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对IPCC评估报告中海洋碳循环的疑问--δ^13C收支平衡法的验证 被引量:9
1
作者 姜爱军 陈中笑 +3 位作者 任慧军 程军 加藤喜久雄 大森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08年第6期369-375,共7页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 通过对比IPCC历次评估报告中全球碳循环的收支发现,尽管评估报告在估算各主要碳库及其间的通量时差别不大,但表层至中深层海水间溶解无机碳通量却存在巨大差异。利用δ13C的收支平衡检验了这一通量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IPCC 1996年和2007年评估报告对此通量估计过大,而1990年和2001年评估报告估计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PCC C02收支 Δ^13C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形成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配分问题研究(1)——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万春 加藤喜久雄 +1 位作者 陈中笑 陈溯 《人工晶体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17,共16页
碳酸钙有方解石、霞石和球霞石 3种同质异构形态 ,其中方解石是天然碳酸钙的最常见形式 ,也是碳酸盐在地表的稳定形态。作者研究和论述了重金属离子在碳酸盐形成过程中配分问题。文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配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实... 碳酸钙有方解石、霞石和球霞石 3种同质异构形态 ,其中方解石是天然碳酸钙的最常见形式 ,也是碳酸盐在地表的稳定形态。作者研究和论述了重金属离子在碳酸盐形成过程中配分问题。文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配分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和重金属离子的配分特征 ;第二部分介绍配分问题的研究机制。本文为第一部分。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提出了重金属离子配分系数的计算方程 ;评述了方解石、霞石和球霞石及其固溶体的生成条件和合成方法 ;总结了晶体内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 ;讨论了重金属离子的配分特征。实验结果表明 :Mg2 + 离子抑制球霞石的形成 ;Sr2 + 离子促进霞石的形成 ;F- 离子抑制Mg2 + 在方解石晶面的吸附 ;Sr2 + 离子的分凝系数随生长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Co2 + ,Mg2 + ,Cd2 + 的分凝系数随生长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配分 重金属离子 晶体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钙形成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配分问题研究(2 )——研究进展和配分机制(英文)
3
作者 陈万春 加藤喜久雄 +1 位作者 陈中笑 陈溯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05-219,共15页
本文为“碳酸钙形成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配分问题研究”的第二部分。上文介绍了配分问题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和重金属离子的配分特征。本文则介绍配分问题的理论机制。作者综述了有关重金属离子在方解石晶面上选择吸附的最新实验 ;介绍... 本文为“碳酸钙形成过程中重金属离子的配分问题研究”的第二部分。上文介绍了配分问题的理论基础、实验方法和重金属离子的配分特征。本文则介绍配分问题的理论机制。作者综述了有关重金属离子在方解石晶面上选择吸附的最新实验 ;介绍了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晶面上单分子台阶分布的研究结果 ;评述了研究重金属离子配分问题的理论机制 ;讨论了两阶段理论模型 ,多重表面座模型 ,表面薄膜模型和化学吸附层模型的应用 ;提出了深入开展杂质分凝理论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方解石 选择吸收 配分 重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