刘军 《中国血液净化》 2014年第10期699-702,716,共5页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时机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间,以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通过MDRD公式估计患者透析起始eGFR...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病腹膜透析治疗时机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间,以腹膜透析作为肾脏替代治疗方式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通过MDRD公式估计患者透析起始eGFR值,并根据eGFR值将纳入实验的患者分为早透析组[eGFR>6.5 ml/(min·1.73 m^2)]和晚透析组[eGFR>6.5 ml/(min· 1.73 m^2)],分析2组患者透析起始时基线数据的差异,以及2组间生存率的关系. 结果 资料完整的177例患者平均年龄(59.02±13.21)岁,平均随访(46±24.77)月,透析起始eGFR中位数水平是6.5 ml/(min· 1.73 m^2),68.22%患者于5~7.5 ml/(min·1.73 m^2)时才开始透析治疗.早透析组患者85例,透析起始时eGFR值(8.77±3.44) ml/(min·1.73 m^2);晚透析组患者92例,透析起始时eGFR值(5.54±1.35)ml/min· (1.73 m^2).对包括性别(χ^2=12.400,P=0.120)、年龄(t=-0.580,P=0.060)、BMI(t=0.450,P=0.55)、血红蛋白(t=0.740,P=0.590)、血白蛋白(t=-1.700,P=0.180)等基本资料统计分析发现,2组透析治疗起始时血肌酐(t=-10.270,P<0.01)、BUN(t=-2.910,P<0.01)、eGFR(t=10.050,P<0.01)、糖尿病肾病(χ^2=7.540,P<0.05)及并发糖尿病的比例(χ^2=2.600,P<0.01)有统计学差异,余基线数据均未见明显差异.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早、晚透析组患者的生存率,发现2组间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P=0.191).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其他患者更易接受早期透析治疗,然而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腹膜透析治疗时机与患者生存率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透析时机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 被引量:9
8
作者 刘军 郝静 +2 位作者 包瑾芳 缪文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10年第8期410-413,共4页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并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共183例慢性肾脏病基... 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并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n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至2009年收治的共183例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患者,其中78例采用PD或IHD治疗:PD组(35例):使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间歇性腹膜透析(intermittent peritoneal dialysis,IPD)或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治疗;IHD组(45例):采用IHD 1周3~4次治疗。观察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前和透析后连续血尿素氮、肌酐、钾的变化,预后(肾功能恢复和存活),透析相关并发症。使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两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原发病构成及疾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透析后连续血尿素氮、肌酐水平明显高于IHD组(P<0.05),而两组患者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等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显示,PD组肾功能恢复及存活与I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与IHD组(14.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损伤效果与IHD基本相同,有利于患者肾脏功能的恢复,并且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慢性肾脏疾病 急性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智辉 包瑾芳 +3 位作者 刘军 郝静 唐知还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6期311-313,共3页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液对CAPD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6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门诊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标准钙(PD2)透析液,透析过程平稳。入组后换用百特PD4透析液治疗,其余治疗方案不变... 目的观察低钙透析液对CAPD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6月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腹膜透析门诊规律随访的CAPD患者3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标准钙(PD2)透析液,透析过程平稳。入组后换用百特PD4透析液治疗,其余治疗方案不变。在改用透析液前与改用后6月行血生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15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患者改用PD4后血钙水平和钙磷乘积显著低于改用前,血PTH水平较换用前显著升高(P<0.05),其余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使用PD4前后心电图中的QTd、QTcd的变化无显著性。改用PD4后的IRT水平显著低于改用前,E/Amax水平显著高于改用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钙变化与IRT变化呈正相关(r=0.36,P<0.05),与E/Amax的变化呈负相关(r=-0.27,P<0.05),血钙磷乘积的变化与IRT变化呈正相关(r=0.29,P<0.05),与E/Amax的变化呈负相关(r=-0.22,P<0.05),PTH的变化与IRT、E/Amax的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对患者心脏结构无明显影响,但有调节患者异常钙、磷代谢的作用,同时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此作用可能与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腹膜透析 低钙透析液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昔洛韦致急性肾损伤行CRRT治疗1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威 包瑾芳 +3 位作者 王靖 王玲 于青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15年第4期254-254,共1页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0岁,因“左眼突发视物不清2周”入院。诊断“左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予阿昔洛韦1.0g,每日3次,静脉点滴,盐酸头孢替安2.0g每日1次,静脉点滴,抗感染及活血等对症治疗。入院当日血肌酐67.7μmol/L。
关键词 阿昔洛韦 对症治疗 急性肾损伤 CRRT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盐酸头孢替安 静脉点滴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1
11
作者 袁伟杰 包瑾芳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5期236-239,共4页
终末期肾病(ESRD)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人群,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影响ESR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80.0%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群10~20倍。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 终末期肾病(ESRD)是发生心血管疾病(CVD)的高危人群,而心血管并发症又是影响ESRD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据报道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80.0%以上患有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高出一般人群10~20倍。据美国肾脏病资料系统(USRDS)统计,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死亡占ESRD总病死率的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并发症 透析患者 尿毒症 ESRD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疾病 防治 终末期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生 于青 +3 位作者 张政 尚明花 包瑾芳 袁伟杰 《中国血液净化》 2009年第11期601-604,621,共5页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探讨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探讨HB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到2009年3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6月的3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透析时间6~372月,平均血液透析时间(64.13±61.00)月。所有患者每半年复查一次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并分为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患者血液透析前用第二代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HBV感染指标,自动生化仪测定肝功能,血球分析仪测定血常规。结果30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BsAg阳性20例(6.64%),如果包括乙型肝炎感染其他指标(HBVM任何一项)则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是42.52%,其中5例(25.00%)有输血史,HBsAg阴性患者中6例(2.14%)有输血史。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输血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存在相关性(r=16.597,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乙型肝炎感染率提高,HBsAg阳性对血液透析患者肝功能影响并不显著,其乙型肝炎相关并发症也少见。定期检测及对HBsAg阳性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是预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防治的新靶点: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伟杰 包瑾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8期659-661,共3页
关键词 腹膜纤维化 上皮间质 透析患者 新靶点 尿毒症 腹膜透析技术 转化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科学临床CPBL教学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军 包瑾芳 +4 位作者 郝静 袁伟杰 周栩 金为民 祝延红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1期171-173,共3页
目的临床CPBL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PBL学习新模式。本研究探讨其在内科学教学应用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CPBL过程包括挑选临床实际病例、教师培训,采用PBL方法进行教学并进行评价。将内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临床CPBL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PBL学习新模式。本研究探讨其在内科学教学应用时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 CPBL过程包括挑选临床实际病例、教师培训,采用PBL方法进行教学并进行评价。将内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C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中文版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CTDI-CV),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进行测量。统计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教学前两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没有差异,教学后试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在开放思想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CPBL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 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