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
1
作者 李俊红 王娟 +2 位作者 江颖仪 劳穗华 俞朝贤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17例,分为免疫正常组59例和免疫抑制...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低下对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感染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临床预防多重耐药菌感染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5月入住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117例,分为免疫正常组59例和免疫抑制组58例,比较两组患者多重耐药菌定植率、感染率及病死率。结果:免疫抑制组多重耐药菌定植率、感染率明显高于免疫正常组(37.93%vs18.64%,48.28%vs2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P=0.02;χ^(2)=5.58,P=0.02),且风险分别是免疫正常组的4.59倍、10.9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 1.26~6.74,P=0.02;95%CI 2.79~42.61,P<0.001)。免疫抑制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免疫正常组(67.24%vs 4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P=0.02)。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增加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获得性多重耐药菌定植率及感染风险,且病死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MDRO) 免疫抑制 定植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血清IL-10、IL-12p40、IL-12p70、IL-17A、IL-4、IL-6和IP10水平动态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劳穗华 谢贝 +10 位作者 董海平 张言斌 孟繁荣 俞朝贤 陈华 邓晓华 王楠 杨瑜 雷杰 牛群 刘志辉 《现代医院》 2016年第8期1172-1174,共3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10、IL-12p40、IL-12p70、IL-17A、IL-4、IL-6和IP10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进一步阐明这些因子与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9例成功治愈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IL-10、IL-12p40、IL-12p70、IL-17A、IL-4、IL-6和IP10水平的动态变化,以进一步阐明这些因子与结核病发生发展的关联性。方法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9例成功治愈的初治菌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末和6个月末的血清IL-10、IL-12p40、IL-12p70、IL-17A、IL-4、IL-6和IP10水平,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比较各因子3个时点间的血清表达水平差异。结果 3个时间点血清IL-10、IL-12p40、IL-12p70、IL-17A、IL-4、IL-6和IP10水平(pg/m L):治疗前分别为1.71±0.91、5.02±11.53、2.48±11.03、1.12±0.46、0.36±1.87、8.99±7.82和882.74±1 110.73,治疗2个月末分别为2.39±1.47、8.95±13.76、1.77±1.80、0.96±0.22、0.51±1.11、4.75±4.16和408.38±492.27,治疗6个月末分别为1.84±0.93、5.14±10.16、1.59±0.78、0.79±0.22、0.44±0.48、4.05±4.51和177.57±104.83。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末及治疗6个月末的IL-6水平、治疗前与治疗2月末的IL-10和IL-12p40水平以及治疗前、治疗2个月末、6个月末的IL-17A和IP10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IL-17A、IP10、IL-6、IL-10和IL-12p40水平与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肺 细胞因子 液相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5例结核性心包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劳穗华 谭守勇 《现代医院》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 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 85例结核性心包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最常见症状有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 ,大部分患者有心界扩大、心音遥远、窦性心动过速、... 目的 探讨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对 1998~ 2 0 0 3年收治的 85例结核性心包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其最常见症状有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 ,大部分患者有心界扩大、心音遥远、窦性心动过速、双下肢浮肿等表现 ,血性心包积液占 80 % (8/ 10 ) ,大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胸腔积液或多浆膜腔积液 ,2 3 5 % (2 0 / 85 )在治疗 4 5天内 ,心包积液可完全消失 ,4 7% (4/ 85 )左右病例因心包积液反复或发展为缩窄性心包炎而行手术治疗。结论 中青年患者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 ,结合其心包积液的性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等情况 ,可帮助诊断。特别要强调的应尽早联合、彻底抗痨治疗 ,短时间内发展成缩窄性心包炎或心功能不全持续加重的是手术治疗的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心包炎 心包积液 患者 胸痛 呼吸困难 缩窄性心包炎 咳嗽 诊治方法 结论 合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和继发性肺结核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劳穗华 陈华 +3 位作者 梁燕琼 江颖仪 李俊红 潘静洁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和继发性肺结核(PTB)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12月于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的PTB患者和NTM-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TB组和NTM组。其中NTM组全部入选,PTB组采...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在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NTM-PD)和继发性肺结核(PTB)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12月于广州市胸科医院就诊的PTB患者和NTM-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PTB组和NTM组。其中NTM组全部入选,PTB组采取等距抽样,PTB组患者39例,NTM组患者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相关因子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TM组患者IL-8浓度显著高于PTB组,IL-2浓度显著低于NT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6、IL-10和TNF-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ROC曲线分析,IL-2、IL-8和IL-10三种细胞因子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任一单个细胞因子检测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IL-2、IL-8和IL-10联合检测在临床诊断鉴别PTB和NTM-PD有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肺结核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 细胞因子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重症监护室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俞朝贤 李德宪 +4 位作者 王娟 黄苏 卢庭裕 劳穗华 李艳 《现代医院》 2019年第7期1084-1086,共3页
目的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的变化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普通结核科住院患者6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 目的探讨结核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的变化及意义,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8月我院ICU住院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同期普通结核科住院患者62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2 mL送检,采用流失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另将观察组按CD4^+检测水平分成低水平组(CD4^+<400 cell/ul)和正常水平组(CD4^+≥400 cell/ul);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CD4^+水平,并统计分析ICU不同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及预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95.33±242.17 vs 635.03±318.78 cell/ul,P<0.01);ICU低CD4+水平组患者的APACHII评分(23.40±5.05 vs 20.41±3.55)及死亡率(66.2%vs 15.5%)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相比普通结核科患者而言,结核重症监护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更低;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可协助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死亡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重症患者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功能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