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直径铝合金波纹管复合整体制造工艺研究
1
作者 周旭东 王家威 +4 位作者 冯苏乐 陈哲 邹隆勋 林才渊 初冠南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5期16-23,共8页
为了得到具有大直径、高膨胀率、低壁厚减薄率的铝合金波纹管,提出了一种复合整体制造工艺,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搅拌摩擦焊接获得大直径铝合金初始管坯,随后采用轴向压形法成形出所需的连续波形。首先开展平板焊接试验,确定搅拌摩擦焊接最... 为了得到具有大直径、高膨胀率、低壁厚减薄率的铝合金波纹管,提出了一种复合整体制造工艺,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搅拌摩擦焊接获得大直径铝合金初始管坯,随后采用轴向压形法成形出所需的连续波形。首先开展平板焊接试验,确定搅拌摩擦焊接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结合的方式,基于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波纹管轴向压形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波纹管轴向低压压形过程中的形状精度及壁厚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成形工艺参数对波纹管成形过程的影响,获得了成形内压与轴向进给间最佳的匹配关系。最后开展静力试验考核。结果表明,采用该复合整体制造工艺可以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大直径大膨胀率铝合金波纹管,并且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压形 搅拌摩擦焊接 铝合金波纹管 工艺参数 复合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薄壁空心构件精密校形工艺研究
2
作者 王清峰 孙磊 +2 位作者 王胜龙 郭晓琳 初冠南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4期75-78,共4页
针对航天领域大型薄壁空心构件在连续热挤压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变形问题,提出了充压镦形精密校形工艺。以具有轴向弯曲缺陷的单腔和多腔铝合金挤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探索了关键工艺参数对校形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校形后误差... 针对航天领域大型薄壁空心构件在连续热挤压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变形问题,提出了充压镦形精密校形工艺。以具有轴向弯曲缺陷的单腔和多腔铝合金挤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探索了关键工艺参数对校形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校形后误差值与校形压缩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校形产品形状设计充压镦形模具,开展空心构件精密校形试验。结果表明,经充压镦形校正后的空心构件具有高度形状精度,满足生产制造标准。充压镦形技术不仅可用于单腔大型薄壁空心构件的精密校形工作,而且可适用于铝合金大尺寸异形多腔构件,有助于满足未来空心构件制造中多样化型号所带来的高效率和高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薄壁 空心构件 异形多腔 充压镦形 精密校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厚拼焊管内高压成形焊缝移动规律 被引量:2
3
作者 初冠南 王小松 +2 位作者 刘钢 苑世剑 葛建国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0,共5页
为揭示差厚拼焊管内高压成形中的焊缝移动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焊缝移动随内压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厚度比、长度比、摩擦系数和硬化指数等因素对焊缝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厚拼焊管内高压成形存在焊缝移动,并导致薄管靠近焊缝... 为揭示差厚拼焊管内高压成形中的焊缝移动规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焊缝移动随内压的变化规律,研究了厚度比、长度比、摩擦系数和硬化指数等因素对焊缝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差厚拼焊管内高压成形存在焊缝移动,并导致薄管靠近焊缝处出现减薄峰值;焊缝移动随厚度比和长度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摩擦系数和硬化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减小焊缝移动的合理拼焊管结构为厚度比小于2.0,长度比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拼焊管 焊缝移动 内高压成形 轻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溶时效热处理的7A09铝合金硬度和强度关系的研究
4
作者 毕海娟 王妍琴 +2 位作者 彭江涛 李继光 初冠南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2期48-51,共4页
7A09铝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变形超高强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领域,是新一代运载火箭钣金件主材料之一。通过室温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对2种不同厚度规格的7A09铝合金板材在不同固溶温度和人工时效温度下经过热处理后的... 7A09铝合金作为一种典型的可变形超高强铝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领域,是新一代运载火箭钣金件主材料之一。通过室温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对2种不同厚度规格的7A09铝合金板材在不同固溶温度和人工时效温度下经过热处理后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延伸率进行分析对比,获得了7A09铝合金板材的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范围,确定了不同固溶-时效条件下硬度和抗拉强度的对应关系,并通过生产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获得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关系曲线较为准确,对于非承力运载火箭钣金件,可通过硬度检测代替抗拉强度检测以确定性能指标是否合格,缩短检测周期,降低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强度 硬度 固溶处理 时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用隧道管轴向低压压形成形精度控制研究
5
作者 胡德友 渠福泉 +4 位作者 梁立冬 李奎 侯银松 闫瑾 初冠南 《航天制造技术》 2024年第4期20-24,共5页
针对运载火箭的高密度发射需求,进一步提升贮箱用隧道管整体制造质量可靠性和生产效率。以航天用Φ340mm的5A03铝合金隧道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轴向低压压形成形波纹有限元仿真分析,探究不同内压和补料量等工艺参数对隧道管波纹型面精... 针对运载火箭的高密度发射需求,进一步提升贮箱用隧道管整体制造质量可靠性和生产效率。以航天用Φ340mm的5A03铝合金隧道管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轴向低压压形成形波纹有限元仿真分析,探究不同内压和补料量等工艺参数对隧道管波纹型面精度和壁厚分布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波纹成形内压为4MPa,补料量为16.5mm时,波形精度和波高均达到设计要求,环向和轴向的波纹壁厚分布一致性较好,最大减薄率为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03铝合金 轴向低压压形 内压 补料量 减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盘类锻件成形过程变形模式的模块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峰 林俊峰 初冠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5-669,共5页
针对塑性体积成形过程复杂且金属流动行为难于分析的现状,从塑性加工力学角度,首次将复杂盘类锻件模锻成形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区域抽象分解为圆柱压缩、圆环压缩和类挤压3个基本变形模式,使盘类锻件模锻问题的分析模块化.抽象构造出三维... 针对塑性体积成形过程复杂且金属流动行为难于分析的现状,从塑性加工力学角度,首次将复杂盘类锻件模锻成形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区域抽象分解为圆柱压缩、圆环压缩和类挤压3个基本变形模式,使盘类锻件模锻问题的分析模块化.抽象构造出三维复杂构件模型,针对模锻成形过程的不同阶段和区域,利用基本变形模式的成形规律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耦合成形过程中金属变形及流动的规律,及不同模腔内金属流动分界面的形状和塑性区的分布特征.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变形模式及互相耦合流动行为,揭示了盘类构件模锻成形过程中金属的变形流动规律,为盘类锻件精确塑性成形的变形流动控制提供理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类锻件 变形模式 耦合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水槽弯管导流形式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昌利 张喜秋 +1 位作者 聂武 初冠南 《船海工程》 2010年第5期21-24,共4页
为探讨弯管与导流片形式对流场品质的影响,基于RANS方程结合RNG湍流模型对水平循环水槽的弯管导流形式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出口处速度均匀性及弯管处压强分布进行比较分析。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将非均匀布置导流片形式应用于实际水槽建造... 为探讨弯管与导流片形式对流场品质的影响,基于RANS方程结合RNG湍流模型对水平循环水槽的弯管导流形式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出口处速度均匀性及弯管处压强分布进行比较分析。依据数值模拟结果,将非均匀布置导流片形式应用于实际水槽建造中,结果显示流场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管 数值模拟 导流片 循环水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模转动挤压成形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8
作者 李峰 张鑫龙 初冠南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7-121,共5页
降低能耗及提高制品性能是当前挤压加工技术领域的一个共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转模挤压成形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凹模转速的增加,塑性区范围显著地扩大,转速由0增加到0.314 rad/s时,挤出速度均值增大了1.5倍,成形载荷极值降... 降低能耗及提高制品性能是当前挤压加工技术领域的一个共性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转模挤压成形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凹模转速的增加,塑性区范围显著地扩大,转速由0增加到0.314 rad/s时,挤出速度均值增大了1.5倍,成形载荷极值降幅达40%;当挤压速度由0.157 mm/s增大至0.628 mm/s时,挤压载荷峰值增大了38.6%,挤出速度均值增大了1倍.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应综合考虑挤压速度及凹模转速之间数值的合理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模转动 挤压 降低能耗 挤出速度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热温度对7A09-T6铝合金型材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继光 杨菊鹏 +2 位作者 王湃 刘延平 初冠南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为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对7A09-T6态铝合金型材性能的影响,在25~350℃温度范围内,对7A09-T6态铝合金型材进行热拉伸试验,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的7A09-T6态铝合金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经... 为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对7A09-T6态铝合金型材性能的影响,在25~350℃温度范围内,对7A09-T6态铝合金型材进行热拉伸试验,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和扫描电镜SEM等手段研究不同加热温度条件下的7A09-T6态铝合金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经历不同加热温度后冷却至室温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升高,屈服和抗拉强度降低,而断裂延伸率则不断增加,当加热温度升高到250℃时,断裂延伸率增加至22.5%,约为室温条件下断裂延伸率的2.05倍。当加热温度不高于200℃时,冷却至室温后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没有加热的7A09-T6力学性能值相当,当加热温度高于200℃后,冷却至室温后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延伸率随加热温度升高而稍有增大;温度达到350℃时,出现亚晶,说明存在回复再结晶。这也说明了200℃以下,保温时间和加热速率对热态下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A09-T6铝合金 机械性能 回复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