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水材料在邻位注浆充填中的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赵文华 刘鹏亮 于健浩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76,共6页
为解决钻场硐室破坏窄煤柱完整性、充填开采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充填体强度达不到现场要求等问题,研究了高水材料浆液的高流动性和早强速凝特性,并通过实验室物理力学性质测定试验,获取了高水材料的各养护龄期下抗压强度、流动度和... 为解决钻场硐室破坏窄煤柱完整性、充填开采成本高、施工工艺复杂、充填体强度达不到现场要求等问题,研究了高水材料浆液的高流动性和早强速凝特性,并通过实验室物理力学性质测定试验,获取了高水材料的各养护龄期下抗压强度、流动度和凝结时间等宏观工作性能,结果表明:选取高水材料水固比为2∶1,其配比在28 d时充填体强度可达6.3 MPa,料浆扩展度为461.5 mm,凝结时间接近10 min。并以三元福达矿15202工作面钻场硐室充填为研究背景,分别从注浆材料的选取、注浆工艺、现场应用三个方面对垮落区邻位注浆可行性进行了研究,最终采用高水材料对15202工作面钻场硐室垮落区进行邻位注浆,现场应用证明,高水材料邻位注浆工艺可为采空区注浆加固设计思路和施工提供有效依据,保证窄煤柱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材料 钻场硐室 水固比 邻位注浆 窄煤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基固废充填材料及充填工艺发展现状与展望
2
作者 刘鹏亮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6期15-24,F0002,共11页
煤基固废是主要的工业废弃物,其规模化处置利用对于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充填开采作为兼具煤基固废井下处置和“三下”压煤回收的绿色开采方式,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以固体和膏体为... 煤基固废是主要的工业废弃物,其规模化处置利用对于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充填开采作为兼具煤基固废井下处置和“三下”压煤回收的绿色开采方式,2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形成了以固体和膏体为主要充填材料形式、以综采充填和连采充填为主要工艺的技术体系。梳理了以煤矸石和粉煤灰为代表的煤基固废充填开采的技术特点和分类,煤矸石、粉煤灰、炉渣、气化渣、脱硫石膏等固废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表明,煤基固废具有作为充填材料的可行性,分别总结了矸石固体和膏体充填材料的压缩特性,分析了连采连充与综采充填两种主要充填开采工艺的特点,在拓宽煤基固废充填材料范围、提高充填开采生产能力、降低充填成本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煤基固废充填开采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固废 固体充填材料 膏体充填材料 连采连充 综采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连采连充胶结充填体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孔令军 潘黎明 +3 位作者 刘鹏亮 范志忠 张辉 李帅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1-35,共5页
为了对煤矿连采连充开采胶结充填体状态进行监测,基于连采连充工艺特点和充填体特性,提出了充填体状态监测的5项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液位监测、受力监测、强度监测、温度监测和应力监测,研究了各项监测内容的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案。结果表明... 为了对煤矿连采连充开采胶结充填体状态进行监测,基于连采连充工艺特点和充填体特性,提出了充填体状态监测的5项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液位监测、受力监测、强度监测、温度监测和应力监测,研究了各项监测内容的监测技术和监测方案。结果表明,液位监测采用浮标式液位监测技术适应性较好;受力监测采用挡墙压力计进行监测,量程约为150 kPa;强度监测通过实验室测试充填体的强度,并展望了原位强度测试技术;温度监测采用温度传感器来实现;应力监测采用千帕级和兆帕级双通道应力计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采连充 胶结充填 充填体 液位监测 强度监测 应力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保水采煤技术与实践 被引量:32
4
作者 刘鹏亮 张华兴 +2 位作者 崔锋 孙凯华 孙万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6,共9页
针对榆阳煤矿垮落法开采导致萨拉乌苏组含水层破坏的严重问题,开发了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充填材料以风积砂为骨料,以碱激发粉煤灰为胶结剂,实验确定了配比为水砂比1∶1.3,质量浓度72%,初始流动度达到210 mm;提出料浆管路... 针对榆阳煤矿垮落法开采导致萨拉乌苏组含水层破坏的严重问题,开发了风积砂似膏体机械化充填采煤技术。充填材料以风积砂为骨料,以碱激发粉煤灰为胶结剂,实验确定了配比为水砂比1∶1.3,质量浓度72%,初始流动度达到210 mm;提出料浆管路输送局部阻力损失计算方法,通过现场自流输送实验,得出单位长度弯头阻力损失为沿程阻力损失的4.26倍,确定了14.9大倍线自流输送管路内径,流量设计精度提高10%以上;采用充填站双制浆系统地下设备池模式,制浆能力达360 m3/h,运行能耗低;提出工作面充填空间整体密闭新方式,密封布消耗量仅为传统挂袋方式的40%。工业性实验表明,采空区充填率达98.5%,工作面无明显来压现象,顶板淋水量小于2 m3/d,地表最大下沉38 mm,满足保水开采要求,且与同类技术相比成本和生产效率均取得较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保水采煤 风积砂似膏体 局部阻力损失 现场自流输送实验 双制浆系统 充填空间整体密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采工作面胶结充填开采工艺 被引量:4
5
作者 刘鹏亮 孙凯华 尚培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2-54,共3页
针对连采面资源回收率较低的问题,结合其采空区已采支巷和煤柱相间布置的特点,发明了将开采和充填都分为两个阶段的胶结充填开采技术原理和工艺,提出了提高支巷充填接顶率的技术措施。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充填连采面支巷开采和充填工艺... 针对连采面资源回收率较低的问题,结合其采空区已采支巷和煤柱相间布置的特点,发明了将开采和充填都分为两个阶段的胶结充填开采技术原理和工艺,提出了提高支巷充填接顶率的技术措施。现场工业性试验表明,充填连采面支巷开采和充填工艺实施顺利,实现了煤柱安全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采充填工作面 分阶段充填开采 胶结充填开采工艺 充填与开采平行作业 充填体接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开采合理采留宽确定的FLAC^(3D)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鹏亮 胡炳南 张玉军 《煤矿开采》 2006年第3期1-3,共3页
简述了FLAC3D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于分析采矿工程岩体受采动影响发生破坏稳定情况的优势。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某煤矿不同采宽条带开采的模型,得到了稳定后剖面位移场图。根据数据,描绘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曲线并进行了分析。... 简述了FLAC3D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于分析采矿工程岩体受采动影响发生破坏稳定情况的优势。用FLAC3D软件建立了某煤矿不同采宽条带开采的模型,得到了稳定后剖面位移场图。根据数据,描绘了条带开采地表移动曲线并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地表变形在Ⅰ级破坏范围内的合理采留宽度,为研究条带开采地表移动规律和“三下”压煤条带开采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C^3D 条带开采 采留宽 地表移动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结充填体水化温度场特征及对煤自燃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鹏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4-80,共7页
为了防止胶结充填开采中充填体凝固过程放热引起相邻煤体自燃风险,分别进行了井下充填体温度场实测和煤自燃指标气体试验。在风积砂似膏体连采充填工作面支巷1 386 m^3充填体内部、与外部交界面及相邻煤体不同位置设置了16个测点,进行... 为了防止胶结充填开采中充填体凝固过程放热引起相邻煤体自燃风险,分别进行了井下充填体温度场实测和煤自燃指标气体试验。在风积砂似膏体连采充填工作面支巷1 386 m^3充填体内部、与外部交界面及相邻煤体不同位置设置了16个测点,进行了为期50 d的充填体水化温度场监测,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分为"快速上升"、"较快下降"和"缓慢下降"3个阶段,94~98 h内部温度达到峰值63.5~64.4℃,水化温度持续时间约30 d;相邻煤体受水化热影响深度约0.5 m。实验室自燃指标气体(CO、C_2H_4和C_3H_8)试验表明,受充填体水化热影响的煤样指标气体生成的初始温度低于常规煤样,且相同温度下前者指标气体浓度大于后者,表明前者更容易自燃。研究表明胶结充填采空区煤体自燃风险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砂似膏体 连采充填工作面 水化温度场 水化热影响 煤自燃特性 指标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充填材料应力应变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鹏亮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16,共4页
为掌握矸石充填材料应力应变特征,选取云冈煤矿3组粒径80 mm以下原生矸石试样,同时设计6组不同粒径级配的矸石试样,加工大直径加载容器,采用TAW-3000型电液伺服控制材料试验系统进行了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矸石压缩过程可分为应变快速增... 为掌握矸石充填材料应力应变特征,选取云冈煤矿3组粒径80 mm以下原生矸石试样,同时设计6组不同粒径级配的矸石试样,加工大直径加载容器,采用TAW-3000型电液伺服控制材料试验系统进行了压缩实验。结果表明:矸石压缩过程可分为应变快速增长、非线性增长和缓慢增长3个阶段;应变主要由矸石块体的移动、破碎而导致块体之间空隙被填充引起,而并非矸石本身变形所致;相同轴向应力下,应变随试样中的小粒径矸石占比增加而减小,随大粒径矸石占比增加逐渐增大;原生组矸石试样应变处于设计级配组的中间范围。实验得到矸石试样应变与小粒径矸石占比的关系式,可为矸石充填开采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矸石充填材料 原生矸石 粒径级配 压缩实验 应力应变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刀柱充填工作面采充间隔宽度及充填体强度指标 被引量:7
9
作者 刘鹏亮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0-73,22,共5页
根据刀柱工作面煤柱与空区相间布置的特点,提出刀柱工作面充填开采的技术思路是将整个过程分为煤房开采和煤柱回收2个阶段进行。煤柱的回收是在第1阶段充填形成的充填体柱支撑顶板条件下实现。由于刀柱工作面采留尺寸均较小,为确保煤柱... 根据刀柱工作面煤柱与空区相间布置的特点,提出刀柱工作面充填开采的技术思路是将整个过程分为煤房开采和煤柱回收2个阶段进行。煤柱的回收是在第1阶段充填形成的充填体柱支撑顶板条件下实现。由于刀柱工作面采留尺寸均较小,为确保煤柱(充填体柱)稳定性,对空区的充填须及时进行。介绍了2个阶段开采与充填最大间隔宽度及充填体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应用扩大压力拱理论计算第1阶段未充填区煤柱载荷和第2阶段未充填区充填体柱载荷,结合煤柱(充填体柱)稳定性系数确定工作面第1,2阶段开采与充填最大间隔宽度以及第1阶段充填体强度,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根据地表移动变形控制要求确定第2阶段充填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柱充填工作面 采充间隔宽度 充填体强度 扩大压力拱 充填体柱稳定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鹏亮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12,共4页
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借助宽条带开采理念,采用冒落区充填方法,利用全柱开采优势,将地表移动变形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变形值的控制,达到减小采动影响、保护地面的目的。阐述了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宽条带开... 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借助宽条带开采理念,采用冒落区充填方法,利用全柱开采优势,将地表移动变形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变形值的控制,达到减小采动影响、保护地面的目的。阐述了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的技术原理,分析了宽条带开采和冒落区充填在宽条带充填全柱开采中的作用,并示例对该方法地表移动变形特征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条带开采 冒落区充填 地表移动变形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充填采煤技术回顾及发展现状 被引量:53
11
作者 胡炳南 刘鹏亮 +1 位作者 崔锋 王浩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9-47,共9页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置、控制采煤沉陷、提高资源采出率和建设生态矿山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世纪初至今,世界矿山充填开采技术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根据资料分析,按照充填材料类型划分,20世纪矿山充填技术经历... 煤矿充填开采技术在固体废弃物处置、控制采煤沉陷、提高资源采出率和建设生态矿山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20世纪初至今,世界矿山充填开采技术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根据资料分析,按照充填材料类型划分,20世纪矿山充填技术经历了废石干式充填、水砂充填、低浓度尾砂胶结充填和膏体充填4个发展阶段,回顾了当时我国充填采煤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历程以及水砂充填、矸石自溜充填等主要充填工艺。21世纪以来,我国充填采煤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形成了固体、膏体和超高水3种充填材料和应用于综采、连采工作面的2种充填工艺,固体废弃物利用种类、充填效果、机械化程度、整体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对充填材料及其制备输送,工作面充填工艺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尤其是剖析了综采工作面充填的特点及生产效率制约因素,提出应从新型装备研发、临时护顶技术、充填空间高效密封措施等方面减少充填各环节时间。最后,结合实践效果,从充填采煤能力、地表下沉系数、充填开采增加成本、资源采出率和技术适用条件方面对固体充填综采、膏体充填综采、超高水充填综采、固体充填连采、膏体充填连采5种充填采煤方式进行了分析,为各矿选择适合自身的充填方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固体充填 膏体充填 超高水充填 充填材料 充填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铰接装置的能控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鹏亮 高峰 +1 位作者 郭为忠 张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6-109,共4页
以某型铰接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盾构机铰接装置的机构组成,采用矢量法建立相应的静力学平衡方程,得到从驱动力到末端力的力映射矩阵;针对该力映射矩阵的秩不是满秩的特性,提出求解液压缸驱动力对能控末端力分量的控制方法... 以某型铰接土压平衡式盾构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盾构机铰接装置的机构组成,采用矢量法建立相应的静力学平衡方程,得到从驱动力到末端力的力映射矩阵;针对该力映射矩阵的秩不是满秩的特性,提出求解液压缸驱动力对能控末端力分量的控制方法;并研究在铰接装置的切口环以不同姿态运动时,液压缸驱动力对末端力的控制能力,得到3个能控的末端力分量,为能控末端力分量的动力学方程的建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 铰接装置 力映射矩阵 能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边缘煤矿风积砂膏体充填保水开采研究 被引量:20
13
作者 崔锋 张华兴 +1 位作者 刘鹏亮 郭爱国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为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脆弱生态环境下实现保水采煤,对该区域刀柱式采煤法、房式采煤法代表性矿井煤柱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煤柱安全性系数分别为1.12和0.89,不能保证煤柱长期稳定。基于沙漠边缘榆阳区煤层赋存条件,提出了刀柱式膏体充填... 为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脆弱生态环境下实现保水采煤,对该区域刀柱式采煤法、房式采煤法代表性矿井煤柱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煤柱安全性系数分别为1.12和0.89,不能保证煤柱长期稳定。基于沙漠边缘榆阳区煤层赋存条件,提出了刀柱式膏体充填开采方法。充填材料用风积砂占60%~75%的膏体材料,其28 d单轴抗压强度8~10 MPa,可满足充填开采需要。结果表明:采用刀柱式风积砂膏体充填开采,能将某矿井工作面实际采出率从44%提高至85%以上,可延长该矿服务年限8~9年。刀柱式风积砂充填开采能有效控制覆岩移动和变形,保护第四系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阳区煤矿 保水开采 风积砂充填 刀柱式充填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矸石充填巷式开采永久煤柱试验研究 被引量:31
14
作者 胡炳南 张文海 +1 位作者 高庆潮 刘鹏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46-48,51,共4页
结合我国矿区采动沉陷的实际,提出并实践了矸石充填巷式开采永久煤柱的试验方案,介绍了充填巷采工艺路线,分析了充填效果影响因素,得出了充填巷道空间的组成部分及所占比例。在邢东矿采用专用软件PASSM系统对6种不同的充填巷采方案进行... 结合我国矿区采动沉陷的实际,提出并实践了矸石充填巷式开采永久煤柱的试验方案,介绍了充填巷采工艺路线,分析了充填效果影响因素,得出了充填巷道空间的组成部分及所占比例。在邢东矿采用专用软件PASSM系统对6种不同的充填巷采方案进行了地表沉陷预计,均属于Ⅰ级变形范围。目前已实施了4条巷道的矸石充填,监测表明,试验取得了良好的减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煤柱 矸石充填 巷式开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水材料条带充填开采地表沉陷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孙万明 刘鹏亮 +2 位作者 崔锋 吕文宏 赵立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4,共4页
为确定高水膨胀材料条带充填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的主控因素,根据王庄煤矿高水膨胀充填材料的特点,针对覆岩类型、充填率、充填体强度3个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3个因素的3个不同水平条件下引起地表沉陷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 为确定高水膨胀材料条带充填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的主控因素,根据王庄煤矿高水膨胀充填材料的特点,针对覆岩类型、充填率、充填体强度3个主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3个因素的3个不同水平条件下引起地表沉陷进行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充填率为高水膨胀材料条带充填开采地表沉陷的主控因素,充填率由50%提高至70%时,地表最大下沉量减少50%以上;选择合适的充填率,条带充填开采可以获得良好的地表沉陷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膨胀材料 条带充填开采 覆岩类型 充填率 充填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积沙似膏体煤矿充填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凯华 刘鹏亮 +1 位作者 孙万明 祝琨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2-176,共5页
为在我国西北矿区实现充填材料的本地化,考察了当地广泛存在的风积沙作为充填骨料对充填体性能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积沙掺量的增加,充填体强度和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充填材料成本逐渐降低;随着辅料掺量的增加,充填体的7 d... 为在我国西北矿区实现充填材料的本地化,考察了当地广泛存在的风积沙作为充填骨料对充填体性能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风积沙掺量的增加,充填体强度和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充填材料成本逐渐降低;随着辅料掺量的增加,充填体的7 d强度变化不明显,28 d强度和结实率均逐渐提高,充填体密度逐渐降低,充填辅料可以为充填材料提供碱性环境、减少泌水和充填体干缩,从而保证充填体的接顶率;随着料浆浓度的提高,料浆表观黏度和剪切应力均逐渐提高。工业试验显示,在w(水泥)∶w(辅料)∶w(粉煤灰)∶w(风积沙)=1∶1.6∶10∶12,料浆浓度为70%时,充填体工作面14 d内平均强度迅速增长至4.35 MPa,充填体的长期强度稳定在5 MPa以上,近水平煤层条件下充填率达到98.5%,强度发展和后期强度的稳定性都能满足支撑上覆岩层的压力的需要。钙矾石在充填体中呈针状、柱状结晶结构相互交错,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可以促进充填体早期强度迅速提高;大量水化产物在粉煤灰颗粒表面堆积包裹,连同其他絮凝状胶凝将风积沙颗粒等胶结包裹成整体、致密的网络结构,可以使充填体强度保持长期稳定。试验结果对解决充填材料需求与供应不均衡、采煤效益与充填成本不均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积沙 似膏体充填材料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级配煤矸石散体压缩变形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涂强 张修峰 +1 位作者 刘鹏亮 朱南京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8-70,共3页
针对煤矸石充填不同粒径级配与压缩量的关系,通过进行压缩实验,了解其散体的压缩规律,最终确定最优的级配方案;以最优级配比的煤矸石对采空区进行充填,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达到最佳沉降控制效果。
关键词 粒径级配 煤矸石 压缩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种类、盐度、pH和规格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左骁 曹善茂 刘鹏亮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13-117,共5页
以曼氏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方法在不同饵料种类(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螺旋藻粉、稚参饵料)、盐度梯度(20、25、30、32、35、40)、pH梯度(4、5、6、7、8、9、10)和规格[大、中、小3种规... 以曼氏皮海鞘Molgula manhattensis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方法在不同饵料种类(湛江等鞭金藻、扁藻、小新月菱形藻、小球藻、螺旋藻粉、稚参饵料)、盐度梯度(20、25、30、32、35、40)、pH梯度(4、5、6、7、8、9、10)和规格[大、中、小3种规格,平均湿重分别为(0.2276±0.0023)、(0.9302±0.0093)、(1.8857±0.1004)g]的条件下对其摄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种饵料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摄食率大小依次为螺旋藻粉>稚参配合饵料>扁藻>湛江等边金藻>小球藻>小新月菱形藻;(2)盐度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盐度为30、32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盐度为20和4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3)pH对曼氏皮海鞘的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在pH为6、7、8和8.36(天然海水)时,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均较高,在pH为4、9、和10时,其摄食率均较低;(4)规格对曼氏皮海鞘摄食率的影响显著(P<0.05),曼氏皮海鞘对6种饵料的摄食率随其规格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皮海鞘 摄食率 饵料种类 盐度 PH 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榆阳煤矿近水平煤层高充填率充填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孙万明 刘鹏亮 +2 位作者 孙凯华 吕文宏 赵立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25,共3页
为解决榆阳煤矿2307综采工作面近水平煤层胶结充填难以实现高充填率的难题,提出了合理选择充填口位置、充填区分段充填、充填期间流量控制等工艺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充填区平均充填率达98.5%以上,充填效果良好。该工艺技术同样适用于条... 为解决榆阳煤矿2307综采工作面近水平煤层胶结充填难以实现高充填率的难题,提出了合理选择充填口位置、充填区分段充填、充填期间流量控制等工艺措施。工程实践表明:充填区平均充填率达98.5%以上,充填效果良好。该工艺技术同样适用于条带充填、连采充填等胶结充填工作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水平煤层 充填率 充填工艺 综采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区框架结构建筑物变形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孙凯华 贾林刚 刘鹏亮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8,12,共5页
为了量化采动区建筑物受煤矿开采的影响程度,优化抗采动影响加固设计,需分析采动区建筑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了采动区某框架结构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表变形量,根据建筑物自身的变形损坏情况运用建筑力学基本原理分... 为了量化采动区建筑物受煤矿开采的影响程度,优化抗采动影响加固设计,需分析采动区建筑物的受力和变形特征。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计算了采动区某框架结构建筑物所在区域的地表变形量,根据建筑物自身的变形损坏情况运用建筑力学基本原理分析鉴定建筑物受损的原因,再采用拟合试算的方法计算建筑物变形量,对经计算的2个变形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采动区的地表下沉值为65 mm,而建筑物基础的位移为30 mm,地表变形值和建筑物的实际变形量不一致,为量化采动区建筑物的附加荷载并进行相应的加固设计提供新的方法,使建筑加固的成本降低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区 框架结构 开采沉陷预计 建筑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